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庞金柱 《中国棉花》2009,36(8):32-33
棉花是德州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0万公顷左右。自2000年全面推广种植抗虫棉以来,有30%~40%的棉田在中后期出现不同程度的早衰现象,致使棉花产量、质量下降,重发年份减产严重。为此,自2003年起,对抗虫棉田早衰现象进行观察、记载、研究,找到了大量有关抗虫棉发生早衰的原因,提出控制和解决抗虫棉田发生早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棉花栽培过程中,棉农普遍存在重前期管理,而忽视中、后期管理的现象,田间管理技术措施不到位,影响棉花产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此,笔者针对湖北黄冈地区生产实践,提出了棉花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金衢棉区受梅雨和盆地干旱高温气候影响,梅雨季节湿度高,雨日多,夏季高温干旱明显的特点。分析了金衢棉区抗虫杂交棉栽培中后期的管理经验与教训,提出了“保稳健、搭苗架、防荫蔽、多结铃、增大铃、防烂铃和早衰”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棉花是山东德州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0万公顷左右。自2000年全面推广种植抗虫棉以来,有30%~40%的棉田在中后期出现不同程度的早衰现象,致使棉花产量、品质下降,重发年份减产严重,给当地棉农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成为阻碍鲁西北棉区提高棉花产量和实现高产的制约因素。自2003年起,经过长期对抗虫棉田早衰现象的观察、记载、研究,找到了大量抗虫棉发生早衰现象的原因,提出了控制和解决抗虫棉田发生早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抗虫棉在全国的不断推广种植,不仅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省工省时,保护生态环境,又提高了棉花产量,非常受广大棉农的欢迎。但在实际生产中,部分棉农对抗虫棉的生长特点、抗虫性、管理措施的特殊要求,缺乏全面了解,致使不能很好发挥抗虫棉抗虫、高产的优势,影响广大棉农的经济收入,影响了抗虫棉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下面就抗虫棉的科学种植技术措施谈一些个人意见,供广大棉农参考。1适时早播抗虫棉和普通棉花相比发芽慢,出苗晚,所以抗虫棉要适时早播,麦套抗虫棉一般于5月10—15日播种较为适宜。2增施底肥,早施苗肥抗虫棉由于苗期生长缓慢,所以不…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介了棉花的外部形态、生理生化和导入外源性基因等三方面的抗虫机制,通过对抗虫棉的抗虫基因、外源基因导入技术和栽培配套技术等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提出了江西省发展抗虫棉生产的策略,应该是加强种子市场管理、加快当地抗虫棉品种选育、搞好棉田其它害虫防治、应用合理的栽培措施和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7.
棉花早衰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十分不利,常造成降质减产,轻度早衰棉田常减产10%左右,重度早衰棉田则可减产20%-50%,而且纤维品质指标也相应降低。鲁西地区一方面是在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和普及过程中,因棉田肥水运筹不合理、品种和栽培技术不配套等原因,棉花早衰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制约棉花优质高产的重要障碍;另一方面是棉花种植管理复杂,在棉花生产中出现了劳动力严重短缺的问题。针对抗虫棉生产中出现的这两个制约棉花生产的问题,开展抗虫棉防早衰简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是十分必要的,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提高棉花单产和纤维品质,稳定棉花面积,促进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n’。  相似文献   

8.
沈金发 《福建热作科技》2006,31(1):10-11,21
本文分析了引起洋葱“烂头”的主要原因,包括栽培措施和贮藏管理不当,不良天气以及病虫及其为害等。提出了针对性的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防技术。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优质抗虫棉中棉所76在鲁西南地区与大蒜套作种植技术,包括种植模式、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推广杂交抗虫棉以来,兴化市几乎每年都有公顷皮棉达1875kg或更高的田块出现。自2000年以来,除2003年发生特大洪涝灾害、2005年发生多次台风和连阴雨外,5年的棉花公顷皮棉在1350kg以上,尤其是2004年全市皮棉单产首次突破1500kg,老圩、安丰、周奋、陈堡、沈伦等乡镇有许多农户的皮棉单产在2250kg以上。2006年虽然我市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再次遭洪涝灾害影响,但由于管理措施到位,加之中后期天气条件较为有利,老圩、周奋等乡镇仍有王琴、仲从根等农户所种植的科棉3号公顷皮棉在2250kg左右,为棉花稳定超高产栽培提供了宝贵的理…  相似文献   

11.
抗虫棉的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正经历着新一轮的品种更换 ,其主要特点是以抗虫棉代替常规棉。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抗虫棉主要是美国 33B及其衍生品种和国产 GK系列品种 ,美国抗虫棉有别于我国现有品种的遗传基础 ,其病害种类和规律发生了一些变化 ,主要特点是前期和后期病害较常规棉发病重 ;国产 GK系列抗虫棉由于大部分具有南方品种背景 ,病害发生表现为前期病害少 ,后期病害重 ,尤其以红叶茎枯等与早衰相关的病害更为突出。防治上应采取包衣或药剂拌种等措施防治苗期病害 ,对中后期的早衰则可采取追施和喷施磷钾肥结合叶面喷杀菌剂防治。  相似文献   

12.
中棉所转基因抗虫棉综合配套技术及深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较全面概述了由中棉所(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下同)育成的转基因抗虫棉的繁育推广技术、栽培管理技术、害虫防治技术及其深化研究进展, 并根据国际国内转基因抗虫棉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加速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研究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趋势,综述了转基因抗虫棉在推广种植过程中出现的潜在经济风险及生态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种植转基因抗虫棉风险的对策措施,为正确评价Bt抗虫棉的生态安全性,制定转基因抗虫棉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及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1害虫发生特点转基因抗虫棉,主要抗鳞翅目害虫,如棉铃虫、玉米螟、造桥虫等,对非鳞翅目害虫不产生任何抗性,如棉叶螨、棉蚜、棉盲蝽、烟粉虱等非鳞翅目害虫,这些非鳞翅目害虫反而有增加的趋势;抗虫棉对1、2代棉铃虫表现出良好的抗性,3代及其以后抗性明显下降。所以抗虫棉害虫的防治也要遵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好化防与生防的矛盾,最大限度地保护利用天敌。2防治技术2.1生态防治。抗虫棉相对集中的棉田,可于6月上旬在棉田四周的路边、沟渠上种植适当的玉米,诱集第3、4代棉铃虫,能够有效减少棉田棉铃…  相似文献   

15.
转Bt基因棉在山东棉区的抗虫特性及棉田害虫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针对转Bt基因抗虫棉正在大面积推广的实际,研究调查了转Bt基因棉的抗虫效果与抗虫特点、山东棉区棉铃虫区域种群分布变化和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发生消长规律,提出了以合理布局、尽量推迟和减少化防用药、以及最大限度地保护利用天敌为核心的合理利用转Bt基因抗虫棉的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16.
牛焕菊 《中国棉花》2002,29(4):34-35
抗虫棉喜温、喜光、耐盐碱且抗虫性较强.抗虫棉从种子萌发到吐絮每个时期都有它的特殊生长发育特点.要想使抗虫棉高产优质,就必须根据其不同时期的生育特点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转基因棉田绿盲蝽发生规律及综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州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常年种植棉花15万hm^2左右。90年代末期,抗虫棉开始大面积推广,棉铃虫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但同时,因抗虫棉田用药量、用药次数大大减少,一些次要害虫逐渐成为棉田的主要害虫,近年来,绿盲蝽在棉田的危害逐步加重。为此,开展了黄河三角洲转基因棉田绿盲蝽发生规律及综防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试论河北省大面积发展杂交抗虫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北省杂交抗虫棉科研和生产现状,初步分析了大面积发展杂交抗虫棉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及应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了今后需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量种植,棉田病虫害发生了一些变化,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有优良的抗性,但在棉花生育中后期多种病害发生严重。为控制棉花中后期病害发生,笔者对本市棉田进行了调查研究。1病害的种类根据调查,在本市棉田中后期发生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黄萎病、红叶茎枯病、棉花褐斑病、棉花轮纹病、角斑病、棉铃疫病、棉铃炭疽病、棉铃红腐病等。2为害症状及发病规律2.1枯萎病。发病时剖视棉株茎秆可见茎内有褐色条纹,破坏输送水分的维管束组织,使根部吸收的水分不能向上输送,造成叶片萎蔫或黄化至全株枯死。枯萎病菌主要在种子…  相似文献   

20.
随着抗虫棉种植面积在我国的推广扩大 ,尽早的鉴别与剔除混杂其中的非抗虫棉株成了棉农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抗卡那霉素作标记基因的抗虫棉 ,用卡那霉素涂叶法只适用于小面积鉴别 ,且工作量大 ,劳动强度高。2 0 0 2年初我们在海南岛三亚野生棉种植园采用卡那霉素喷雾法进行抗虫棉田间去杂的试验 ,其结果前已报道过。为验证该法对抗虫棉中后期的生育及产量有何影响 ,我们在河南南阳中棉有限责任公司作了进一步跟踪观察试验。试验于 2 0 0 2年 4月在河南省唐河县昝岗乡苏店村进行 ,选用抗虫棉品种新棉 33B和非抗虫棉品种中棉所 35。 4月底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