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在高寒草地和温性草地不同放牧条件下的环湖型牦牛的主要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高寒草地牦牛的体尺、日产乳量、乳脂率、产绒量、屠宰率均高于温性草地的牦牛,而繁殖成活率比温性草地牦牛低。  相似文献   

2.
西藏牦牛资源现状及生产性能退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了解目前西藏牦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牦牛畜群结构、生长发育状况、生产性能(产肉性能、产乳性能、产毛性能、繁殖性能)等状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测试和分析,弄清各类群的品种特征,资源优势,产品质量,分析我区牦牛生产性能退化幅度及退化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止退化措施,为西藏牦牛和草地等可更新资源有效利用和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高寒牧区自然资源生产潜力,改善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持续发展牦牛业及草地畜牧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牦牛凭借其特有的生理生态特征,成为青藏高原的特有家畜之一。针对牦牛乳的优越品质及其开发潜力,提出了建立青藏高原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的思路。在技术方面,用黑白花奶牛冻精与母牦牛杂交来提高牦牛的泌乳性能;在建立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方面,一是要遵循牦牛逐水草而牧的四季转场的习性,二是为牦牛过冬贮备充足的饲草,三是建棚圈,四是把野牦牛的保护纳入家牦牛生产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在黑土型退化草地上提高牦牛生产力的途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青藏高原是我国牦牦牛的生产区,但近年来黑土型退化等草地的发生与发展直接威胁着我国牦牛业的发展。通过对退化草地的调查分析,认为不合理的放牧制度是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草地退化又引起牦牛生产力的下降,据此提出了通过建立人工、半人工草地和加强牦牛的科学饲养管理,改善本地区生产环境、保持牦牛一高寒草甸系统持续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在黑土型退化草地上提高牦牛生产力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是我国牦牛的主产区,但近年来黑土型退化草地的发生与发展直接威胁着我国牦牛业的发展.通过对退化草地的调查分析,认为不合理的放牧制度是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草地退化又引起牦牛生产力的下降,据此提出了通过建立人工、半人工草地和加强牦牛的科学饲养管理、改善本地区生产环境、保持牦牛-高寒草甸系统持续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天祝县草地资源对白牦牛产业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祝县是甘肃省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是白牦牛唯一产地。由于超载过牧,利用不合理,使得天然草原普遍退化,鼠虫害及毒草危害严重,可利用草地质量下降,面积缩小,不仅影响当地草地畜牧业生产,也制约了天祝白牦牛产业化发展。必须通过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扩大人工草地种植面积、加强白牦牛保种选育、提高白牦牛改良选育水平等措施和手段,才能使天祝的畜牧业生产走向持续、稳定和良性循环的轨道,也才能使天祝的白牦牛生产真正走向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放牧是草地利用与管理的主要方式,不同的放牧方式对草地优势物种存在不同的影响。探究不同放牧方式下草地植物营养枝与生殖枝的权衡关系,对研究草地植被恢复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依托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家畜系统适应性管理技术平台,在中度放牧压力下,设置了牦牛单牧、藏羊单牧、牦牛藏羊1:2混牧、牦牛藏羊1:4混牧、牦牛藏羊1:6混牧以及不放牧处理,分析了高寒草地退化指示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营养枝与生殖枝的高度、数量、重量及权衡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在星毛委陵菜营养枝与生殖枝高度、数量和重量的相关指标变化中,牦牛与藏羊1:6混牧的植株总体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牦牛与藏羊1:4混牧的植株数据总体低于其他处理;2)在不同放牧方式下星毛委陵菜营养枝与生殖枝的权衡指数,牦牛与藏羊1:4混牧是除不放牧外时最低的,牦牛与藏羊1:6混牧的权衡指数倾向于营养枝,牦牛单牧、藏羊单牧和牦牛藏羊1:2混牧处理的权衡指数倾向于生殖枝,不放牧和牦牛与藏羊1:4混牧时营养枝与生殖枝之间协同生长。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牦牛与藏羊1:4的家畜组合是较为不利于草地健康的放牧方式。本研究提出有利于草原可...  相似文献   

8.
为九龙牦牛杂交改良草地型牦牛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对九龙牦牛与草地型牦牛杂交F1和草地型牦牛不同年龄段的生长性能、成年牦牛的屠宰性能、产毛性能等进行测定、比较和分析,揭示九龙牦牛与草地型牦牛的杂交效果。结果表明:九龙牦牛与草地型牦牛杂交F1在初生、0.5岁、1.5岁、2.5岁、3.5岁、4.5岁时的体尺体重均极显著高于草地型牦牛(P〈0.01),且其成年时的屠宰率、净肉率和头均产毛量也均高于草地型牦牛(P〈0.01)。表明九龙牦牛改良草地型牦牛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新疆牦牛是经过长期的选育,自繁自育,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来源、体型外貌较为一致,适宜于高寒草地放牧,具有抗寒、抗病、耐粗饲、产肉性能较好、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等特点。本文主要从新疆牦牛的数量分布、引进历史、生产性能以及产品开发利用等着手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发展新疆牦牛生产的重要措施、发展前景及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牦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起各方的注意,肃南牦牛作为珍贵的牦牛地方类群,也越来越受到当地政府和畜牧部门的重视。分析肃南牦牛的放牧管理现状,有效解决肃南牦牛冬春乏弱死亡,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缓解草畜矛盾,不断提升生态、生产水平,就必须加大饲草料供给、建立草地放牧兼补饲制度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地,用科学的饲牧管理方式保护牧区生态,发展牧区经济,实现牧区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牦牛自古被藏族人民誉为“高源之宝”,它长期生活在无污染的高寒草地,全身皆具深度开发价值。牦牛的产品,以乳、肉、皮、毛、骨、绒等的利用最为普遍,特别是乳制品,种类繁多。 牦牛个体产乳量不高,但其数量多,因而牛乳为牦牛最大宗的产品。我国对牦牛乳的利用,以高寒草地纯牧区最为普遍,用量也大。在利用方式上有用作日常饮料的奶茶,并食用少量鲜乳,在有奶粉厂的地区,除在产乳旺季(6-9月)向奶粉厂提供原料生产乳制品外,其余都自行  相似文献   

12.
甘南州是甘肃省最主要的高寒草地畜牧业生产区域,甘南牦牛是当地最重要的家畜品种源。然而广大农牧民受靠天养畜观念的影响,传统落后的饲养管理方式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使得甘南牦牛养殖生态环境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甘南牦牛生产效率低,环境依赖性强,草场压力大、圈舍周边环境恶化等问题依然成为制约甘南牦牛产业化发展的瓶颈。文章针对以上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甘南牦牛养殖环境生态化治理技术措施,进而促进甘南高寒牧区草地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有效维护草地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3.
建立青藏高原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家畜之一,不同的草地类型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生态型,并针对牦牛乳的品质和开发潜力,提出了用黑白花奶牛冻精与母牦牛杂交提高牦牛的产乳性能,特别是采用野牦牛冻精改良母牦牛生产性能的途径.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的建立,一是要遵循牦牛逐水草而牧季节转场的习性;二是为牦牛过冬贮备充足的饲草料;三是建棚圈、实现冷季家畜的舍饲和持续增膘;四是把野牦牛的保护纳入家牦牛生产的范围,使这一系统更富有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牦牛是一个培育程度很低,种内尚无品种结构的原始畜种。在极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可利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草地进行动物性生产,提供多种畜产品和役力,是青藏高原不可替代的牛种。我国牦牛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青藏高原,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2%。  相似文献   

15.
西式牦牛肉制品开发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项目提出的原因及目的意义1 1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 ,面积最大的高原 ,有“世界屋脊”和“世界第三极”之称。其包括西藏自治区的全境 ,青海省的大部和四川、甘肃的一部分 ,土地面积 2 5 0万hm2 ,占国土总面积的 2 6 % ,草地面积12 834 9万hm2 ,约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 1 3,可利用草地 11875万hm2 ,约占全国可利用草地的 36 %。牦牛是青藏高原主要的当家畜种之一 ,有牦牛 130 0万头 ,占世界牦牛总数量的 90 %以上 ,每年产肉 30万吨。牦牛不仅是当地牧民的主要肉食来源 ,同时也是当地民族经济发展的资源依托。1 2 牦牛主要分布…  相似文献   

16.
对四川牦牛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牦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毗邻的高山地区。牦牛能高度适应高寒地区生态条件 ,与人类最少发生争地、争粮 ,是长期居住在青藏高原藏民族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1 四川牦牛业的现状1 1 数量及分布 四川省现有牦牛 387 6万头 (1 998年 ) ,约占世界牦牛总数的 2 7 8% ,我国牦牛总数的2 9 2 % ,仅次于青海、西藏居第三位。牦牛约占全省牛总数的 4% ,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1 2 品种及选育、保种情况 四川牦牛可分为两个类型 :谷地型 (横断高山型 )和草地型 (青藏高原型 ) ,九龙牦牛属谷地型 ,麦洼牦牛属草地型 ,均列入《中国牛品种志》…  相似文献   

17.
1牦牛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阿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西北部,全县幅员面积10 369.63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地面积8.81×105hm2,占国土总面积的85.08%,系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四川省10个纯牧业县之一.牦牛是阿坝县草地畜牧业的当家畜种,现存栏36万余头,约占牲畜总数的77%.牦牛是阿坝县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生活资料.牦牛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系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较长时期内,县域经济的发展仍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牦牛业的发展和壮大.牦牛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持续发展,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和牦牛产业化进程,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团结,保持阿坝县政治社会稳定,保护长江源头草地生态环境,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不同放牧强度对牦牛生长和草地第二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试验研究了6种放牧强度对牦牛生长及草地第二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对牦牛日增重有明显影响,日增重以0.24牦牛单位/hm^2处理组最高,达707.9g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牦牛日增重明显降低。其中,放牧强度对1岁牦牛影响最大,2岁牦牛次之,3岁牦牛再次。试验全期当放牧强度于1.2牦牛单位/hm^2时,增大放牧强度,草地第二性生产力明显提高,当放牧强度高于1.2牦牛单位/hm^2时,增大放牧  相似文献   

19.
改良公黄牛在高寒草地的适应性观察罗光荣(四川省草原研究所红原624400)牦牛改良工作中利用冻配技术生产偏牛,繁殖成活率低,改良面窄等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更为突出,影响了牦牛改良的深入开展。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我们采用了引进改良公黄牛(...  相似文献   

20.
1牦牛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阿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西北部,全县幅员面积10 369.63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地面积8.81×105 hm 2,占国土总面积的85.08%,系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四川省10个纯牧业县之一。牦牛是阿坝县草地畜牧业的当家畜种,现存栏36万余头,约占牲畜总数的77%。牦牛是阿坝县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生活资料。牦牛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系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较长时期内,县域经济的发展仍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牦牛业的发展和壮大。牦牛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