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旱荒漠地区发展樟子松农田防护林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现有防护林体系不足之处的分析,探讨了营造樟子松防护林的优良特性,提出了干旱荒漠地区发展樟子松农田防护林的思路与对策。并针对干旱荒漠地区推广樟子松防护林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南疆的窄林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南疆地区,干旱、风沙、盐碱等是农业生产的最大自然灾害。多年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证明,在干旱灌溉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是战胜干旱、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保障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农田基本建设的组成部分。新疆自古以来,农民就有在地边栽树的习惯,但大面积的营造防护林还是解放初期,  相似文献   

3.
主要对绿色草原牧场的草原防护林进行研究,选择栽植10个乡土树种和外引种,观测树种抗性、成活率、生长发育和保存情况,以及防护效果;对各树种适应性进行评价,选择适宜半干旱风沙地区的草原防护林树种;并通过对4种造林方法的比较研究和评价,选择出半干旱风沙地区草原防护林建设的科学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4.
南疆地区干旱、风沙、盐碱等是农业生产最大自然灾害。多年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证明,在干旱灌溉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是战胜干旱、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定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农田基本建设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塔斯社巴马科10月13日电】马里在“树木——生命的象征”的口号下结束了营造防护林的运动。这些防护林将可以阻挡撤哈拉沙漠的推进。营造防护林运动是撤哈拉地区各国防止干旱和沙化的长期规化的组成部分。这一运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与总结,在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营造灌木林是获得森林资源的主要途径,也是这一地区林木对自然环境选择的结果。灌木有优越的生态学特性,它耐寒、耐旱,抗逆性强适宜于干旱草原地区生长,在发挥其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干旱草原与半荒漠毗邻地带的造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11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三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地区建立大型防护林的规划》后,“三北”地区的各族人民深受鼓舞,渴望早日建成防护林体系,发挥防护效能,逆转环境退化,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三北风沙线多属于半干旱、干旱地区。其中干旱草原西缘与荒漠草原毗邻地带,是人工造林困难地区之一。这样地区能不能造林呢?有不同的看法,我们通过近三十年的造林实践,回答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营造农田防护林,是坝上地区“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对防止风沙、干旱、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彻底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稳产和高产,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探讨合理的营造技术,我们对坝上地区现有农田防护林的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草牧场防护林设计与营造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牧场防护林设计与营造技术的探讨韩天宝(哲盟林业科学研究所)草牧场防护林的设计与营造,在我区现代化草原畜牧业基地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草牧场防护林的建立及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保护草牧场,避免灾害性天气的袭击,恢复草原生态平衡,调节和改善牧区小气候,防...  相似文献   

10.
坝上杨树防护林死亡原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介绍了河北省坝上地区杨树防护林的基本情况和杨树防护林的退化情况,对杨树退化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林木生理老化是主要原因,干旱、密度大、后期管护、造林方式或断根苗木使用也对森林退化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中可控因素密度、后期管护、苗木选择等原因的提出对于今后改进坝上防护林设计、营造和经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提高坝上防护林的营造经营水平,提高防护林的生态效益体现。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大兴县科学营造网、带、片、点结合的防护林体系 ,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使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防护林建设效果分析与评价的结果显示 ,在亚湿润干旱荒漠化地区 ,采用以防护林体系建设为主的治沙措施后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防护林体系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正效应 .该文对大兴县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效果及对当地环境的影响进行的评价 ,既丰富了环境影响评价理论 ,拓宽了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 ,又对类似地区的防护林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优良针叶灌木——臭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柏属于柏科圆柏属,又称沙地柏、爬柏、叉子圆柏等,分布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我区毛乌素、浑善达克沙地和贺兰山山地均有分布。它是我国营造“三北”防护林,特别是干旱草原造林很有发展前途的珍贵针叶树种。林学特性和用途臭柏为常绿低矮匍匐灌木,无明显主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防护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广大地区受着干旱、风蚀及水蚀的危害。在美国境内,每年都发生程度不同的土壤侵蚀。64%的耕地及66%的天然牧场需要采取保土措施。美国把营造防护林作为防止土壤侵蚀综合措施之一。美国需要营造防护林带的主要地区有:大平原各州(需营造林带40万公里)、沿湖各州、大西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太平洋西岸南部灌溉地区以及格兰德河、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等流域。  相似文献   

14.
叉子圆柏是常绿针叶灌木树种,是固沙保土和营造防护林的优良树种,但因繁殖困难,长期以来不能大量发展和用于生产。为了扩大干旱草原造林的绿化树种,锡盟林研所子1982年对叉子圆柏露地压条繁殖进行了试验,获得了初步结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金秋时节,中共乌兰察布盟委员会和乌兰察布盟行政公署联合召开了“乌盟后山风沙害区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任务是,研究在后山风沙害区的五十四个公社,推广商都县西井子公社营造农田防护林的经验,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奋战七年,使这些地区都达到西井子现在的水平。乌盟后山地区处于东北、华北湿润半湿润森林草原和西部荒漠戈壁之间的一个干旱地带。这里的地质条件,存在着潜在的沙化因素,加之过度开垦,植被遭到破坏,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16.
放牧场疏林的营造形式及其效益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畜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草原及牧场营造疏林,建立"立体"放牧场(即疏林牧场),是建设草原,提高草原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也是保护草场,防止草场退化、沙化、维持草原生态平衡的有效途径.1971年以来,我们在赤峰市巴林右旗短角牛场和巴彦尔叠草原站开展了牧场防护林课题的研究工作.与此同时我们还对营造放牧场疏林的几种形式,也作了尝试性的探  相似文献   

17.
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属于干旱草原区,从开垦以来,大量原始植被遭到破坏,以土壤风蚀沙化为特征的生态系统急剧恶化,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沙漠化已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控制风蚀沙化,促进农牧业稳定高产,保障人民生产生活,1975年,盟委、行署提出在后山地区联合营造农田防护林。西井子乡是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54个风蚀沙化危害严重乡之一,该乡广泛发动群众,从1975年开始营造农田防护林,  相似文献   

18.
国外种植防护林保护农田和牲畜,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苏格兰15世纪把田界植树当作改良荒地的措施。加拿大在漫尼托巴萨克其万、亚伯达等省草原地带营造林带,那里的年雨量330~500毫米,最低年份200~220毫米。匈牙利1923年在草原区造防护林体系,保护果园、葡萄园和农田。俄国1880年营造林带,1891年政府提出了建立草原造林站和造防护林的计划。  相似文献   

19.
山西北部农田防护林的防风功能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学斌 《林业研究》2002,13(3):217-220
山西北部地区处于毛乌素沙漠前沿,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温带干旱草原的过渡带。20世纪50-60年代当地营造了大面积的小叶杨(Populus simonii)人工林,形成了以林网为主体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对防治农田土壤风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旧林带更新改造中,对林带结构、树种配置缺乏技术,表现出在营造林带中有较大盲目性。为了对防护林今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1996-2001年作者在山西北部的朔州、大同等地设置了定位调查观测点,使用轻便式风速风向仪、通风干湿球温度计、地温计、玻璃皿对小叶杨不同结构林带的防风功能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农田防护林的设计应以树木展叶期的防风能力为指标,以疏透结构为最佳配置,初植株行距为2 m3 m,4-6行配置,5年后可形成疏透结构林带。表4参13。  相似文献   

20.
在干旱、风沙大的牧场上建立防护林,可以改变生态环境,提高草原生产力,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发达国家很早就注意牧场防护林建设,并把此项工作与农田防护林等同对待.国内一些牧区、半农半牧区也进行过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林木对改善草原小气候的效果十分显著.在防风林带背后树高30倍左右范围内,平均降低风速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