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附石盆景千百年来一直作为盆景行业中非主流的存在,其发展一直受到石资源或地域限制而落后于主流的树桩盆景,但是,在今天的盆景百花园中,附石盆景在改革创新的大潮中也慢慢苏醒,开始发展壮大,崭露头角,新的作品不断涌现,许多作品新颖奇特,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岭南附石盆景。得益于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英石资源,岭南盆景的附石盆景从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来看发展得最好,其群众基础最雄厚,制作最普及,收藏与销售市场做得最成熟。从英  相似文献   

2.
第一届广东“省、港、澳岭南盆景博览会”1990年在广州烈士陵园举行,香港盆景前辈黄基棉先生送展的附石式作品引起盆景界的瞩目,他所创作的附石式盆景有别于通常以树根附石的方式,而是以树身附石,苍劲斑驳的身躯牢牢附生于石壁上,显得超然特别与另类,更贴近自然。  相似文献   

3.
作品赏析     
附石讲究内功,特别是岭南盆景,要求更高。三角梅为岭南常见树种,粗生易长,盆景花桩既有花,又有景观,树种优良。选其附石,易于保养,耐剪,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正>附石盆景千百年来一直作为盆景行业中非主流的存在,其发展一直受到石资源或地域限制而落后于主流的树桩盆景,但在今天的盆景百花园中,附石盆景在改革创新的大潮中也渐渐苏醒,开始发展壮大,崭露头角,新的作品不断涌现,许多作品新颖奇特,令人耳目一新。附石盆景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有嵌入式、穿洞  相似文献   

5.
《花卉》2017,(19)
<正>岭南盆景过去基本没有附石的形态,虽然也有人在盆中以山石、植物、蒲草等搭配构成景观,但这并不是我们所说的附石盆景。岭南真正意义上的附石盆景,是出现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而叶恩甫先生则是这一盆景造型的先驱者(图1)。叶恩甫(1896—1966),广东佛山商人,出身于广东佛山富商叶  相似文献   

6.
岭南附石盆景艺术又名石树盆景,是由佛山叶恩甫借鉴发展起来的,经过盆景爱好者从技术上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成为岭南派的特色。虽然历史不长,但它在省、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有一定的声誉。  相似文献   

7.
<正>六月雪制作盆景有着诸多优点:其萌芽力强、花期长、叶细小、耐剪扎,可制作独干、双干、悬崖、丛林、水旱、附石等多种型式的盆景;六月雪为常绿小灌木,树体不大,枝节老气,宜制作中小微型盆景,这就很适合笔者这类有不大的屋顶露台爱好者把玩;六月雪在养植造型中,适宜岭南盆景艺术和技法的运用,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培育和改变作品造型,使其成为  相似文献   

8.
唐吉青 《花木盆景》2003,(11):40-41
附石盆景亦称为石附式,就其盆景材料结构而论,除树木之外,山石亦占有重要的构成因素。“附”字在汉语里有另外加上、靠近、从属或依赖等含义。附石盆景是否理解为在树木盆景中另外加上山石、树木与山石相互依靠,二者之间是否具有从属和依赖的关系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三至四种的树石结构,称为附石盆景。  相似文献   

9.
附石盆景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其制作过程地有区别。这里介绍一件由残缺严重的雀梅盆景改作而成的附石盆景,并试以图解的形式介绍它的诞生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接上期)4.自然嵌入追求天然岭南附石盆景在制作技法上师法自然,喜欢自然嵌入式,寻找有形有缝隙沟槽的天然英石,依据英石上自然生成的沟槽,因势利导,树苗则顺石之走势,紧贴英石的沟槽缝隙,弯拐而上,捆绑好后,再经几年生存,又抹去许多人工痕迹,制出的作品因选石完全天然,在制作过程中尽可能手法自然,绝少加工切割,所以作品完成后看到的是树石结合自然贴切,树石一体难分难  相似文献   

11.
<正>树石盆景的动势造型过去的盆景分类,忽视了树石结构的盆景类别,或简单地称为石上式、附石式,不是归类于树桩盆景,就是纳入山水盆景,或称水旱盆景。前面讲来,盆景艺术依据材料,应该分为树木盆景、山石盆景和树石盆景三大类别。树石盆景是树木盆景和山石盆景自然而巧妙融合的构成形式,在作品的近景或中景位置上,应有突出的树、石组合构成的景物。在树石盆景中,虽然也会有以树木为主或以山石为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庞泽海 《花卉》2012,(9):34-35
盆景分树桩盆景与山水盆景,岭南瓮景中的树桩盆景以其独有的蓄枝截干制作手法,创作出一大批大树缩影的优秀作品,享誉海内外。然而岭南山水盆景却发展艰辛。在各种盆景展览中。很难发现行岭南山水盆景作品的参展。  相似文献   

13.
本刊编辑将本期作为封面作品的日本迎春花附石盆景照片送给丁一先生欣赏,并请他谈谈对这件作品的看法。以下是一段对话录。  相似文献   

14.
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皆起源于东汉时期,并且起源地都在现在的华北平原地区。根据制作材料、表现内容不同可以将盆景分为树木盆景和山石盆景两大类别。树木盆景的形成与我国的观赏植物风习和花木园艺关系密切,山石盆景与我国的爱石风习,即奇石欣赏习惯关系密切。但二者都是表现林木与山水景观的艺术品,只不过表现以林木景观为主的作品为树木盆景,表现以山水景观为主的作品为山石盆景。后来的唐代盆景则是以林木与山石景观相结合的形式,即以附石式或者水旱式的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15.
《花木盆景》2000,(7):32-33
附石盆景以其造型优美,构思精巧,形式多样,选材便利,制作简单便于掌握,培养周期短,雅俗共赏等特点,赢得了广大盆景爱好者的喜爱。在多年附石盆景制作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有关附石盆景的制作经验,在此供专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正9月15日,广东遂溪县盆景根艺雅石协会举行第二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大会。湛江市科协主席肖斌,广东省盆景协会副会长、粤西盆景艺术交流中心理事长汪尚星,湛江市盆景协会会长郑大兴,广东省盆景协会副秘书长、粤西盆景艺术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岭南盆景网站管理员李建,遂溪县盆景协会会长卜花,岭南盆景艺术大师陈光明,粤西盆景艺术交流中心专家组成员陆  相似文献   

17.
正簕杜鹃又称三角梅,原产南美巴西。花期较长,通常花有红花、紫花、黄花、白花等,叶也有金斑、银边等,经引进繁殖和改良,现已有百余个品种。岭南较早就有人将其用于岭南盆景的制作,并出现了不少既可观形又可赏花的佳品,多次在国内外盆景大赛中获得奖项,是岭南盆景的优良树种之一。这盆《蛟龙探海》簕杜鹃盆景,是南沙盆景协会会长杜耀东的佳作。作品飘长一米有余,虽无令人震撼的炫耀,但却以独特的形态和深厚的功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将有生命的树桩同有灵性的石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两者相互依附而成为附石盆景。成功的附石盆景,妙趣横生,能给人美仑美奂的艺术享受。正如贺淦荪大师所言:“附石盆景能充分展示树根之美,树石结合之妙和树性顽强拼搏之神以及展现栽培技艺之功。”  相似文献   

19.
张钧和 《花卉》2012,(7):35-35
附石盆景是以石为主,树木依附在石头上生长,石树连成一体的一种盆景造型艺术。将树木附植于石间,根系伸入石缝而生,枝干盘曲伸入石洞或石上丛生。或悬垂石下,或横斜傍石.使奇石与古树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20.
附石盆景能将树桩盆景与山水盆景有机融合在一起,是顽强生长绝壁悬崖石隙或峰峦岩巅的树木形象的缩影和特写。树身嵌入石壁,绕石穿洞,树干有依托,奇石有险势,树姿苍翠,根裸露抱石,穿石有形,气势连贯,浑然一体,神态多姿,风韵潇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