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沙棘-侧柏混交林土壤养分、微生物与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混交林及侧柏纯林土壤养分指标、微生物种群数量及酶活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沙棘-侧柏混交显著改善了林地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生物学特性.土壤全N、水解N、全P、速效P、全K、速效K含量都明显高于侧柏纯林,N素增加尤为明显;混交林地与侧柏纯林地相比,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种群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而真菌数量却有所减小;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相关分析表明,2种林分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N、全P、速效P和速效K之间显著相关或极显著负相关;真菌数量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细菌、放线菌数量及蔗糖酶、脲酶活性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氨、速效N等主要养分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除与全K有较高相关关系外(r=0.884*),与其他养分指标相关性不强.研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沙棘-侧柏混交造林速生丰产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白龙江上游不同海拔森林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白龙江上游迭部林区设置试验样地12个,对不同海拔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系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空间分异范围分别为:土壤pH值5.63~9.10,土壤有机质含量1.32~29.53%,土壤全量N、P、K含量分别为0.11~3.13、0.47~4.79、8.70~14.70g/kg,速效N、P、K含量分别为43.80~625.96、0.85~17.13、43.80~625.96mg/kg;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pH值增大,土壤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减小,土壤全N、全K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全P含量在海拔3 090m以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在海拔3 200m以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与速效N、速效P、速效K、全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pH值极显著负相关,与全K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全N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各养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速效N含量与土壤速效P、速效K、全P、全K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速效P含量与全P含量、速效K含量与全K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槟榔叶片营养与土壤养分间关系,在海南槟榔种植园采集槟榔与相应土壤样品,包括槟榔不同生产管理水平、正常结果和黄化槟榔区,分析不同生产管理水平和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氮、磷、钾和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槟榔营养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全磷与速效磷、全钾与速效钾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全钾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质、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与叶片全N、P、K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槟榔土壤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间存在彼此互相促进的关系;槟榔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变化对槟榔叶片N、P、N含量会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地上生物量越高,形成的有机质越多.在单播的紫花苜蓿中,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与速效K呈负相关,说明生成的地上生物量越多,消耗的速效K越多.单播无芒雀麦的地上生物量与碱解N、速效P和速效K都呈负相关.在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中,速效P和速效K肥的消耗最大.  相似文献   

5.
采集了云南省10个翠柏主要分布区的土壤样品并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翠柏分布区土壤以红壤为主,酸度从极酸到偏酸性,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全N稍缺,全K普遍缺乏,全P和速效P严重缺乏,碱解N较丰富,速效K部分地区丰富,部分地区缺乏,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变化大,有的地区缺乏,有的地区丰富,有效B处于正常,阳离子交换量大多数地区是较差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树木的胸径、树高和材积与土壤速效N、速效P、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P和全N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枞阳大山林场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阔叶混交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林下灌木占林下植被总量的比例(91.61%)大于马尾松阔叶混交林(74.80%)。2种马尾松林下植被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均呈现出:灌木层生物量中根>茎>叶;草本层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远远小于地下部分生物量。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相对于马尾松纯林,土壤容重在减小,土壤含水量、>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全N、水解N、有效P和速效K含量在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林下植被生物量地下部分比例与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P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2种马尾松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枞阳大山林场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阔叶混交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林下灌木占林下植被总量的比例(91.61%)大于马尾松阔叶混交林(74.80%)。2种马尾松林下植被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均呈现出:灌木层生物量中根>茎>叶;草本层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远远小于地下部分生物量。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相对于马尾松纯林,土壤容重在减小,土壤含水量、>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全N、水解N、有效P和速效K含量在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林下植被生物量地下部分比例与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P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在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的野生樱桃李林沟边、林窗、林下3种生境采集土壤样品,分析了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4种主要土壤酶活性变化和养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土壤酶活性有显著差异(P0.05);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垂直土层分布,土层越深,土壤酶活性越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蔗糖酶活性与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达到极显著负相关水平(P0.01),与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P0.05);磷酸酶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速效氮、含水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P0.01);脲酶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速效钾、速效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全氮、速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有机质、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酶活性与pH值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陕南茶园土壤pH值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及其与土壤速效养分的相关性,为陕南茶园土壤精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陕南8个县(西乡县、南郑县、勉县、城固县、宁强县、紫阳县、平利县和商南县)99个茶园土壤样品,对其pH值、有机质和速效N、P、K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与速效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陕南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较低,为0.96~43.34 g/kg,未达到优质高产茶园的要求;pH为4.08~6.93,均能满足茶叶生长的基本土壤酸碱度条件。西乡县茶园土壤pH值显著高于其他7个县(P<0.05),宁强县和勉县土壤pH值有减小的趋势。pH值与有机质含量、速效N含量、速效K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或极显著负相关,与速效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含量与速效N和速效K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陕南茶园应合理施用有机肥,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改善土壤酸碱度。陕南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之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影响着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滇西北藏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与滇西北藏区地域毗邻的、具有相似气候条件和土壤母质发育类型的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草甸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有效N的含量是林地与灌丛地的3~5倍;季节性放牧草甸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有效N、有效K以及3种土壤酶,均显著大于常年放牧草甸;针叶林地与高山栎灌丛地具有相似的土壤养分特征;各项养分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尤其是有机质与全N、有效N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与土壤全Ca、全Mg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酶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有效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洛宁烟区86份土壤样品为试验材料,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偏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其他肥力因子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洛宁烟区大部分土壤符合生产优质烟叶的条件,但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稍低;(2)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土壤有机质与其他肥力因子的回归方程,经显著性测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3)偏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等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无显著相关关系;(4)土壤肥力因子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联顺序为:碱解氮〉全氮〉速效磷〉pH值〉速效钾。  相似文献   

12.
河南洛宁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其他肥力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河南洛宁烟区86份土壤样品为试验材料,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偏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植烟士壤有机质含量与其他肥力因子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洛宁烟区大部分土壤符合生产优质烟叶的条件,但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稍低;(2)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土壤有机质与其他肥力因子的回归方程,经显著性测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3)偏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伞氮、碱解氮、速效磷等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无显著相关关系;(4)土壤肥力因子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联顺序为:碱解氮>全氮>速效磷>pH值>速效钾.  相似文献   

13.
以高寒草甸藏嵩草沼泽草甸、小嵩草草甸和黑土滩裸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全钾及速效钾质量分数,分析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并与生物量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表明,藏嵩草草甸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值最大,黑土滩值最小;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全磷相对稳定;地上、地下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土壤速效养分直接决定生物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14.
在对宁夏盐池沙化草地生态环境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以草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盐量、pH值、容积质量作为评价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草地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较缺乏状态;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极度贫乏,速效钾的含量丰富;从评价指标的空间变异系数看,pH值最小为2.45%,全盐量最大为65.39%,其余土壤各项指标均呈中等变异强度;土壤质量评价各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容积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速效钾、pH值、全盐无显著相关关系.容质量与有机质、全氮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碱解氮、全盐量呈显著负相关.根据关联度大小表明研究区总体土壤质量水平属于中等,这与研究区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林下参根区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林下参健康发展和野山参资源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常规农化分析法对0(对照)、5、10、15、20、25年生林下参根区土壤的主要养分进行测定分析。I结果i林下参根区土壤不同层次有机质、全N和全P含量变化趋势均为袁层〉根层〉底层;随着参龄的增加,根层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有增加趋势;除25年生土壤外,其他各年生含量都与对照间达显著差异,根层土壤全P含量与对照间达极显著差异,以25年生土壤含量最高,达0.183g/kg;不同参龄全K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不同层次含量基本保持一致,碱解N和有效K含量随参龄增加含量呈递增趋势且低于对照,速效P含量则是随参龄增加有升高趋势且均高于对照;根层土壤pH值有升高趋势,25年生最高为6.36;对养分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N、碱解N、速效P以及有效K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全N和速效P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968和0.987。全N和有效态氮磷钾、pH值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林下参护育过程中,土壤养分供应充足,参根不同部位养分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飞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及飞播马尾松—木荷(Schima superba)混交林2种林型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土壤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变化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种林型同一土层蔗糖酶活性、全氮质量分数、速效钾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脲酶活性在0~10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酸性磷酸酶活性在10~20 cm和20~40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全磷、有机质质量分数在0~10 cm、10~20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随着土层加深,2种林型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土壤养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脲酶、蔗糖酶与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钾呈显著正相关(P0.05);酸性磷酸酶与全磷、速效磷、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速效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分析表明,飞播马尾松纯林补植木荷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及脲酶、蔗糖酶的活性,改善土壤状况。  相似文献   

17.
土壤肥力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作物品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既可为维持农田较高生产力提供理论指导,又可为研究作物体内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提供新思路。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探索不同畜禽粪便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小白菜品质与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和菜地土壤综合肥力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等量氮磷钾养分条件下,与单施化肥相比,猪粪沼渣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显著增加小白菜地上部全磷、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7.73%~48.0%,提高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10.6%~124.8%,继而显著提升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15.0%;鸡粪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显著增加小白菜地上部全磷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6.42%~11.4%,降低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8.79%~27.3%,但其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和IFI影响不显著;猪粪沼渣和鸡粪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显著提高其小白菜地上部C/N化学计量比14.0%和22.7%,降低其地上部硝酸盐含量、N/P与C/P化学计量比12.7%~71.0%和10.7%~75.8%。另外,小白菜地上部全碳含量与C/N和C/P化学计量比显著正相关;全氮含量与C/N和C/P化学计量比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与N/P化学计量比和IFI极显著正相关;全磷含量与C/P化学计量比和IFI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与地上部全氮、全磷含量以及IFI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N和C/P化学计量比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小白菜地上部硝酸盐含量与其全氮含量和N/P化学计量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N化学计量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施用猪粪沼渣或鸡粪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有效提升菜地综合土壤肥力和小白菜品质,为畜禽粪便高效资源化利用和设施蔬菜化肥减施提质及其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雷州半岛砖红壤不同氮钾互作水平下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变化,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以尿素和氯化钾为试验材料,各设置4个浓度梯度,开展氮钾互作试验.结果表明:N2 K1、N2 K2、N2 K3、N3 K1、N3 K2、N3 K3试验处理均显著提高甘蔗产量、单茎质量,均在N3 K2处理达到最大值,增产幅度分别达32.44%、37.25%;N1K3、N2K2、N2K3、N3K2、N3K3试验处理显著提高甘蔗糖分含量,在N3K3处理达到最大值,增幅达19.72%;N2 K1、N2 K2、N2 K3、N3 K1、N3 K2、N3 K3试验处理均显著提高甘蔗有效茎数,在N3 K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增幅分别达14.09%.不同处理土壤pH值均有所降低,N3K3处理pH值降幅最大,降低了0.31个单位,土壤酸化显著;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在N3 K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增加量为2.82 g/kg;不同处理土壤全氮、有效磷含量均有所降低,速效钾含量均有所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甘蔗有效茎与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茎质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氮、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糖分含量与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分蘖率、株高与有机质、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茎径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甘蔗主要的农艺性状、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分别与土壤pH值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甘蔗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直接贡献的大小依次为单茎质量>有效茎>株高>糖分含量>分蘖率>茎径>出芽率.通径结果表明,单茎质量、有效茎和株高通径系数较大,因此在甘蔗生长中应重视这3个性状的生长调控.综上所述,从甘蔗产量、农艺性状、土壤营养和成本综合考虑,推荐N 3 K2互作处理相对适宜,后续土壤酸化防控栽培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昌市沙壤区人工林土壤养分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文昌市沙壤区选取5种人工林,对其不同土壤层(0~20、20~40、40~60和60~100 cm)的pH、有机质、全N、全P、全K、NH_4~+-N、NO_3~--N、有效P和速效K等主要土壤养分组成因子进行分析,并评价和比较了5种人工林土壤综合肥力。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养分(NH_4~+-N、NO_3~--N、有效P、速效K)含量随土层深度由上往下呈明显减少趋势;各林分土壤速效K含量均处于极低水平;木麻黄林的土壤有机质、全N、NO_3~--N和速效K含量在5种人工林中最低,但其全K和有效P含量最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NO_3~--N、NH_4~+-N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5种人工林土壤综合肥力大小依次为:桉树林次生林椰子林相思林木麻黄林。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主要矿质元素含量与苹果苦痘病发生的关系,研究了‘长富2'苹果果实、叶片及土壤N、P、K、Ca、Mg含量与苦痘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苦痘病的发生与果实N含量及N/Ca、P/Ca和K/Ca等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Ca、Mg含量及Ca/Mg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苦痘病的发生与叶片N、P、K含量及N/Ca、P/Ca、K/Ca、Ca/Mg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a、Mg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苦痘病的发生与土壤碱解N、全P、速效P、速效K含量及碱解N/交换性Ca、碱解N/交换性Mg等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交换性Ca、交换性Mg含量及碱解N/速效P、碱解N/速效K等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苹果苦痘病的发生与果实、叶片以及土壤的Ca的含量有密切的相关性,Ca含量较低或N、P、K含量较高,以及较高的N/Ca、P/Ca、K/Ca比和较低的Ca/Mg比,会导致并加重苦痘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