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 种子是飞播造林的物质基础,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飞播造林成效。所以,开展飞播造林,加速荒山绿化必须有充足的优质种子,而我省飞播所用油松种子全部靠从外地调入。因此如何把好油松种子质量关,比本地采购难度更大。针对我省油松种源缺乏质量把关困难的问题,我们在种子品质检验、调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省太行山区飞播造林试验始于1982年,针对太行山区的立地类型和气候条件,飞播工作人员在造林地选择、树种选择、播期确定、播区规划设计、成效调查和播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根据不同地自然条件和飞播造林要求,将豫北飞播宜林地划分为二个造林类型区,即豫北太行中山油松区、豫北太行低山丘陵侧柏油松区。在飞播宜林地造林类型区划的基础上,制定了不同的造  相似文献   

3.
<正> 林木种子的山场发芽率是飞播造林确定播种量的重要依据。为了摸索油松种子山场发芽率与种子品质的关系,我们将相同的种子样品分别进行了室内种子质量检验和山场发芽试验。  相似文献   

4.
鸟鼠取食危害飞播油松种子,是飞播生产中长期存在的重要难题。1987~1991年我所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通过大量反复试验筛选出HG—1复合忌避剂及其涂层工艺流程。经中试推广证明,在油松飞播造林中应用HG—1复合忌避剂进行种子涂层,可明显减少鸟鼠取食飞播种子,提高播后种子保存率。  相似文献   

5.
多效复合剂应用效果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多效复合剂处理油松种子,在朝阳、凌源、北票3个县(市)进行飞播造林,调查结果表明,应用多效复合剂处理的油松种子与未处理的比较,种子保存率提高35.4%,有苗样方率提高37.4%,平均有苗株数为对照区的2.4倍,油松1年生苗高比对照高0.46cm。说明了多效复合剂具有显著的驱避鸟鼠效果,减少种子损失,而且还有保持种子水分、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效能,应在飞播造林中大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外生菌根真菌──血红铆钉菇纯培养复合菌剂──8901号包衣油松种子进行飞播造林,结果表明,油松种子包衣接种8901号复合菌剂对石质山区油松飞播造林成效、苗高、地径等各项生长指标都有显著的提高。飞播试验处理区油松成苗率是裸种对照区的1.55倍,苗木生物量比对照提高84.6%~100%,菌根侵染率提高130.6%~176.9%。油松种子包衣接菌飞播造林每公顷成效成本比对照降低了66.7元,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用多效复合剂拌油松种子,对松鼠,花鼠和鸟进行室内迫食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复合剂对鼠,鸟的忌食作用显著,日食量分别下降62.53%,60.05%和52.17%。飞播造林试验表明,用多效复合剂拌油松种子可使油松种子损失减少,保存率下降减慢,播后12天时,未拌药的种子保存率为1.0%,拌药的为13.8%-26.7%。拌药区出苗率是未拌药区的158.3%。由此证明,多效复合剂适于太原地区飞播拌种使用。  相似文献   

8.
飞机播种造林油松种子涂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速荒山绿化步伐,提高飞播造林质量,保证出苗率,促进苗木生长,我们于1989~1990年开展了飞播造林油松种子涂膜技术的研究,成功地掌握了油松种子涂膜技术的关键,给大面积飞机播种造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 油松是我省山地、丘陵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也是飞播造林最成功的树种。全省每年需油松种子达百万斤以上。目前,油松种子产量低而不稳,质量也越来越低,远远不适应林业发展的要求。主要是因无固定的采种基地,一到采种季节,群众就云集林区,见种就采,商业部门见种就收,种子质量好坏混杂。用这种  相似文献   

10.
在飞播林区未成林地上,进行了油松飞播幼苗移植造林技术的研究,通过使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和结合播区特点,总结出一套适合我省油松飞播林区的移植造林技术,此项研究为巩固、扩大飞播造林成果,充分利用播区资源,加速荒山绿化,提出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油松是我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建国以来全省营造大面积油松人工林,约有500万亩,年产种子750000kg,丰产年可达1500000kg,除满足本省育亩造林飞播用种外,大部分支援甘肃、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四川、湖北、江西等省区。为了进一步提高油松播种质量,保证用种,现将油松球果采收、种子调制与贮藏之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商洛境内有油松林862万亩,是全国油松种子重点产区之一.油松种子质量、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优于国内其他产区,1978年中科院通过对全国24个重点油松种子产区进行种源对比实验,商洛是油松种子最佳产区.历史最高采种年(1979年、1987年)采种量达50多万公斤.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油松飞播成效,进行了飞播油松种子萌发特性、油松幼苗生根特性、油松的适应性等因子对油松成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种子自然落种时多为种子珠孔与地面平行,便于吸收天然降雨和地表水分;油松种子浸水8 h吸水率达到16.4%,之后吸水速度减缓,其发芽吸水率为164.3%;油松种子萌发后根系生长迅速且直根系发达;油松种子在高温下进行适当时间的暴晒和干热处理,均可提高种子发芽率。油松种子的这些生物学特性均表明其适宜飞播造林。  相似文献   

14.
室内试验表明,用R-8复合忌食剂拌油松种子对松鼠、花鼠、交嘴雀的忌食作用显著,日食量分别下降62.53%、60.05%和52.17%。飞播试验表明,用R-8复合忌食剂拌油松种子, 可使油松种子损失减少、保存率下降减慢,播后5—12天调查。12天时,未拌药的种子保存率为0,拌药的为9.5—23%。拌药区出苗率是未拌药区的150%,由此证明,R-8复合忌食剂适于在北京地区飞播中使用。  相似文献   

15.
四川西部高山地区地域辽阔,森林资源丰富,是我省主要林业生产基地.但由于长期的过量采伐,森林资源的消耗量大大超过生长量,有些地区的森林资源因急剧减少而近于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高山森林的上限下降,下限上升,干旱河谷不断扩展,严重影响着川西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为了加快植被恢复步伐,协调生态平衡,在省林业厅的统一部署下,由省营林调查队、阿坝州林业局及茂汶、红原、黑水、松潘等县林业局联合组成的四川西部高山飞播试验组,从1986年开始,对川西的飞播树种、播种期等因子进行了连继的试验研究.试验选用了云杉、冷杉、桦木、落叶松及油松等树种.可是,这些树种多数是体积小,质量轻的小粒种子,不利于空中飞播作业,为了克服这一障碍,提高小粒种子飞  相似文献   

16.
采用福美双涂层处理飞播油松种子进行驱鸟试验,效果显著。飞播试验地当年有苗数提高1.48倍,3年后苗木保存数提高6.62倍。福美双对鸟类有良好的驱避作用,能达到保护飞播种子减轻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油松种子园种子的优良特性和造林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种子园种子的优良特性和造林成效汪民(河北林业学校)油松是我省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每年造林的用种量在45万公斤左右。为了实现油松的良种造林,全省现已建立部省联营油松良种基地3个,建成种子园140hm2。遵化市东陵林场起步最早,有油松种子园46.16...  相似文献   

18.
我省从1979—1986年,在伏牛山北坡飞播油松13万公顷。通过对其中29个飞播区3.1万公顷的调查,有效面积2.2万公顷,成效面积0.7万公顷,占有效面积的31.8%。为了提高飞播造林成效,我们调查研究了该区的17个飞播区,找出了影响播效的主导因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巫山山脉油松飞播造林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川东、鄂西大巴山、巫山、齐跃山海拔1900—2200米飞播的华山松,落针病危害严重,生长衰退,有的成片死亡,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为扩大飞播树种引进油松,营造混交林,以解决华山松遭受病虫害问题。 1979年从河北引进油松进行飞播造林试验,到1981年底止,已飞播6个播区,有效面积一十万九千亩。本文根据3年来对青山头播区飞播油松后的效果调查,讨论油松在巫山,大巴山飞播造林成功的可能性,为提高油松飞播成效及播区选择、播种期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20.
油松种源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油松是我省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也是我省林木种子外调较多的树种。 油松天然林的分布区,包括河北、辽宁、内蒙古、北京、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河南、山东等12个省(市、区)。由于分布区的气候条件变化大和分布不连续性等特点,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变异。 为选择适应我省生长且增产幅度大的油松种源和确定全国范围内的油松种子调拨区,从1979年开始,对不同种源的油松进行了7育苗和造林的试验研究,在适宜我省生长的优良种源选择方面,以及优良种源的早期予测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