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针对塑盘育秧成苗率不高、单产和效益较传统手栽秧低的现状,提出降低机栽空穴率、节工节本、提高单位面积穴数和基本苗是推广水稻机栽秧技术,培育适合机栽塑盘秧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新型水稻钵体摆栽秧盘及秧盘注塑模具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有水稻钵体摆栽秧盘结构的改进设计,可以大大提高秧盘的使用寿命,并设计出用于改进后的秧盘生产用的注塑模具。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忠县稻田干旱缺栽秧水问题是日趋突出.笔者通过对气候、地形、灌溉、耕制、投入等因素的分析,认为稻田干旱缺栽秧水的主要原因为主观因素导致.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阜宁县水稻生产现状和直播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直播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成因.针对全县直播稻种植面积较大的现状,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需要全面控减直播稻的种植,提出“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加大推广普及机插秧,积极恢复抛秧和手栽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政府考核力度”等应对措施,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芒市不同移栽秧龄对机插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市不同移栽秧龄对机插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秧龄的增加,秧苗的叶面积、株高、叶龄、茎基宽、干物重和根盘结力都随之增加,多效唑在30 d秧龄期内能够有效抑制秧苗的生长,促进秧苗干物质的积累,秧龄过大会降低栽插的基本苗,不同秧龄茎蘖动态差异不大,秧龄为25 d时移栽的实际产量最高,秧龄超过25 d,水稻的实际产量随着秧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建议可以适当延长秧龄并结合喷施多效唑来提高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6.
水稻坐蔸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坐蔸即水稻赤枯病、“红毛丛”、“稻锈头”、“化棵” ,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生理性病害 ,一般栽秧后 15天左右发病。如栽秧后遇寒潮、冬水田、冷浸田、烂泥田、深水田 ,施用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偏施单质化肥、缺钾、缺磷、缺锌的田块及栽秧过深的田块易出现水稻坐蔸。究其原因 ,主要是水稻栽秧后气温下降 ,水温和泥温低 ,水稻正常生长受到影响 ,根系停止生长 ;使稻根变黑腐烂 ,影响水稻吸收氮、磷、钾、硅、锌等营养物质 ,引起水稻营养和生理机能失调 ,直接影响了稻苗呼吸及光合作用 ,导致生长停滞 ,从而出现坐蔸。防治水稻坐蔸 ,应…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以及水稻根系生长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关系。以武运粳24号为供试材料,设置直播稻Ⅰ(2013年6月1日播种)、直播稻Ⅱ(2013年6月17日播种)、手栽秧、机插秧4个处理,对水稻根系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机插秧的水稻产量最高,手栽秧其次,直播稻最低。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体积和根干质量水稻生育前期直播稻较大,生育中、后期手栽秧和机插秧的较大。水稻生育中、后期手栽秧和机插秧的水稻单茎根数和单茎总根长均显著高于直播稻。抽穗期和穗后20 d的水稻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体积、根干质量、单茎根数和单茎总根长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生育中、后期水稻根量增加有利于水稻高产,手栽秧和机插秧更符合高产水稻根系生长特点。  相似文献   

8.
水稻新品种武运粳24号机械栽插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水稻机械化栽秧面积不断扩大,但离规定的要求、广大农户的需求还有差距.在保证水稻生长季节的前提下,单机作业量是机械化栽秧进一步扩大的"瓶颈".笔者认为提高单机作业量的主要途径包括:一是提高机械完好率,二是延长栽插时间.本研究以延长栽插时间为抓手,以优化水稻品种为手段提高单机作业量,达到水稻机械化栽秧面积不断扩大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推广水稻栽培新技术,探索适宜的水稻钵盘育秧栽培技术模式,设计了水稻钵盘育秧抛秧、丢秧、人工栽秧3种栽培模式与水稻湿润育秧人工栽秧(对照)共4个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钵盘育秧栽培模式与湿润育秧人工栽秧比较,水稻生长性状有所增加,其中,分蘖率增加239~321个百分点,株高增加3.8~4.2 cm,穗实粒数增加10.4~22.9粒,结实率增加2.9~4.5个百分点,其余性状总体差异不明显;钵盘育秧丢秧和人工栽秧处理比湿润育秧亩产量分别增加24.1 kg和41.6 kg,增幅分别为3.2%和5.5%;钵盘育秧处理比对照纯收入增加192.4~305.1元/亩。综合产量和经济效益表现,水稻钵盘育秧适宜选择丢秧和抛秧栽培模式,其次是人工栽秧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粳稻品种南粳5055为供试材料,设置水直播、旱直播、手栽秧、机插秧等4个处理,研究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1)水稻抽穗期和抽穗后20 d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以手栽秧和机插秧较高,旱直播最低。其中,抽穗期旱直播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小于其他播栽方式水稻。(2)水稻抽穗期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以手栽秧和机插秧较高,旱直播较低;抽穗后20 d不同播栽方式间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差异相对较小。(3)水稻产量以手栽秧最高,旱直播最低,但手栽秧和机插秧差异不显著。直播稻特别是旱直播稻虽然穗数较多,但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均最低,因此其产量最低。而手栽秧稻虽然穗数较少,但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均最高,因此其产量最高。(4)水稻产量与抽穗后光合能力呈正相关关系,手栽秧和机插秧水稻抽穗后较高的光合能力是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水稻育抛秧与水育手栽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盘育抛秧能早生快发,表现出较强的分蘖优势,经济性状有所改善。与水育手栽秧相比,抛秧具有少工,省时,节本,增产,增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冬水田杂交中稻川江优527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杂交中稻川江优527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法]研究了施氮量、栽秧方式和密度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栽秧方式的产量水平表现为等行距〉宽窄行〉三角形。在相同栽秧密度条件下,等行距比三角形显著增产,但增产程度与栽秧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川江优527的高产栽培技术:施氮量90~150 kg/hm^2,栽秧密度15.16万穴/hm^2左右,栽秧方式为等行距。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塑盘旱育与肥床旱育手栽秧本田期生育特性的观察,发现塑盘旱育秧低位分蘖缺位少,发生率高,成穗分蘖中大分蘖占的比率高,有利于大穗的形成,但栽插基本苗不能过高。武粳15品种在每孔播2苗,667m2栽2.5万株苗(即667m2栽1.2万~1.3万穴),并于5叶期移栽,比较容易获得稳定高产。  相似文献   

14.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教导,一九七三年我们结合专业课的学习,进行了早稻不同栽秧深浅的试验,摸索和掌握水稻栽秧深浅的分蘖成穗规律,为水稻生产推广浅栽这一增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Y两优3218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Y两优3218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以人工手插最高,免耕栽秧最低,人工手插比免耕栽秧增产6.04%;人工手插稻总成本最高,最低为免耕栽秧。不同栽培方式的成本投入依次为:人工手插>翻犁抛秧>厢式丢秧>免耕栽秧。从净利润上看,免耕抛秧最高,其次为厢式丢秧,翻犁抛秧居第三,最低为人工手插。免耕栽秧产投比最高达1.78,人工手插最低,为1.67。虽然人工手插稻产出最高,但因劳动力、畜力成本较高,净利润则最低。因此,在水稻大面积生产上,前茬物为蔬菜、油菜等收获较迟,劳动力充裕的地区均可选用人工手插栽种;在有水源灌溉保障的区域,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免耕栽秧、抛秧轻简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水稻机插秧的一般性要求和对秧苗的管理,提出了决定机插秧,提高栽秧苗效率,节约秧田的关键性环节。旨在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  相似文献   

17.
水稻烂秧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烂秧在早春低温的年份发生较普遍,严重时不仅损失种子,而且重播必然延迟栽秧期,影响产量。因此必须把握好育秧的各个环节,防止水稻烂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稻田青苔防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秧田寄插后或大田栽秧后,有的稻田里长满了青苔(水绵),既抢肥料,又妨碍土壤通风透气,还降低水温土温,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麦后水稻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稻(Oryza sativa L.)优良品种比较了机插秧结合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与常规栽培技术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秧结合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在经济效益和产量上均超过常规栽培的手栽秧,其有效穗平均高出常规栽培的手栽秧36.0万穗/hm~2,最终产量平均高出常规栽培的手栽秧375 kg/hm~2。  相似文献   

20.
一、水稻免耕除草技术适用于除沙质土外的不同稻区 水稻免耕是小春作物收获后,田块不经翻耕,不打乱土层,保持水稻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施用除草剂除草后,直接栽秧的一种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