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晖 《四川蚕业》2009,37(1):39-39
回山消毒就是蚕上蔟采茧后,回过头来对蚕室蚕具及环境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消毒,抓住病原物比较集中、裸露、新鲜的机会,突击杀灭。造成蚕发病的病原微生物是广泛存在的,不仅发生过蚕病的蚕室、蚕具、地面、蔟具、蚕的尸体和排泄物及周围环境中大量存在,即使是没有发生过蚕病的蚕所排出的蚕粪、蜕皮、胃液及废弃物中也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2006年义乌市上溪镇贝家村中秋蚕暴发脓病。为此,我们狠抓了回山消毒这一关,最大限度地减轻病原微生物对下期蚕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强化回山消毒防止蚕病暴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山消毒是蚕期结束后对蚕室、蚕具、蔟室、蔟具及其环境进行的一次善后消毒。由于蔟中病死蚕及蚕粪中病原数量最多、最集中、致病性最强,此时消毒可以抓住病原物比较集中、裸露、新鲜的机会,及时杀灭大量集中于蚕室、蚕具、蔟室、蔟具及周围环境中的新生病原,为下个蚕期创造无病少病的清洁环境。因此,抓好回山消毒工作,对于有效减轻蚕病为害,确保蚕期养蚕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推广初见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兄弟乡(镇)蚕病综合防治模式,结合临歧镇蚕桑生产实际,制定了临歧镇“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模式”,并在3个蚕桑重点村进行示范推广2年,取得了初步效果.该技术模式主要包括:实施桑园病虫害统防统治,实施全村环境统一消毒,改进蚕前消毒方法,加强蚕期消毒防病,加强桑园肥培管理,精心饲养小蚕,加强提青分批,及时做好“回山消毒”等.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蚕病与茧质的关系,分析了蚕病的影响因素,并从蚕前消毒、蚕期中消毒、回山消素及桑园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周帅  孙树勇 《四川蚕业》2007,35(4):35-36
在生产中,广大蚕农对养蚕前的消毒工作一般较为重视,而对蚕后的“回山消毒”工作往往比较马虎,不能有效地降毒防病,易造成大环境污染。事实上,“回山消毒”是下期蚕前消毒的基础,要使下个蚕期有一个良好的、相对稳定的饲养环境,必须做到准备超前、工作到位、不能仓促。经过一季蚕的连续饲养,上蔟采茧后,蚕室中病原物及蔟中病死蚕体的病原数量最多、病原的毒力最强,此时消毒可及时杀灭大量集中于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的病原物。“回山消毒”的技术要点如下:1先毛消后打扫蚕茧采摘后,随即用1%有效氯漂白粉或消杀精对蚕室蚕具进行全面消毒。…  相似文献   

6.
<正> 一、回山消毒的意义: 回山消毒是指蛋事全部结束后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因为每次养蚕都会有一些病原体残留在蚕桑,蚕具及其市围的环境之中,如不及时加以消灭势灭要向周围扩散,以后在对蚕宝,蚕具消毒时,对于已修扩散到离蚕宝较远处的病原体就会鞭长为力。而这些病原就会成为以后养蚕的威协。宝鸡县挑因大队去年晚秋蚕发生僵病,养蚕结束后忽视了回山消毒,今年春季就在去年管病的蚕宝搞小蚕共育虽也进行了消毒,但12张蚕种未  相似文献   

7.
崔颖钊 《北方蚕业》2012,33(2):48-49,51
<正>蚕病防治是蚕桑丰产、丰收,蚕茧优质、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不少蚕农在蚕病防治工作中,存在认识误区和操作错误,不能把握蚕病防治关键,往往花了冤枉钱、多费了力,却发挥不了良好的效果,造成蚕病屡屡发生,损失严重。1现行农村蚕病防治主要存在问题1.1忽视养蚕前消毒和回山消毒部分蚕农对养蚕前消毒不重视,把养蚕前消毒当成打扫一下卫生就行了,舍不得花钱买蚕药消毒,造成环境当中的病原基数居高不下,容易造[]  相似文献   

8.
严相顺 《四川蚕业》2002,30(4):34-35
家蚕在饲养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原的侵害 ,诱发蚕病 ,蚕桑生产离不开消毒防病。随着养蚕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大多数蚕农有了良好的消毒防病意识 ,能够做到常规的消毒防病处理。然而蚕期季季消、蚕病期期有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在生产实践中 ,蚕农用药步入误区者甚多。1 蚕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1 1 重视养蚕期中的防病治病用药 ,忽视养蚕期前后的药物消毒多数蚕农忽视环境消毒 ,忽视蚕病的潜伏期 ,不重视预防。特别是春蚕期 ,不少蚕农心存侥幸心理 ,以为经过了冬天会把病菌冻死了 ,养蚕前不进行药消 ,而使用药物进行回山消毒的近似于零。养蚕…  相似文献   

9.
正回山消毒和封园治虫是蚕桑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原蚕区养蚕、制种的时间长和程序复杂,比饲养杂交种更易受到病源微生物的感染,因此回山消毒显得更有必要。回山消毒是指蚕期结束后,对蚕室、蚕具、蔟室、产卵室以及周边环境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在原蚕饲养和制种过程,病死蚕和废弃物中的病源微生物大量存在,极易在养蚕环境中扩散。根据实验结果,真菌孢子的室内可自然成活2年左右,埋在50 cm的泥土,即使经过一年也不会全  相似文献   

10.
一般地说,蚕发病后是很难治愈的,故对蚕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尽管在养蚕前对蚕室、蚕具、卵面进行较为严格的消毒,然而蚕儿在饲养过程中,或多或少还会食下和接触一些病原物,或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致使蚕儿发病,甚至死亡。因此在养蚕期间务必加强蚕病的防治工作。在养蚕过  相似文献   

11.
赵春荣 《蚕学通讯》2002,22(1):17-19,23
“灭蚕病”是各蚕区较为理想的蚕室蚕具消毒剂。经今春试验证明:某不同倍液还可用作桑叶消毒,适宜浓度范围为250-350倍,对蚕无毒副作用,各考查指标均相当或优于0.3%漂白粉液。  相似文献   

12.
养好续春蚕需合理确定养种量,搞好回山消毒和蚕前消毒。简要介绍了续春蚕饲养技术,包括小蚕过共育关、大蚕过三防关、上蔟过管理关。  相似文献   

13.
张仕  丰培 《江西饲料》2005,(4):37-37
蚕期后的防病消毒又称回山消毒。此期往往气候条件较差,桑树虫害严重,蚕种抗性较弱,蚕感染源后发病率较高,致使养蚕环境中存在大量病源。中肠型脓病的多角体在蚕室明亮干燥处能存活8个月,在阴暗潮湿和水中能存活20多个月;病毒性软化病、血液型脓病病蚕尸体在蚕室保存半年,仍有100%的致病力;真菌孢子在室内可自然存活2年左右,埋于土中60cm,经过一年也不死。  相似文献   

14.
张稀  李宁 《广西蚕业》2004,41(1):48-49
一、建立健全蚕病综合防治体系1、建立“五个一”的综合防治制度,即统一消毒时间、统一消毒药品、统一消毒程序、统一消毒标准、统一防病制度。2、实施“五个三”、“六个消”的规范防治技术,即蚕期三隔离(前后批、大小蚕、蚕室与贮桑室及生活用房),重点防三病(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预防抓三期(蚁蚕期、起蚕期、将眠期),做好三处理(蚕沙、旧蔟、桑叶),实行三个专(专室、专具、专人);“六个消”即养蚕前全面消,蚕期中经常消、蚕儿眠中四周空中消、蚕体、蚕座定期消,发现蚕病及时消,上蔟采茧回山消。3、消毒规范化,即蚕室、蚕具消毒实行一…  相似文献   

15.
1脓病发生的原因1.1大量病原存在.成为脓病暴发的隐患由于春、夏、秋不间断养蚕,病原在各养蚕场所存在,许多蚕农懒于“回山”消毒。且养蚕前消毒不彻底。消毒时只消蚕室和部分蚕具,不消周围环境;每批养蚕结束后,蚕沙乱堆乱放或直接施人桑园;蔟具乱放等导致病源污染大环境;有的蚕农消毒技术不到位,药剂使用不当,操作不认真,消毒难以彻底,成为暴发脓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骆坤荣 《广西蚕业》2003,40(1):34-35
近几年来,叶面消毒作为控制微粒子病发生的主要方法已成为蚕种生产者的共识。我省一些微粒子病高发场区已成为安全区,超病毒率的批次逐年减少,场内生产的蚕种微粒子发生率已基本控制在极低范围。但原蚕点微粒子病毒率仍有反复升高现象。尤其在新开辟的原蚕点,有的户不能完全消灭“微毒”,有“毒”率尚不能有效控制,原蚕区防“微”工作任重而道远。本人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认识到室内及周围的消毒搞得相当好的情况下,仍有微粒子病的发生,多数是由于野外昆虫交叉传染引起的,因此桑园昆虫是对蚕种生产造成威胁的主要原因。在对野外昆虫的检测中微粒子检测率较高,尤其是菜粉蝶,毒率可以达到30%甚至更多,孢子的密度又很高。五龄后期正是菜粉蝶盛发高峰。若不采取措施,污染的叶被蚕食下,则很容易造成“微毒”危害。大量的实践表明无论是过去的老点还是2002年新开辟的新点(2002年经初步检测毒率很低)采用叶面消毒效果都很好,叶面消毒是杜绝孢子入口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2,39(2):40-40
有蚕农问 :“发生蚕病 ,不知道怎么办 ?眼看着蚕一天天死完 ,不知道是什么病 ?应该用什么药治疗 ?”我说 :“蚕一般得了病 ,是无法治好的 ,因为蚕的生命周期太短 ,且蚕发病时 ,已不吃叶 ,无法添食药物进行治疗。”所以防治蚕病应该以防为主 ,尽量避免蚕生病。但是遇到蚕发病了 ,怎么办呢 ?只有想办法控制 ,不让其继续传染 ,采取如下措施 ,让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1 )及时用棍子夹走蚕座上的少量死蚕和病蚕 ,投入石灰缸里 ,不能乱仍 ,以免病菌扩散。然后用防病一号、蚕用消毒净或新鲜石灰粉进行局部消毒或整体蚕座消毒 ,如果发现蚕座上病蚕…  相似文献   

18.
仲春梅 《北方蚕业》2008,29(2):39-41
分析了2007年海安镇秋蚕减产的原因,从蚕前消毒,蚕期消毒,回山清毒,饲养管理,桑园治虫,预防农药和工业废气污染,以及蚕种蚕药市场管理诸方面,提出了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覃海全 《广西蚕业》2010,47(1):10-13
针对我市新蚕区蚕农轻视消毒防病环节,养蚕管理粗放,导致蚕儿体质差、抗病能力弱,蚕病暴发,单产低、蚕茧质量差等状况,详述养蚕过程中消毒防病技术,为今后蚕农克服消毒防病薄弱环节,增加养蚕收入,稳定蚕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1 病毒病高发的原因 1.1 回山消毒率不高 养蚕结束后,蚕室及其周围环境中留下大量的病原.及时回山消毒,可杀灭病原,减少病原的滋生繁殖.目前,射阳县实行一春、二秋三季蚕布局.春蚕结束正值夏季农忙,许多蚕农无暇顾及回山消毒;秋蚕结束后要到翌春养蚕且又经寒冬,相隔时间较长,蚕农心存侥幸,懒于回山消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