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sC3-41杀蚊幼制剂对蚊幼虫毒杀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以BsC3- 41杀蚊幼制剂对 3种蚊幼虫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和野外灭蚊试验 ,结果表明 :该制剂对致乏库蚊CulexfatigansWiedemann的毒杀效果最好、对中华按蚊AnophelessinensisWiedemann次之、对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Skuse的效果较差 ,2 4小时LC50值分别为 0 2 0 2 5 μg/ml、 2 5 363μg/ml和 5 9 730 2 μg/ml。野外水体灭蚊使用 3ml/m2 的浓度防治淡色库蚊效果可达 98 88%~ 1 0 0 0 0 % ,使用 1 0ml/m2 的浓度防治中华按蚊效果可达96 81 %~ 1 0 0 0 0 % ,使用 2 0 0ml/m2 的浓度防治白纹伊蚊效果达到 90 64%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高效、环保、低抗性的植物源灭蚊剂,揭示植物精油熏杀蚊虫的作用机理,测试了湖南香薷Elsholtziahunanensis、藿香Agastacherugosus、八角Illiciumverum和剑叶金鸡菊Coreopsislanceolata精油对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和致倦库蚊Culexpipiensquinquefasciatus成蚊的熏杀活性及对2种蚊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非特异性酯酶(N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植物精油对蚊虫的熏杀效果显著,但同种植物精油对2种蚊虫的熏杀活性有差异。藿香精油对白纹伊蚊的熏杀效果最好(LC50值为26.12μg.cm-3),八角精油对致倦库蚊的熏杀活性最强(Lc50值为29-31μg·cm-3)。4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体内AChE活性起诱导作用;对致倦库蚊体内NSE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八角精油的酶活性抑制率最高(19.79%)。湖南香薷和八角精油对白纹伊蚊NSE活性有抑制作用,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34.90%和25.26%;藿香和剑叶金鸡菊精油对白纹伊蚊NSE活性有促进作用,酶活性增长率分别为25.66%和66.35%。综合分析4种植物精油对蚊虫的熏杀活性及对酯酶活性的影响,湖南香薷和藿香精油更适宜作为植物源灭蚊产品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环保型植物源灭蚊剂,从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叶中提取精油,采用浸液法测试了该精油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和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 IV龄幼虫和蛹的毒杀作用,采用密闭圆筒法研究了该精油对2种蚊虫成蚊的熏蒸活性,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福建柏精油对白纹伊蚊IV龄幼虫和蛹的LC50值分别为53.21和144.34μg/mL,对致倦库蚊分别为55.85和147.68μg/mL;在4.36μg/cm3熏蒸剂量下,该精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成蚊的KT50值分别为14.63和14.90 min,24 h校正死亡率均为90.00%。从福建柏精油中共检测出16种主要化学成分: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为α-蒎烯(α-pinene),为29.25%;其次是马鞭烯醇(bicyclo[2.2.1]hept-3-en-2-ol)10.88%和氧化石竹烯(caryophyllene oxide)9.64%等。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精油对2种供试蚊虫具有显著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4.
用球形芽孢杆菌Ts—1冻干菌粉,对国内10种蚊幼虫生物测定的结果表明,不同蚊种之间敏感性有很大差异。库蚊属蚊虫(特别是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对Ts—1敏感性很高,按蚊其次,而伊蚊属除东乡伊蚊外对Ts—1均不敏感。此外,同一蚊种不同地理株之间,对Ts一1的敏感性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苏云金杆菌H—14对我国8种重要病媒蚊种,即3株埃及伊蚊、6株白纹伊蚊、黄斑伊蚊、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及嗜人按蚊的幼虫的毒力测定,从24小时结果可看出,淡色库蚊最敏感,其次是白纹伊蚊的宜兴株和广东海南株,LC_(50)分别为52.5,57.0和64.5国际毒力单位/立升水,最不敏感的是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对嗜人按蚊24小时LC_(50)约为48小时的5倍,别的蚊种则的为2倍。  相似文献   

6.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 ,防治方法目前仍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由于长期单一使用同种 (或者同类型 )农药 ,国内各地小菜蛾已产生严重抗药性 ,轮换用药或使用农药混剂是延缓抗药性产生的有效的办法之一 ;同时 ,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也必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国家有关部门已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为此 ,作者于 2 0 0 1~ 2 0 0 2年做了 1 0 %菜易丰 (阿维·辛 )乳油等药剂的防治效果对比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在平乐县平乐镇南佛村 ,防治对象是小菜蛾 ,蔬菜品种是小白菜 (成株期 )。所有…  相似文献   

7.
灰飞虱对杀虫剂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灰飞虱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是其近年来暴发频繁的重要原因。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灰飞虱抗药性的研究成果,包括灰飞虱抗药性的发展、交互抗性、抗性机理、抗性遗传及生物适合度等。田间灰飞虱种群对多种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噻嗪酮产生了高水平到极高水平抗性(抗药性倍数分别为44.6~108.8倍和超过200倍),对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和乙酰甲胺磷(抗药性倍数分别为10~12.6倍和9~13倍)、氨基甲酸酯类药剂甲萘威和残杀威(抗药性倍数分别为29.8~45.3倍和40.1~131.5倍)和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抗药性倍数分别为7.8~108.8倍和12~21倍)产生了中等水平到高水平的抗药性,对氟虫腈、阿维菌素和噻虫嗪没有产生抗药性(抗性倍数5倍)。长期大面积使用化学药剂是灰飞虱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灰飞虱的抗性治理,以延缓其抗药性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蚊虫抗性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CR技术对广泛部分地区的致倦库蚊OP抗性基因进行测定,实验证明广州地区自然种群和实验室株有相当数量致倦库蚊有扩增的抗性酯酶B1基因存在。对实验室株及四个地区自然群体的抗性基因进行扩增,发现实验室株阳性率比自然群体为高,四个地区自然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分别为22.5%、20%、15%、和7.5%。另外发现雄性库蚊出现的扩增阳性率比雌蚊高。所设计的两对引物均能成功的扩增致倦库蚊抗性基因酯酶B1,但后  相似文献   

9.
分别用生物测定法测定致倦库蚊四龄幼虫对倍硫磷的敏感度、微量孔板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成虫的非特异性酯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群致倦库蚊对倍硫磷的半数致死量(LC50)(ppm)(95%可信区间)分别为:北京敏感株(S-BJ)0.0005(0.0005-0.0006),番禺沙湾(PrSW)0.0019(0.0018-0.0021),广州石牌(GZSP)0.0016(0.0015-0.0017),抗溴氰菊酯株(Anti-thrin)0.0011(0.001-0.0012),抗马拉硫磷株(Anti-OP)0.0177(0.017-0.0183)。根据S-BJ的LC50值为1,分别计算其他种群的抗性倍数,其抗性倍数分别为:S-BJ 1.0.PYSW 3.8,GZSP3.2,Anti-thrin 2.2,Anti-OP 35,4。微板法测库蚊酯酶活性(A值):S-BJ 0.3905(0.281-0.501),PYSW 0.664(0.619-0.709),GZSP 0.575(0.478-0.672),And-thrin 0.743(0.683-0.804),Anti-OP 2.32(2.283-2.357)。不同品系致倦库蚊对有机磷杀虫剂抗性:Anti-OP>PYSW>GZSP>Anti-thrin>S-BJ。  相似文献   

10.
利用球形芽孢杆菌TS—1水悬剂在野外水体连续8年灭蚊幼虫。试验表明:使用1—15ppm浓度,每毫升含菌量10~3—10~4,24小时后,防治淡色库蚊幼虫效果90%以上;对凶小库蚊幼虫可达48—94%。使用浓度在10ppm以内时,有效期5~7天,残效与投药浓度成正比。多次坑沟水体7280m~3试验,TS—1灭蚊效果好,对水生生物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满江红对蚊虫孳生影响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表明,水面完全覆盖满江红能阻止凶小库蚊、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在其中产卵,即便1/2—2/3水面覆盖满江红也可明显减少雌蚊在其中产卵,但这对中华按蚊产卵的影响不明显。水面完全覆盖满江红对后者4龄幼虫和蛹的发育羽化则有显著的不利影响。不少国家在稻田放养满江红作为改良土壤的有机肥源,因而它有可能利用为防治稻田蚊幼孳生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香樟叶、香樟果实、天竺桂叶的水蒸气蒸馏精油对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成蚊的熏蒸活性及其混配增效作用。结果表明:用香樟叶、香樟果实和天竺桂叶精油对致倦库蚊熏蒸20 min后,其24 h的LC50值分别为7.47、4.92和5.70μg/cm3;在设定的熏蒸剂量下,3种精油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值)分别为16.62、15.91和16.98 min。将香樟叶精油与天竺桂叶精油以体积比1∶9、3∶7和5∶5混配,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52.09、158.20和152.86;将香樟果实精油与天竺桂叶精油以体积比1∶9、5∶5和7:3混配,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45.73、146.30和139.79。表明3种植物精油均对致倦库蚊成蚊具有显著的熏蒸活性,将其以适当比例混配后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Cry48Aa/Cry49Aa毒素是近年来在球形芽胞杆菌IAB59中发现的新型双组分毒素,仅对库蚊具有较高的毒杀作用并能杀死二元毒素(Bin)抗性库蚊,是一种比较有潜力的新型杀蚊毒素蛋白,但目前对Cry48Aa/Cry49Aa毒素的作用模式还不清楚。本研究将cry48Aacry49Aa基因在苏云金芽胞杆菌无晶体突变株中表达,纯化毒素的生测结果表明该复合毒素对Bin毒素敏感和抗性致倦库蚊均表现较高的毒杀作用,毒力无显著差异。生物素标记的毒素与致倦库蚊BBMF特异性结合试验表明Cry48Aa和Cry49Aa毒素与两蚊虫品系BBMF都具有较高的结合特异性,Cry48Aa结合能力较高,其解离常数(Kd)分别为(9.5±1.8)和(13.9±2.3)nmol/L;Cry49Aa的解离常数分别为(25.4±3.8)和(28.1±4.2)nmol/L。异源竞争结合试验结果表明Cry48Aa毒素则可以有效地和Cry49Aa毒素竞争结合BBMF蛋白上的结合位点,其IC50分别为(22.1±3.7)和(15.4±2.6)nmol/L,而Cry49Aa不能竞争封闭Cry48Aa毒素与两蚊虫品系BBMF蛋白的结合位点,其IC50均大于17μmol/L。该研究结果可为揭示Cry48Aa/Cry49Aa毒素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灭蚊幼球形芽孢杆菌漂浮颗粒剂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蚊虫的生活习性和球形芽孢杆菌BS-10灭蚊特点,以玉米棒芯颗粒为载体、以球型芽胞杆菌BS-10为杀虫活性物质,加工制成生物灭蚊漂浮颗粒剂新剂型,经试验与示范应用,该颗粒剂具有高效,毒力效价达106.5 IU/mg,每平方米水面使用颗粒剂2 g,对蚊幼虫(孑孓)杀灭效果达95%以上;持效期长,药后12 d,灭蚊效果达96.8%;性质稳定,室内常温储存1 a,药效无变化;生产工艺简单,药剂使用方便,与环境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研究应用病原微生物防治蚊虫的可能性。1977年Goldberg从以色列蚊虫孳生的水塘泥土中分离出对蚊幼虫毒性高的杆状细菌。经对按蚊、伊蚊和库蚊等儿种蚊幼虫的毒力试验,其毒力比效果较好的球状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大30~100倍。后经de Barjac(1978)鉴定为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相似文献   

16.
消灭蚊虫具有重大的意义。长期以来,使用化学药物灭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蚊虫产生了抗药性,导致药效降低,而且污染环境,贻害人畜。近年来,国内外都在寻找灭蚊的新方法、新途径。美国Goldberg(1977)从以色列Negev蚊虫孳生地的池塘或河岸干土与湿土中分离出一种产生晶体的芽孢杆菌,对蚊幼虫毒性很高,后经法国de Barjac(1978)鉴定为苏芸金杆菌以色列变种,血清型14(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 israelensis,H—14)。由于本变种具有毒杀各种蚊幼虫的高度毒力,近年来,法国、美国、苏联和我国已先后研制出工业生产的菌粉制剂。我们于1979年开始从武汉  相似文献   

17.
苏云金杆菌H-14对致倦库蚊子_1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4×10~3/ml的BtH-14菌液处理亲代第4龄致倦库蚊幼,观察其子_1代生命表特征。经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蚊虫的净生殖率降低16.49%,雌蚊年均产卵量减少33%,世代周期延长约9天。  相似文献   

18.
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抗药性的监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小麦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因缺少抗性品种,长期以来依赖于药剂防治。三唑类药剂是防治白粉病的高效药剂,由于长期、大量、单一的应用,致使病菌抗药性发生。我国胶东沿海是小麦白粉病的多发地区,使用三唑酮防治该病近10年,病菌抗药性的研究与探明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应用小株法和叶段法进行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抗药性监测,3年共监测单孢堆菌系333个。结果较基线MIC高3~7倍者占86%,表明已进入抗药性发展初期。由于近年春旱抑制发病而抗药性发展很慢,一旦白粉病有中度以上流行条件,大面积连续用药即会发生抗药性,使防治失效,威胁生产,建议尽早治理。  相似文献   

19.
1995~2001年以5μg/ml为检测标准,对通州地区油菜菌核病抗药性进行了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已在大范围内对多菌灵产生抗性,导致其防效显著下降,其中抗性比例最高达100%.离体和活体抗性程度测定表明,其抗性菌株皆为高抗菌株,EC50>100μg/ml,MIC(最低抑制浓度)> 1 000ug/ml.为了解决此问题,筛选出高效的防治药剂菌核净、万霉灵、使百克,提出了油菜菌核病的最佳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20.
几种新型杀螟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由于冬季气温偏高以及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改变 ,加之多年使用三唑磷、杀虫双等农药 ,二化螟抗药性明显增强 ,种群数量大幅上升 ,已成为玉环县水稻生产上危害损失最严重的一种害虫。二化螟在当地发生 4代 ,发生面积达 2万hm2 左右 ,虽经大力防治 ,损失稻谷仍达 8万kg以上。为了筛选新的高效治螟药剂 ,2 0 0 2年 5月应用 2 0 %阿维·杀单微乳剂等几种新型杀螟药剂对水稻二化螟进行了防效试验。1 供试药剂与试验处理供试药剂为 2 0 %阿维·杀单微乳剂 (绿得福 ,abamectin +monosultap) ,浙江海盐农药厂生产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