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处中国西南,属于典型红壤丘陵区的四川资阳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3.1%。实施西部大开发,切入点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要从加强领导、科学规划、依法管理等方面入手,搞好生态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基本情况的考察,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指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城镇建设发展过快、天然林过量采伐、植被破坏等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提出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和建议,诸如停止采伐天然林,加快造林绿化,退耕还林,加强水土保持,控制荒漠化等,为西部大开发,建设绿色家园指出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 建设绿色家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基本情况的考察,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指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城镇建设发展过快、天然林过量采伐、植物破坏等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提出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和建议,诸如停止采伐天然林,加快造林绿化,退耕还林,加强水土保持,控制荒漠化等,为西部大开发,建设绿色家园指出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造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掠夺性经营方式或粗放型增长方式,阐述了点面结合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新思想、新作法,即解决工农业生产方面的掠夺性经营思想;排除小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障碍;封山育林(草);推广生态农业县建设经验,发展绿色生产基地,生产经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等。  相似文献   

5.
对西部地区植被破坏、水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指出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关键在于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建立我国西部良好生态环境为目标,阐明了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的4大特点,指出近50年来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不断退化,其治理的核心问题是有效治理程度低,生态环境改善缓慢,揭示了其原因,并提出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风沙区综合治理关键措施组合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黄土高原风沙区已治理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总结 ,选择基础资料比较详实的典型区 ,从土壤侵蚀、治理目标、关键措施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等方面进行典型调查分析比较和效益评估 ,探讨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关键措施与组合方案。目前 ,在西部大开发中 ,风沙区的生态环境势必要优先考虑 ,统筹安排。否则不仅西部大开发难以顺利进行 ,也将会直接影响到东部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研究风沙区综合治理对实施以减沙治沙、恢复重建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黄土高原风沙区已治理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总结,选择基础资料比较详实的典型区,从土壤侵蚀、治理目标、关键措施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等方面进行典型调查分析比较和效益评估,探讨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关键措施与组合方案。目前,在西部大开发中,风沙区的生态环境势必要优先考虑,统筹安排。否则不仅西部大开发难以顺利进行,也将会直接影响到东部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研究风沙区综合治理对实施以减沙治沙、恢复重建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河中游7.86万km2的多沙粗沙区生态失衡、环境脆弱、贫穷落后,但能源矿藏丰富。它的治理与开发对西部大开发、我国经济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21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作为我国西部地区近期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和西部生态环境的“小浪底”工程,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立项建设。  相似文献   

10.
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而水土流失是西部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加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 ,建议 :进一步提高对生态环境建设长期性与艰巨性的认识 ;以小流域为单元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 ,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以基本农田建设为突破口 ,把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与提高农业生产结合起来 ;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加强政策扶持 ;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服务 ,提高工程建设实效 ;加强法制建设 ,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改进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按区域生态工程类型分工  相似文献   

11.
城市水土保持立法的必要性与重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镇化要坚持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中央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依靠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发展急需加快城市水土保持立法.城市水土保持法规应重点落实城市各功能区的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建立相关规划的水土保持协调机制,结合城市特点明确重点预防区和治理区,实行最严格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制度,加强城市雨洪和土石方管理,加快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行水土保持监测、公示、公报制度,建立社会监督机制,明确法律责任,增加处罚条款.  相似文献   

12.
粤北山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综合整治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北山区是广东省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 ,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长期的人为干扰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措施主要有 :恢复和重建森林生态系统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建立结构功能合理的立体生态农业体系、加大农业环境问题的综合整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办好不同类型区生态环境治理试验示范、依靠科技进步 ,实现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论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西部地区当前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认为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和艰巨的长期战略任务 ,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必须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在西部大开发中 ,应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首要的位置 ;要提高认识 ,明确目标 ,科学规划 ,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 ;要大力推行中国生态农业 ,实行节水农业技术 ;要大抓植树造林 ,防止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应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对立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可以减少自然灾害、改善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地区形象、发展社会经济。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现状,决定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提高全民的环境伦理意识,建立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体系和补偿机制,处理好生存与发展的关系,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实行建设监理制,依法搞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土壤侵蚀特征及其危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调查表明 ,西部 12个省 (市、自治区 )土壤侵蚀面积高达 4 .19× 10 6 km2 ,占全国土壤侵蚀总面积的 86 .86 % ,占西部总面积的 6 2 .31% ,已严重制约当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西部地区土壤侵蚀区域特征及其危害进行了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土壤侵蚀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壤肥力、制约粮食增长、影响水资源环境、导致灾害发生和生态环境失调等一系列危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以便将土壤侵蚀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6.
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障碍因素分析及其调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健 《土壤通报》2005,36(5):795-798
喀斯特环境是一种脆弱性很强的生态环境,在贵州集中连片分布,碳酸盐类岩石出露达13×104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3.6%,是我国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省份。论述了喀斯特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其土壤障碍因素,提出大量施用有机肥,合理施用石灰,调整种植结构,扩种绿肥和防治水土流失是喀斯特地区土壤培肥的主要措施,对西部大开发与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金国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6):163-164,167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自然环境先天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频繁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了粤北岩溶山区农业水土环境问题的现状及主要成因,提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村,就是以行政村为单位,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建设水土流失得以控制,生态环境得以良性循环,人口、资源、环境得以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村。人均土地面积、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土保持治理程度、人均耕地、人均基本农田、人均林地、年人均收入等,是生态村建设的量化指标。生态村可分为初级生态村、标准生态村、先进生态村,先进生态村由各级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命名。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中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介绍了甘肃省的生态环境特点 ,分析了其生态环境现状 ,认为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人口的超负荷对该地区构成了双重压力。指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甘肃省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是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走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是甘肃省的惟一选择。并探讨了甘肃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方向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指导思想 ;(2 )走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生态建设之路 ;(3)实施生态建设富民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