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学报》2006,35(3):36-36
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06年3月31日在郑州召开第六届二次会议,会议审定通过了玉米、水稻、大豆、棉花、花生、西瓜、油菜等七种农作物共63个新品种。其中5个花生新品种通过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2.
大豆是上中下冠层均影响生产力,对环境条件反应较为敏感的作物。根据大豆的生育特点,如何挖掘其自身的潜力,发挥大豆在效益农业中的作用。1983年以来我们采用了大豆诸品种,先、后与花生、圆葱等矮秆作物间作,试图改变大豆生育环境,提高单产水平,选择花生、圆葱与其间作,其意在于提高亩经济效益。一、材料和方法试验于1983~1984两年,在所内试验地进行大豆与花生间作的研究。参试品种有铁丰18号,开育8号,开育9号三个品种,又在相同条件下,每一个品种设三种配置方式,即穴距16.5厘米单株,33厘米双株,50厘米3株,亩理论株数均为7600株。随机区组,设三次重复。花生品种为海花一号,白沙1016,每一个品种又设  相似文献   

3.
品种改良与新品种推广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生产实践中,新品种能否被农民选用受制于许多因素.为明确中国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农民采用大豆新品种的影响因素,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于2008-2010年,在上述三个大豆主产区共22个省份,对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务农时间长短、家庭人口数量等社会经济特征以及他们对大豆新品种性状的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大豆品种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受访农户的新品种采用率分别是99.45%、93.40%和37.55%;在北方春大豆区和黄淮海夏大豆区,农民对改良品种的高产、稳产、抗倒和抗病性等特点的认可程度超过地方品种,而在南方地区,农民对地方品种的稳产、抗病、抗逆、加工品质、熟期、株高等品种特点认可度更高;在北方春大豆区,从事农业生产年限和非农劳动力数量是影响农民选择改良品种的主要因素,而在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除了农户的社会经济特征以及高产目标外,影响农民选择改良品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早熟和抗倒性.研究结果可为分区制定区域品种选育和推广策略,推动中国大豆生产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1996年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花生栽培种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将新种质创新与选育新品种相结合,诱变后代经过田问单株选择、集团选择、品种比较、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等程序,选育出了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唐花11号(K2—5),并育成两个高蛋白花生新品系K2—5—6和K2—33—9。解决了河北省花生种植品种单~老化,新品种匮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银芝 《大豆科技》2009,(1):22-24,36
近年来北京市密云县春播大豆播种面积逐年递增,但品种单一,退化严重,产量极低,品种更新迫在眉睫.为了筛选出适宜密云地区种植的春播大豆新品种,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003-2007年从科研院校引进春播大豆新品种(系)29个在北京市密云县进行筛选研究,评价各品种的产量、抗性、生育期等性状,筛选适宜密云地区种植的新品种(系).经过4年的试验,筛选出了铁丰31、中作119(中黄38)、铁豆37等适宜密云地区种植的春播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品种改良与新品种推广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生产实践中,新品种能否被农民选用受制于许多因素。为明确中国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农民采用大豆新品种的影响因素,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于2008-2010年,在上述三个大豆主产区共22个省份,对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务农时间长短、家庭人口数量等社会经济特征以及他们对大豆新品种性状的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大豆品种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受访农户的新品种采用率分别是99.45%、93.40%和37.55%;在北方春大豆区和黄淮海夏大豆区,农民对改良品种的高产、稳产、抗倒和抗病性等特点的认可程度超过地方品种,而在南方地区,农民对地方品种的稳产、抗病、抗逆、加工品质、熟期、株高等品种特点认可度更高;在北方春大豆区,从事农业生产年限和非农劳动力数量是影响农民选择改良品种的主要因素,而在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除了农户的社会经济特征以及高产目标外,影响农民选择改良品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早熟和抗倒性。研究结果可为分区制定区域品种选育和推广策略,推动中国大豆生产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选取中方和俄方共计15个不同大豆品种,进行连续4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对不同品种的产量、蛋白含量、油分含量以及生育期、株高、单株结荚数、单株粒数、结荚高度、抗病性等性状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中方大豆品种具有多籽粒、种子蛋白含量高以及较高的产量水平,不足在于晚熟性和易感病原真菌。俄方大豆品种抗病性较高,二者在选育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中有着互补利用价值,为今后大豆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花生育种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双铃  崔凤高 《花生学报》2003,32(Z1):88-91
针对我国花生育种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三方面的对策.①在普通花生育种工作中,首先要丰富种质资源,其次要开展优质高产花生的育种工作及加强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利用等工作,最后强调高油花生、高油酸/亚油酸比值花生、抗病品种以及高蛋白高糖分低脂肪食品专用品种的选育.②在开展特种花生育种工作中,注意高白藜芦醇含量花生、富硒鲜食花生、黑花生、白花生等特色新品种的选育,以提高花生品种的竞争力.③针对我国育种体制的不足,提出改革方案,种业机构与育种单位联合开发,保护知识产权,实行成果转让.  相似文献   

9.
大豆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明 《作物研究》2012,26(3):224-225
为筛选出优质高产的大豆新品种供当地栽培推广,对引自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等单位的8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经对比试验和观察,筛选出单株性状和各项生理指标表现突出,丰产性、抗病性、商品性优势明显的楚引2号、楚引3号和中品661三个品种供生产运用.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以来,农业部连续4年开展了大宗农产品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介工作。4年间,共推介大豆主导品种22个、大豆综合配套栽培技术4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介,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速度,充分展现了科技对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介绍了农业部推介大豆主导品种的类型、适宜区域和在生产中的比重和作用,分析了主推技术的要点和增产效益,比较了大豆主要品种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大田主要品种覆盖比例的大小。从主要品种占全国总播种面积的比例看,六大作物品种区域适应能力排序为:玉米〉小麦〉棉花〉大豆〉油菜〉水稻。作者提出,在今后的大豆育种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品种适应性的改良;在主导品种推介中,应适当增加大豆、水稻等光温敏感、区域性强、适应范围窄等作物的主导品种数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