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杨树是我国的主栽品种,分布非常广泛,全国用于栽培的就有100多个品种。从我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的甜杨、大青杨,一直到南方的滇杨,西部有人们熟悉的耐干旱耐盐碱的胡杨,此外还有山杨、毛白杨、银白杨、银灰杨及各种速生杨品种等。然而今天,在杨树家族中又多了一位新成员,他就是中华红叶杨-中红杨。在人们的意识当中都会认为杨树的叶子是绿色的,怎么会有红叶子呢?中红杨是由河南省商丘市中红杨绿化苗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华红叶杨繁育技术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由2025芽变选育并且栽培成功的中华红叶杨于2006年通过了省级鉴定,获得了国家林业局所颁布的新品种保护权。这一研究的成功弥补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在杨树育种培育行业内的一大空白。从中华红叶杨的基本生理特性、主要繁育方式与技术以及它在园林绿化、美化等方面的应用来加以详细描述,从而论证说明了中华红叶杨在整个园林作业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红杨     
正品种特性:全红杨是落叶乔木,喜温,单叶互生,雌雄异株。叶片紫红色,为彩叶杨树新品种,树干通直圆满,与中华红叶杨相近。在速生上,当年扦插的全红杨高度在80cm~180cm之间,最高可达2.5m左右,最大地径可达8cm~10c,年均树高2m~4m。在豫东地区,全红杨春季展叶期是3月下半旬~4月上旬,封顶期是从9月中旬~9月下半旬,落叶期为10月中下旬~11月中旬。管理要点:1、有效土层厚度大于  相似文献   

4.
唐存莲 《北方园艺》2012,(14):95-97
以彩叶杨中的中红杨、全红杨为试材,以加杨为对照,于2011年秋季,测定了3种杨树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并结合田间叶色表现状况,分析了3种杨树各自的叶色优势,探究了彩叶杨色彩鲜艳、稳定、持久的理由,得出了彩叶性状排序为全红杨中红杨加杨,同时,阐述了各树种的彩叶性状及使用观点,为彩叶杨进一步引种栽植及园林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杨树品种在容器育苗扦插繁殖中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叶杨、全红杨、毛白杨、红叶杨、107杨、108杨、214杨为试材,通过硬枝扦插繁殖,研究分析了不同品种扦插苗一级根长、二级根数、根鲜重、根干重、比根长、根系活力、萌芽率、新梢长等8项生长指标变化,比较不同杨树品种在容器育苗扦插繁殖中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7个杨树品种中红叶杨生长最好,表现出植株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植株综合生长特性均最好,其中,一级根最长、二级根数最多、根干重和根鲜重最高、萌芽率最高;其次为214杨,表现出植株地上部分生长并列最高、地下部分和植株综合生长特性较好,其中,一级根最长、二级根数较多、比根长最高、萌芽率较高、新梢生长量最大。全红杨、毛白杨、108杨、107杨生长中等,其中,全红杨二级根数最多、一级根较长;毛白杨一级根较长、根系活力最强;108杨一级根较长、根鲜重较高、根系活力较强;107杨的地上部分生长较好、二级根数量较多,比根长较大。金叶杨生长最差,表现出植株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植株综合生长特性均最差,其中,二级根数最低、根干重和根鲜重较低、新梢生长量较低。总之,容器育苗扦插繁殖中红叶杨和214杨的苗木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6.
王永健 《蔬菜》1998,(3):33-34
蔬菜育种讲座(二)100081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永健第二节育种的原始材料一、原始材料的概念育种的原始材料,是指那些用来选育新品种的各种栽培植物(包括栽培种和半栽培种的各种类型、品种、品系)和近缘野生种植物。利用这些材料可以直接通过选择与培育,...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欧美国家有计划地开展油桃育种,相继育出一些新品种。从欧美引人的油桃品种大多风味偏酸,不适合我闲消费习惯。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开展油桃育种,先后育成多个油桃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但果面近全红、硬肉、离核等综合性状优良的油桃品种还很缺乏。‘瑞光美玉’是以‘京玉’ב瑞光7号’杂交(1990年)获得的中熟油桃新品种,2005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金星无核葡萄引种试栽报告赵常青张敏王秀兰(沈阳市林业科研所110034)刘景奇(沈阳市林业局)金星无核(venus),欧美杂交种,美国培育。我国于80年代引入。我所于1989年从沈阳农业大学等单位引入金星无核等葡萄新品种二十余个,1990年春以每个品...  相似文献   

9.
郭继英  姜全 《落叶果树》2011,43(4):63-63
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开展油桃育种,先后育成多个油桃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但果面近全红、硬肉、离核等综合性状优良的油桃品种还很缺乏。‘瑞光7号’杂交(1990年)获得的中熟油桃新品种,2005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葡萄生产应用的多数品种为中晚熟品种,早熟葡萄品种和保护地专用的葡萄品种较少,并且多为引进品种。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葡萄新品种选育课题组以极早熟、优质、大粒、专用为主要育种目标,经过杂交、初选、复选、区域试验和连续10a(年)的培育.从绯红和玫瑰香的杂交后代中选出葡萄优良新品系——夏至红(中葡萄2号).现将其主要特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金星无核葡萄的赤霉素处理技术赵常青(沈阳市林业研究所葡萄研究组)金星无核(venus),欧美杂交种,美国培育。果穗、果粒都大,无核、早熟,抗性好,风味浓郁;是一个优良的无核葡萄新品种。我们经过4年的赤霉素处理实验,现总结如下:1.赤霉素处理的辅助工作...  相似文献   

12.
孙振元 《花木盆景》2006,(4):F0005-F0005
航天诱变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太空诱变育种(以下简称航天育种),是利用卫星、飞船等返回式航天器将植物的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在太空诱变因子(微重力、宇宙射线、重粒子、高真空和交变磁场等)作用下,使植物材料发生有益遗传变异,进而经过地面繁殖、栽培、测定试验,筛选出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综合了航天技术、太空生物学和现代遗传育种学等学科的高新技术,是航天技术与生物技术、传统农业育种技术有机结合,是植物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的崭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1997年3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并于1997年10月1日生效,拉开了对植物新品种进行法律保护的序幕。与之配套的条例实施细则的农业部分和林业部分也已经分别于1999年6月和8月予以发布施行。此次立法的目的在于保护植物新品种,鼓励培育和使用新品种,促进农业、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韩国自1954年开始梨育种,通过杂交育种培育了17个新品种,芽变选种培育了1个新品种,这些优良新品种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18个新品种均含有日本梨的基因,其中利用日本梨作父母本的有13个品种,仅有5个品种具有韩国梨基因.日本梨二十世纪、新高和晚三吉等在韩国梨育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白莲二次航天搭载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世纪80年代,我国应用返回式卫星成功培育了辣椒、水稻、西瓜、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系)。1994年江西省广昌县白莲科研所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白莲种子,成功培育了“太空莲”新品种,试验证明利用航天搭载培育白莲新品种,除具有诱变频率高,变幅大、性状容易稳定外,与其它作物相比,其优良性状可以通过无性繁殖的方法稳定,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可快速培育白莲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正>河南省浚县鹤中冬熟果树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专业从事冬桃新品种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马玉玺高级工程师从1987年起先后育出中华冬桃2号、红雪桃、雪桃红世界、国庆红、霜降蜜,特别是又在全国首次育出红叶冬桃~,为此《河南日报》、《农民日报》、《特种经济动植物》等媒体专门以《马玉玺育出极晚熟红叶冬桃珍稀品种》为题宣传报道"高级工程师马玉玺历经多年潜心研究,育出稀世珍品红叶冬桃,终于成为我国第一位攻破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青叶冬桃的桃树育种专家,填补我国红叶冬桃育种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油桃育种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优良品种相对较少(王志强等,2003),虽然20世纪引进了不少油桃新品种.但风味偏酸,结实较晚.产量偏低.在多雨年份和地区常有裂果和病害发生(马瑞娟等.2000)。因此,需培育适应性更强的优良品种。‘满园红’油桃是从‘中油4号’油桃单枝变异中选出的早熟油桃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花木盆景》2013,(1):19-21
红云紫薇又名红叶乔木紫薇,是河南遂平名品花木园林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华明自主研发培育的彩叶新品种。该品种2011年3月通过河南省良种审定,2012年4月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相似文献   

19.
李强 《现代园艺》2023,(1):102-104
随着林木育种技术不断成熟,对林业发展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传统育苗技术通常利用常规的杂交育种方式,培育出性状优良的新品种,但其育种周期较长,很难及时保障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生物技术的产生和应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不仅能加快育种进程,还能通过对性状的定向改良,使林木更加健康成长。本研究阐述了常规育种的发展现状,并深入分析生物技术在林业育种中的应用及前景,以期为林业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刘安成  毕毅  尉倩  王宏  王庆  李艳 《北方园艺》2022,(5):133-139
忍冬属植物不仅有中国传统药材金银花的药源植物,还是一类具有食用保健作用和观赏价值的植物类群。该研究从我国忍冬属植物种质资源、国内外育种现状、育种技术发展等方面综述了忍冬属植物的育种研究进展。忍冬属植物的应用包括药用类群、食用类群和观赏类群,药用方面中国开展育种研究较早,选育出了许多优良栽培品种,有8个品种取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新品种授权,食用和观赏方面俄罗斯和欧美国家取得的育种成果显著,我国也不断努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近年来已经取得3个果食和9个观赏种类国家新品种授权。药用类以金银花和山银花的丰产、高有效成分和便于采摘等为主要选育目标;观赏类以花色丰富和性状特异为目标;食用以蓝靛果为代表的果实育种。育种技术目前主要还是传统选育和人工杂交育种,但分子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发展迅速,是今后育种研究的发展方向。忍冬属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培育中国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也将取得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