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8 毫秒
1.
患卵泡囊肿的母牛往往发生不孕。囊肿卵泡在应用促性腺激素或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时大部分可以黄体化而形成黄体囊肿,以后,黄体囊肿的黄体细胞萎缩,卵泡开始发育并成熟,恢复正常发情周期。  相似文献   

2.
目前,尽管治疗奶牛卵泡囊肿的方法很多,但其治疗效果唯有生殖激素治疗方法为最佳,兹将其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药品: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一AZ),是由宁波市激素制品厂生产,批号为86 1 18。 2.供  相似文献   

3.
肉牛异常黄体疾病包括持久黄体(Persistent Corpus Luteum)、黄体化囊肿(Luteinizing Cyst)、囊肿黄体(Corpus Luteum Cyst),囊肿黄体不一定是病态,是卵泡排卵后黄体化不足,黄体内形成空腔并积聚液体而成,通常情况,黄体囊肿指黄体化囊肿.无论是哪一种异常黄体,其功能与妊娠黄体和发情周期黄体没有区别,均能分泌孕酮,抑制卵泡的发育,使发情周期停滞,肉牛异常黄体疾病最为主要的症状是不发情.  相似文献   

4.
卵巢卵泡囊肿(Ovarihn Follicular Cysts)是引起牛、猪不育的一个重要的卵巢疾病,根据Seguin等人(1976)定义为:“母牛卵巢缺乏有功能的黄体组织,卵泡组织直径≥2.5厘米,存留10天或更长时间”。患卵泡囊肿母牛往往因治愈后有高的复发率,时间长、进展缓慢的陈旧囊肿及患双侧卵巢多发性囊肿病例,  相似文献   

5.
卵泡囊肿是奶牛的主要繁殖障碍疾病之一。奶牛卵泡囊肿则是未排卵的成熟卵泡,直径达到20mm或更大,持续存在10d以上。主要原因是排卵前下丘脑对17β-雌二醇的刺激不敏感,下丘脑不能释放更多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从而腺垂体不能分泌足够的促黄体激素(LH),结果成熟卵泡不能排卵,持续生长而形成囊肿。并且囊肿卵泡比正常卵泡合成和分泌雌二醇和孕酮的能力高。作者主要对卵泡囊肿的动态特征、发病机理和内分泌表现作一综述,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奶牛卵巢囊肿是指奶牛的卵巢上有卵泡状结构,其直径超过2.5厘米,存在的时间达10天以上,同时卵巢上无正常黄体结构的一种病理状态。卵巢囊肿可分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黄体囊肿是由于  相似文献   

7.
卵泡囊肿是由于垂体前叶释放的促黄体素缺乏引起的,它可以导致排卵衰竭和形成巨大的囊肿卵泡。一般说来,用具有促黄体分泌活性的促性腺激素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或其类似物治疗卵巢囊肿,引起卵泡囊肿的黄体形成是有效的,这是治愈的第一步。近年来,已选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的类似物治疗该病,因为它不是牛体内的抗原。在以前的研究中,作者曾报道过,用200~500微  相似文献   

8.
奶牛卵巢囊肿是指奶牛的卵巢上有卵泡状结构,其直径超过2.5厘米,存在的时间达10天以上,同时卵巢上无正常黄体结构的一种病理状态。卵巢囊肿可分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黄体囊肿是由于不能正常排卵而使卵泡壁上皮黄体化而形成的。奶牛卵巢囊肿一般发生于产后15~40天之间,个别的到产后120天仍有发生。我们在临床上联合应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和氯前列烯醇成功地治疗1例奶牛黄体囊肿,现将具体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卵巢囊肿是由于垂体前叶释放黄体激素不足而引起的,由此导致不能排卵和形成大的卵泡囊肿。一般来说,用促性腺激素治疗,有促进黄体分泌的作用,而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或是它的类似物治疗,对诱发卵泡囊肿黄体化是有效的,使其达到一次性治愈。最近几年来,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已成为治疗的首选药物,因为它在牛体内没有抗原性。在以往的研究中,作者曾报导过促黄体素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观测三种激素疗法对奶牛持久黄体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选用45头根据发情表现和直肠检查被诊断为持久黄体的奶牛,分别采用方法1(促黄体素、氯前列烯醇、促排三号)、方法2(氯前列烯醇)、方法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持久黄体,每个方法 15头牛。通过检测治疗后奶牛血液中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雌二醇(E2)、孕酮(P4)的激素水平,结合治疗效果,表明方法2(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对持久黄体的治疗效最好,治愈率最高为67%。  相似文献   

11.
<正>卵巢囊肿自1831年发现以来,现已成为家畜常见的繁殖障碍疾病之一[1]。卵巢囊肿主要包括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两种。卵泡囊肿是由于卵泡上皮变性,卵泡壁结缔组织增生变厚,卵细胞死亡,卵泡液未被吸收或者增多而形成的;黄体囊肿是由于未排卵的卵泡壁上皮细胞黄体化而形成的,其发病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黄体的功能异常有关。另外,还有一种囊状黄体,与黄体囊肿相似,但其是一种正常的结构而非病理性的,既不改变动物机体的发情[2],  相似文献   

12.
四、卵巢囊肿卵巢囊肿可分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两种。卵泡囊肿是由于卵泡上皮变性,卵泡壁结缔组织增生变厚,卵细胞死亡,卵泡液未被吸收或者增多而形成的。黄体囊肿是由于未排卵的卵泡壁黄体化而形成的(黄体化囊肿);或者是正常排卵后由于某些原因,黄体化不足,在黄体内形成空腔,腔内聚积液体而形成(囊肿黄体)。囊肿黄体不一定是病理状态,因此卵巢囊肿通常是指卵泡囊肿和黄体化囊肿。奶牛以卵泡囊肿较为多见。引起卵巢囊肿的原因一般  相似文献   

13.
探讨理囊散治疗卵泡囊肿不孕奶牛血液生殖激素和白介素含量关系,分析其相关性与回归方程.用ELISA法测定理囊散治疗卵泡囊肿不孕奶牛前后血清中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孕激素(P)和雌二醇(E2)的浓度以及血清IL-1、IL-6含量,统计分析了4种激素和两种白介素间的相关关系与回归方程.结果表明,IL-1、IL-6与P呈正相关,与FSH、LH、E2为负相关.提示卵泡囊肿不孕奶牛血清中白介素与激素的分泌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卵巢囊肿分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两种。卵泡囊肿主要表现为母牛频繁发情,甚至出现慕雄狂,主要采用GnRH、PGF2α、LH、HCG、孕酮、PGF、OT等激素疗法。持久黄体主要表现为产后性周期停止或长期不发情,可采用激素疗法,也可考虑中药疗法。  相似文献   

15.
虽然对黄体的发育、维持和退化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对调节孕酮合成和分泌的内分泌及细胞机理仍不清楚。为探明黄体寿命及孕酮合成和分泌相关的机理,本文着重讨论(1)排卵前卵泡诸因子对黄体功能的影响;(2)孕酮合成的激素刺激作用;(3)不同类型黄体细胞对孕酮分泌的影响;(4)分泌粒颗对黄体功能的作用。排卵前卵泡决定着黄体功能猪、牛、绵羊的黄体是由颗粒细胞和膜  相似文献   

16.
生殖激素应用概要(牛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卵巢机能静止引起的不发情用药 :促卵泡素 (FSH) 2 0 0单位加促黄体素 (LH) 1 0 0单位肌注。预后 :治愈率大于 86 %,一次无效者 ,可加注一次。为提高情期受胎率可在配种时肌注促排 3号 (LRH -A3) 2 5μg。2 持久黄体或黄体性囊肿引起的不发情用药 :肌注氯前列烯醇 0 4~ 0 6mg。预后 :治愈率几乎可达 1 0 0 %,并可迅速引起发情。3 卵泡囊肿俗称慕雄狂 ,表现为母牛持久发情 ,并频频爬跨其他牛。用药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1~ 2万单位。预后 :几可治愈。为加强效果可配合 1 0~ 1 5mg地塞米松。一次肌注无效者可…  相似文献   

17.
<正>持久黄体也叫永久黄体或黄体滞留。分娩或性周期排卵后,妊娠黄体或发情周期黄体及其功能长期保存而不消失,称为持久黄体。持久黄体与妊娠黄体及发情周期黄体在组织结构和生理作用方面基本相同,持久黄体同样可以分泌孕酮,抑制卵泡发育,事发情停止,引起不孕。奶牛的一种产科病,特征为发情周期或分娩后黄体超过正常存在时间(如母牛为产后25~30d)而不消失,其组织构造和机能都与发情周期黄体或妊娠黄体无区别。可导致持续分泌孕酮、抑制卵泡  相似文献   

18.
奶牛在分娩、泌乳、饲管失宜时,加上应激反直,促肾上皮质素(ACTH)分泌过量而使脑垂体前叶激素的贮量减少,以致性腺激素的释放不正常,引起促卵泡素分泌亢进或促黄体素减退,即使卵巢机能不全甚至卵泡囊肿。如病牛投予肾上腺皮质素可抑制ACTH的分泌,增加前叶激素的贮藏,使性腺激素分泌与卵巢机能均  相似文献   

19.
奶牛卵泡囊肿3种治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泡囊肿是高产奶牛常见的繁殖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内分泌机能失调,促黄体生成素不足,排卵机能受到破坏有关。或者是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造成的。传统治疗方法往往并不能在短期内收到显著效果,影响了高产奶牛的生产性能。本试验旨在为治疗高产奶牛卵泡囊肿提供一个高效、快速的技术方法。1症状及诊断1.1症状卵泡囊肿的母牛一般表现发情异常,如表现为不规律发情或持续发情,甚至出现慕雄狂症状。囊肿卵泡内常积有大量的卵泡液,体积增大,既不排卵,也不黄体化,但卵泡壁会变薄,直肠检查时很难将其挤破。外部常表现为声音低沉,颈…  相似文献   

20.
奶牛卵巢囊肿的治疗和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巢囊肿(Cystic Ovarjan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引起乳牛不孕的疾病。临床表现是在一侧或两侧卵巢上有一个或数个不排卵的卵泡,在黄体不存在时,这些卵泡还持续存在10天以上;患卵巢囊肿的牛发情不正常。现在治疗卵巢囊肿的方法有:用手捏破囊肿卵泡、用生殖激素(LH、HCG、FSH、PMSG、皮质类固醇、孕酮、GnRH、PGF_2α等)注射。从治愈率和发情周期恢复情况看,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