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农垦张掖农场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古丝绸之路重镇张掖以东18公里,拥有耕地4万余亩,有4000多人口,其中职工1500多名,资产总额2亿元。2007年,农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亿,利税1000万元,职均收入达1.1万元。而在1999年,农场的主营业务收入仅为3248万元,亏损201万元,职均收入3300元,土地撂荒极为严重,弃耕土地近2.8万余亩。自2000年以来,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孟连农场自1992年开始,与农场仅一江之隔的缅甸掸邦(佤邦)第二特区开辟“替代种植”示范试验基地4085.6亩,试种天然橡胶12.3万余株,到2000年初投产,六年累计产干胶939.8吨,产值达1183.36万元。基地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农场(含个人)陆续在境外投资近4000万元,拓展橡胶园约3.3万亩。在农场带动下,缅甸掸邦(佤邦)第二特区共发展天然橡胶约10.8万亩,近5000户2万余人参与到“替代种植”的行列。  相似文献   

3.
地处河西走廊的张掖,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西菜东运”五大基地之一,素有“金张掖”之称。在这里有一个全国闻名的金象农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它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短短几年跻身于全国种子行业50强,成为拥有资产1.8亿,年产值达5300万元的省内最大种子生产经营企业。  相似文献   

4.
海南南田农场土地总面积近20万亩,是一个以生产经营橡胶、芒果和旅游业为主的国有农场。近年来,南田农场大胆实施科技兴果、创立品牌和建设营销体系“三大战略”,大大推动了芒果产业化发展进程。2004年全场职工自营芒果种植面积达4.2万亩,产量达2.6万吨,产值达1.51亿元,产量和产值双双创历史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5.
《甘肃农业》2006,(8):39-41
甘肃条山农工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在原国营条山农场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以绿色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龙头带动型”农业企业,隶属于甘肃省农垦集团公司,位于景泰县城西侧,现有土地面积10万余亩2005年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被白银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白银市条山绿色农业科示范园区”和“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垦》2013,(4):77-77
江苏黄海农场掀起春耕备耕生产热潮,广大干群学习科技,修理农具,储备种肥,购买农机,以早动争主动,一手抓好大小麦田间管理,一手抓好春耕备种。农场抢抓春耕春播时机,立足“三早”(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抓落实。连日来,已清沟理墒近15万亩、施肥13万多亩。同时,农场农业中心的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一听二看三查”,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阳新县荆头山农场现有农田1.7万亩,但农场农工的实际耕种面积却有2.9万亩,多出的1.2万亩农田属于“借”田耕种。近年来,农场农工“借鸡下蛋”劲头愈来愈足,究其原因,全靠多方位服务添后劲。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琼港农场是江苏省农垦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型国有农业企业,始建于1956年,位于盐城东台市境内。农场总面积8.18万亩,其中可耕地面积近5万亩,总人口6200人,其中在职职工22530人、退休职工1600多人。农场以农业为主,实行两级管理,一级核算,下辖八个农业管理区和一个社区管理委员会。根据省农垦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从2000年起,农场开始实行“先缴后种”的农业土地承包经营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清河农场把循环经济做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头戏,提出了“12345”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即到2008年,建成1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2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20万只蛋鸡养殖基地和3000亩水产养殖基地,精心打造猪,鱼、菜、禽蛋四大“清凉河”系列品牌无公害绿色产品,力争使全场人平均收入达到5000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热带农业》2010,(3):I0011-I0011
海南省国营红明农场创建于1952年5月。位于省会海口市,是海口市的“后花园”。拥有近15万亩的土地资源。近年来农场大力发展高效热带农业,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用科学技术指导农业生产全过程。农场拥有荔枝基地2万多亩,胡椒5千多亩,花卉2千多亩。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张集农场位于襄樊市西北45公里的老河口市境内,辖33个行政村、近5万人,土地面积17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2万亩。近年来,张集农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一致,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农场体制优势,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扶持,着力打造新农村基础建设、农业科技服务、农村社会稳定、农村社会保障和农场干部管理等“五个体系”,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海兴农场以建新居、造园林、上项目、惠民生为着力点,努力建设“生态农场、绿色农场、和谐农场”。一是合理规划绿化工作,倾力打造绿色林场。农场大力改善场区绿化环境,今年计划完成绿化面积3300亩,结合农场立地条件,形成以田间沟渠、生产路两侧为“点”;以宣北干沟、宣南干沟、宣惠河两岸为“线”;以工业园区、鱼水林干亩方为“面”的种植格局。  相似文献   

13.
<正>华阳河农场位于皖、鄂、赣三省交界的安徽省宿松县境内,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面积103平方公里。全场经营面积13.5万亩,其中耕地近11万亩,宜林地2600多亩,水面2万多亩。农场近年来实施种植结构调粮,实现了"一麦一豆"向"一麦一稻"的转型。目前水稻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计划今后二年再增加旱改水面积3万亩,并积极发展优质糯稻基地生产。同时发展稻渔轮作,由传统农业向高效绿色农业转型。2017年农场"稻渔轮作"面积达6000亩。  相似文献   

14.
春风又绿北大荒。耕地总控面积15.45万亩的江川农场有限公司,确定种植优良稻种5.4万亩、绿色水稻3.2万亩、食味稻米6.85万亩,产品100%实现订单销售,同时对职工打造的13个稻米品牌进行整合,全部纳入“江川”品牌旗下,与深圳“深彤鑫”集团签订8万吨粳米订购合同。据悉,拥有730余万亩耕地、管辖12个农场有限公司的北大荒农垦集团公司红兴隆分公司(管理局),今年订单种植面积达到220万亩。  相似文献   

15.
夏庆芳 《中国农垦》2013,(12):I0010-I0010
“十二五”以来,安徽农垦大圹圩农场深化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土地模拟股份制试点,走出农场办农场,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农场近9000亩土地实行了统一经营,集体和职工个人在外流转土地2万余亩,高效农业种植面积2700余亩;农场建成了农机大院,成立了农机公司和农机合作社,新添农机160多台套,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农机农艺相结合,增强了农机标准化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南滨农场现有土地20.574万亩。近几年来,该场采取多项措施,大做土地文章。经过认真规划、全面调整,现全场种植橡胶4.2万亩、芒果2.17万亩、香蕉8800亩、反季节瓜菜1万亩、水稻5200亩、林地2.5万亩、水面养殖550亩,房屋、道路、水库占地3500亩,较好地实现了因地制宜搞种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大大提高了农场土地使用价值。去年全场的农业总产值达1.26亿元,上交利税700万元,被省农垦总局评为“优秀企业”。同时,农场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高科技农业观光示范农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被海南省评定为“无公害瓜果菜生产基地”。 如何做到合理利用农场土地,提高土地使用价值?该场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而得名。在汉代曾与武威、酒泉、敦煌并称为河西四郡,为丝绸之路上的要驿重镇。祁连山的雪水象甘甜的乳汁滋润了这片肥沃的绿洲。由于开发早,地理环境优越,自然条件好,自古就有“金张掖”之美称,是全国商品粮、商品瓜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8.
吕斌 《中国农垦》2022,(4):44-45
<正>双河农场是首农食品集团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国有农场。作为北京市面积最大的一块飞地,改制10年来,农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契机,依托40余万亩耕地资源,全面抓好粮食生产,成为首都人民放心的“米袋子”。2022年,双河农场计划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39.2万亩,其中水稻23.6万亩、玉米8.9万亩、大豆6.2万亩、杂粮及其他0.5万亩。其中大豆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2.9万亩;预计今年粮食产量在20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国有红明农场创建于1952年5月,是海口市的后花园。农场拥有近15万亩的土地资源,其中,荔枝基地2万多亩,胡椒5000多亩,花卉2000多亩。  相似文献   

20.
江苏农垦黄海农场创建于1952年,占地面积197.08平方米,总人口1.83万人,职工6700余人。农场的15.5万亩耕地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注化生产基地,是发展现代农业、高校农业和绿色农业的理想之地。农村是江苏省农业产业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