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4种农田杂草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分析不同浓度锌、镉单一胁迫条件下,4种农田杂草的生理生化性质和重金属富集情况,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植物抗污能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锌、镉单一胁迫下,随着锌、镉处理浓度的升高,4种农田杂草的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总体呈现递增趋势;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锌、镉单一胁迫下,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4种农田杂草体内地上部分和根系的锌、镉累积量均相应增加。同一处理水平下,4种农田杂草锌、镉累积量均表现为麦瓶草刺儿菜麦家公播娘蒿。隶属函数评价表明,锌胁迫下4种农田杂草抗污能力由强到弱排序的顺序为麦家公麦瓶草刺儿菜播娘蒿,镉胁迫下4种农田杂草抗污能力表现为麦家公刺儿菜麦瓶草播娘蒿。总体来说,4种农田杂草植物均对重金属胁迫具有一定的耐性与抗性,同时麦家公对重金属锌、镉的抗污能力最强,播娘蒿抗污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2.
广东农田杂草防控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光温水热资源丰富,作物四季种植,杂草周年为害,已成为影响农作物生产的重要生物因子。目前,广东农田杂草防控主要依赖化学除草剂,在控制农田杂草危害和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杂草防控面临诸多挑战:化学除草剂的过量使用,导致杂草种群演替及抗药性问题突出,除草剂药害问题频发,防治成本增加的同时给农田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绿色防控技术储备不足,适应杂草防控的智能化和机械化手段不多,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相应对策:推进杂草群落动态和抗性监测预警工作;加强杂草抗性机理研究;研发推广除草剂药害诊断及防控技术;加强杂草绿色防控技术和精准除草技术研究;组建产学研联盟,增强协同创新能力;推进杂草统防统治及基层从业者培训。  相似文献   

3.
付强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137-137,173
本文详细介绍了应用农业防控技术控制农田杂草,为农田杂草的防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农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危害与防治方法,从温度、水分、氧气、光照4个方面阐述自然条件对其的影响,进而为农业生产中的杂草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水分胁迫及其复水条件下,分别测定代表不同土层厚度的18个丘陵区农田的土壤、植株、群体水分参数,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分析农田尺度的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的关系,研究水分胁迫与胁迫后复水的响应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茎流强度、土壤含水量、伤流、冠气温差作为综合反映农田水分响应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农田杂草会对农作物产量与品质产生不利影响,应该根据农田杂草生物特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杂草防治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先对农田杂草具备的生物特性进行分析,再对农田杂草的危害与影响、自然环境对农田杂草产生的影响进地研究,最后提出了多种农田杂草防治技术,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田杂草会对农作物产量与品质产生不利影响,应根据农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杂草防治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对农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农田杂草的危害与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对农田杂草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农田杂草防治技术,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田作物滋生杂草不但影响作物养分、水分的吸收,同时影响作物的透光、透气性,从而对产量造成影响,因此,铲除杂草是农作物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环节,尤其在小春作物上除草效果的好坏更是直接影响到作物经济效益的高低。人工薅锄不仅费工费时,而且很难将杂草根系彻底清除,这就需要  相似文献   

9.
农田杂草是一类具有持续性危害特点的农业有害生物,已成为影响拉萨市青稞生产的一大因素。杂草生长期与青稞生育期相似,导致青稞田杂草数量大、防控难度高,杂草与青稞争水、争肥,严重影响了青稞的生长。通过科学分析与总结,根据青稞田草害发生的种类和特点,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科学合理地进行青稞田草害防控,将有效控制田间杂草,促进作物生长,提高粮食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采用双对角线五点取样法,调查哈密市伊州区棉花主产区棉田杂草,研究棉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哈密市伊州区棉田杂草共计34种,其中田旋花、龙葵、灰绿藜、马齿苋和反枝苋5种阔叶类杂草是主要防控对象,检疫性杂草菟丝子在部分农田中发生,对棉花影响小;其他一般性杂草在棉田中发生频率不高,对本区域棉花生长发育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正>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长期推广应用,农田地表微地形状态有所改变,进一步影响了农田土壤状态效应,加剧了农田杂草和病虫害发生。农田杂草、病虫害的发生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增产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保护性耕作病虫草害防控措施的研究,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法,对推动保护性耕作的良性发展,促进现代农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  相似文献   

12.
农田杂草具有多实性、连续结实性、落粒性强的特点,又因其遗传上有多种授粉途径而具有较强的远缘亲和性,因此,农田杂草具有顽强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杂草根系发达,与农作物竞争水分养分的能力很强,致使农作物减产;杂草还占据着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空间,影响光合作用,抑制农作物生长。杂草还使田间透气性差,这给病害的传播、蔓延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扩大了病原菌和虫  相似文献   

13.
浅析农田杂草的危害及其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杂草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在世界范围内,农田杂草曾经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巨大,对农民增收所造成的损失是惊人的。对此,本文从分析农田杂草的危害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农田杂草的分类,根据我地区实际情况,我们重点对旱田杂草进行了分类。主要包括一年生杂草、两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越冬杂草以及寄生性杂草等,通过对这些分析,以便于为农田防除杂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低湿平原湖区农田微观地势对杂草繁衍与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湿平原湖区因地势高低不同农田水分存在一定差异,田间杂草的种类、数量及其产量明显不同,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也存在着显著差异.禾本科杂草和稻槎菜在地势低洼、土壤湿度大的油菜田中明显处于优势,而碎米荠和泥胡菜则多发生在地势高、土壤湿度较小的油菜田中,从杂草田间均度指标的变化来看,牛繁缕和稻槎菜对土壤湿度反应不十分敏感.排水条件好的农田杂草产量低、油菜产量高,排水条件差的农田杂草产量高、油菜产量低,这说明农田通过排水改良可抑制杂草生长、促进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5.
对湘中地区5个县市15个乡镇的迷迭香新种植园杂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新种植园内共有73种杂草,分别隶属于26科65属,其中相对多度大于10%的有9种杂草,园内相对多度数值较大的杂草多有马唐、鬼针草、白茅、苍耳、香附子等。该区域迷迭香新种植园杂草覆盖面小,杂草在种植园边缘分布较多,山坡地的种植园和农田的种植园的杂草种类分布大不相同。根据杂草的发生特点与规律,提出以绿色生态防控与化学防控相结合的防控建议,以期为湘中地区迷迭香种植园杂草的有效防除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田管理措施对红壤稻田系统杂草种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研究了红壤稻田系统不同轮作制度、施肥条件、地下水位状况对晚稻田间杂草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轮作制度下,稻稻冬绿肥的稻田系统中杂草密度最大,为409.8株/m2;在不同施肥处理中,以单施化肥处理的稻田系统中杂草密度最大,为513.7株/m2;在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低水位更有利于杂草的生长,杂草密度达到376.6株/m2.不同农田管理措施下杂草种群组成存在差异,以施肥措施对杂草种群组成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康乐县八松乡麦田中后期杂草的发生种类、危害程度和演替动态,并从麦田化学除草、麦后休闲期化学除草、下茬作物选择及配套措施等方面对农田杂草防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西安地区农田结构、杂草发生种类、优势种群及防控现状,提出以化学防除为主要手段,以农业、检疫、人工拔除等综合防除措施为辅的杂草治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环境因素对小麦苗期SOD,MDA及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盆栽试验,模拟干旱胁迫、铜污染(三级农田)及不同施肥状况,测定了小麦苗期的生物量及叶片中的SOD活性、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水分、铜污染和施肥三因素对小麦苗期的生物量都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水分〉施肥〉铜污染;水分对MDA含量的影响大于铜污染和施肥,表现为干旱可显著增大叶片MDA含量,并使MDA/SOD值示增大;对SOD和可溶性蛋白,水分和铜污染的影响大于施肥的影响,表现为干旱胁迫下,  相似文献   

20.
土壤环境因素对杂草种子发芽有重要的影响,包括温度、水分、土层深度、酸碱度、盐度等。文章研究了土壤环境因素(温度、土壤持水量、土层深度)对马唐等10种鲁中地区农田杂草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种子开始发芽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差异较大,适宜多数杂草种子发芽的温度在20℃~30℃;适宜发芽的土壤持水量一般在60%~90%;多数杂草种子发芽的最适宜土层深度为1~4 cm,超过6 cm不发芽;根据杂草生长至四叶期生长天数与温度的关系建立了回归方程,可预测从杂草发芽到生长至4叶期的天数。通过研究土壤环境因素对杂草种子发芽的影响规律,可为准确把握杂草防治时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