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907”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907系三明市农科所用不育系Ⅱ-32A与恢复系明恢907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2005年福建省区试,平均每667m2产量439.39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72%,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0位;2006年续试,平均每667m2产量491.94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9.53%,达极显著水平,居第4位.  相似文献   

2.
Ⅱ优1259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以不育系Ⅱ-32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明恢1259为父本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1)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国家区试平均亩产606ekg,比汕优63增长8x%,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533?kg,比汕优63(CK1)增产2P%,达极显著水平,比Ⅱ优838(CK2)增产2%  相似文献   

3.
Ⅱ优1259是三明市农科所用明恢1259为父本,与Ⅱ—32A为母本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米质较优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产量和稻米品质2001年参加三明市中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6.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1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  相似文献   

4.
Ⅱ优1223系浙江省金华市农科院用Ⅱ-32A与金恢1223配组而成的迟熟中籼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杂种优势强,产量高.2003年金华市区试平均产量8.1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7%,差异达极显著;2004年金华市区试平均产量8.28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4%,差异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14 品种来源:协青早A×苏恢728 产量表现:2004年江苏省区试平均单产625.1kg,比汕优63增产11.3%,达极显著水平,列小组第一位;2005年江苏省区试平均单产542.41kg,较对照汕优63增产14.7%,并列小组第一位;2005年江苏省杂籼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94.63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20.53%,列小组第二位。2005年全国区试平均单产569.62kg,比汕优63(CK1)增产6.45%,达极显著水平,比Ⅱ优838(CK2)增产5.33%,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单产565.39kg,比Ⅱ优838(CK)增产2.87%,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单产567.51kg,比Ⅱ优838(CK)增产4.09%。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42.48kg,比Ⅱ优838(CK)增产1.96%。  相似文献   

6.
Ⅱ优936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Ⅱ—32A与福恢936配制而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至2004年参加福建省杂交中稻组区试,2004年参加福建省生产试验,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一、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618.38公斤,比对照组合汕优63增产10.4  相似文献   

7.
特优671系宁德市农科所利用龙特甫A与自选恢复系亚恢671测配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稻新组合。该组合2002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524.87kg比CK汕优63增产7.51%.达极显著水平,居第二位;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617.42公斤,比CK汕优63增产10.86%,达极显著水平,居第三位。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2天左右.比汕优63迟熟3天。  相似文献   

8.
优质香稻新品种"宜优99"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宜优99是四川省眉山市裕丰种业有限公司育种研究院用不育系宜香1A与恢复系R99-E37配组而成的晚籼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品种丰产稳产性较好,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米饭柔软,清香,软而不黏,冷而不硬,适口性好;稻瘟病抗性两年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2004年和2005年参加晚稻优质组区试,每667 m2(下同)平均产量分别为451·68 kg和448·36 kg,分别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3·54%和6·11%,均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15·97 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25%;沙县儒元乡水稻…  相似文献   

9.
“协优5968”(“协青早A”/“5968”)系浙江省台州市农科院选育的杂交晚籼新组合。于2003、2004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作单晚和连作晚稻种植。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性好,适应性广。2004年在省内外共种植35万亩。1产量表现2001、2002年参加浙江省杂交籼稻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38.40、561.80kg,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7.0%、16.2%,均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组合第一位。2002、200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籼迟熟高产组合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602.7、525.1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8.7%、6.9%,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华优 8 6是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等选配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 ,1999年和 2 0 0 0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区试产量均列首位 ,分别比对照组合汕优 63和培杂双七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是目前广东省主要推广的杂交稻新组合之一 ,表现丰产性突出、高抗稻瘟病、米质较好。 2 0 0 3年早造饶平县种植的 6.7hm2 华优 86高产示范片 ,平均每 667m2 产量达 72 4.2 2kg ,最高为 75 6.95kg ,比对照组合汕优 63增产 19.2 1%。  相似文献   

11.
超级杂交水稻II优1273是由三明市农科所于2000年育成,该组合是用II一32A与明恢1273配组而成。2001年,II优1273参加三明市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614.0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51%,居第一位;同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553.02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8.21%,居第二位。2002续试,平均亩产521.57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99%。2003年参加福建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6.22kg,比对照增产9.32%。2003年12月II优1273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公告。  相似文献   

12.
FACE对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s2004-2006年利用我国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以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为供试材料,设计比大气CO2浓度(对照,370 μmol·mol-1)高200 μmol·mol-1的FACE处理(570 μmol·mol-1)和施N量为125 kg·hm-2(LN)、250 kg·hm-2(NN)处理.研究其对汕优63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FACE处理使汕优63成熟期株高比对照提高6.7%,达极显著水平;FACE处理对汕优63全生育期日数无显著影响;(2)FACE处理使汕优63产量平均比对照增加34.1%,其中2004、2005、2006年分别增加42.4%、27.3%和31.2%,均达极显著水平;年度间、CO2和年度的互作效应对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FACE处理使汕优63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单位面积颖花量、结实率和千粒重平均比对照增加10.3%、10.3%、21.7%、4.9%和4.3%,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4)N处理对汕优63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但N×年度对单位面积的穗数、颖花量、以及产量均有显著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3.
高产杂交稻新品种Ⅱ优3003,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1999年用三系不育系Ⅱ-32A,与优质重穗型强恢复系宜恢3003组配而成。2002年参加四川中籼迟熟B组区试,平均产量8.49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5.91%,居试验第一位;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A1组区试,平均产量8.246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92%,同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664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31%。该组合有株型佳,分蘖力强,稳产丰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适应中国南方稻区的平坝、丘陵区及汕优63种植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14.
Ⅱ优1259     
《三明农业科技》2006,(3):F0002
Ⅱ优1259由三明市农科所育成,2006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国审稻2006038)。该品种具有穗大粒多、再生能力强等特点,参加全国区试,平均亩产57031kg,比汕优6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全生育期与汕优63相当。  相似文献   

15.
甬优6号系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用甬粳2号与K^268406配组育成的籼粳杂交稻组合,200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4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平均产量449.96kg/667m^2,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3.15%,达到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产量453.5kg/667m^2,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7.34%,达到极显著水平。200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2007020)。  相似文献   

16.
Ⅱ优沈98是三明市种子站与尤溪县活水种子有限公司合作,用Ⅱ-32A与沈恢98配组而成的高产优质新组合,于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永定县引进试种5 hm2,平均产量592.4 kg/667 m2,比对照组合特优175增产6%,比汕优63增产8%,比汕优46增产16%.可作为当地中稻及春烟后一季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超级稻新品种“天优3301”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优3301系福建省农科院重点实验室用天丰A×闽恢3301培育而成的超级稻新组合,2006年和2007年参加全省晚稻新品种区试,平均每667m。产量分别为504.73kg和502.21kg,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14.04%和13.74%,两年均达到极显著增产水平,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全省各区试点增产点率100%,是近年来省区试增产幅度较大的品种,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引进惠安县螺阳镇试种20hm^2,平均每667m^2产量556.50kg,表现高产、优质,适宜惠安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T78优07     
《三明农业科技》2007,(1):F0004-F0004
T78优07由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中熟、高产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全生育期123.7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后期转艟好。2003、2004年参加福建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35.85kg、494.69kg,比对照增产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该组合群体整齐、丰产性较好。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06002).  相似文献   

19.
中21优691系三系不育系中21A与自选强恢复系淦恢691配组而成的三系晚稻早熟组合。2007年参加省区预试,平均亩产为495.91kg,比对照金优207增产3.67%,差异不显著,第6位;2008年江西省区试平均亩产为477.76kg,比对照金优207增产7.68%,差异极显著,第2位。2009年江西省区试续试平均亩产为483.24kg,比对照金优207增产7.97%,显著,第5位,两年平均亩产480.5kg,比对照增产7.83%。全生育期比对照早约3d。2010年3月通过省级审定。  相似文献   

20.
<正>T两优164是以两系不育系T108S为母本、强恢复系明恢164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中籼杂交稻品种。201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70006)。恢复系明恢164和不育系T108S都已获植物新品种权公告(公告号分别为:CNA014115E、CNA014143E)。1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8个区试点亩产量为526.7~769.2 kg,平均亩产611.0 kg,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7.28%,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