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七五年我们前茬一亩油菜,实收二百五十二斤,下茬复种一亩向日葵实收二百二十五斤,两茬合计四百七十七斤。一九七六年我们油菜复种向日葵是五亩,油菜亩产四百一十五点六斤,向日葵亩产三百七十七斤,两茬合计七百八十三点四斤。其中移栽向日葵一亩,  相似文献   

2.
1981年,丹阳县吕城公社麦、豆、稻百亩连片中间试验结果,村农2号元麦101.2亩,单产400.5斤;大豆101.2亩,单产174.3斤;南粳35号水稻86.5亩,单产857.5斤,三季相加折粮食年亩产1606.6斤(大豆1斤折稻谷2斤计算),比麦、稻两熟制年亩增产粮食186.6斤,比麦、稻、稻三熟制年亩增产粮食56.6斤.现将豆后稻南粳35号的栽培特性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油菜是本区主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万亩左右。1977年以前,双三制面积大,油菜以育苗移栽为主(移栽苗占70%),亩产不满百斤。1978年推广杂优稻后,早茬增多,油菜直播面积增加(占71.6%),单产随着提高,达161.6斤。1982年,油菜面积猛增到21767.1亩,直播油菜占96%,平均亩产高达312.03斤,并出现了亩产近400斤的高产片和超500斤的高产田。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三年,我们从青海省引入“门源”小油菜,在水稻前茬试种20亩。3月中、下旬播种,6月15—18日收获,生育期75—80天,在低温、多雨、寡照的情况下,平均亩产129.3斤,其中试验站8亩油菜平均亩产165斤,其中2亩产量达到172斤。最低亩产105.2斤。下茬水稻于6月15—20日先后插秧,实现了油稻二季作,不插夏至秧的要求。目前,水稻长势正常。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七年,郭七大队种了三百六十亩油菜,平均亩产一百八十三斤,比上年每亩增产四十二斤,增长29.7%。其中第二、三两个生产队共一百八十亩,平均亩产二百另五斤。油菜收获后又复种了二百二十九亩向日葵,一百三十一亩大豆,实产向日葵六万一千二百四十一斤,平均亩产二百六十七斤。实产大豆二万六千五百一十八斤,平均亩产二百另三斤。油葵两茬平均亩产四百五十斤;油豆两茬平均亩产三百八十六斤。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于1980~81年在无锡县东亭公社春雷大队第二、五耕作队进行。目的是研究、探讨引进日本农机具的合理工艺和农艺途径,并考核其技术经济效果。1980年在水稻生长期间,虽然遇上阴雨、寡照、低温和强台风等极为不利的条件,“试验方”栽培的390.6亩水稻,1980年仍获得平均亩产1025.6斤的好收成。比1979年单产935.5斤,增加90.11斤,增长9.63%;总产达400602.75斤,比1979年(双季稻约占35%)增长5.54%。其中 IR661和 IR24,142.2亩,单产1024.68斤,5.93亩最高单产达1242.73斤。东亭3号51.9亩,单产1059.19斤,昆稻2号78.2亩,单产1026.71斤,嘉农76—298亩,单产1011.68斤,小品种21.3亩,单产960.94斤。1981年试验方平均亩产1071.89斤,超过1980年,比1979年增产14.585。实践证明,从日本引进的水田农机具,只要机械工艺与栽培农艺相互适应,密切结合,应用于单季稻栽培是能达到高产要求的。  相似文献   

7.
1980、1981年在无锡东亭公社春雷二、五队进行日本引进水田农机具试验。两年的总产和单产都超过1979年,且远远超过太湖地区单季稻平均单产水平。试验方面积为390.6亩。1980年水稻总产400,602斤,1981年418,681斤,分别比1979年增产21,013斤,39,092斤即增长5.54%和10.29%;1980年单产1025.61斤1981年单产1071.89斤分别比1979年增加90.11斤和136.39斤,增长9.63%和14.58%,1980年高产田块有42.67亩,平均单产1136.12斤,最高田块单产1240.75斤,1981年亩产1100~1200斤的高产田块有90.63亩,最高田块单产1282.3斤。  相似文献   

8.
<正> 我所双低(低芥、低硫) 油菜新品种选育,1981年列为省科委"六五"科技攻关项目,经过四年努力,首先育成了低芥酸油菜新品种"410". "410"新品种经过1983~1984连续两年度参加国家黄淮试验区(陕、豫、皖北、苏北)、省级区试、试种示范和大面积开发试验,均取得良好结果,1984年7月宜兴全国低芥酸油菜会议确认我国自己育成的优质低芥酸油菜新品种.1984年秋已在安徽淮北和黄淮地区、河南省延津县、沈丘县、淮滨县引种种植,其中我省阜南、蒙城、临泉三县种植面积达28.5万亩,良种繁殖田7000余亩.完成4万斤"410"菜籽精加工试验,制成一批低芥酸优质菜油样品,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举办的全国农业科技成果展览会、农业科技交易交流会上展销.  相似文献   

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场广大职工昂首阔步登上了科学实验的舞台.育良种,创高产,积极开展小麦移栽试验.今年夏收,场部560亩三麦(全部稻茬),平均单产886斤,比去年猛增两成以上.其中移栽的“泗阳117”小麦单作12亩,平均单产1048斤,最高的一块(2.2亩)达1112斤;棉麦套作22亩,按虚面积算亩产634斤,折实1268斤.  相似文献   

10.
金县大魏家公社过去谷子产量一直很低,近年来单产只有200斤左右,因此谷子面积日趋减少。为了扩大谷子面积和提高单产,从1980年开始,通过对高产地块和低产地块的调查发现:凡是早播的谷子(小满以前播种),空壳多,产量低;晚播的谷子(小满以后播种)空壳少,产量高。如五家大队四队1980年5月28日播种2亩偃师谷子,亩产784斤;刘家大队六队1981年在萝卜栽子下茬播种锦谷9号1亩,单产621斤;而金家三队连续两年在4月末5月初播种,单产都没有超过300斤。为了探讨谷子空壳多产量低的原因,1982年在五家一队进行了谷子播种试验。一、试验材料和方法供试品种为锦谷9号。从谷雨至夏至共5个播期。田间设计为顺序排列,3次重复,每  相似文献   

11.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我们遵照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在积极发展粮棉生产的同时,针对灭螺新村土质差、碱地多的具体情况,在小面积试验的基础上,大面积推广了油菜和黄花草夹(混)种.1973年1000亩油草夹作(折实油菜面积500亩),收获油菜籽11万斤,平均亩产220斤;1974年700亩油草夹(混)种(折实油菜面积350亩),收获油菜籽8.5万斤,平均亩产243斤;今年750亩油草夹(混)种(折实油菜面积375亩),收获油菜籽9.35万斤,平均亩产250斤.  相似文献   

12.
春油菜是我省油菜生产上的新生事物.三年来,在各地通过试验、试种、示范都获得良好的结果.1973年淮阴地区30个示范点300亩春油菜,一般亩产100—200斤,徐州地区睢宁县试种两年,多数亩产100—150斤.1974年初冬油菜遇到严重干冻,不少单位补种了春油菜效果也良好.南京市遵义林场补种2.3亩春油菜,平均亩产166.2斤,而受灾的冬油菜,每亩只收37.3斤.1975年生产示范面积进一扩大,据徐、淮、盐三地区不完全统计,约种春油菜8000亩.盱眙县三河农场春油菜全部采用机直播.该场周王生产队种31亩,平均单产141斤,小刘生产队43亩春油菜,单产107斤,全场共繁殖6503良种15000斤.在试  相似文献   

13.
昭乌达盟地区谷子播种面积在400万亩以上,占粮豆总播种面积的30~40%,因此,谷子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过去由于耕作粗放,十年九旱,病虫、草危害严重,致使谷子历年单产只有百斤上下。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实行了生产责任制,谷田面积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产量也有提高。昭盟农科所1981年15亩谷子丰产田,平均亩产882.57斤;1982年10亩谷子丰产田,亩产880斤。国营乃林农场平庄分场自建场至1979年的二十余年间,谷子单产一直在200斤左右,在昭盟农科所帮助下,1980年200余亩谷子单产达到399斤;1981年337亩单产710.4斤,1982年,在400亩地力不均、土层薄的田块上,平均亩产超过了650斤。1981年昭盟科委在翁牛特旗桥头公社组织谷子开发试验,面积为11142亩,在前三年亩产约  相似文献   

14.
我社土质较差,盐碱地占60%,狗干淤占10%.1975年,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我们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抓好粮棉作物的同时,第一次试种了5000亩油菜,平均单产80斤.今年,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鼓舞下,广大干群抓革命,促生产,7300亩油菜(其中单作5100亩,套作2200亩),平均亩产上升到100.9斤,并出现了一批高产大队、生产队.邦埝大队500亩油菜,平均单产251斤.小凡生产队70.2亩油菜,平均单产348.6斤,其中10亩高产田,单产达514斤.  相似文献   

15.
<正> 为在高产旱粮作物区改变粮食结构,增加经济收入,1976年以来,以井灌区大封公社为基点,对麦茬水稻旱种进行了连续7年的试验、示范工作.初步总结出了麦茬水稻早种的栽培经验.1982年共示范450亩麦茬水稻旱种,平均单产达664斤.其中50亩郑州早粳亩产696.7斤,45亩黎优57,亩产823.1斤.1.5亩地膜覆盖亩产889斤.稻麦两熟,年亩产1500斤以上.从而在旱粮区走出了一条发展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6.
1981~1983年,我们在海安县仇湖公社湖中三队和八队进行了棉花稳产高产试验.试验地为水稻土,含有机质1.806~1.823%,全N0.088~0.114%,速效N12.0~12.8ppm’全P0.156~0.161%,速效P2~9ppm,属中等偏上肥力,土质粘重.稻棉两熟,复种指数为212.6%.品种为岱宁棉15号.三年的种植面积和皮棉单产:1981年200.2亩,148.02斤;1982年208.5亩,151.29斤;1983年161.23亩,172.8斤.其中1983年有8块田18.84亩单产皮棉200斤以上,最高田块(1.8亩)单产皮棉235.6斤.而每亩棉花成本平均为37.27元,比一般大田低23.2%;每百斤皮棉成本平均为23.79元,比一般大田低48.2%;每亩棉花纯收入平均为263.31元,比一般大田增加39.6%.  相似文献   

1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市1974年试种了二万六千七百四十八亩“门源”小油菜。经过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的努力,战胜了低温、干旱、病虫等自然灾害,基本试种成功。其中,兰家区试种了二千六百四十五亩,平均产油菜籽五十五斤七两;灯塔区西马峰公社野老滩大队,在高粱地隔台套种“门源”小油菜八百三十七亩七分,平均亩产油菜籽五十斤三两。沙岭区太子河公社光辉大队在水稻上茬种了七亩五分地油菜,平均亩产一百九十四斤一两。华子镇后华子一队清种一点八亩油菜,平均亩产二百零五斤。地处高寒、冷凉的东部山区社、队,不仅试种油菜成功,也获得了可喜的收成。兰家公社末  相似文献   

18.
20285系江苏省农科院粮食所从复虹3号×(辛尼斯×南粳15)的配组中选育出的早熟晚粳糯稻品种.练湖农场1980年引进品比试种,1981年扩种繁殖.(一)产量表现1980年在本场的省区试中折合亩产1130斤,占第一位,比对照筑紫晴1020斤增产10.8%.在省组织的16个优良品系联合鉴定试点中,实收亩产1114斤,居首位.1981年在本场的省区试点中,实收亩产1071.6斤,比对照筑紫晴756.7斤增产29.4%.在本场组织的新品系产量鉴定中,实收亩产1057斤,比对照复虹糯增产18.78%,两个试验产量都名列第一,均达到极显著增产标准.1981年我站示范繁殖21.1亩,实收亩产982斤,比筑紫晴增产20.6%.两年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高产稳产,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较高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在我县大东公社南严大队已试种了两年.1977年在中心生产队试种90亩,平均亩产1158.7斤,比常规水稻每亩增产308.7斤,其中40亩高产田,亩产达1386.5斤.1978年在不同劳力、茬口、肥力水平的10个生产队试种646亩,平均亩产1081斤,比常规稻每亩增产309—322斤,其中中心生产队166亩杂交稻平均亩产1208斤.两年试种结果表明,在现有条件下,无论早茬晚茬、肥茬薄茬,杂交稻都比常规稻显著增产.现就高产栽培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我所张宽庄基点,1978年试种油菜8亩,总产2941.6斤,平均亩产367.7斤。其中1.54亩长势更好,株高163厘米,单株角果497个,每角结籽17.4粒,千粒重3.3克,实收总产695.3斤,平均每亩单产451.5斤。其主要措施是:一、培育壮苗壮苗移栽,成活快、扎根好、生长健壮、抗寒、省肥、产量高。据试验,壮苗移栽的经济性状和产量都比弱苗移栽的好。根据我区冬季气温偏低弱苗不利越冬的特点,确定油菜壮苗的标准是:苗令40天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