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虫棉因为省工、省药等优点广为种植, 2000年已占临清市总植棉面积的 90%以上。但是,前几年基本不需防治的二代棉铃虫在部分抗虫棉田为害严重,必须喷药防治才能控制为害。抗虫棉抗性衰退如此之快吗 ?笔者就其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策略进行了一些分析。 1二代棉铃虫发生特点   1)发生严重。 2000年,二代棉铃虫累计百株卵量:地膜田 2 004粒、直播田 1 412粒,是发生较重的一年,居 1974年以来 26 a资料的第五位。长势相同的抗虫棉与常规棉,不同品种的抗虫棉落卵量基本无差异。   2)不同品种为害程度差异较大。 2000年 6月 26日 (二…  相似文献   

2.
药剂防治是生产上控制棉铃虫危害的关键措施,但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把一些农业的、物理的、生物的以及人工的措施与药剂防治配合运用,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整枝灭虫在棉花蕾铃期,田间管理时所摘除的顶心、群尖以及打掉的无效花、蕾等带出田外,可以明显减少田间卵和初孵幼虫的存量。据调查,在二化棉铃虫发生期适时整枝1次,可使百株卵量下降40~60%;在二代棉铃虫发生期去叶枝的棉田,田间卵、虫存量减少3.8~54.5%,平均为27.7%;在四代棉铃虫高峰期,及时摘除边心、赘芽,可使卵和幼虫的存量分别减少5…  相似文献   

3.
B.t.基因抗虫棉的出现,使常规的棉铃虫防治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笔者根据两年对抗虫棉的观察,调研,提出双向防治棉铃虫幼早技术,即在抗虫棉抗虫的基础上搞好化学接力防治,认为双向防治概念的提出既突出了充分利用抗虫棉的强抗虫性,又指出了化学防治的必要性,双向防治技术具简化,安全,高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大荔县为陕西省棉花主产区。1992~1995年棉铃虫曾大发生,农药使用频次高,棉铃虫对常用农药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1995年,本县植保植检站作为农业部棉铃虫抗药性监测点,开始监测棉铃虫对有机磷(久效磷)、拟除虫菊酯(氯氰菊酯)、氨基甲酸酯(灭多威、万灵)等三大类常用农药的抗性,并边监测,边治理,取得较好效果。由于近两年全县推广种植抗虫棉,棉田棉铃虫发生特点有了新的变化,根据目前抗虫棉田棉铃虫对三大类农药抗性发展状况,调整了以往的防治思路,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内的治理对策。1材料和方法1.1供试药剂及…  相似文献   

5.
抗虫棉的研究及害虫综防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虫棉由于抗棉铃虫效果好,大大缓解了棉铃虫的防治压力,减少防治成本和农药使用量而倍受青睐,短短的几年里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种植。下面,我将从抗虫棉的研究应用、抗虫棉的害虫发生特点、抗虫棉害虫防治上存在的问题、抗虫棉的害虫综防措施等4个方面对抗虫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多代连续取食转基因抗虫棉的抗性演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7-1999年,用含45%Bt CPT1双抗基因棉半人工饲料饲喂棉铃虫幼虫5.5天,连续16代汰选。结果:幼虫校正死亡率由79.18%下降到49.36%;其体长达取食45%泗棉3号半人工饲料幼虫平均体长,由第一代的0上升到第16代的23.32%;幼虫体长、体重增长速率由第一代负增长分别上升为55.29%和366.67%。表明棉铃虫幼虫经取食转基因抗虫棉连续16代,其中肠对抗虫棉已产生一定的亲和性及适宜性,进入早期抗性阶段。  相似文献   

7.
自90年代以来,棉花棉铃虫在我地的发生逐年上升,危害逐代加重。1995年至今,发生危害年年超历史。近年来,因农民传统使用药剂杀虫脒已被国家禁止农用,如何搞好棉铃虫田间卵的防治是防治棉铃虫的关键。1998年,我站在第5代棉铃虫卵始盛期进行了棉铃虫卵的田...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邯郸市 ,1 997年引进、示范种植美国岱子棉公司与孟山都公司合育成的转Bt基因抗虫棉“新棉33B”近 1 30 0hm2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蛾、卵无抗性表现 ,田间落卵量与常规棉田无明显差异 ,相反 ,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比常规棉处理增加了 2 1 6~ 2 74粒 ,增幅为 30 %~ 38%。转Bt基因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幼虫的抗性及控制作用较强 ,基本不用药剂防治 ,但对三代棉铃虫幼虫的抗性控制效果明显下降 ,田间 3龄以上幼虫平均达 2 0~ 4 0头 /百株 ,多者达 60头以上 ,仍需进行药剂防治。棉铃虫在转Bt基因抗…  相似文献   

9.
小麦不同部位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0年以来,我国北方主要产棉区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棉田棉铃虫连年大发生,尤其是1992年特大发生,麦田一代虫量猛增,一代蛾期延长,导致棉田二代棉铃虫龄期很不整齐,给防治增加了困难。为查清棉铃虫棉田二代幼虫发育不整齐的原因,作者就棉铃虫取食小麦不同部位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疆南部棉区棉铃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分布及转移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2001年对新疆南部棉区主栽作物棉花、小麦、套播玉米和夏播玉米的种植面积、种植密度、棉铃虫百株虫量以及这些作物田的杂草数量和杂草上的棉铃虫虫口密度等进行调查,以莎车县的调查数据为例计算各类作物田中各代棉铃虫的发生总量,比较得出各代棉铃虫在新疆南部棉区一年中的转移规律即:第1代棉铃虫发生于小麦田和棉田,第2代棉铃虫发生于棉田,第3、4代棉铃虫发生于套播玉米田和棉田上。  相似文献   

11.
几种防治棉铃虫药剂室内杀卵和低龄幼虫试验仙桃市植保站(433000)胡梅枝,李坤文,吴静红,刘平知,刘小美作为多年来防治棉铃虫杀卵的主要药剂杀虫眯被禁用后,为了有效地控制棉铃虫危害,筛选理想的替代药剂,我们于1995年6月24日至27日,对拉维因、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抗虫棉抗虫性下降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临清市越来越多的棉农反映,抗虫棉抗虫性下降,田间棉铃虫多,为害加重,导致乱用药,打保险药的现象比较普遍,用药成本普遍提高,一般每公顷1 050~1 200元,多的1 500元以上.为了摸清抗虫棉田棉铃虫增多,为害加重的原因,笔者对本市及周边县市的抗虫棉进行了大量调查,结合近10年抗虫棉害虫动态变化研究的结果,综合分析认为,优质抗虫棉对各代棉铃虫的抗虫性无明显变化,抗虫性下降只是1种假象,田间棉铃虫增多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现将原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95年枣阳市棉铃虫发生特点及治理对策枣阳市植保站张广照1995年棉铃虫在我市大发生,全市种植棉花面积2.44万hm2,2、3、4、5代累计发生面积6.33万hm2次,防治面积11万hm2次,667m2平防治4.25次,挽回皮棉损失0.698万t,...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nbner)一直是苏北沿海地区棉花上的主要害虫,20世纪9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危害,给我国棉花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近年来通过棉铃虫综防技术的推广应用,棉铃虫存苏北沿海地区发生程度均明显回落,尤其是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有效压低了棉铃虫的发生基数,并控制在轻至偏轻发生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抗虫棉在江苏沿海棉区的抗虫效果调查及其应用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90年代以来,棉铃虫连续在江苏大发生,影响了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为了减轻棉铃虫的为害,克服以化学防治为主要手段控制棉铃虫发生的局面,自1995年起,我们引进泗棉3号转基因抗虫棉(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RH-1(中国棉花研究所)两种转基因抗虫棉,以泗棉3号、中杂028和苏棉9号常规棉为对照,设常规棉和抗虫棉用药区和不用药区,用药区每年根据各代棉铃虫的发生量决定用药次数,一般二代用药1~2次、三代2~3次、四代3~4次,每个品种系统查卵,每代发生结束后调查残虫。室内以泗棉3号转基因抗虫棉和泗棉3…  相似文献   

16.
二十种药剂防治棉铃虫药效比较试验初报湖北省云梦县植保站(432500)黄四柏,杨望明,赵少泉化学防治是棉铃虫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市售和棉农使用的防治棉铃虫的化学药剂品种繁多,仅我县就达40余种,有些劣质低效农药充斥市场,棉农防治劳而无功,使他...  相似文献   

17.
宋庆平  陈红 《植物保护》2000,26(3):24-25
1997~1998年 2年在新疆库尔勒进行棉铃虫药剂筛选试验和大田应用 ,结果表明 :75%拉维因可湿性粉剂、35%赛丹乳油、20%灭多威乳油、25%敌杀死乳油对当地二代棉铃虫幼虫防治效果较好 ,其中 ,拉维因、赛丹对天敌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近年经过对抗虫棉田和非抗虫棉田多种病虫、多代次的对比调查,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病虫发生有明显差异。抗虫棉棉花蚜虫、棉叶螨、大灰象甲及棉花苗病、枯萎病、黄萎病等,发生均高于非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的抗性较强,一般不需要用化学农药防治;对三代棉铃虫的抗性降低,需用化学农药防治2次,比非抗虫棉减少用药1~2次;对四代棉铃虫的抗性极低,防治与非抗虫棉相同,要防治4次。另据资料,抗虫棉对棉铃虫低龄幼虫的致死能力较强,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大,致死能力降低。据此,抗虫棉田的病虫害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1)以防蚜、防病为重点,抓好播前与播期…  相似文献   

19.
关地 《植物医生》1995,8(5):16-16
棉铃虫非药剂防治技术关地(沈阳市辽中化工总厂110100)药剂防治是控制棉铃虫危害的主要措施,但把一些农业的、物理的、生物的措施作为辅助手段,与药剂防治配合运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整枝灭虫在棉花蕾铃期,将田管摘除的顶心及打掉的无效花、蕾等带出田...  相似文献   

20.
我市东邻黄海,属沿海棉区。棉铃虫已由过去间隙爆发变为常发性重大害虫,常年发生4~5代,1,2代轻发生,3代中等发生,4代中等至大发生,并有不完整5代。为了解32.8%赛敌乳油等我市4代棉铃虫的防治效果,为进一步更新药种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998年进行了田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