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审美中最重要的核心范畴,是东方艺术魅力的神奇所在。中国传统的"意与境浑、情景交融"的意境理念,不仅推动了我国艺术理论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我国古代建筑的审美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中式"是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风格中的一种,这种风格既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满足了现代生活的需求。本文从"新中式"景观理念及特色出发,以无锡长江国际项目案例为载体,初步探索如何将当地"新中式"文化风格应用到居住区景观,并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结合当地地域文化、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以及现代审美艺术,塑造一个具有中式风格、地域文化、时代特征的居住区景观。  相似文献   

3.
王丛晓  王二强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12):112-113,22
对绘画艺术与中国园林的联系进行阐述,重点对绘画艺术在园林的意境表达及审美情趣,在造园的规划设计与彩化方案设计,在植物配置与修剪,在色彩调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论述。并对绘画艺术在中国园林中的应用进行思考,以便使绘画艺术的独特遣景手法与审美意蕴在中国园林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及体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是一种以模拟自然山水为目的,把自然或经过人工改造的山水、植物和建筑物,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组成的建筑综合艺术。欣赏、学习、研究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并灵活运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让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5000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相似文献   

6.
张艳华 《现代园艺》2013,(22):68-68
构成艺术是现代艺术及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它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艺术及其设计领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标准。近些年我们研究和实践发现构成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着非常大的应用潜力,并且对园林景观设计风格的形成了重要影响。现阶段构成艺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园林设计中,如何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反思现代园林设计的现状,进一步的去分析构成法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规律,挖掘构成艺术丰富园林形式的方法。本文结合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现状及设计理念,简析构成学,探讨构成学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集造园四要素(山、水、建筑、植物)与诗书画等其它艺术门类有机结合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她崇尚自然而高于自然,追求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体现出中国古典造园幽静淡雅的人文情趣和审美意境。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以她丰富而独特的语言来表述着这种艺术之美。人工建筑美与自然美的有机融合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一种"妙极自然,宛自夭开"的哲  相似文献   

8.
杭州西湖四季花木景观,即"春桃"、"夏荷"、"秋桂"、"冬梅",在西湖植物景观营建演进历史中,通过文人间的唱和,与书画、诗词、园林营造相互补益,至南宋确立为西湖四时幽赏之代表性景物,与宋"西湖十景"相呼应,成为杭州"四时节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代中国特有的以四季变迁为标志的时空观,为后代文学、艺术、园艺之母,成为江南地域文化中历时最为悠久的四季花卉景观,游赏风俗延续至今。四季花木是西湖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其欣赏活动则是西湖文化于千年传承中的重要体现。四季花木不仅在西湖独自成景,更与西湖十景等诸多景观密切相关,展现了古代士大夫阶层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方式。因春夏秋冬四季变迁而形成的赏花活动,也深刻地影响到了自古以来杭州这座城市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节奏,并成为一种风俗固定下来延续至今,成为市民阶层生活方式和理想的重要体现。本文以四季花木(春桃、夏荷、秋桂、冬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代文献的研读,探讨了杭州西湖四季花木景观的历史沿革,分析了4种植物与杭州西湖之间相互关联的独特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对构成艺术元素的运用,即是指运用构成艺术中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原理对园林的平面布局、空间构成、景观序列、色彩组合、形态表现等进行设计,以营造出更符合社会人文发展和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园林境域。从构成艺术形式、构成原则及构成艺术元素在现代风景园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更有效地理解构成艺术的原理及其设计手法,为今后工作实践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古典园林一直享誉于世,但是进入现代后,设计倾向逐渐西化,一些设计师不仅忘却了中国的传统,甚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也毫不知晓,导致了仅是元素交合不伦不类的园林出现,这种园林根本无法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更难以达成理想中的审美价值。本文结合这一问题,通过中国园林设计的主要方式,并结合现有的科学技术条件,提出了重现古典园林精华的几点方式。  相似文献   

11.
古斯塔夫森是当代杰出的风景园林设计师之一。基于艺术和时装设计的背景,她对材料的质感和肌理有着深刻的认识,并拥有艺术家般敏锐的审美与直觉。通过研究其设计理念及手法,从中获得更多启发。  相似文献   

12.
周维权先生曾说:"园林之所以能够体现高于自然的特点,主要得之于叠山这种高级的艺术创作。"造园必有山,无山难成园。叠山艺术是中国园林的独创,是中国道家思想的结晶,是对自然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叠石艺术以自己的语言诉说一段故事,一个场景,他们是设计者思想的完美体现,也体现着中国独有的审美观和世界观。本文主要研究叠石艺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表现方式,以及探讨叠石艺术在现代中式景观中将如何继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人诗画与中国文人园林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其创造都均为士大夫文人,他们有共同的审美思想和艺术情趣。文人园林在其设计和建造中多借用诗画的理论,在题材的选择和艺术表现中强调"师法自然",借景抒情,抒发文人情怀。文章通过对宋代文人诗画与造园艺术融合的初探,对文人园林中产生的"诗画意境"剖析,从而产生对当今园林规划设计的思考,即如何将古典园林中诗画的情趣与意境的营造融入现代造园中,继而产生对中国传统园林精髓的继承与发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4.
将高速公路景观环境作为审美对象,站在审美主体的角度去观察,并结合景观动态特性、美学特征,提出审美感知下高速公路景观从表象到意蕴所表现出的景观特质.根据这些特质,去解读高速公路景观感知方式与过程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留给人以审美的发现、思考的启迪和感知高速公路景观区域文化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在概述桂花生长习性、观赏价值、在园林中的审美艺术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桂花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及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悠久的文化积淀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思想,并指导人们的生活和艺术创作;近现代发生的现代艺术思潮也在不可避免地影响我们的审美情趣。由此比较这两种审美思想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异同,分析中国传统审美理想与现代艺术的冲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7.
构成艺术是构成艺术设计理论体系的基础原理,主要为艺术设计提供思维方式与理论依据。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运用鲜明,且主要影响现代风景园林形成自己的风格。本文简要探讨构成艺术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东西方造园艺术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国的造园艺术与日本、西方相比较,展示出中国早期园林艺术的粗貌。以中国造园技术的传播为出发点,挖掘其在传播后的不同面貌,特别是基于东西方文化艺术背景下的不同选择,并试图以此折射出人类审美与生活方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有些赏石章中常出现意境美的论题,但大多停留在一种概念化的层面上,而对赏石意境的审美特征,赏石意境的构成,赏石意境的演化过程等,缺乏系统的阐述,未能从本质上挖掘在中国传统赏石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意境美的内涵。中国赏石的审美特点就是致力于艺术意境的创造和鉴赏。这种艺术意  相似文献   

20.
郑娴 《花卉》2016,(18):36-37
园林景观设计作为一种自然景观与人为设计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人们对艺术与文化追求的体现,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在借鉴自然景观的前提条件下对艺术与文化理解相结合进而打造出适合人类审美观的艺术景观园林。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与发展,具有体现一个民族艺术审美情趣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