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赣南采茶戏盛行于赣南客家聚居区,又称"灯子戏"、"茶蓝灯"、"三脚戏",是客家文化滋养出来的戏剧形式。戏中乡土气息浓郁、风格特色鲜明的音乐是赣南采茶戏的一绝,在全国有很大的知名度。本文以赣南采茶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为视角,在阐述赣南采茶戏的剧目内容与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赣南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征。同时,提出了采茶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以助推赣南采茶戏复兴发展,创出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赣南客家人采茶戏的音乐特质及其表演艺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倩 《福建茶叶》2016,(2):240-241
赣南客家人采茶戏是我国灿烂的戏曲文苑中的一支奇葩,它是由赣南地区客家人先民创造的反映其生产生活、审美情趣、内心情感的一种地方戏剧,来源于山歌小调的赣南客家人采茶戏,具有与众不同的音乐特质和独特的表演艺术,本文从茶腔、灯腔、路腔、杂调、勾筒正反弦伴奏、唱腔等几个方面研究了其音乐特质,并从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喜剧扇子花、矮子步、单水袖、两旦一丑三角戏等几个方面研究了其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3.
孙锐 《福建茶叶》2016,(12):320-321
采茶戏是一种汉族戏剧,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色。采茶戏与盛产茶叶的地区有关,起源于赣南安远一带。每到采茶的季节,采茶的妇女们就会上山,一遍采茶一遍唱歌,来鼓舞劳动的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就被称为采茶歌。后来采茶歌又与民间的舞蹈相结合,形成了采茶戏。由于地区的不同,采茶戏延生出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巴蜀地区的采茶戏非常有自身的特色,虽然与传统的采茶戏有所区别,但其在音乐上有很多内在的联系。本文从音乐关系的角度,比较了采茶戏与巴蜀地区采茶戏之间的关系及其音乐特征,分析出两者之间的渊源。  相似文献   

4.
许乐乐 《福建茶叶》2016,(12):302-303
赣南客家采茶戏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至今仍旧屹立不倒,赣南地区长期的茶叶生产形成了独特的客家茶文化,推动了赣南采茶戏的产生和发展,并且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由茶事发展而来的戏曲种类。采茶戏经历了茶叶发展的过程,并且与茶文化共同融合形成独特的戏曲风格。本文通过对客家茶文化的内涵分析,探讨了客家茶文化对赣南采茶戏风格的影响,从而为更好地领悟客家茶文化和赣南采茶戏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内容中包含民间的采茶戏。民间采茶戏也丰富了我国的文化传统,它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和魅力。在我国的采茶戏发展过程中,采茶戏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就是赣南采茶戏。并且,这部分采茶戏具有非常浓郁的异域风情,也是形成我国民间茶文化,茶艺术的重要形式。它融入了很多客家文化的精髓,也吸收了外地和本地之间所流传的很多民间的舞蹈,灯彩艺术和歌曲等形式。所以它具有非常独特的美感,不仅是在他的音乐形态上,还表现在他的舞蹈美感方面,已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就对民间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点和舞蹈美的共性进行分析,探索其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以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民间采茶戏丰富了中国传统茶文化内容,具有极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效果。在我国民间采茶戏之中,赣南采茶戏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之一,其具有浓郁地域风情的民间艺术形式,融汇了客家文化的精髓,广泛吸收了本地及外地流传而来的民歌、民间舞蹈、民间灯彩等艺术,具有独特的音乐形态和舞蹈美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本文即通过对赣南民间采茶戏的音乐和舞蹈研究,探索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谢世超 《福建茶叶》2016,(11):355-356
江西自宋以后就是著名的茶区和茶叶集散地,以生产茶叶著称。而采茶戏的源起与形成则与该地区盛产茶叶有关。众所周知,赣南的信丰、安远一带是江西采茶戏的发源地,伴随不断的流传与完善,各地结合本地特色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采茶戏,现存在不同的采茶戏剧中近30余种,新余采茶戏即是其中一种。各地的采茶戏虽各具特色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本文即结合新余采茶戏的音乐特点对新余采茶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探讨,并结合新余采茶戏发展现状思考该剧种未来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8.
陈常 《福建茶叶》2016,(7):336-337
中华文化一脉相传,博大精深,自始至终就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它以其明媚张扬的特点引领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采茶戏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今后如何发展引得我们深思。本文主要谈论了采茶戏音乐的继承与它的发展问题,采茶戏即以赣南采茶戏为主,而赣南采茶戏音乐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塑造人物或者是表达唱腔特色方面有很多规律可循。本文首先介绍了赣南采茶戏的概况,其次从继承和发展两个方面探讨了赣南采茶戏的发展规律,以备后人能更好地将采茶戏音乐传承弘扬。  相似文献   

9.
我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自己的特殊历史韵味,其中赣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丰富,以采茶戏为主的文化产业链已经逐渐形成,并且相应的旅游文化也随着采茶戏的发展而发展。采茶戏的发展和赣南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起进步,同时赣南对于游客游玩生活中旅游意义上的提升格外重视,尤其重视在茶文化与赣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培养游客的旅游爱好。  相似文献   

10.
江西是我国生产茶叶的主要集散地,而采茶戏的起源与行程和茶叶的生产有着莫大的联系,因此,江西采茶戏十分闻名。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江西这一地区结合本地特色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采茶戏,以独特的魅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江西采茶戏所具有的魅力中,其音乐方面的功能和特点最为突出,为了促进江西采茶戏在时代的进步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就主要针对江西采茶戏音乐的功能及特点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红英 《福建茶叶》2017,(12):299-300
通过对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具体传承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艺术元素也是整个茶文化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而在整个茶文化体系发展过程中,我们也能够寻找到很多与其本地区发展有着重要关联的音乐艺术元素。本文拟从赣南采茶戏音乐的表现方式和展现特点分析入手,结合采茶戏音乐传承发展的具体价值,通过分析赣南采茶戏音乐的具体价值内涵,结合赣南采茶戏音乐的创新发展要求,进而探究赣南采茶戏音乐的创新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2.
卢妍希 《福建茶叶》2016,(12):296-297
博白客家采茶戏是音乐的一种,它是客家人民长期生活的智慧结晶,与人们的采茶生活息息相关,具有丰富的音乐内容,而且在旋律上也多种多样。茶腔是我国采茶戏音乐中最古老、时间最长的部分,它的音调醇厚、优美,而且节奏上也十分的明快动人,这种古老的音乐形式彰显了采茶戏音乐艺术的古老气质,从中也表现出了客家人淳朴的性格,呈现出一种超脱豁达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赣南灯彩艺术与赣南采茶戏,都是客家民系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这两种艺术作为客家文化的奇葩,以其简单幽默的语言和轻松活泼的氛围,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而这在当前整个文化传承发展背景下,有着重要价值。本文拟从赣南灯彩艺术的起源发展及传承发展分析入手,结合赣南采茶戏的起源以及主要特点及传承危机认知,全面探究赣南灯彩艺术与赣南采茶戏的渊源以及融合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14.
采茶戏是民间传统剧目,体现出丰富的艺术内涵。采花戏是从生产、生活中诞生的,具有种类繁多、民风淳朴的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学习与借鉴民间的各种舞蹈、民歌、灯彩、戏曲的营养,是地方戏曲和综合艺术。采茶戏舞蹈动作行动细腻,很多动作与现代舞蹈相似、相通,其中桃花扇、单袖筒、矮子步是采茶戏的三绝。采茶戏音乐元素包括杂调、路腔、灯腔、茶腔等,曲牌超过300种。分析采茶戏舞蹈和音乐元素的内涵,对于认识与传承此剧种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如今我们认识到各种传统音乐艺术的价值色彩和人文内涵日益突出,而这实际上,也成为我们对其进行合理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所在。本文拟从传统茶文化理解与认知视角出发,切合实际的探究赣南采茶戏艺术的发展来源与传承状况,通过具体认知赣南采茶戏艺术中所展现的音乐艺术形态,当然也要对赣南采茶戏的音乐艺术特征形成精准认知,并且尝试性寻找到多元价值观下赣南采茶戏音乐的传承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赵艳丽 《福建茶叶》2016,(5):353-354
我国赣南采茶戏作为一种地方戏剧,在短短的几百年间从产生到兴盛再到没落,走过繁华也走过寂寥,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而今的尴尬境遇更令人唏嘘。本文从赣南采茶戏的特色唱腔艺术着手分析了其曲牌连缀体、曲式结构多元化、旋法与调式结合、浓厚的方言特色四个特点后,又从旋律单调乏味、润腔手法不够细腻、缺乏创新性构想、人才流失严重四个角度对特色唱腔艺术在赣南采茶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最后从借鉴其他戏种的唱腔艺术、加强唱腔手法的润色化处理、善于推陈出新以及注重人才的培养这四个角度对特色唱腔艺术在赣南采茶戏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赣南采茶戏这种艺术形式可以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生理需要、精神需要、社会交往需要以及文化审美需要,因而其对于我们当前的钢琴音乐教学具有一种深度的情感体验式的促进意义。赣南采茶戏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丑角为中心、以歌颂劳动人民生活为导向的审美价值情怀;音乐表达上的"三腔一调";戏剧舞蹈的"动感三绝"。赣南采茶戏对于钢琴音乐教学的借鉴价值表现为:可以为钢琴音乐教学注入古典审美情趣;可以为钢琴音乐教学注入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为钢琴音乐艺术的教学提供学习灵感。钢琴音乐教学中应用赣南采茶戏的思路包括:钢琴音乐的体验式教学思路、钢琴音乐的互动式教学思路、钢琴音乐的生活化教学策略等。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由于地域环境、文化精神、民族历史差异逐渐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音乐文化,随着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加,地方音乐资源开发日益受到关注。音乐美学是独立艺术学科具备完整理论体系,通过对音乐艺术进行多项美学特性分析,确定不同特性间内在联系,充分认识到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赣南采茶戏是传统客家劳动人民思想文化成果,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和两江文化烙印,戏曲音乐的艺术价值研究有助于传统茶文化的保护传承,使地方音乐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当前我国高校自发开设专门地方音乐课程,增加对传统民俗音乐介绍,但是由于现代采茶戏受众较少,相关作品艺术价值探讨还很不足,学生无法充分理解采茶戏的文化内涵。鉴于此,本文针对赣南客家采茶戏展开,首先概述音乐美学视域下采茶戏发展现状,其次分析赣南采茶戏艺术特点及音乐美学视域下赣南采茶戏艺术价值,以期对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传承有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茶戏锣鼓音乐是将两种民间传统艺术采茶戏与锣鼓结合在一起的全新音乐艺术形式,其具备舞蹈与歌唱双重表达方式,是一种广受人民群众喜爱、乡土气息浓郁的音乐形态。在采茶戏锣鼓音乐中,江西萍乡采茶戏最具代表性,其丰富的表现力、文化内涵、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成为江西最突出的地方戏曲剧种。其戏曲表演不仅有着完善的锣鼓乐曲牌,还有着严谨的锣鼓乐队组合形态,具有系统化的表演程序让采茶戏舞蹈、音乐与锣鼓声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组合方式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在数百年的岁月中不断传承与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萍乡旅游的招牌表演,这也为我国采茶戏锣鼓音乐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本文通过对萍乡采茶戏为代表的戏曲剧种中基本形式、歌唱表现手法、舞蹈表现形态进行分析,寻求采茶戏锣鼓音乐在当前我国现代化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民间采茶戏是中国传统茶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存在让茶文化更加丰富。赣南采茶戏作为其中最具代表的一支,不仅具有非常浓郁的地域风情,还将客家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成为具有独特音乐形态和舞蹈美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就从采茶戏的背景出发,一起研究探索其中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