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室杏树熊蜂授粉综合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农业是依靠科技进步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涉及到栽培技术、灌溉技术、施肥技术、授粉技术、通风技术、加温技术、遮阳技术和补光技术等多个学科多项技术的应用.熊蜂授粉技术是设施农业实现优质、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配套技术之一.我们从2002年开始连续三年在北京市平谷区利用熊蜂代替人工授粉,这不仅省工省时,且提高产量,缩短果实成熟期.应用熊蜂授粉的杏果实内含物质丰富,大小均匀,果型端正,大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通过这几年的应用,我们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温室杏树熊蜂授粉综合管理技术体系.这一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比较了正弦逆变电源的数字滞环PWM技术、数字SPWM技术及空间矢量PWM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实验平台,对数字SPWM技术和SVPWM技术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数字SPWM技术与SVPWM技术的正弦逆变电源具有逆变输出电压谐波分量低、波形畸变小的优点;在三相正弦逆变电源中后者的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比前者高.文章最后指出SVPWM技术将成为正弦逆变电源数字控制的主流技术.  相似文献   

3.
首先根据蒜苔的特性,介绍了一种贮存蒜苔的先进技术.然后重点阐述了用控温硅窗气调贮藏蒜苔的管理技术.主要包括:采摘技术、贮前加工技术、贮期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花生是阜新市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膜下滴灌,顾名思义,是在膜下应用滴灌技术.这是一种结合了以色列滴灌技术和国内覆膜技术优点的新型节水技术.将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应用于花生种植,提升花生单产,增加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5.
农业部最近公布“八五”期间国家农业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共四十项:1.主要农作物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杂交组合及配套栽培技术;2.杂交稻高产与再生稻利用技术;3.吨粮田技术;4.杂交玉米配套新技术;5.麦棉两熟配套增产技术;6.主要农作物模式化栽培技术;7.北方旱地粮食作物丰产技术;8.油料综合高产栽培技术;9.糖料高产、高糖栽培技术;10.南方耕作改制间套复种技术;11.低产潜育化水稻综合治理技术;12.半旱式栽培技术;13.北方内陆、滨海盐碱地改良技木;14.节水农业技术;15.优化配方施肥技术;16.秸秆、地膜覆盖技术;17.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技术化是高校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技术的价值决定它的边界.越界的技术如同特洛伊木马给高校带来的是一场静悄悄的、却是颠覆性的负面影响.技术越界的根源既与技术本身相关,也与失当的技术价值观、滞后的学校管理制度和缺位的社会管理制度密切相关.从多个方面控制技术,方可固守技术的边界,有效提高高校运行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7.
超高压技术在水果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高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食品加工技术.应用超高压技术能使水果中酶的活性降低、杀灭微生物、保留水果的风味和营养成分等.该文综述了超高压加工的基本原理及特点、超高压技术在水果加工中的应用以及超高压技术在水果加工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对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我省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仍是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本文从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加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对策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剐剖析了技术教育、技术研究、技术转移和技术成果中的民族主义.分析了技术民族主义产生发展的原因,提出我国应恰当地应用技术中的民族主义成分,促进经济发展与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百贵 《河南农业》2016,(29):40-41
微电子技术、光技术和机电技术之间的有机融合,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基于此,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入手,针对这一技术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的影响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技术集成创新是将先进适用技术有机整合,链接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实践应用等多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达到1+1>2集成效果的一种技术应用手段.技术集成已普遍应用于农业各个方面,节约资源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在生产实践中很多人片面理解技术集成,认为集成就是技术的累积,导致应用效果不佳,资源浪费.深入理解技术集成的含义,正确掌握集成方法是开展集成工作的前提,有助于研究者发散思维,产出更多高效的集成技术.本文详细阐述了畜禽养殖技术的集成过程及评价,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养殖集成技术创新应用,分析集成技术优点与不足,预测畜禽养殖技术集成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进畜禽养殖技术集成应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秸秆利用技术在我国发展较快,主要有秸秆能源利用技术、秸秆肥料利用技术、秸秆饲料利用技术和秸秆工业原料利用技术等.下面简要介绍几种适合我省应用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3.
浅析RFID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RFID技术自1948年问世以来,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其发展却是近几年才兴起的.特别是最近两三年,RFID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RFID技术关键是利用无线电波来进行通信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阅读器和粘贴在物体上的电子标签之间的电磁耦合来进行数据通信.与传统的识别技术相比,RFID具有远距离快速识别,数据存储量大、数据可更新等诸多优势.RFID是自动识别技术的高级形式,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将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做出杰出的贡献.以RFID为研究对象,阐述RFID的定义,简述RFID系统的组成部件、工作原理和分类,分析RFID技术的优势所在,并介绍RFID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4.
农村面源污染因其污染源的高度分散性及污染排放的时空不确定性等特征,使得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在自己已有工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梳理了国内外的源头减量技术,并按照技术原理进行了分类阐述.研究表明,源头减量可以通过减少肥料用量或者减少排水量两种途径实现.减少肥料用量,可采用基于目标产量和肥料效应函数的氮肥优化技术、按需施肥技术、平衡施肥技术、有机无机配合技术或者使用新型缓控释肥等技术,也可通过改变轮作制度等来实现.从源头上减少排水量,则需要对水分进行优化管理,旱地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水田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坡耕地采用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等.减量技术的应用要兼顾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并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因地制宜.源头减量技术的研发要顺应时代要求,以节本省工为目标,逐步向智能化、机械化迈进.源头减量的同时,要配置生态拦截技术等,并对污染物中的氮磷养分进行回用,最终实现污染物减排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先进农业技术是对传统农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机械对先进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农业机械更能够适应农业生产的实际,更有利于发挥农业机械的效能.在应用好先进农业技术的基础上,使农业机械得到生产实际和市场竞争的联合检验.这样才能做到农业先进技术与农业机械的更好结合,发挥出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提升作用.文章介绍了当前先进的农业技术方法和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情况,探讨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农业机械运作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绿色防控技术是近年来国家主推的农业技术之一,在减少药剂污染及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8年河北省将其作为主推十大农业生产技术之一,在全省进行示范推广.本文基于多年植保实践,将绿色防控的重点技术归纳如下,以期为需求者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小麦在我国粮食种植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提高小麦种植技术,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而施肥技术又是小麦种植技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科学合理地施肥,对提高小麦的产量与品质无疑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将对小麦种植情况以及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技术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本飞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377-4381
对于农业技术的引进,必须综合考虑技术应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市场规模以及其他影响技术消化吸收的要素.农户人力资本均等程度较高但均值较低的地区应引进应用难度系数较低的中间技术或者原始技术;人力资本均值较高且方差较大的地区则应引进应用难度系数较大的尖端技术或者先进技术.农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进程取决于农业技术扩散,而农业技术扩散同时受两种效应影响,即学习效应和研发推动效应.在学习效应推动下,对于农户人力资本方差较大的经济,在技术扩散早期扩散速度较快,而在技术扩散后期则扩散速度较慢.另一方面,在研发推动下,对于人力资本方差较小的经济,技术扩散较快.  相似文献   

19.
马志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821-4823
开发建设项目导致了大量的人工边坡和生态破坏.生态修复的开展大大加快了水土流失的治理进程,彰显了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巨大作用.然而在一些特殊困难的立地条件下,普通的生态修复技术就不能凑效,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针对困难立地的生态修复技术——工程绿化技术便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对工程绿化技术的概念、技术体系、应用类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0.
人工授精是一项先进的繁殖技术,可大大减少公鹅饲养量.本文对鹅人工授精技术的优点、技术要领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该技术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