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高热病是多种病原共同参与后再继发性感染的一种疾病.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包括猪流感,猪蓝耳病,非典型性猪瘟、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炎、猪弓形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多种病原疫病发生、流行,多与气候的异常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正导致生猪高热症的原因有以下方面: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原(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繁殖;高温下猪群抗病力下降,易发生混合感染;老鼠及蚊、蝇等吸血昆虫传播疾病;免疫不及时造成猪抵抗力下降而发病。夏秋季生猪容易感染并可引起体温升高的疾病主要有猪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猪丹毒、猪肺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附红细胞体病和猪弓形虫病等。  相似文献   

3.
<正>在当今的养猪生产中,猪病多病原混合感染十分普遍,而且相当复杂。不仅有几种病毒或细菌导致的混合感染,也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等数种病原引发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的发生,一方面使病猪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复杂多变,极易导致临床病例的错误判断,错过最佳防治良机,给养殖场户带来很大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由于乱用、滥用药物,给患病猪体带来毒副作用,也常造成耐药病  相似文献   

4.
江飙  李龙 《养猪》2011,(4):87-88
猪肺炎支原体是重要的猪支原体病原之一,可导致猪地方性肺炎。猪肺炎支原体也是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之一,通常与其他病毒性病原混合感染,并继发一个或多个细菌病原感染。上述两种疾病均导致严重的损失,如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生长滞缓、饲料利用率降低、治疗费用增加等,长期困扰世界养猪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猪病的混合感染主要是细菌间或细菌与病毒病病原的多重感染,诊断和防治很困难,在这些病原污染的猪场,猪群发病后的临床症状复杂,病情严重,现场也难以确诊,防治效果也很差,因此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养猪业生产结构模式和技术设施的深刻变化,为了有效地控制猪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集约化猪场应实行多地生产、加强营养、  相似文献   

6.
1疾病概况猪高热病又称猪无名高热综合症,是指以猪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病。从2006年5月在安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江苏等省部分地区发生并命名为猪高热病。病原是多种病毒、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临床上以高  相似文献   

7.
李新伟 《北方牧业》2009,(21):17-17,19
<正>当前流行得以高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猪病,是由免疫抑制性猪病引发的病毒、细菌、原虫等混合感染,其病原同2006年流行的那场猪病无大差异,只不过不同猪场混合感染的病原有所不同。从发病高峰月份来看,比2006年推迟了一个月。另外,从临床病原检测情况看,与2006年不同的是是没有查到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来,我国养猪业快速发展,养猪业不断向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致使多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混合感染成为猪病流行新特色,如,猪伪狂犬病、蓝耳病、猪胸膜性肺炎等,有消化道疫病合并呼吸道疫病;有由免疫抑制病继发繁殖障碍性疫病;有由营养代谢病引发中毒病[1];有由皮肤异常病不断演变成诸多疑难杂症等,加之病原不断发生变异,毒力增强,免疫抑制因素广泛存在;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造成霉菌毒素  相似文献   

9.
猪病治疗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一般控制原则猪病一般可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这些猪病是由于感染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霉形体等,及体内、外寄生虫,或饲养方式及饲养管理不当所引起的。疾病是制约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猪病  相似文献   

10.
目前,猪呼吸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上升,成为我国养猪业的一大问题。按病原分,主要由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猪喘气病、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引起的猪传染性脑膜肺炎、由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猪喘气病、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A型及产毒素的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共同作用引起的猪传染萎缩性鼻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猪呼吸道——繁殖综合症、由于不正当应用激素添加剂,在肺组织内积累增加,导致心肺动速异常,呼吸加快且困难,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喘气等。在养猪场中,还经常碰到细菌、病毒、环境综合影响发生的“猪呼吸道病综合症”。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养猪场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部分养猪场由于防疫措施及病死猪处理不当,一些流行病和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呈现多发趋势,且存在交叉感染的现象.根据对河南省南部各县区的疫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猪病流行发生如下变化: 1 多病原混合感染非常普遍 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多重(混合)感染非常普遍,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较多,如猪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等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的混合感染,其中以猪蓝耳病病毒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较多;病毒混合感染如猪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混合感染较多,尤其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混感较多.  相似文献   

12.
猪副嗜血杆菌和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猪场普遍存在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PRRS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这两种病的存在导致猪群免疫功能下降,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当猪场发生副猪嗜血杆菌与病毒和其他细菌等病混合感染时,患猪死亡率升高,造成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某大型猪场副猪嗜血杆菌和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发生和控制情况作一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猪呼吸道疾病多病原继发、诱发、交叉或混合感染的疾病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PRDC是1种或多种病毒、细菌、寄生虫辅以环境、营养等应激因素和猪只本身的机体抵抗力、对疾病侵袭的免疫力下降等相互作用平衡紊乱而引起混合感染。临床上常见引起的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分为原发性病原感染和继发性病原感染2大类。原发性病原感染包括猪霉形体肺炎、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  相似文献   

14.
猪呼吸道疾病的诱因很多,包括环境及饲养管理、病毒、细菌、支原体和寄生虫等.一般情况下,猪呼吸道病大多是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和多种病因协同作用所致,故又称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目前猪群中发生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病原的多重感染,在其感染的病原中除有细菌或寄生虫之外,80%是病毒感染。因此,在猪病防控中重点是要防控好病毒病。兽医临床上防控猪的病毒病,常采用的措施有:一是要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好猪群;  相似文献   

16.
杨汉春 《动物保健》2012,(2):22-22,27
1.疫病种类多而复杂。有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等等。2.毒株的变异加剧和多样性、新毒株的出现、新病原的感染,增加了猪病的复杂性和防控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副猪嗜血杆菌病(haemophilus suis)是猪感染细菌后发生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esuis,HPS)是该病的病原。患病猪在临床中主要表现出咳嗽、发烧、四肢不协调、跛行、共济失调、消瘦及被毛粗乱等症状。在进行病理学检查时可以发现患病猪出现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和关节炎症状。严重时可以引起患病猪出现败血症,公猪表现为跛行,母猪出现流产现象。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给养猪业造成的损失巨大。本文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相关工作者带来帮助,降低该病的发生率,促进养猪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猪呼吸道疾病的诱因很多,包括环境及饲养管理、病毒、细菌、支原体和寄生虫等。一般情况下,猪呼吸道病大多是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和多种病因协同作用所致,故又称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  相似文献   

19.
在猪群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呼吸道疾病,本病往往不是由单一的病原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支原体和病毒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造成的,致使本病治疗非常棘手,不仅延误病情,还给猪群带来巨大损失,在此将防治猪群呼吸道疾病的中西医方案介绍如下,希望给养猪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广泛发生的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PRDC)是多种细菌为主的病原混合感染形成的高死亡率疾病。高温季节尤其严重,给养殖场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猪肺炎支原体、猪副嗜血杆菌、链球菌、猪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等是主要的原发性元凶,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流感病毒、霉菌毒素作用也不可忽视,细菌性呼吸道病控制重点在环境控制、猪场管理和容易控制的细菌病优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