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采用闽楠容器苗在杉木林冠下进行脱袋与不脱袋、施肥与不施肥造林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闽楠容器苗脱袋造林比不脱袋造林的效果好,脱袋造林当年成活率、保存率、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均较高,分别达95.1%、88.3%、3.91 cm、2.8 m,各项指标分别比不脱袋造林分别高出1.7%、1.7%、29.0%、33.3%。施肥对闽楠容器苗造林的生长促进作用明显,容器苗造林施肥的当年成活率、保存率、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均较高,分别达95.0%、88.1%、3.93 cm、2.9 m,各项指标分别比不施肥高出2.0%、1.0%、39.9%、52.6%。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提高油松阳坡造林成活率,采用不同苗龄、栽后覆盖地膜及禾草、不同浸根液和不同遮荫等处理对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2年生油松苗造林成活率最高,高出1年生和3年生苗11%和39%;栽后覆盖地膜和禾草,分别高出未覆盖对照17%和11%;不同浸根液都能提高造林成活率,采用保水剂、0.5%Nacl溶液、蘸泥浆分别比未浸根处理的高出18%、8%和4%;遮荫条件比无遮荫地造林成活率高32%~33%,在林业生产中可在疏林内栽植油松苗,以形成理想的混交林如松栎混交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青杨实生苗和青杨截杆扦插,在同等条件下造林,对其成活率、保存率和造林成本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高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高于植苗造林,造林成本低于植苗造林。  相似文献   

4.
青杨截杆造林较植苗造林好,成活率提高31.5个百分点,保存率提高38.0个百分点,生长量也优于植苗造林,植苗造林成本费用是截杆造林的3.5倍。在西部大开发的退耕还林还草中,青海东部干旱山区利用当地优势,大力提倡青杨截杆造林,减少境外和远距离大量调苗,可大大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对加速生态环境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曹振林 《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11):168-169+191
针对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造林工作,要结合地域情况及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落叶树种、栽植季节及造林技术,从而提升苗木成活率,提高造林工程的经济效益。本文以陕北地区为例,研究落叶树种秋季截杆覆土造林技术,通过造林准备、种植技术及后期管护三个环节介绍技术操作要点,发挥截杆覆土技术优势,解决苗木缺失及成活率低的问题,提升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及防沙治沙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互助县不同浅山干旱区以不同季节和不同截干方式为试验因素进行了山杏造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秋季造林的成活率、年平均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分别为92.0%、29.04cm、0.22cm,较春季造林高。中度截干的成活率、平均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分别为97.0%、36.5cm、0.270cm,均比其它截干方式高,说明山杏在我县干旱浅山造林中以中度截干在秋季10月份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7.
干旱地区刺槐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刺槐的生态特性、经济价值,并结合实践总结了干旱地区刺槐育苗、截杆埋根造林的关键技术,为提高其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荣军 《农林科学实验》2013,(21):187-187,190
介绍了刺槐的生态特性、经济价值,并结合实践总结了干旱地区刺槐育苗、截杆埋根造林的关键技术,为提高其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引进窄冠速生刺槐营造速生丰产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截杆栽植技术和不同栽植密度开展窄冠刺槐速生丰产林营造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新品系刺槐苗木能够适应宁夏地区立地条件和自然生长环境;应用截杆栽植技术能有效提高刺槐苗木造林成活率;并通过采取科学合理密植,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防护效益.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沟壑区属半干旱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刺槐作为当地一种适生树种,其截干造林在水土流失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庆阳市西峰区在以往的荒山造林过程中,阳坡刺槐带干栽植成活率不足60%,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差;2000年,刺槐截干栽植技术开始全面推广,成活率达到85%以上。刺槐截干栽植以其成活率高、生长迅速、郁蔽速度快等特点,在黄土高原沟壑区荒山造林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比试验表明,截干封蜡技术可以使造林成活率提高14个百分点。截干封蜡技术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35杨2种造林方式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植苗和插干2种造林方式对35杨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35杨苗木,植苗造林方式选取苗高大于3.5m,胸径大于2.0cm,进行3m×8m株行距常规植苗造林,插干造林方式采用带水扦插造林,栽植深度为80cm,插条长90cm。测定不同造林方式下35杨的树高和胸径,统计造林成活率。[结果]植苗造林方式的35杨平均成活率为89.25%,而插干造林方式的平均成活率为99.50%,比植苗造林方式高出10.25%,插干造林方式的35杨第1年和第2年的树高平均净生长量分别为3.75m和3.60m,比植苗造林方式的高出135.85%和9.09%,造林成本则降低了63.35%。[结论]插干造林具有造林成本低、成活率高的特点,可缩短造林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选择3个不同坡位植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坡位对苗木成活率有重要影响,下部成活率比上部平均高出30.7%,同时指出了作业设计应做到适地适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商南县在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造林中,针对立地条件复杂、恶劣的现实,采取大穴整地和带状整地,选用营养袋苗和移植苗造林,应用生根粉蘸根、阔叶树截杆、地膜覆盖等现代林业技术,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了95%以上,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固原市原州区庙台流域的自然条件及现状进行分析,采用"66431.2"水平沟及大鱼鳞坑整地治理荒山荒沟,选用山桃、山杏、沙棘、柠条、刺槐、臭椿、白蜡等乡土树种混交造林,抗旱造林技术采取截杆后用生根粉、保水剂配制泥浆蘸根带浆深栽,树盘覆膜、人工补水等,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辽西北沙地造林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辽西北沙地造林应用技术,具体包括松树造林技术,灌木培土、截干保活技术以及杨树截干、窄带宽距造林技术,以期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土地综合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树不同生育时期造林对其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杨树芽前造林、芽期造林及芽后造林试验,分析各期造林杨树成活率及造林当年、第2年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芽前造林杨树成活率达93%左右,芽期造林成活率97%左右,芽后造林成活率极低。芽前造林、芽期造林间成活率差异显著,但对杨树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油松营养杯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杰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168-169
油松营养杯苗雨季造林,成活率能达到95%以上,比传统的春季裸根造林成活率通常提高20%~50%、保存率提高40%~60%,是我国北方重点推广的抗旱造林技术。介绍了油松营养杯抗旱造林的关键技术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干旱山区退耕还林地刺槐造林成活率试验的分析,提出苗木适时出圃是提高刺槐成活率的关键,属地调苗,雨季前整地、截干修根等措施也可明显提高刺槐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培措施提高晚春裸根植杨成活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短截措施可以促进苗木生长,成活率高,顶端优势明显;通过短截技术处理的比没有处理的成活率提高44.5%~6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