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以来,四川省聚焦"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目标,在保护好草原生态的前提下,按照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的思路,以补奖政策为载体,创新机制体制,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推进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有力促进了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提质增效。一是发展家庭牧场,推进标准化养殖。阿坝州小金县冯大荣依托补奖政策发展家庭牧场,流转草场333.33hm2,建暖棚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湘西自治州积极推进家庭牧场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州现有发展型家庭牧场100多个,并有1000多户养殖户在规模或其他要素上具备了创建家庭牧场的条件,主要措施如下。1.抓好实施方案湘西自治州畜牧水产局制定了《2014年度湘西州家庭牧场建设方案》,明确提出以生态牧业、两型牧业为主线,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以示范牧场建设为重点,以优化发展环境为动力,着力建设一批"专业型、综合型、外向型"的家庭牧场。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充分考虑达茂旗草原的当地水资源、草场资源及畜种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优化利用各种资源多目标规划模型;研究调控达茂草原牧业发展的正负反馈因果关系回路图的基础上,用系统动态学原理建立了牧业生产系统动态仿真模型。从发展草原牧业总目标出发,将多目标规划模型、系统动态仿真模拟模型按它们在发展牧业生产的作用与相互关系进行了有效的耦合,从而制定出发展达茂草原畜牧业生产宏观调控战略。  相似文献   

4.
面对牧民增收、畜牧业转型、草原旅游创新、草原生态保护等问题,文章从内蒙古观光型家庭牧场的发展方向入手,结合草原旅游的创新,对内蒙古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条件、草原状况、民族文化基础、社会发展、畜牧生产现状等方面做研究,探讨内蒙古草原旅游区观光型家庭牧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草甸草原家庭牧场最适的经营管理模式。[方法]在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草甸草原区采用调查牧户和查阅资料的方式,确立了具有代表性的3对典型家庭牧场进行研究,其中选取3户家庭牧场作为实验户,条件相近的3户家庭牧场作为对照户。在家庭牧场实验户的管理实践中通过降低家庭牧场的载畜率、优化畜群结构及采取冬季舍饲等手段,探讨不同管理模式对家庭牧场草甸草原植被特征的影响。[结果]实验户和对照户季节动态呈现为单峰型曲线,家庭牧场经过优化管理后对退化草地的植被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等生产性能有着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围栏封育提高了草地的覆盖度、植被高度、密度和牧草产量;建群种羊草在群落中仍占有显著的优势地位,优化管理后的实验户羊草重要值高于对照户,寸草苔的重要值对照户显著高于实验户;优化管理后的实验户表现出了较高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论]以家庭牧场为生产单元的牧区草地畜牧业实现可持续管理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呼伦贝尔市地处祖国东北边疆,北部、西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为邻,西南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部与黑龙江省毗邻,南部与兴安盟交界,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天然草原、优良牧场的分布区.呼伦贝尔草原又称巴尔虎草原,它和大兴安岭森林共同构筑了我国北方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气温变化影响着牧业生产、自然生态环境状况和牧区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7.
在草原牧区,家庭牧场作为取代游牧制度而产生的新生事物,其对极端气候响应过程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以"极端气候敏感性-影响途径-响应方式"为分析框架,基于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了天山北坡山地草原牧民对极端气候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天山北坡1980-2009年冬季雪灾、秋季旱灾风险趋于增大,家庭牧场草料储备不足、畜种结构经济驱动型增加了对极端气候的敏感性;2)旱灾、雪灾是影响家庭牧场的主要极端气候类型,其作用介质为牲畜和草场;3)自适应与外力适应是牧户响应极端气候的2种主要形式,其中购买草料是最主要的响应策略;4)通过Probit模型估计显示,极端气候认知、家庭特征、资产状况与牧户间适应行为选择有显著的关系。研究认为,家庭牧场对极端气候短期响应的反馈过程主要围绕草、畜2因子展开,基于降水波动的周期性,牧户长期响应形成了家庭牧场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夏牧场严重退化,毒害草增加,主要原因是超载过牧及不合理利用造成的。为了合理利用夏牧场,实现可持续利用,提高牧业生产的效率,长期以来我们在天山西部夏牧场进行了划区轮牧实验,对划区轮牧的组织方法、经济效益和草原保护的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全区推行划区轮牧,尝试用科学的方式合理利用夏牧场,是实现草原的持续利用,增加农牧民收入的良好途径,也是用科学改造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开始。  相似文献   

9.
塔娜  何永哲 《安徽农业科学》2023,(7):217-220+267
家庭牧场作为最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和损害的承载体,通过家庭牧场草原灾害风险评估在正确识别灾害风险的基础上,充分认知灾害风险,分析灾害造成的危害及损失,牧户主动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进行的风险决策与处置。对研究区域内110个家庭牧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灾害脆弱性分析,以期通过对家庭牧场风险评估,让牧户能够更加了解面临灾害风险的可能性与自身抵御风险能力的大小,从而能够决定风险最优处置策略。对草原牧区家庭牧场进行灾害风险评估,不仅为家庭牧场做好灾害风险管理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能够根据分析结果做到“精准”防灾减灾,针对不同脆弱等级的牧户防灾减灾工作的侧重点不同,确定重点,差异化推进,不搞“一刀切”,做到风险防范与发展相融合,对全面提高草原牧区防灾减灾能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1 家庭生态牧场的含义家庭生态牧场是以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以围栏封育,草场改良及人工种草为主要方式的以恢复草场植被为重要前提,以草畜平衡为基础,以舍饲,半舍饲养畜的形式把畜牧业的各项技术组织配套,从而实施科学养畜和建设养畜。以不断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最终目的的家庭生产经营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的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海北州同宝牧场位于海晏县金银滩草原,土地总面积467平方公里,有可利用草地60万亩。牧场有两个牧业大队,一个农业大队,总人口1104 人,554个劳力,经营农耕地0.5万亩, 各类牲畜5万余头(只)。以畜牧业为主导的牧场经济几年来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现阶段,牧场畜牧业正经历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高效畜牧业转变过程。一、畜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1、畜牧业发展现状。“十五”期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高水平管理是草原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数字化技术能够帮助牧民勘探草原生态,为牧场管理提供重要手段。数字牧场将引领牧场快速实现智慧化、定量化、精准化,综述数字牧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展望数字牧场发展方向,助力数字牧场稳步快速发展。方法 文章通过对数字牧场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总结,梳理相关发现和应用的最新进展,深入分析在草原背景信息获取、草原动态监测、家畜信息监测、系统过程分析和决策支持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状况。结果 目前我国在草原信息获取和监测等方面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天—空—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实现了单一技术之间的优势互补,草原的全方位立体监测有助于实现信息的空间全覆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家畜监测方面,实现了家畜的自动监控和智能分析,但相关研究较少,仍处于积累阶段,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为实现草畜生产过程定量调控,开展了一系列数字化草畜监测与牧场优化管理技术研究,先后建立了多种草畜生产过程模型,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是大势所趋。结论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在畜牧行业的逐步落地应用,畜牧生产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但是目前仍有很多不足,今后要在不断总结中取得突破和进展,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还要保持草原生态功能的最佳状态,促进草原生态和畜牧业生产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草畜一体化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畜牧业正处于从保证供应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奶业振兴行动也成了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规模化万头牧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牧场在管理上都存在诸多问题。以河北省规模化万头牧场中元牧业作为案例,分析中元牧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探究规模化万头牧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新疆草原牧区家庭牧场建筑要求及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家庭牧场,实现牧民定居是改变游牧民族传统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规范化的家庭牧场生产设施建设对于提高舍饲畜牧业生产效率至关重要。以新疆天山西部伊犁河流域家庭牧场生产设施建设实例为依据,对现阶段家庭牧场经营特征、建筑布局要求以及舍饲牛、羊主要生产设施及相关附属设施建筑标准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高寒牧区大牧场生产系统的能量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高寒牧区经济生态复合系统的能量结构与功能,作者对青海门源种马场和其中一个家庭牧场1987~1988年生产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以系统的观点分析了大牧场及其家庭牧场生产系统的能量结构与转化效率。计算出青海门源地区大牧场生产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为:太阳辐射能→牧草地上部分0.037%,牧草地上部分→畜群51.10%,畜群→家庭牧场2.15%,家庭牧场→大牧场61.61%,大牧场→系统外13.88%。全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太阳能→系统外)为:3.5×10~(-7)。  相似文献   

16.
家庭牧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以农民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畜牧业经营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规模化养殖生产的经营形式、又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泽县家庭牧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更好地促进家庭牧场发展,笔者就临泽县家庭牧场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物候期兰旗庙地区主要植物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部中俄蒙三国交界处新巴尔虎右旗境内克鲁伦河流域的中温型草原群落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兰旗庙优质牧场、兰旗庙家庭牧场、兰旗庙公共牧场3个不同样地主要物种不同物候期的生理生态指标。[结果]在不同物候期草原群落主要物种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总体趋势为返青期各项指标相对稳定,经历了抽穗期和开花期的变化后,于果熟期又趋于稳定。[结论]研究结果为内蒙古自治区科学合理地管理草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家对农村畜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农村畜牧业养殖中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家庭牧场良好的发展前景,对乡村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对家庭牧场建设背景、意义的阐述,指出家庭牧场建设的要求和原则,分析了影响家庭牧场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家庭牧场发展应解决的几个问题和高质量发展的途径,以期为家庭牧场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盈江县作为农业大县、草牧业大县,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草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草原项目的实施,科研体系的落成,大量涉牧资金和技术的注入使盈江县草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还存在草原生态功能弱、草地面积不断缩小、长期超载过牧、草产品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为使牧草潜在效益最大化发挥,提出草畜结合模式、加强农牧民对种草养畜认识、加大科技服务力度、逐步发展草业开发实体和牧草种植基地等措施,以期改善草原生态,实现草牧业绿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家庭农场通常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给风生水起的家庭农场明确了地位、指明了方向。鄂尔多斯市在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土地规模经营基地,积极打造家庭农场的同时,在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培育上方向正确、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也初步探索出了适宜本地区的家庭牧场建设模式。一、发展背景及现状2007年以来,鄂尔多斯地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