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成志 《蜜蜂杂志》2007,27(1):28-28
多数用活框饲养中蜂的蜂友都有一个同感,认为中蜂发展、增殖缓慢,蜂群数年年总是在10~20箱之间徘徊,久久不能上规模.有的蜂友弃中蜂改养意蜂,有的弃蜂改行.笔者饲养中蜂20多年,曾有过灰心丧气、弃蜂改行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安下心来养蜂.  相似文献   

2.
多数用活框饲养中蜂的蜂友都有一个同感,认为中蜂发展、增殖缓慢,蜂群数年年总是在10~20箱之间徘徊,久久不能上规模.有的蜂友弃中蜂改养意蜂,有的弃蜂改行.笔者饲养中蜂20多年,曾有过灰心丧气、弃蜂改行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安下心来养蜂.  相似文献   

3.
邢汉卿 《中国蜂业》2010,61(2):29-29
<正>蜂友杨秀鹏以前养中蜂,2005年改养意蜂。他在养中蜂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大胆探索,意蜂越养越好。2009年他的18群意蜂年产蜂蜜超过1000kg,这让很多蜂友羡慕不已。蜂友聚会时大家让他谈体  相似文献   

4.
我养蜂已有 3 8年历史了。先中蜂后出省养意蜂 ,近年又回家乡养中蜂。因而对中、意蜂习性都作过观察。认识中、意蜂习性 ,尤其对中蜂饲养者不盲目套用意蜂饲养法有一定帮助。因为 ,眼下养蜂书籍介绍的养蜂知识和管理技术 ,基本上都是以意蜂为依据的。1 .采集 :中蜂嗅觉灵敏 ,能有效地利用零星蜜粉源。在深山密林里 ,尽管云雾笼罩 ,湿度很大 ,仍能正常出勤采集。意蜂要待雾散日出后才出勤。冬天和早春 ,轻霜天气 ,背阴处气温在6℃就会有大量中蜂出勤采回柃花粉 ,且不见受冻工蜂。意蜂虽见少数出工 ,但携粉团冻在巢外的工蜂不少。中蜂 5— 7框…  相似文献   

5.
《蜜蜂杂志》2021,41(11)
正我是"九○后"四川达州达川区人,在浙江嘉兴秀洲区工作,业余时间痴迷养中蜂。以前老家有土法养蜂,2016年我在浙江开始独立尝试学习活框饲养,用的意标箱,但一直养不好,蜜蜂经常生病,蜂蜜产量也不高,发现意标箱不适合养中蜂。2017年,看到蜂友频频发出来的那些一整框的封盖成熟中蜂蜜脾,我好生羡慕。我问是什么箱型,蜂友说是四川农业大学龚凫羌教授早在1989年就发明了的GN中蜂专用箱,还告诉我龚教授正在举办全国养蜂提高班,好评如潮。我当下就有报名参加的冲动,  相似文献   

6.
向改养中蜂的蜂友提点建议·李家柱春节期间,接触几处蜂友,因鉴于浆价的一再下跌,蜜、糖价上扬,他们中有些已改养中蜂,有些正跃跃欲试,也想改换品种。这些想法固然不错,不过细谈起来,问题却不少。因为他们养惯了意蜂,现在虽蜂种改了,观念却未改,往往收益不高,...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我地大宗蜜源有所增加,这对于养蜂业是好事,尤其对不善于采集零星蜜源的西蜂。于是,有些原来养中蜂的蜂友,为了能更多的生产蜂产品,改养意蜂,由于中蜂和意蜂在饲养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出现很多棘手的问题。养几十年中蜂的付蜂友,于去年早春购得5群意蜂(每群4框足蜂),开始十几天蜂况正常,到3月1日,他来电求助,称很多工蜂爬出  相似文献   

8.
据笔者了解 ,如今使用的中蜂箱在全国已有数十种规格。但不论是何种式样的蜂箱 ,都是由“意蜂标准蜂箱”引发而来 ,只是尺寸不同而已。至今 ,仍然使用“意蜂标准箱”饲养中蜂者大有人在 ,我想其原因 :一是因为已经制作了不少这类蜂箱 ,重新改做既费资金 ,又费精力和时间 ;二是有些养蜂者希望将来饲养意蜂时免得再改造蜂箱 ;三是购进的蜂具 ,如摇蜜机等可以通用。一段时间后人们开始发现 ,中蜂不如意蜂那样容易养成强群 ,因为它产卵力低 ,好分蜂 ,特别是勤取蜜的中蜂群就更甚。于是就有人开始改造中蜂箱 :将“意蜂标准箱”尺寸缩小 ,如从化式…  相似文献   

9.
刘清河 《蜜蜂杂志》2005,25(11):40-40
养蜂是一项独特的养殖业,养蜂的用具和方法也不与其他养殖业相同。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各种蜂具和养蜂方法都是无数养蜂前辈经过无数次观察实践总结出来的技术结晶,对养蜂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普遍指导性。然而有的蜂友却随意去标新立异,蜂具越改越离谱,结果是年年养蜂不见效益。我市地处广西西北山区,蜜源条件优越,除专业养蜂场外,业余饲养中蜂者也不少,但成功者却寥寥无几。笔者走访多位蜂友,发现他们在养蜂方法和蜂具上都犯有一个致命的通病——那就是随意标新立异。某蜂友定地业余饲养中蜂已达10年,却是年年从头来。笔者看到他的蜂箱十分怪异…  相似文献   

10.
正继箱养蜂就是将巢箱和继箱叠加在一起的养蜂方式,它是利用蜜蜂的生活习性来夺取高产。蜜蜂总会把蜂蜜贮存在巢箱的上方,依次向下为贮粉和育子。意蜂都是用继箱饲养,继箱养蜂也就成为饲养意蜂的"专利"。中蜂能否继箱饲养,众多的资料认为中蜂是可以继箱饲养的,但是大多数离不开搬用意蜂的管理模式,然而中蜂与意蜂在生活习性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有些习性恰好相反,如抗蜂螨、抗巢虫、扇风方向等。因此中蜂继箱饲养应因蜂而异,不宜照搬用意蜂方法管理中蜂。经蜂场几年试验,采用标准箱中、  相似文献   

11.
70年代中蜂囊状幼虫病大暴发,我国中蜂损失惨重,老养蜂工作者记忆犹新。一般认为意蜂对该病的抵抗力强,轻者可自愈,所以至今未造成流行。1998年春季笔者接到不少蜂友打来电话,询问如何防治意蜂囊状幼虫病。来江苏溧水采油菜的浙江嵊州一蜂场,1个5吨车装的蜂...  相似文献   

12.
正有不少蜂友为了增加蜂产品的种类,同时饲养了中蜂与意蜂。为了管理方便,大多数的蜂友将中蜂与意蜂摆放在同一地点,或相距不远的2个地点,这样一来,经常发生中蜂、意蜂互盗,让人很伤脑筋。根据笔者多年来中蜂与意蜂同场饲养的实践,现谈几点中、意蜂同场防互盗的做法。1意蜂盗中蜂意蜂盗中蜂是一年中春、夏、秋三季经常发生的事,只要是在气温适合意蜂飞翔的季节,当外界蜜源缺乏时,就容易发生意蜂盗中蜂。而且一旦发生,若  相似文献   

13.
<正>人们都说中蜂是一宝,那是因为中蜂不仅能为农作物授粉,而且可以使离土不离乡的人在家也能养蜂致富。我是养意蜂过来的,深知一个人很难养100箱意蜂,但若按我的管理方法,一个人养200箱中蜂也觉得轻松。而且,除去开支后的收入比意蜂高多了。但养中蜂怕"中囊病"。因为长期没有找到发病的主要原因,人们大多还没有走出误区,仍然按照生病就用药的惯性思维,喂药喂到底,结果常是蜜蜂全死了。我饲养中蜂的第一年,一群蜂患了"中囊病"。那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养蜂实践中用禁闭法防治盗蜂效果好,现将此法介绍给蜂友特别是养中蜂的蜂友.  相似文献   

15.
<正>现年62岁的姜廷纲是贵州毕节人,1.8 m的身高,魁梧的身材,挺直的腰板,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总是显得那么有精神。1975年姜师傅在当地供销社参加工作,从那时起便开始接触养蜂。当时是边工作边养蜂,用养蜂所得的收入补贴家用。刚开始是饲养意蜂,1987-1997年到贵阳市白云区谋发展,改养中蜂。此后又改养意蜂,转战云南、四川、青海、甘肃、陕西、内蒙等省  相似文献   

16.
都说养蜂是甜蜜的事业,但我的养蜂之路吃的苦头比甜头多。以前年轻想赚钱,别人说什么好就上,没有搞懂。说意蜂好咱就养意蜂,说中蜂好咱就养中蜂,规模从几十群到200箱。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有时真想哭,甚至想把蜂一把火烧了。自从参加了龚凫羌教授的全国养蜂提高班学习后,苦尽甘来,我的养蜂技术可谓是突飞猛进。要是十几年前认识龚老师,那该有多好啊!  相似文献   

17.
传统养蜂和现代养蜂是文县饲养中蜂的两大方式。传统养蜂的蜂巢——棒棒巢与现代养蜂的活框蜂箱——意蜂十框标准箱是目前中蜂养殖的主要类型,分析其不同养殖方式与不同养蜂用具饲养中蜂的特点与优势,技术难点、生产难度,对推广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提高中蜂养殖水平与生产效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养蜂和现代养蜂是甘肃饲养中蜂的两大方式,传统养蜂的蜂巢-棒棒巢与现代养蜂的活框蜂箱-意蜂十框标准箱是目前中蜂养殖的主要类型,分析其不同养殖方式与不同养蜂用具饲养中蜂的特点与优势,技术难点,生产难度,对推广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提高中蜂养殖水平与生产效益具有现实工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甘筱中 《蜜蜂杂志》2001,(12):16-16
中蜂是大自然赋予中国人的 1块瑰丽的国宝。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 ,使一些初养中蜂或根本未养中蜂的人对中蜂产生误解。笔者养中蜂多年 ,中蜂年年为笔者送益 ,在这里笔者要为中蜂说几句公道话。1 中蜂不仅适应山区饲养 ,更适应平原丘陵地区饲养笔者与一外省蜂友谈蜂 ,他问我养的什么蜂种 ,我回答是 :以中蜂为主、意蜂为辅 ,中意蜂同场饲养。他很认真地对我说 :“养中蜂要搬到山上饲养 ,平地养不得 !”笔者听后觉得这位蜂友对中蜂的认识处于误区之中。笔者业余养中蜂 30多年 ,由于工作调动搬家 5次 ,每次住地都是在平原、丘陵地区 ,所到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蜂业》2017,(4):43-44
<正>传统养蜂和现代养蜂是文县饲养中蜂的两大方式,传统养蜂的蜂巢棒棒巢与现代养蜂的活框蜂箱意蜂十框标准箱是目前中蜂养殖的主要类型,分析不同养殖方式与不同养蜂用具饲养中蜂的特点与优势,技术难点,生产难度,对推广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提高中蜂养殖水平与生产效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文县中蜂80%的蜂群普遍用传统的棒棒巢老法饲养,一年只取一次蜜,产量低;蜂农一般养殖8~20巢,最多的150巢,最少的1~2巢,养殖规模小,分散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