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2005年4月在浙江湖州地区进行了外源激素单一剂种和2种、3种剂型配伍对唇鲭的诱导排卵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单一的DOM诱导,剂量为10mg/kg时,其排卵率为80%,LRH—A剂量为20μg/kg,排卵率为20%,HCG剂量为2000IU/kg时,排卵率为0。当各组的剂量减至1/4时,其排卵率均为0;2种以上激素配伍诱导时,凡有DOM加入的试验组及对照组均有较好的排卵效果,DOM剂量为5mg/kg时,排卵率为70%-100%。  相似文献   

2.
于2005年4月在浙江湖州地区进行了外源激素单一剂种和2种、3种剂型配伍对唇(鱼骨)的诱导排卵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单一的DOM诱导,剂量为10 mg/kg时,其排卵率为80%,LRH-A剂量为20 μg/kg,排卵率为20%,HCG剂量为2 000 IU/kg时,排卵率为0.当各组的剂量减至1/4时,其排卵率均为0;2种以上激素配伍诱导时,凡有DOM加入的试验组及对照组均有较好的排卵效果,DOM剂量为5 mg/kg时,排卵率为70%~100%.  相似文献   

3.
对唇和花进行了网箱养殖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蓄水池内搭建网箱,分别放养平均规格38.7g/尾和39.1g/尾的Ⅰ冬龄唇和花冬片鱼种,放养密度0.98kg/m2,投喂饲料粗蛋白38%~40%的人工配合饲料,经240d养殖期,唇平均规格达到226.8g/尾、花平均规格219.8g/尾;试验结果经两样本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t=2.23>t0.05=2.02,唇与花的体重增长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不同外源激素促进黄鳝排卵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试验分别用不同外源激素及组合对两批 2 16尾黄鳝进行催产试验。结果表明 :诱导排卵效果以LRH -A5+DOM和LRH -A5+HWHO - 2组合为最佳 ,HCG为最差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花(Hemibarbus maculates)(♀)×唇(H.labeo)(♂)远缘杂交的可行性,2009—2011年进行花(♀)×唇(♂)的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常规人工干法授精获得花(♀)×唇(♂)杂交受精卵,受精卵在(20±1)℃水温下孵化,受精率、孵化率和出苗率分别达到89.3%、72.6%和67.9%。杂交子一代仔鱼在受精后68h,30min出膜。经过25~30d饲养,夏花鱼种体长达到3~4cm,成活率66%。试验结果证明花(♀)×唇(♂)杂交子一代受精卵能够正常发育,且鱼苗、鱼种及成鱼都能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从鸭绿江及其支流河中收集野生唇Hemibarbus labeo(Pallas)苗种,在池塘和网箱中培育3~4年后,于2009和2010年对这些亲本进行了7批次人工繁殖试验,共催产亲鱼231组,获卵470万粒,水花282.5万尾,基本摸清了该流域唇的雌雄鉴别、成熟度鉴别、繁殖时期与温度、催情药物、人工授精、孵化等规模化生产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受精卵授精后120 h,仔鱼开始出膜,初孵仔鱼(体长5.6~6.8 mm,平均体长6.35 mm)鱼体透明,体表和卵黄囊均无黑色素分布,尾鳍透明光滑,具口凹和眼色素并形成胸鳍原基,至卵黄被完全吸收时胸鳍鳍条开始形成,至28日龄时仔鱼各鳍发育完全,肌节数38~42。根据卵黄囊存在的情况和脊索的弯曲程度将仔鱼划分为卵黄囊仔鱼、前弯曲期仔鱼、弯曲期仔鱼、后弯曲期仔鱼。仔鱼眼径与头长比呈递减趋势,进入后弯曲期,体长迅速增加(≥11.8 mm)。唇鱼骨仔鱼体背与体侧黑色素由背鳍下方向尾部扩散,继而由中部至头部扩散。胸鳍附近最早出现鳞片,然后向后侧覆盖,最后在腹部出现鳞片。  相似文献   

8.
外源激素对大黄鱼的催产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正凛 《水产学报》1999,23(2):202-205
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人工苗种生产中,所使用的一般是经过人工养殖、强化促熟的亲鱼。这种亲鱼需要用外源激素进行人工催产才能产卵。然而,经催产的成熟亲鱼经常出现有时产卵率高,有时产卵率低,有时甚至因滞产而死亡的情况,其产卵效果很不稳定,因而不利于生产。有关外源激素对大黄鱼催产效果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笔者在大黄鱼育苗生产实践中发现,人工催产的成熟亲鱼出现上述情况,除了环境条件,主要与外源激素的种类及剂量等因素有关。本文主要介绍这一试验结果,并就激素对卵巢的成熟、排…  相似文献   

9.
虹鳟排卵前后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维信 《水产学报》1987,11(3):205-213
对虹鳟(Salmo gairdneri)排卵前后血清17β-雌二醇(17β-E_2),睾酮(T)和17α-羟-20β-双氢孕酮(17α20βP)的含量进行了测定。17β-E_2从排卵前15天的18.1ng/ml急骤下降到排卵前3—6天的2ng/ml,并继续下降,至排卵时仅为0.9ng/ml。睾酮在虹鳟雌鱼血清中的含量很高,血清浓度从排卵前9天的峰值水平143.3ng/ml缓慢下降,排卵时为24.3ng/ml。17α20βP的血清浓度变化明显,排卵前15天,该激素浓度接近于基线水平或甚至低得不能被检测,排卵前9天开始迅速上升,到排卵前3天达到峰值350.6ng/ml,排卵时为302.2ng/ml。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17α20βP在鲑鳟鱼类卵母细胞最后成熟过程中的生理作用,是一种诱发卵母细胞成熟的类固醇激素。临排卵前,血清17β-E_2浓度的下降,可能调节了17α20βP大量分泌的时间;17α20βP的大量分泌是卵母细胞达到最后成熟和排卵不可缺少的一环。注射合成的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s-GnRH)及其类似物(s-GnRH-A),诱发虹鳟血清类固醇激素17β-E_2,睾酮和17α20βP的变化趋势与自然排卵时的变化相类似。经注射药物诱发排卵的鱼,较对照组提早一周排卵,而且排卵较同步和集中。  相似文献   

10.
46尾雌鲟鱼是在其生殖洄游前期,于圣弗朗西斯科湾,以及正在萨克拉门托河作生殖游动时捕获的。用三种不同激素物质,即鲟鱼和普通鲤粗制垂体提取物、以及(D-ALa^a]GnRH类似物诱导排卵。三种诱导剂分别以每斤雌鱼体重2.5毫克、4.0毫克和0.1毫克干物质配量注射,结果都有效。据观察,最佳的排卵反应和鱼卵受精,都是在3~4月份用激素处理的。事先捕起的和生殖洄游时捕起的鱼,都同样能获成功。  相似文献   

11.
激素诱导罗非鱼雄性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晖  杨文 《淡水渔业》1993,23(4):41-42
<正> 罗非鱼自引入徐州后,以其众多优点深受市民青睐。但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因繁殖过快影响了鱼的生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以确保池塘养殖罗非鱼的高效益,许多研究及生产单位采用杂交、诱导等方法获得罗非鱼的全雄鱼种。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这项技术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还不多。为解决本地区不具备用杂交法获得全雄鱼的困难,我们于1990—1991年用激素诱导法进行了罗非鱼雄性化的试验,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试验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一、诱导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12.
脊椎动物中的哺乳类和两栖类的卵巢滤泡膜达到一定成熟度时就被酶分解而变脆,不久即行破裂从而达到排卵。有关这方面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已有一些报道。但在鱼类,迄今为止只用肌肉收缩说及细胞吸水说来说明排卵机制,尝试证实酶学说的例子还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3.
对唇鱼骨(Hemibarbuslabeo)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时一次性注射LHR-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h;2005~2006年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计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d豆浆法培育后可达3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尾。  相似文献   

14.
瓯江产唇(鱼骨)的早期形态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受精卵授精后120 h,仔鱼开始出膜,初孵仔鱼(体长5.6~6.8 mm,平均体长6.35 mm)鱼体透明,体表和卵黄囊均无黑色素分布,尾鳍透明光滑,具口凹和眼色素并形成胸鳍原基,至卵黄被完全吸收时胸鳍鳍条开始形成,至28日龄时仔鱼各鳍发育完全,肌节数38~42。根据卵黄囊存在的情况和脊索的弯曲程度将仔鱼划分为卵黄囊仔鱼、前弯曲期仔鱼、弯曲期仔鱼、后弯曲期仔鱼。仔鱼眼径与头长比呈递减趋势,进入后弯曲期,体长迅速增加(≥11.8 mm)。唇鱼骨仔鱼体背与体侧黑色素由背鳍下方向尾部扩散,继而由中部至头部扩散。胸鳍附近最早出现鳞片,然后向后侧覆盖,最后在腹部出现鳞片。  相似文献   

15.
《水产科技》1980,(30):2-6
激素(荷尔蒙)对控制几种鱼类的繁殖实验,已有很多文献记载。然而有关激素对诱导繁养鱼类排卵机制的资料却很少。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体液激素与排卵与配种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多年来,许多学者在大熊猫血或尿中的不同激素含量变化与发情行为、排卵及配种时间等关系上运用不同的激素检测方法进行了众多相关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大多数在指导大熊猫配种实践上尚难直接应用。目前在大熊猫的确切排卵时间和适时配种上,国内外尚无一致意见;确切的排卵规律仍缺乏足够的了解,因而还需继续深入研究。随着激素检测水平的发展和完善,在今后几年里有望在排卵预测和适时配种上取得新的突破。本文旨在通过排卵/配种的激素监测的研究进展,展望在这方面的下一步可能的发展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日本鳗鲡排卵的人工诱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卵巢发育的时间与催产率的关系进行研究,对卵母细胞在体内胚泡破裂(GVBD)的发生过程、以及用17α-OHP和17α,20β-DHP诱导日本鳗鲡排卵的方式、时机和催产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卵巢发育时间越长,催产率越低。造成催产率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日本鳗鲡在卵母细胞成熟后期,雌鳗个体对催产药物敏感性差异较大,催产时机难以掌握。通过采用适合日本鳗鲡卵母细胞的透明液观察GVBD的发生过程,并根据每个个体GVBD的发生速度,制订适宜的催产方案基本解决了上述难题。本实验采用CP、HCG、17α-OHP或17α,20β-DHP混合催产,使其平均催产率由35 4%分别提高到91 9%和93 0%。17α-OHP和17α,20β-DHP的催产剂量为5mg/(500g)和10mg/(500g)。在(21±0 5)℃水温条件下,催产效应时间分别为15~18h和13~16h。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半静态法,研究了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敌百虫和聚维酮碘对平均体长6.8cm唇Hemibarbus labeo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对唇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84、0.55、0.41、0.37mg·L-1,安全质量浓度为0.07 mg·L-1;敌百虫对唇的24、48、72、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9.44、28.00、25.27、23.86mg·L-1,安全质量浓度为4.23mg·L-1;聚维酮碘对唇鱼骨24、48、72、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68.87、64.90、60.97、57.82 mg·L-1,安全质量浓度为17.29mg·L-1。3种药物对唇的毒性高低依次为: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敌百虫>聚维酮碘。该研究为唇的病害防治中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虽然许多水产科技人员都能培育出鳗纲幼体,然而能够排卵的鳗鲡雌体很少,即使获得了鱼卵、但受精率和孵化率都不高。这是因为大部分雌体在重复注射脑垂体激素卵黄发生后,实际上他们的卵母细胞并没有最后成熟,卵质老化。因此要获得高质量的鱼卵,必须研究诱导鳗卵最后成熟和排卵的技术。Yamanchi于1990年报道,17,20B一二羟基一4一朵自烷一3一酮(门,20gdihydroxy-4-pregnen-3-one,简称DHP),此种鲑鱼用的卵母细胞诱熟激素同样可以有效地诱导日本鳗缅卵母细胞最后成熟。为了获得优质鱼卵,了解鳗额注射DHP后的排卵和受精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