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谷县松树岔小流域位于甘谷县北部,属宁南陇东丘陵沟壑蓄水保土区。治理前,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过综合治理后,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绩突出,被甘谷县委、县政府列为精品示范流域。  相似文献   

2.
宕昌县位于甘肃省南部,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常有发生,制约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虽然自1958年就开始了以兴修水平梯田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由于治理工作无计划,加之其他一些原因,水土流失治理效果仍不明显。1989年宕昌县被国务院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后,全县水土保持工作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时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约37%的国土面积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些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生产生活条件差,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关键在农村,难点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要充分认识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不平衡,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和经济的发展。保护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是促进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治理水土流失的过程中,利用林业技术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阐述水土流失治理中林业技术的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水土流失治理中林业技术的应用,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5.
淤地坝作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其主要功能是拦截上游支毛沟沟道泥沙、变沙为地、削峰减洪、蓄浑排清等。陕北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而且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陕北地区长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实践经验表明,修建淤地坝是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本文结合陕北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淤地坝基本情况及作用,分析了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陕北地区淤地坝建设及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我国是一个水土流失大国,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历史较长,到现在已有近五十年。在长期的治理水土流失的实践中,广大的人民群众认识到,建设生态环境,必须把水土保持放在核心位置。在水土保持领域探索有效而又经济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隆德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制约着全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半个世纪以来。隆德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历届县委、政府的带领下,坚持“水保立县”大搞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16.73km^2,治理程度达84.10%,林草覆盖度达到25.20%,县域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8.
凉州区张义山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89.21%,主要以水蚀为主。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必须提高对水土流失治理的认识,加强预防监督职能的发挥,采取行之有效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模式,通过林草、工程、农业耕作三大措施,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从而改善张义山区人居环境,促进山区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淤地坝作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其主要功能是拦截上游支毛沟沟道泥沙、变沙为地、削峰减洪、蓄浑排清等。陕北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且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陕北地区,长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实践经验表明,修建淤地坝是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本研究结合陕北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淤地坝基本情况及作用,分析了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陕北地区淤地坝建设及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农业的飞速发展,玉门市面临的水资源形势日趋严峻。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水利发展现状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提出在充分认识水资源基础上,通过加强管理、兴修水利、节约用水等措施提高水资源的承栽能力,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区内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治理的好坏不仅关系重庆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影响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特别是直接影响三峡工程的长久安全运行。国家和重庆市政府一直都比较重视重庆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对重庆市对多年来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果进行了分析,认为重庆市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在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重庆市应抓住机遇,从管理、政策、资金、科研等方面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的投入,以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隆德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制约着全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几十年来,隆德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历届县委、政府的带领下,坚持"水保立县"以小流域为单元,全县已治理小流域22条,治理面积466.7km^2,治理程度达到63.8%;在防治措施上坚持坡改梯、造林种草和沟道治理三大工程,总结出了5项措施和治理经验,全县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区内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治理的好坏不仅关系重庆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影响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特别是直接影响三峡工程的长久安全运行。国家和重庆市政府一直都比较重视重庆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对重庆市对多年来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果进行了分析,认为重庆市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在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重庆市应抓住机遇,从管理、政策、资金、科研等方面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的投入,以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问题逐渐成为了摆在我们眼前的重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的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极大地影响着这些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制约其经济发展。探讨了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五大作用,即:1水土保持是综合防治蓄水减沙的根本性措施;2水土保持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水土保持缓解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矛盾;4水土保持是改善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5水土流失治理是加快生态建设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宁夏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区之一,水土流失不但使生态环境恶化,也制约着宁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宁夏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危害进行了分析,对其成因作了概括,提出较为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对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为今后继续开展生态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岷县藏河流域是岷县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流域内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活贫困,进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极为紧迫。实施生态修复,加快治理水土流失,是尽快改善生态环境重要途径。本文提出了生态修复的目标,规划布设各类封禁措施,以实现生态改善。同时提出发展舍饲养殖,推广新能源,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以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7.
宁南山区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南山区是全国生态问题最突出、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危及到人民的生存环境,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在对宁南山区水土流失现状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自然和人为因素2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宁南山区水土流失的原因,提出了宁南山区水土流失的防治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试论陕西省水土流失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红莲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6):65-67,78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人为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问题日趋严重,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无论是南方抑或是北方的山区平原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水土流失。而陕西省又是中国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内陆省份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陕西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陕西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优先展开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生态恶化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还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提出了几点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清水县坡耕地面积大,农业基础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严重的水土流失既限制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又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治理水土流失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美化农村环境,构建和谐清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浅析水土保持在新农村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良好的水土资源环境是新农村生态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良好的水土自然环境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生态保障。多年来,频繁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局部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量的水土流失又成了制约农业生产发展和新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许多地方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当地经济的基础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