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日本水稻优质米品种“越光”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越光”品种简介 越光品种是日本用农林22号为母本,农林一号为父本,于1956年育成的中粳品种,至今已有30年栽培历史。占日本全国栽培面积第一位。在富山县全国栽培面积占水稻栽培面积的80 %以上,在所有粳稻品种中,食味评价最高。中熟、中秆、中肥、产量中等偏上。一般亩产稻谷900斤以上,最高达1200~1300斤。该品种不抗倒伏,但有弹性,不抗稻瘟、纹枯和槁萎缩病。  相似文献   

2.
科技动态     
水稻高产品种“北陆122号” 在日本,人们对优质稻米需求量很高,“越光”品种因其食味好,自1979年起,栽培面积居全国第一。但在栽培上,该品种植株高,易倒伏,而且易受稻瘟病为害。 日本农林水产省北陆农业试验场从1979年开始选育与“越光”食味相同,秆壮、高产的中熟品种。他们首先将水稻“收2800”与“北陆100号”杂交,然后再与“北陆96号”杂交,最后育成了“北  相似文献   

3.
山形县在日本本州岛的东北部,总面积9,325平方公里,总人口126万,其中农业人口53万,占42%。全县共有耕地面积230万亩,其中水稻面积142.5万亩,占62%。最近五年平均亩产稻谷913斤,高产农户亩产1,334斤,最高亩产1,667斤,实现了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4.
当阳县陈场公社前进大队,根据前两年试种江南矮、4182等矮杆品种的经验,1965年引进了珍珠矮种子两万斤,把矮杆种栽培面积,由1964年的160.3亩扩大到2,006.8亩,占中稻面积的69.599%。同时,相应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性的栽培技术措施,因此,1965年水稻生产又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水稻总产比1964年增长19.44%。据26块63.76亩(市亩,下同)矮杆中稻验收结果,平均亩产886.99斤,比1964年中稻平均亩产增长29.15%,其中有3块亩产达  相似文献   

5.
塑料大棚培育水稻壮苗主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农业大学基点——长春市郊区新立城公社,近年栽培水稻13000亩左右。1981年开始在3个大队11个塑料大棚内开展培育水稻壮苗技术的研究。1982年继续在7个大队165个塑料大棚内开展培育水稻壮苗技术的研究。全公社塑料大棚壮苗示范推广面积已达11700多亩,占全部水田面积90%左右。1982年于5月13日开始插秧,6月5日基本结束,比往年提早插秧20d左右。大棚育苗不仅能实现壮苗早插,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有省种、省水、省肥、省薄膜、省苗床地等优点,特别对采用晚熟高产品种,战胜低温冷害,夺取水稻稳产高产有重要作用。1981年大棚壮苗亩产都在900斤以上。1982年  相似文献   

6.
秋田小町是日本品种,93年引进梅河口市,2000年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以其米质特优,产量和适应性良好,深受欢迎,是我市近几年重点推广的水稻品种之一,2003年全市推广面积2.3万公顷,占水稻生产面积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7.
前言五常县农民栽培水稻有一套丰产的技术经验,全县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据1959年的统计,平均每公顷为6,630斤,爱路生产大队高达12,330斤。其单产之高,不仅在黑龙江省各县首届一指,并在苏、浙、皖等省全省平均产量之上。它们所采用的品种,在1940年以前有“京租”、“北海”、“小田代5号”等,自1941年起试种青森5号,该品种以具有秆高草好、穗大粒多、无芒、耐肥、较抗病产量高,米质好等优点,受到群众的好评与欢迎,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从1958年以来,青森5号播种面积,占全县水稻面积  相似文献   

8.
日本水稻生产的发展和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125a的时间里,日本的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果显示,水稻耕作面积自1883年开始逐渐增加,二战前后一度有所减少,20世纪60年代后又有所增加,1969年达到史上最高峰,1970年后持续减少。而水稻产量呈现了不断递增的趋势,现在维持在900万如左右。20世纪70年代前后,由于人均稻米消费量的减少,优质食味水稻育种及栽培成为主导方向,仅越光、一见钟情、日之光、秋田小町4个品种就占水稻全部种植面积的66%。此外,随着大气变暖造成稻米品质的下降,耐高温品种的选育和栽培研究得到广泛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前,除了水稻食味研究以外,正朝着饲料用、米粉用和生物能源用的“新型需要稻”和水稻节水等多方向发展。本文通过阐述日本水稻生产的发展和方向,对确立中国今后的水稻育种及栽培研究目标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措施 1972年全世界玉米播种面积为16.33亿亩,总产量6,027.84亿斤,平均单产371.3斤。在禾谷类作物中,玉米栽培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居第三位,总产仅次于小麦居第二位,平均单产则居首位。近二十年来,世界玉米发展较快,与1948—1952年的平均数比较,1974年玉米的栽培面积扩大了3,008.9万公顷(4.51亿亩),总产量增加了1.64  相似文献   

10.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光辉著作《矛盾论》、《实践论》的指引下,我社广大干群在发展绿萍的生产实践中,思想认识和养萍、用萍技术不断提高,面积不断扩大。1974年八分地对比,压萍的水稻亩产955.5斤,不压萍的只收751斤,增产效果显著。1975年全社稻田用萍面积2500亩。1976年扩大到2万多亩,占水稻面积的三分之一。广大贫下中农称赞说:“绿萍是个宝,繁殖快,肥效高,成本低,增好产,既改土又压草,还是禽畜的好饲料”。今年计划用萍面积3万亩,占稻田面积的50%。  相似文献   

11.
1965年我所矮脚南特栽培面积45.73亩,占早稻总面积的94%,平均亩产906.8斤。其中塑料薄膜育秧的本田面积12.2亩,平均亩产1,001.2斤,产量最高的2.15亩,单产达1,077.6斤。现在初步分析总结如下: 一、叶色变化规律与产量及形态结构的关系 水稻叶色变化,与植株内部营养状态有关,是氮碳活动机能转化的外部反映。从  相似文献   

12.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我们遵照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在积极发展粮棉生产的同时,针对灭螺新村土质差、碱地多的具体情况,在小面积试验的基础上,大面积推广了油菜和黄花草夹(混)种.1973年1000亩油草夹作(折实油菜面积500亩),收获油菜籽11万斤,平均亩产220斤;1974年700亩油草夹(混)种(折实油菜面积350亩),收获油菜籽8.5万斤,平均亩产243斤;今年750亩油草夹(混)种(折实油菜面积375亩),收获油菜籽9.35万斤,平均亩产250斤.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日本也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果品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84年,日本果树占农业总产值的6.8%,栽培面积达395.7千公顷,约占农业总栽培面积的7.2%。今天的  相似文献   

14.
1989年9月我们去日本富山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水稻考察。现将富山县水稻生产现状和科研特点作简要介绍。一、水稻生产现状富山县地处日本中部,面积4252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3.5℃,年降水量2346毫米,人口11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4万人,1988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于1980~81年在无锡县东亭公社春雷大队第二、五耕作队进行。目的是研究、探讨引进日本农机具的合理工艺和农艺途径,并考核其技术经济效果。1980年在水稻生长期间,虽然遇上阴雨、寡照、低温和强台风等极为不利的条件,“试验方”栽培的390.6亩水稻,1980年仍获得平均亩产1025.6斤的好收成。比1979年单产935.5斤,增加90.11斤,增长9.63%;总产达400602.75斤,比1979年(双季稻约占35%)增长5.54%。其中 IR661和 IR24,142.2亩,单产1024.68斤,5.93亩最高单产达1242.73斤。东亭3号51.9亩,单产1059.19斤,昆稻2号78.2亩,单产1026.71斤,嘉农76—298亩,单产1011.68斤,小品种21.3亩,单产960.94斤。1981年试验方平均亩产1071.89斤,超过1980年,比1979年增产14.585。实践证明,从日本引进的水田农机具,只要机械工艺与栽培农艺相互适应,密切结合,应用于单季稻栽培是能达到高产要求的。  相似文献   

16.
营口县博洛卜公社江南大队,是以粮棉为主的生产队。在1973年试种47亩冬小麦获得丰收的基础上,1974年扩大到102亩,平均亩产546斤。其中第四生产队25亩冬麦获得亩产701斤的好收成。江南大队冬麦面积逐年扩大,亩产连续过“黄河”,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广大贫下中农正确运用农业“八字宪法”  相似文献   

17.
油菜是本区主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万亩左右。1977年以前,双三制面积大,油菜以育苗移栽为主(移栽苗占70%),亩产不满百斤。1978年推广杂优稻后,早茬增多,油菜直播面积增加(占71.6%),单产随着提高,达161.6斤。1982年,油菜面积猛增到21767.1亩,直播油菜占96%,平均亩产高达312.03斤,并出现了亩产近400斤的高产片和超500斤的高产田。  相似文献   

1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友谊大队广大干部群众,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获得了稻麦连年增产.1973年稻麦亩产超“双纲”,1974年稻麦亩产超吨粮,1975年,在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的情况下,特别是后季稻遇到稻飞虱严重发生,仍然获得了超历史的大丰收.全大队889.28亩三麦,平均亩产626斤,比1974年亩产增22.8斤;1138.45亩前季稻,平均亩产1059.8斤,比1974年亩产增152.3斤;  相似文献   

19.
稻麦两熟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6年秋播至1997年夏熟,在宝应县城郊乡112亩农田中进行稻麦两熟超高产栽培,实现年亩产1250kg。主要技术是:选用稻麦优良品种,小麦品种为扬麦9号,水稻品种为扬稻6号。小麦栽培坚持“早、稀、匀”播,促早发壮苗,提高中后期的施肥量。水稻栽培上,着重培育旱壮秧,全面推广抛秧技术,大田采用“前稳后攻”施肥法,穗粒肥占总施肥量的30%。水稻、小麦超高产栽培,足穗是高产的前提,单位面积结实粒数则是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Y.Murata & S.Matsushima(1975)曾估算水稻最高谷粒产量为19.1吨/公顷(折2546.7斤/亩),目前实际高产纪录远未达到这个水平.日本从1949~1968年开展的“稻作日本第一”竞赛,20年间以1960年秋田县的工藤雄一用“大鸟”品种取得糙米单产1052.2公斤/10公亩(折1402.9斤/亩)居首位.国际水稻研究所1967年曾以IR8获得稻谷单产1379斤/亩.平野1968年也以IR8在柬埔寨马德望取得稻谷单产1423斤/亩.我国杂交水稻育成推广后,仅几年时间,高产典型不断涌现.1976、1977年江苏省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