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1995~1998年在祁连山北坡人工造林地对中华鼢鼠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了不同生中鼢鼠的数量分布和发生危害情况,基本掌握了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及危害规律,并根据气温、性比等因素,建立了祁连山林区中华鼢鼠短、中期数量测报模型:F=1.679p。  相似文献   

2.
介绍中华鼢鼠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对祁连山林区的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祁连山林牧区中华鼢鼠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鼢鼠严重威胁着泾源县森林资源健康生长,尤其是对未成林地和退耕还林地的危害十分严重。根据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危害规律,介绍了以营林措施、化学防治、人工捕杀、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万应杰 《乡村科技》2023,(5):126-128
云杉是甘肃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广泛种植的树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云杉种植面积的持续增加,云杉叶锈病、落针病等病虫鼠害频发,直接影响了云杉的健康生长。基于此,研究总结保护区云杉生长过程中常见的叶锈病、落针病、嫩梢害虫、阿扁叶蜂与中华鼢鼠等病虫鼠害危害症状及规律,并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建议,从而为确保云杉的健康生长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华鼢鼠在子午岭林区的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摸清了鼢鼠的形态特征、习性、发生规及危害程度,并总结出了有效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中华鼢鼠在油松良种基地的危害调查结果表明:中华鼢鼠发生的适宜条件是全垦地、梯田,其次是林带;阳坡是中华鼢鼠活动最猖獗、危害最严重的地带,其次是半阳坡、半阴坡、阴坡。  相似文献   

7.
晋西黄土高原中华鼢鼠发生与危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中华鼢鼠在晋西吕梁地区的发生与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该区中华鼢鼠主要分布在大豆和马铃薯田,其数量分别占49.0%和33.3%;平均密度为12.2只/hm^2,平均雄雌比为1:0.74,雌鼠平均胎仔数为2.6只。根据调查情况,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工油松林地中华鼢鼠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省子午岭林区合水林业总场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omis)林地内中华鼢鼠(Myospalaxfontanieri)危害的调查表明,中华鼢鼠种群密度与危害幼树死亡株率成线性相关:y=18.255x-2.715;中华鼢鼠防治经济阈值为 2.92 %、理论防治指标为 5.84 %(均以被害株率表示);并依调查结果提出了当年发生量预测方法和危害等级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9.
中华鼢鼠在子午岭林区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华鼢鼠在子午岭林区的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摸清了鼢鼠的形态特征、习性、发生规及危害程度,并总结出了有效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i Milne—Edwards),仓鼠科(Cricetidae)鼢鼠亚科(Myospalacinae),别名原鼢鼠、瞎狯、瞎老鼠等等。主要为害果树、林草、农作物。中华鼢鼠在林地开穴挖洞,啃食林果根系,使幼树枯萎以致死亡,对人工幼林、果园危害甚大,是志丹县造林保存率低,制约苹果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并破坏自然植被,引起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1.
依据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原理,提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鼠兔害的可持续控制策略,试验并总结了区内主要森林害鼠中华鼢鼠的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大面积推广防治。  相似文献   

12.
马义雄  孙国雄 《北京农业》2012,(18):102-103
近年来,中华鼢鼠在六盘山林区危害很大,它不仅挖洞取食幼苗的根茎,而且还对中幼林的生长造成极大的危害。在鼠害严重的地方,几乎是寸草不生,就连胸径3~6cm的落叶松、油松都被它咬食而死。鼢鼠的危害,已成为制约六盘山地区中幼林成长的一个关键因子。对此,加强中华鼢鼠的防治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互助县南门峡灌木林区中华鼢鼠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活动与繁殖规律,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华鼢鼠的危害,是造林成活率低,林地苗木死亡的主要原因,务必要作好鼢鼠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中华鼢鼠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鼢鼠灵(当归)毒饵防治落叶松人工林中中华鼢鼠3a中的防效分别为52.16%、52.99%和53.53%,低于其它地方所做的试验结果,需进一步研究寻找原因。纸壳电雷管炸灭法对中华鼢鼠的防效3a分别为89.74%、90.21%、91.34%,春季一次处理可控制其危害,但要严格执行有关安全使用规定,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6.
历经3年的林地鼢鼠危害情况调查,综合防治分析,基本摸清了彭阳县境内鼢鼠的生物学特性,分布、活动及繁殖规律,为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从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方面提出其综合防治技术,以便为陇西及周边中药材产区防治中华鼢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华塞隆.学名中华鼢鼠.它是我国北方农区、牧区对植物有破坏作用的一种小野兽。它善掘洞,噬食植物根茎及荚果。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在消灭鼢鼠危害多年的课题研究中,却意外地撞进了一个中华鼢鼠研究的新领地;民间有用鼢鼠治疗筋骨疼痛、肝炎疳积等疾病的传统用法。这一发现引起了北京同仁堂的重视。同仁堂研究人员在北京市科委投资帮助下,经过二年多的分析和研究,揭开了一个秘密:中华塞隆骨质不但药效上和虎骨相似,而且化学成份也相近。于是,塞隆风湿酒、塞隆风湿胶囊等几个品种的药物制剂在同仁堂应运而生。成为新中国第一…  相似文献   

19.
在近年的农林业生产中发现无论是休耕撂荒地还是林地果园、农田菜地,中华鼢鼠活动频繁,不仅喜食杂草,而且还食用林木果树、农作物、中药材等植物的根、嫩茎及幼苗,轻者影响生长发育,重者造成大片死亡,甚至有些幼嫩小苗会被整株拉入洞中。从中华鼢鼠的形态,生活习性、繁殖、危害及防治方面进行总结,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果榛子;中华鼢鼠危害;物理空间阻隔法;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