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判别流派的标准应该是:能否在盆景创作中创造新的艺术语言,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而丰富中国盆景的表现技法;能否在艺术观念、学术理论、系列作品等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能否融入时代精神与个性思考,创造出一种别开生面的人文艺术精神境界。盆景流派,由来已久,究其成因,余以为是由社会环境、历史人文、地域气候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自然、自觉形成的。探讨盆景流派之前,先回顾中国绘画几千年的历史。中国画自然形成了许多流派,到了明清时代,更是地方画派林立,较有名的有:吴门画派、扬州画派、浙江画派、黄山画派、松江画派、徐熙画派、米派……在近现代有:  相似文献   

2.
钟玉冰 《花卉》2008,(2):41-41
日本花道连盟花展在日本福冈举行,会上日本各个花道流派都有精彩的插花作品参展,这里简单介绍几款作品供读者欣赏。  相似文献   

3.
收到江苏常熟市顾先生邮来的几件作品和两个树桩的照片,征求修改意见和设计方案。图一《难闻读书声》,树种为朴树,高63cm,宽45cm,这是一本五干的丛林式造型。作品清朗潇洒、朝气勃勃,很好地表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念。技法上吸收了岭南盆景的蓄枝特征,但又不失江苏本身的流派特点,是一件比较成功的作品。不足的是作品年功未够,五干的穿插关系处理不很理想。主、副干结顶过  相似文献   

4.
音韵奇趣     
正作品在创作技巧方面独具匠心,有奇妙之趣。主干造型不拘泥于岭南盆景截干的创作手法,而采用苏扬流派牵拉缚扎的技巧,利用松树刚柔并济的特点,从树干幼小的时候便逐步牵拉成大回旋的音符形态,表现出动感神韵。但在枝梢创作方面,并没有采用层叠分明、云片状的创作模式,而是用了岭南蓄枝的技巧,使得树冠枝明梢亮。作品的创作,可谓是南北结合,新奇有趣。  相似文献   

5.
《中国瓜菜》2017,(12):66-67
芦笋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适应性广,易于栽培管理。根据芦笋是否出土可将其分为绿芦笋与白芦笋。从选用良种、培育壮苗、选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采笋等方面介绍了出口绿芦笋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鲁东南及自然条件相似的地区发展绿芦笋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岭南盆景艺术的两大特色分别是"矮壮树"与"高瘦树",分别代表着"高"、"矮"两个流派的艺术造型,其制作过程差别很大。韩先生此组作品,应属岭南盆景"高"的流派范畴,于"高"派之中生出"文人"或"素仁"。正因如此,它是着重于神韵表达,意境深长,藏匿不露,悬念飘渺。没有表白直率感,需要细细品昧,它的艺术价值观在于"阳春白雪"。非一般人歌  相似文献   

7.
杨林 《西北园艺》2007,(5):50-51
1)空心笋:产生原因:①采笋前期地温较低,白天地表温度高于地下,造成根系对养分和水分吸收缓慢,影响地表部分嫩茎的生长而产生空心。②采笋期氮肥过多,芦笋嫩茎细胞组织膨胀过早过快,中心组织跟不上周边组织增长。⑧笋龄越大,空心率越高。预防对策:①选产量高、品质好、不易空心的良种。如鲁芦笋一号、芦笋王、阿特拉斯等。  相似文献   

8.
岭农 《花卉》2008,(3):38-39
岭南树桩盆景源千南粤珠江三角洲一带,由于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宜于植物牛长,有不少制作盆景的良材。岭南树桩盆景风格于上世纪50年代前后才形成一个地方流派,它充分吸收其他流派之长,并以岭南国画的技法为章法,作品蕴含诗情画意,为世人所赞赏。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广州的孔泰初、素仁、陆学明、刘仲明、苏伦以及后起之秀陆志伟、谢荣耀、黄就伟等。  相似文献   

9.
寿     
<正>岭南树桩盆景的创作技巧,是先师们吸取岭南画派画风画理及书法名家铁画银钩的艺术风格,结合岭南流派吸取大自然的神韵而开创的。作品利用松树枝干刚柔兼并的特点,经数十年艰苦创作,借用明清时期盆景艺术典型的牵拉绑扎的程式化制作工艺创作而成,作品充分表现出刚柔并重,铁画银钩的书法草书的"寿"字形态。  相似文献   

10.
小国光苹果喷钙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黄河故道地区苹果晚熟主栽品种为小国光。据1981年豫、鲁、皖、苏四省八个地区调查,国光栽培面积占苹果总面积的30%左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采前裂果,开始着色后尤为严重,且裂果数量较大,一般可达总果数的20—50%,最高者为70—80%,严重影响本区国光苹果品质、商品价值和贮藏运输,使种植者经济收入明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广大盆景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来说,每一次大型盆景展览的举办都是值得期待的事情,而其中最受瞩目的无疑是参展作品的评奖。相信每位参展人员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奖,而且获奖等级越高越好——这既是对作品的肯定,又是对作者技艺水平的认可。观众自然也希望获奖的都是布局合理、制作精湛、意境深远、养护到位、题名恰当的优秀作品,以欣赏、收藏、学习、借鉴,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但是,盆景是一门艺术,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鲜活的雕塑”,不可避免地具有审美上的主观性,再加上流派、类型、风格、树种、规格等差异,很难有非常客观的、绝对统一的标准去衡量盆景作品的优劣。  相似文献   

12.
杜梨(Pyrns betulaefolia Bge),是梨树的良好砧木,它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具有较强的耐寒、耐旱、耐涝、耐盐碱的能力,我省鲁西平原、鲁中南山地及各地河滩发展的梨树,大多用其作砧木。 杜梨的种子和根蘖均可用作砧木。秋季采其果实,经堆积后热,搓洗除去果肉、淘出种子,晾干即可作种。在各地梨园、杜梨树下也常有杜梨根蘖,把根蘖刨起、集中培养,也可嫁接成树。 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适宜在鲁西、鲁西北平原涝洼盐碱地和山区河滩地发展的梨树,必有迅速发展。近几年来,各地迫切需用杜梨种子,但收集的数量远远不足。为此,。建议各…  相似文献   

13.
耀文 《花卉》2009,(1):30-31
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江苏省建设厅、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南京市园林局、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承办的第七届中国盆景展览会于2008年9月29日在南京玄武湖公园举行。本次展览会参展城市达109个,包括港、澳、台地区,包含了岭南派、苏派、扬派、川派、海派、徽派等各种流派盆景。参展作品972盆,  相似文献   

14.
岭南水岸盆景历来讲究形神兼备,力求在方寸之间尽显诗情画意,追求“不似之似”的艺术效果。岭南水岸盆景《细水长流》之所以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视觉效果,主要是因为改变了传统的创作思路,在赏叶类树桩朴树(相思)上,大胆采用岭南三大流派的艺术手法,充分利用时空变换,令作品具有雄浑苍劲、古朴自然、飘逸轻盈的艺术特点,具体做法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盆景评比展览每四年举办一届,被誉为中国盆景界最具权威性、最具代表性的集评比、展览、交流、展销于一体的综合性的盆景盛会。今年5月,我参观了第五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受益非浅,感触颇多。这次展览规模宏大,气氛热烈,展品丰富,流派纷呈,可谓佳作云集、精品荟萃,展示了当前中国盆景的最高水准。此次展览共有来自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75个城市参加,展出作品1500余件。展品用材广  相似文献   

16.
正读赵庆泉大师在2014年第10期《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中发表的《盆景杂谈》一文,笔者感受颇深。文中不仅诠释了盆景定义的要素,解析了全面认识传统盆景与继承传统的关系,更向我们提出了"关于盆景流派"诸多模糊概念的思考。讨论我国盆景流派问题由来已久,但一直是个只能意会不能深究的事。据说国外盆景界目前还没有流派划分一说,为什么在我们这就如此热衷不止呢?创风格、创流派一时成了盆景界的时尚,盆景得个奖就大有摇旗立派的势头,认为不整  相似文献   

17.
《花木盆景》2008,(8):29-31
魏绪珊,男,1941年生于山东省日照市。工作之余酷爱盆景艺术,拜中国台湾盆景大师梁悦美教授为师,虚心钻研盆景艺术,数十年如一日。其作品清新自然,古朴典雅,风格独特,不拘流派而自成一家,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展览中荣获各类奖项。2001年退休后,为潜心研究盆景艺术,推广、宣传盆景这一中华艺术瑰宝,他在日照市征地40亩,  相似文献   

18.
新中式园林是近几年出现的新概念,可惜它并不能代表一种新的园林风格或流派,因为它缺乏存在的概念基础,也与园林风格或流派多元化的需求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9.
徐方亮 《中国果树》2022,(7):111-112
<正>作为近现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乡土文学是人类生存的思想故乡和精神家园,是乡土作家对土地作为“人类的一种永恒的眷恋情节”这一存在主义的关怀。新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情感体验、审美情趣发生了巨大转变。在急剧的变革之下,乡土社会原有的紧密的联结也在撕裂与重组中滋生出新的意义空间,创作灵感土壤的“质变”随之带来了乡土文学创作风格的集体性转向,更富时代色彩的新农村题材作品流淌于乡土作家的笔端。由此,对乡土文学的叙事主体、  相似文献   

20.
柏悟人生     
正硕大为美,随物赋形;以无为美,至在无限。自然界万物生长无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树有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落叶、休眠等规律;山有春夏秋冬、朝夕雨晴的变化。盆景创作亦然,只有抓住树木的生长规律,才能创作出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盆景作品。纵观国内盆景,因受地域性和流派的影响,在选材以及技法方面有很大差异。近年来岭南盆景独树一帜,成为当今杂木类盆景的风向标,但是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