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发生规律枣尺蠖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冠下土中越冬,以靠近树干基部较多。3月中下旬越冬蛹开始羽化,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卵多产在枣树枝头嫩芽、枝权粗皮裂缝内或主干及主枝基部树皮裂缝内。每雌虫产卵达1000余粒,卵期10~15d。4月中旬枣芽萌动开始孵化,孵化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  相似文献   

2.
1 发生规律与习性 枣粘虫在枣强县一年发生 3代 ,世代重叠 ,以蛹在枣树粗皮、裂缝、树洞、干枝橛内结茧越冬 ,翌年 3月下旬至 5月上旬羽化为成虫。成虫白天潜伏在枣叶背面或枣园内的其它植物上 ,夜间活动 ,对黑光灯趋性强 ;羽化后翌日即交尾 ,交尾后第 2 d(天 )开始产卵 ;卵多散产于枣叶正面中脉两侧 ,每片叶可有卵 1~ 3粒 ,一只雌虫最多产 1 30粒 ,一般 60粒 ,卵期 1 0~ 2 5 d(天 )。初孵幼虫先在枝条上爬行半小时 ,然后爬到枣芽、叶、果上为害 ;4月下旬至 5月中旬第 1代幼虫孵化后钻入枣芽内 ,啃食嫩芽和嫩叶 ,使枣树不能正常发芽 ,外…  相似文献   

3.
枣豹蠹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观察,枣豹蠹蛾在阳信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枚的蛀道内越冬。4月份日平均气温8℃时开始危害,幼虫蛀入枚条后从下向上蛀食,被害枚梢端枯萎死亡。防治时可随时或集中在休眠期剪除被害梢,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子成虫盛发期用灯光诱杀。药剂防治的适期为卵孵化后至蛀柱前。  相似文献   

4.
王娜 《河北果树》2014,(2):56-56
<正>枣黏虫,又名枣镰翅小卷蛾、卷叶蛾、包叶虫、黏叶虫等,属鳞翅目。以幼虫食枣芽、枣花、枣叶,并蛀食枣果为害,导致枣花枯死、枣果脱落,对枣树的产量影响较大。枣黏虫在保定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2代量为最多,第3代卵量极少。第1代幼虫发生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幼虫孵化后钻入芽内,咬食嫩芽嫩叶,使枣树不能正常发芽,外观像枯死,造成当年第2次发  相似文献   

5.
1枣尺蠖又名枣步曲、顶门吃、弓腰虫。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盘土内深10cm左右处越冬。以幼虫危害幼芽、叶片、花蕾,常将叶片吃成缺刻。萌芽时(4月中下旬)幼虫开始孵化,危害嫩芽,危害盛期5月上旬。严重发生时可将全树芽、叶、花蕾吃光。防治措施。1)挖蛹。3月上中旬,在树干周围1  相似文献   

6.
<正>1枣树红蜘蛛无公害防治技术一是利用枣红蜘蛛以卵在枣树树干皮缝、地面土壤及草根缝隙中越冬的习性,在秋冬季节刮树皮并集中烧毁和刮皮后涂白的方法杀死大部分越冬卵。二是根据枣树红蜘蛛越冬卵孵化后首先在杂草上取食繁殖的习性,早春彻底清除地面杂草,使枣红蜘蛛等害虫因找不到食物而死亡。三是利用枣树红蜘蛛转移的主要途径是沿树干爬行的习性,可在枣树发芽前和枣红蜘蛛即将上树危害前(约4月中下旬),应用无毒无公害粘虫胶于早春枣树发芽前也即枣红蜘蛛上树危害之前在树干中部涂一闭合  相似文献   

7.
国外李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省云和县重河湾国外李园 ,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食心虫类、蚜虫类、吸果夜蛾类、细菌性穿孔病、烂根病、根癌病及流胶病等。1 食心虫类1 1 梨小食心虫 幼虫主要为害新梢和果实 ,一年发生 5~ 6代 ,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树体翘皮裂缝中越冬 ,也有部分在树干基部近地面处越冬。越冬幼虫化蛹和羽化都不整齐 ,最早于 4月上旬化蛹 ,蛹期约半个月。成虫主要产卵在李新梢的第 3~ 7片叶的叶背、果实赤道部及萼洼。幼虫孵化后蛀梢为害 ,5— 9月幼虫均可为害新梢。幼虫有转梢为害习性 ,一头幼虫可为害 2~ 3条新梢。幼虫孵化盛期 ,第 1代为 4月下…  相似文献   

8.
马莲小枣树开甲后须防灰暗斑螟。灰暗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枣树甲口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枣树甲口和其他寄主伤口,造成甲口不能完全愈合或全部断离。食性较杂,可危害多种林木。每年发生4-5代,以4、5代幼虫为主交替出现,有世代重叠现象。幼虫在受害处附近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初化蛹,4月底羽化,被害树树势迅速转弱,枝条枯干,枣果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重者1~2年整株死亡。5月上旬出现第1代卵、幼虫。第2、3代幼虫危害马莲小枣树甲口最重。第4代幼虫在9月下旬以后结茧的部分老熟幼虫不化蛹,直接越冬。第5代幼虫于11月中旬进入越冬期。  相似文献   

9.
枣球蜡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2011年对西宁地区枣球蜡蚧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并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对枣球蜡蚧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枣球蜡蚧在西宁地区1a发生2代,以2龄若虫聚集在榆树枝条及其分叉处越冬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若虫开始取食为害,5月上旬2龄若虫蜕皮成为雌成虫,5月下旬第1代雌虫开始产卵,每雌虫产卵量586~1 100粒,平均产卵827粒。6月中旬卵开始孵化,卵期为30d,卵的孵化率为100%。若虫主要在6月下旬至8月为害。9月中旬第2代雌虫开始产卵,每雌虫产卵量250~620粒,平均473粒。第2代若虫在10月至11月上旬为害。卵发育起点温度7.39℃;有效积温266.53日.度;预测式为:N=(266.53±23.24)/T-(7.39±0.87)。  相似文献   

10.
枣豹蠹蛾生物学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凤莲  翟志平 《河北果树》1998,(2):17-17,19
调查研究了枣豹蠹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枣豹蠹蛾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条内越冬,6月上旬为化蛹盛期,6月下旬~7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7月上旬为幼虫孵化盛期。通过发生期预测,提出以人工防治为主,配合药剂防治,药剂防治适期为成虫发生盛期后3~7d,药剂可用1500倍1605或2000倍氯氰菊酯。  相似文献   

11.
在室内外对美国山核桃荔枝拟木蠹蛾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进行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云南漾濞该虫1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坑道内越冬。4月上旬至5月上旬化蛹,蛹期10~15d。4月中旬至5月下旬成虫羽化,卵多产在枝干树皮裂缝、伤口等处,孵化率高达80%以上,卵期16d;4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一直取食到11月中旬才逐渐减少活动,进入越冬。  相似文献   

12.
在新疆轮台县小蠹虫对杏树危害严重,2005年调查,受害面积近3000hm2,占结果杏树总面积的55%。该虫一年发生3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寄主树皮内蛀道里越冬,也有少数以成虫和卵越冬。第1代卵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幼虫在3月中旬至4月底;蛹期10天左右;第1代成虫历期55~70天,成虫产完  相似文献   

13.
蔷薇黄卷蛾是新疆伊犁河谷林、果园新发生的害虫。2015—2016年采取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对蔷薇黄卷蛾发生为害情况、形态特征、生活史、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蔷薇黄卷蛾在新疆伊犁地区1年发生1代,产卵在树缝、老翘皮或树干背面洼裂处,并越冬。在伊宁市和霍城县,翌年3月中旬越冬代卵开始孵化,4月上旬幼虫出现,分散为害,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成虫出现,6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越冬代卵出现。在尼勒克县,由于气候冷凉,幼虫孵化较霍城县和伊宁市晚逾10d,即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幼虫出现,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蛹期,5、6月下旬蛹开始羽化成成虫,6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旬越冬代卵出现。在特克斯县,气候更冷凉,较其他县晚1个月,翌年5月上旬幼虫孵化,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化蛹,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成虫出现,7月上旬至翌年4月下旬越冬代卵出现。参试的5种药剂在蔷薇黄卷蛾幼虫时期使用防效均较高,以22%阿立卡(12.6%噻虫嗪+9.4%高效氟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3 000倍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宋光彩  刘世儒 《落叶果树》1990,22(2):12-14,9
中华长尾小蜂属长尾小蜂科,长尾小蜂属。为栗瘿蜂幼虫的专性寄生蜂。是我国大部栗产区瘿蜂天敌的优势种群。为更好地利用保护这一天敌资源,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1、2、3、4、5],1996~1989年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一、生活史及习性 中华长尾小峰每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当年生栗瘿内越冬;第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化蛹,蛹期平均16.7天;成虫发生期为4月上、中旬,同期在有栗瘿蜂的芽上出现卵,卵期5~7天。随着栗瘿出现,孵化幼虫寄生于寄主幼虫体外。6~7月份,幼虫老熟,越夏越冬。 据1988—1989年6块标准地调查,成虫开始出瘦的旬平均…  相似文献   

15.
以甘肃临泽县沙河镇新民村等13个行政村枣食心虫为研究对象,实施了不同药剂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枣食心虫在甘肃临泽小枣园1年发生2代,果内危害时间4天左右,1虫只危害1果,无转果为害习性。第1代幼虫于8月上旬开始老熟脱果,脱果后入土结夏茧化蛹;第2代幼虫于9月中下旬开始脱果,入土结茧越冬。正常情况下,脱果达到3龄以上的幼虫可以安全越冬,来年春天出土。不同药剂对枣食心虫防治效果差异显著,1 000和1 500倍液20%阿维·联苯水乳剂防治效果最好,校正防效分别为80.88%、90.91%;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效果最差,校正防效分别为52.94%、68.18%。  相似文献   

16.
梨茎蜂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生活习性及为害特性 梨茎蜂一年发生 1代 ,以幼虫在被害枝内越冬。在深州地区 ,4月中旬成虫开始出现 ,为害春梢最严重的时期在鸭梨盛花期后的第10天左右 ,如 2 0 0 1年 4月 15日至 16日 ,2 0 0 2年 4月 9日为害最为严重 ,为害时间长达 15天以上。成虫黑色 ,长相当于苍蝇身长但很细长 ,尾部有产卵器。梨茎蜂成虫以产卵为害梨树春梢 ,以产卵器将嫩茎锯断 ,而一边的皮层不断 ,使新梢留在上面 ,再将产卵器插入断口下方 1 5~ 6mm处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产卵 1粒 ,同时将断口下部的叶柄也切断。卵孵化后幼虫在嫩茎髓部蛀食 ,嫩茎日久成黑色半…  相似文献   

17.
1 发生规律 栗瘿蜂又名栗瘤蜂 ,主要为害板栗树。一年发生 1代 ,以初孵幼虫在芽内越冬 ,翌年栗芽萌动时幼虫开始活动为害。 5月上旬幼虫在虫瘿内老熟化蛹 ,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 ,成虫羽化后需在虫瘿内停留 10~ 15天 ,出瘿后行孤雌生殖。每头雌成虫产卵 2 0 0粒左右 ,卵产于芽内及第 2幼叶的主脉内。幼虫孵化后在芽内为害 ,形成较虫体稍大的虫室 ,但在年前芽外并不出现组织变形。第 2年 4月中旬寄主幼枝出现小虫瘿 ,4月下旬虫瘿形成。虫瘿多为椭圆形 ,表面光滑 ,绿色或红绿色。栗芽受害后枝条不能抽出 ,严重时全树布满虫瘿 ,不能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18.
杏仁蜂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4年研究了杏仁蜂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结果表明:在鲁东南地区,杏仁蜂绝大多数个体一年发生1代,极少数个体二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杏核内越夏越冬3,月上旬开始化蛹,羽化盛期4月10~14日;成虫存活4~6d,产卵盛期4月12~15日,卵期25~30d,幼虫个体发育历期20d左右,6月下旬幼虫全部进入滞育休眠期;清除虫果,冬季深翻,落花后地面喷甲基异柳磷200倍液,产卵盛期前树上喷5%扫虱蚜或2.5%敌杀死2000倍液,防治效果97.2%。  相似文献   

19.
绿盲蝽越冬卵在枣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天津市大港、静海、宝坻等六区县的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越冬卵在枣树树冠上部的分布明显多于树冠下部,树冠外围略多于内膛;绿盲蝽越冬卵在枣树各器官上的分布为枣头残留橛处最多,枣股次之,树皮缝隙处绿盲蝽越冬卵分布最少,其中枣头残留橛带卵率为29.8%~54.9%,枣股带卵率为4.4%~28.4%,树皮缝隙带卵率为4.4%~9.9%。经调查发现,枣园周围或行间种植棉花的枣树上绿盲蝽越冬卵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20.
1越冬习性 桃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土壤中结扁圆形冬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到5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出土活动。梨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在树皮缝隙和主根颈周围表土下及堆果场所等处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孵化成虫。桃蛀螟幼虫9月下旬,相继老熟后,转移到枝干翘皮裂缝、僵果、玉米秆、向日葵花盘等处结茧越冬。红颈天牛以幼虫在虫道内越冬,来年4月上旬开始活动危害。桑白蚧以受精雌虫在原寄生处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雌虫开始取食,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越冬代产卵盛期。东方盔蚧以幼龄若虫在树皮裂缝等处越冬,翌年3月下旬迁移至嫩枝、叶背、叶脉两侧固定危害,4月下旬越冬代成虫发育成熟。桃球坚蚧以2龄若虫在寄生处固定越冬,若虫多包在白色蜡堆里,翌年4月越冬若虫开始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