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8年广东科学协会成立了,在省科协具体指导下,广东蚕丝学会成立了1959年元旦广东蚕丝通讯将作为对国庆十周年第一个献礼而创刊了,这是广东蚕丝科学技术工作者第一件大喜事,这是在党的领导下蚕丝科学技术工作者组织起来发挥集体力量,为广东蚕丝业大跃进献计献宝的开始,这在广东蚕丝业历史上值得重视和记载起来的一件大事情。  相似文献   

2.
<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四川省蚕丝学会是蚕丝科技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蚕丝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纽带和发展蚕丝科学技术事业的助手。本会挂靠四川省丝绸公司。 第二条 本会的宗旨是:团结和动员蚕丝科学技术工作者,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经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茧丝绸行业努力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钍,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科技进步为我国蚕丝业的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本根据我国目前蚕丝业的科技水平和面临的新任务,试提出近期科技发展的战略,供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正> 今年二月,我到安康地区视察,同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对地区反映比较强烈的蚕丝生产和经营问题进行了调查。总的印象是,安康地区蚕丝生产发展很快,效益很好,潜力也很大。当前亟待解决的是生丝经营利益调节问题,如果能在这方面给以积极支持,则可更好地发挥地区资源优势,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使蚕丝生产得到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靖江的栽桑养蚕业由来已久 ,但是这个传统副业却至今没有成为靖江的支柱产业 ,究其原因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 :小农经济的格局使蚕桑难以发挥出它应有的经济效益。为了改变我市蚕丝业不景气的现状 ,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 ,我们提出了蚕桑大户的养蚕模式。所谓蚕桑大户是指引导部分有资金、有头脑、肯吃苦的人以合资或独资方式 ,承包一定面积的桑园 (6 6 70m2 以上 )的养蚕模式 ,这种生产模式是对传统生产模式的革新 ,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该模式能不能给靖江的蚕丝业带来生机 ,关键在于它有没有经济效益 ,能不能调动蚕农尤其是大户蚕农的…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蚕业科学技术,是随着生产的需要而发达起来的,因此我们不能脱离各国蚕丝业生产的历史,而谈论蚕业科学技术的动态。回顾一百多年前,全世界的蚕丝产量,只有几千吨,到了1931年前后,达到58,000吨,在大约不到一百年间,产量增加达十几倍。世界各国的蚕业生产,已有很长的历史,为什么到了这七八十年间,才突然发展起来?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由于欧洲中  相似文献   

7.
面向21世纪的中国蚕丝业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文林 《广西蚕业》2003,40(1):23-27
传统的蚕丝业,一直以来都属于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的粗放型行业,在现代社会中越发显露出其弊端所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此新的世纪里,蚕丝业科学研究的热点,必将是与现代新的生物技术和高新技术进行广泛、全面的结合。21世纪的蚕丝业必将是中国的蚕丝业。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自发明蚕丝以来,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光辉历程。而今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蚕丝之光,普照全球。这是我们祖先对人类一大贡献。1991年全国产茧达1000万担,是历史  相似文献   

9.
<正> 据台湾报纸报道,蚕丝制品在台湾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除了中老年龄层消费者偏好外,年轻消费者也爱不释手,所以台湾蚕丝制品市场有开拓潜力。 台湾蚕丝制品市场销售的品种很多,包括男女内衣裤、衬衫、外套、洋装、领带、丝巾、男女袜等。其中以蚕  相似文献   

10.
<正> 蚕丝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四川出口创汇的骨干项目,分析研究四川蚕丝生产的历史与现状,从中找出蚕丝生产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使这个传统的创汇产业扬长避短,多创外汇,在经济建设中发挥  相似文献   

11.
造福人类的蚕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已被世人公认。然而,对于传世久远的蚕丝业迄今仍未找到源头,蚕丝业的起源成为业界学者一直追踪的课题。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年届七旬的周晦若先生(四川省丝绸工业研究所总工程师)和年方二十的陈建先生(现任中国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潜心搜集、梳理客观史料的基础上,以生物、文物、神话传说、文化、技术和对外传播等方面的追溯为逻辑起点,粗略勾勒出蚕丝起源的轮廓,著述《蚕丝溯源》,这对于继续研究蚕丝起源,厘清蚕丝业形成机制,诠释中华蚕丝文化得以绵延数千年的缘由以及了解世界蚕丝业的兴起和发展,无疑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本刊将连载《蚕丝溯源》的主要内容,期望以此引导业界年轻学者参与该领域的研究,使21世纪我国蚕丝起源与文化的研究成果能与快速发展的蚕业科学技术交相辉映,共同促进蚕丝产业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桑蚕“白口仔”病原是广东最普遍、最严重的蚕病,它威胁着广东养蚕事业的发展,群众迫切要求扑灭该病。一九六三年以来,我省在各级党委领导下,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在广东省蚕丝学会协助下,组织了有关部门的科学技术力量,围攻“白口仔”,取得了继全省扑灭桑蚕多化性蝇蛆病后又一个胜利,在养蚕科学技术上又实现了一个飞跃。  相似文献   

13.
历史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纤维皇后”丝绸在社会上行销。但是目前蚕丝只占世界纺织纤维消费总量的0.18%。所以,蚕丝业的潜力很大,前景美好。那么,作为世界蚕业之龙头—中国蚕业应该凌空腾飞,为人类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4.
调查分析了近代日本蚕丝业行业组织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法律地位、职能行使特点及在日本蚕丝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总结了日本蚕丝业行业组织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在信息服务、市场培育、人才培养等职能作用方面值得我国蚕丝业协会工作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蚕丝业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并创造过灿烂辉煌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目前能够主导国际市场的唯一产业。在西部大开发和实施退耕还林(草)战略中,中西部许多省(区)已把发展蚕丝业作为实施秀美山川工程的首选项目。根据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结合近十年来蚕丝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中西部地区发展蚕丝业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积极采用“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   1 蚕丝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模式   1.1 蚕丝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契约、合同、入股等形式,把蚕丝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提高蚕丝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并制定一套从生产初级产品(蚕茧)到最终商品(丝绸服装等)的生产——销售管理体制和公平的利润分配制度。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在“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积极推广产业化经营。发展蚕丝业产业化经营,是蚕丝业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蚕丝业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产物。实践证明,蚕丝业产业化是传统产业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促进养蚕地区蚕丝业经济发展与保护的必然选择,是能够与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新的蚕丝业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是加快经济跃上新台阶的重要保证,是实现蚕丝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1.2 蚕丝业产业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日本蚕丝新闻》曾刊登一则消息称:中国医学界采用通气性、伸缩性良好,并经特殊加工的纯蚕丝针织衣服,分别对老人全身搔痒症、妇女外阴与怀孕期搔痒症、小儿风症及小腿搔痒症等病例进行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穿着蚕丝针织衣服者疗效极高,其平均值可达86.2%。推断其效能是由于蚕丝具有优良的吸湿、放湿性能,可维持人体皮肤正常生理状态,蚕丝为长纤维,没有“羽毛”现象产  相似文献   

17.
1家蚕基因组研究有重要意义 1.1蚕丝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齐名,是祖国文化科学的丰碑,丝绸之路举世公认,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随着基因组时代的来临,丝绸之路的背景已不再是骆驼和沙漠,而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基因知识产权的国际竞争.我国作为蚕丝之邦,炎黄子孙应该在21世纪丝绸之路的竞争中,作出无愧于祖先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向仲怀:我给你们看一个书目,《蚕丝文化·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你们博士后研究生提出的,大概分了三个内容,一是讲古代蚕丝文化,一是讲现在蚕丝文化的衰落,一是讲今后的发展。因为你们研究古代的历史、文化这一块。你们去怎么研究,路子都很清楚。但是我觉得,你们对现代蚕丝业的发展、蚕丝文化演变这个观念,我想和你们商讨,说明白一点,你们的观点、观念我不赞成,从根本上不赞成。我虽然不能说你们的观点完全错  相似文献   

19.
<正>《蚕业科学》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蚕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共同主办的蚕丝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载蚕丝学科在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专题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学术动态、研究简讯等,主要读者群为从事蚕丝业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生产部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本刊是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中国科技论文统  相似文献   

20.
<正>《蚕业科学》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蚕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共同主办的蚕丝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载蚕丝学科在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专题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学术动态、研究简讯等,主要读者群为从事蚕丝业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生产部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本刊是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