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白菜的供应期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此时果类蔬菜尚未大量上市,出售大白菜经济效益高,同时对调剂市场、丰富蔬菜花色品种有很大的作用。但春季气温前低后高,不利于大白菜叶球的形成,往往产量较低。为此,要成功栽培春大白菜并获高产,必须狠抓配套栽培措施。1白菜栽培技术要点1.1掌握适宜播种期根据试验和生产实践,利用大棚和日光温室育苗的春大白菜播种期比较稳定,韩国阳春、春大将等品种3月8~15日播  相似文献   

2.
袖珍茄子春早熟栽培技术栽培设施及时间一般用普通的日光温室、塑料大、中小棚、风障阳畦等设施进行栽培。利用普通的日光温室栽培时,华北地区多利用日光温室或阳畦等育苗。播种期为11月初,苗龄110~120d,2月上中旬定植,4月中下旬开始收获。利用电热温床育苗的播种期为12月初,苗龄70d,2月上中旬定植。利用塑料大棚栽培,华北地区在日光温室或阳畦育苗时,播种期为12月上中旬,苗龄110d左右,3月中下旬定植,5月上旬开始采收。利用温床育苗时,播种期为1月上中旬,苗龄70d左右,3月中下旬定植。利用风障阳畦栽培,在阳畦内育苗的播种期为11月底,2月底…  相似文献   

3.
春大白菜栽培对品种选择和播种期要求非常严格,生产上常因品种选择不对或因播种期过早、过迟,造成先期未熟抽薹或后期高温导致包球不紧或叶球腐烂,给生产造成损失。为了筛选适宜陕西关中地区栽培的春大白菜品种,笔者征集了近年来国内外育种单位育成的一批春大白菜新品  相似文献   

4.
春大白菜栽培对品种选择和播种期要求非常严格,生产上常因品种选择不对或因播种期过早、过迟,造成先期未熟抽薹或后期高温导致包球不紧或叶球腐烂,给生产造成损失。为了筛选适宜陕西关中地区栽培的春大白菜品种,笔者征集了近年来国内外育种单位育成的一批春大白菜新品种,旨在筛  相似文献   

5.
栽培设施及时间一般用保温性能稍差的日光温室、塑料大、中小棚、风障阳畦等设施进行栽培。利用保温性能稍差的日光温室栽培时,华北地区多利用日光温室或阳畦等育苗。播种期为11月初,苗龄110天~120天,2月上中旬定植,4月中下旬开始收获。利用电热温床育苗的播种期为12月初,苗龄70天,2月上中旬定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市大面积推广露地西瓜标准化栽培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选择适宜的品种根据预计上市时间,选择不同熟期的抗枯萎病、高产、优质品种。2培育壮苗2.1确定播种期。早熟品种采用育苗移栽,一般在4月15~20日左右播种,苗龄约一个月,2~3片真叶定植;正常栽培的西瓜5月中旬直播或5月初育苗;晚西瓜一般在5月末播种。2.2育苗  相似文献   

7.
开发大白菜春季生产,对增加初夏蔬菜品类,丰富市场供应有着重要意义.春大白菜栽培的成败与品种、播种期、密度、育苗等因子关系密切.经对日喀则1号、北京小杂55、北京小杂56、北京小杂65四个品种,分3/16、3/26、4/5、4/15四期播种.亩栽2083、2222、2381、2777株四种密度和育苗、直播等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北京小杂56,4月5日播种,亩栽2777株,直播,用增产菌拌种,亩产2719.78公斤为栽培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春大白菜可满足春淡季人们对大白菜的需求,经济效益高,近年发展快。但如果播种期掌握不当,会发生抽薹、病虫为害严重等现象,导致减产,甚至绝收。掌握好播种期在栽培中极为重要。本试验探讨不同播种期对产量产值的影响,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方法1.1供试品种春珍白六号(济南  相似文献   

9.
<正>番茄春早熟栽培方式较多,冬季育苗、早春定植、春末夏初收获,供应期介于冬季日光温室栽培和春露地栽培番茄之间。目前栽培面积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栽培设施及播种期春早熟栽培的播种育苗期因设施不同而有所差异。黄淮海地区大棚栽培一般为1月中下旬播种,3月上旬定植,5月上旬收获。中小拱棚和改良阳畦有草苫覆盖、保温性能较好的,可在12月下旬  相似文献   

10.
<正> 1 品种选择 应选择生长发育快、早熟、高产、耐低温弱光、植株紧凑矮小的品种,如早青一代、银青一代等。 2 播种期 在中原地带,西葫芦冬春茬栽培时,一般在10月下旬~11上旬播种育苗,苗龄30~35天,元旦、春节前后开始收获。春茬栽培,多在1月份播种育苗。  相似文献   

11.
生姜种质资源田间性状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9个生姜品种的出苗期、长势、整齐度等进行了田间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27个品种出苗较早,出苗期集中在播后第4周,3个品种出苗较晚,出苗期集中在播后第6周;出苗整齐度表现集中的有16个品种,不集中的有11个品种;长势强的品种有7个,占10%,长势中等的品种有41个,占60%;苗高整齐的共22个,占32%,中等的共24个,占35%。通过10个性状的相关性分析,选出与产量密切相关的6个性状,分别是长势、苗高整齐度、株高、株幅、分支数和主茎粗。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出口日本保鲜四季获、小林交配甘蓝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育苗、苗期管理、定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3.
小麦冬春性鉴定方法及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索并验证科学、直观、适用的小麦冬春性鉴定方法与评价指标,更好地指导小麦科学定性,合理用种.以59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2008-2013年度的连续大田春播试验以及人工模拟低温春化处理试验,研究了小麦品种冬春性的基因型间差异,对春播抽穗率、苗穗期、抽穗所需低温春化天数、苗期生长习性、成熟情况等指标进行了比...  相似文献   

14.
小麦是河南省传统栽培作物。据统计,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已达5.33×106h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总产量占全国总产的25%左右,商品量占全国的30%左右,已多年保持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水平、收购量全国第一[1]。研究及生产实践均证明[2-5],选好、用好小麦品种,使品种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是确保小麦稳定增产的前提。而河南省主要推广的小麦品种是通过河南省小麦区试推荐审定的品种。近年来随着气候逐渐变暖,秋暖冬寒和春季倒春寒频繁发生,造成小麦冻害时常发生,对小麦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6-9]。冻害的主要原因就是品种选择不当[10],每年都存在不了解品种冬春性,选用春性品种早播,出现一定面积的春性品种早播麦田,因此,品种审定前对其进行冬春性鉴定,为小麦品种审定、合理布局和推有重要意义。为此,作者采用春播鉴定法对2020-2021年度河南省区试95份小麦新品种进行冬春性鉴定,以期为小麦品种审定和推广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以早稻优Ⅰ54、晚稻博优938为材料,在钦州市进行水稻无纺布(蛇皮袋)育秧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无纺布(蛇皮袋)育秧抛栽具有省种、省工、免用秧盘的优点,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早稻每公顷产量比对照(塑盘育秧)增产399kg,增长8.3%;晚稻每公顷产量比对照增产489kg,增长7.8%,比迟播10d的塑盘育秧抛栽增产699kg,增长11.6%。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无纺布(蛇皮袋)育秧大大地提高了水稻的秧苗素质,在假茎高、假茎宽、单株根数和秧苗分蘖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特别是秧苗分蘖率,优势更加明显,抛后分蘖早、分蘖多、够苗早。由于无纺布(蛇皮袋)育秧可以适当提早播种,对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增加干物质积累,对晚稻培育适龄老壮秧、抢季节、避免“寒露风”危害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提高吉林省玉米单产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良种的选择、播种保全苗技术、田间管理技术、施肥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提高玉米单产的措施,目的在于提高吉林省玉米单产水平,同时提高玉米的总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7.
北方地区大棚马铃薯早熟高产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育苗栽培比芽块直播处理植株生长旺盛,生育期短,早熟,马铃薯品种"吉高"提早收获24 d,"富金"提早收获23 d。育苗栽培的马铃薯产量显著高于芽块直播。  相似文献   

18.
不同育苗方式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漂浮育苗方式相比,烤烟采用催芽育苗方式能提高出苗率,明显缩短从播种至成苗的历期,改善成苗期烟苗的农艺性状,促进烟苗的干物质积累,但其运行成本高出50.55元/hm2。  相似文献   

19.
以汕优 63和武育粳 3号为材料 ,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旱育秧苗生长状况 ,研究多水寡照条件下旱育秧秧田最佳播量和不同播量的最适秧龄 ,探讨特殊气候条件下秧田壮苗技术。结果表明 :多水寡照对旱育秧秧苗素质影响较大 ,表现为茎蘖滞增叶龄期变小 ,移栽适期提前。在江苏里下河地区 ,旱育秧田播量中籼杂交稻以 30~ 4 0 g/ m2 、粳稻以 50~70 g/ m2较为适宜。多水寡照旱育秧秧田期使用高吸水种子包衣剂或水稻秧苗健壮素 ,苗高、单株次生根数、单株叶面积、发根力、单株干物重等主要秧苗素质指标达到或接近常规旱育秧 ,并减少或缓解了旱育秧生长优势的丧失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模拟的形式利用水的大热容量和强的流体特性以及取材容易、成本极低的特点,对早春育苗实行强化保温。目的是大幅度提早播种期,使当地的生育期延长20~30d。提高当地稻作产量20%左右,使绝大多数稻作区的水稻公顷产量稳定在10000kg以上。 初步试验结果显示强化保温育苗法效果较正常旱育苗提早15d(40月13日),播种处理已突破育苗期-5~-6℃的低温关,较普通旱育苗法提早出苗10~15d。插秧前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叶龄进程、分蘖发生及鲜重等都显示出极强的优势,证明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已达初步的试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