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介绍了兴宁市塑盘育秧抛秧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塑盘育秧抛秧高产栽培规范化技术,并分析规范化抛秧增产因素,以为兴宁市塑盘育秧抛秧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兴宁市塑盘育秧抛秧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塑盘育秧抛秧高产栽培规范化技术,并分析规范化抛秧增产因素,以为兴宁市塑盘育秧抛秧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五优613是高产优质的杂交稻组合,在大埔作抛秧栽培更有利于发挥其增产优势。对五优613作抛秧栽培的产量结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该组合的高产栽培技术要主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在此基础上提高结实率及增大千粒重以实现高产。并介绍了作抛秧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水稻钵盘育苗抛秧的增产原理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水稻钵盘育苗及抛秧栽培的优点,从早育苗与早插秧、稀育秧与稀插植等方面总结了其增产原理,并总结了栽培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水稻抛秧栽培的优点,从育秧准备、播种、苗期管理、抛前准备、大田抛栽、大田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粳稻抛秧高产栽培技术,以为水稻抛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多年对抛秧稻高产优质栽培特性的研究,结合本地农业环境和资源条件,进行计算机模拟决策,提高了抛秧稻生产预见性,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7.
水稻塑料盘育苗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水稻抛秧栽培的优点和栽培要点,并分析了其高产机理。  相似文献   

8.
超级稻Y两优1号示范表现及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超级稻新组合Y两优1号抛秧的示范表现,并总结其抛秧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介绍超级稻五丰优615特征特性及早造塑盘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以为兴宁地区五丰优615超级稻品种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烟后稻软盘抛秧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育秧、移栽、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指导烟后稻软盘抛秧高产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旱育免耕抛栽、小苗机插、盘育免耕抛栽、油林免耕套播、常规栽插等5种栽培方式下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与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油林免耕套播可抑制水稻苗瘟和叶瘟的发生,5种栽培方式对穗颈瘟和纹枯病的发生程度有一定影响,对稻曲病的发生没有影响;小苗机插偏方式下二化螟的发生较轻,其它4种方式之间发生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抛秧密度对香稻产量形成特征及调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抛秧密度对香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并提出香稻高产形成的适宜调控措施,本研究以香稻品种巴斯马蒂和农香18为材料,抛栽密度分别为1.8×105、2.4×105、3.0×105、3.6×105、4.2×105穴/hm2,研究大田条件下抛栽密度对香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试验表明,当抛秧密度为1.8×105~3.0×105穴/hm2时,随着抛栽密度的增加,巴斯马蒂和农香18成熟期的稻草重和总生物量显著增加,水稻的收获指数却显著降低。当抛栽密度为3.0×105~3.6×105穴/hm2时,巴斯马蒂和农香18的收获产量较高。而且,水稻的收获产量与总穗数和千粒重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总穗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占产量贡献总值的73.96%,其次为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及千粒重。  相似文献   

13.
抛秧物理立苗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抛秧物理立苗对水稻生育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探讨提高物理立苗的技术指标,为改善生产上抛秧群体起点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设置直立苗、倾斜苗、平躺苗3种物理立苗姿态,研究不同物理立苗状况对抛秧稻生育的影响,从整地、抛栽高度、水层深度、不同球土比例等方面试验,探讨抛秧物理立苗的调控因素。【结果】直立苗在抛后活棵快,各生育阶段干物重、N素吸收、光合势、净同化率、抗倒性、产量上都高于倾斜苗,并显著高于平躺苗;在土壤5—6cm呈烂糊状,抛高为3m时,直立苗率最高,达81%;随着抛栽时水层深度的增加,直立苗比例逐渐减少;对苗高而言,宜控制在10—16cm,适当选择孔大的塑盘,抛后的直立苗比例超过70%。【结论】直立秧苗各阶段生育状况好于倾斜苗和平躺苗,显著好于平躺苗。提高直立苗比例,可有效促进抛秧高产的形成。土壤5—6cm烂糊,采用矮壮苗,适当提高球土比例,抛高3—4m条件下,立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以晚籼三系杂交新组合天丰优13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和秧龄期对秧苗素质、生育进程、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宜的秧龄期为30 d,最长不宜超过35 d,作二季晚稻常规栽培适宜移栽叶龄为7叶左右,9叶期为其早穗的临界叶龄:在适宜的秧龄条件下,播种量为225.0 kg·hm~(-2)左右:该品种收获指数高、千粒重高、适应性强,其高产措施主要是稀播壮秧、增加分蘖、提高成穗率.  相似文献   

15.
影响水稻抛栽立苗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汕优016作供试品种,设置不同水层深度、不同秧苗高度、不同秧苗带蘖数、不同苗龄等4个抛栽试验,研究塑盘育秧抛后育苗技术,结果表明:塑盘育秧抛栽适宜水层1~5 cm,抛栽最佳苗高15~18 cm,秧苗带蘖越多,立苗速度越快,苗龄越小,立苗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6.
对晚稻"秀水123"进行了4种不同秧龄抛秧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 d秧龄产量最高,15 d秧龄产量次之,25 d秧龄产量第3,30 d秧龄产量最低。晚稻抛秧栽培的秧龄以15~20 d为宜。  相似文献   

17.
影响杂交早稻免耕抛栽立苗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四个不同因素对杂交早稻免耕抛栽立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浅水(1cm左右)抛栽、短秧龄(20d)抛栽和前期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扎根立苗,早生快发,促进地上部生长。非直立苗的立苗速度与秧龄长短有很大关系,短秧龄有利于加快非直立苗的立苗速度和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18.
早稻不同育秧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比较了早稻不同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产量构成、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旱育秧的总体效果好于塑盘育秧 ,塑盘育秧又好于水育秧。旱育秧比水育秧增产 1 7.7%~ 2 0 .6 % ,比塑盘育秧增产 5.4%~ 7.9%。在旱育秧 4种不同方法中 ,以简化旱床育秧的效果最好 ,其次是种子包衣旱育 ,再次是育秧肥旱育 ,以壮秧剂旱育的效果最差。不同育秧方法对稻米的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超级稻优势和增产潜力、机械化育插秧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单季超级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单季超级稻机械化育插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无土育苗基质在水稻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无土育苗基质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表明:与对照(常规土壤育苗)相比,水稻上应用无土育苗基质显著提高秧苗素质;膜脂过氧化物质丙二醛(MDA)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3种保护酶活性均显著增加,有利于维持秧苗健壮生长;明显促进水稻的生育进程;使水稻产量显著提高,增产达5.91%。从整体而言,无土育苗基质可以替代土壤进行水稻育苗,为水稻栽培提供一项新的育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