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对云南保山地区“帕拉英达”芒果成熟功能叶片中N、P、K、Ca、Mg、S等 6种营养元素含量进行跟踪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养分年平均含量大小为: Ca>N>K>P>Mg>S,其全年平均含量(g/kg)分别为:25.16、15.20、4.56、1.39、1.35、1.34;不同生育期叶片养分含量变化规律有所差异,根据叶片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可把“帕拉英达”芒果生长周期分为4个阶段:营养生长期(8-次年1月)、生殖生长期(1-3月)、果实膨大期(4-5月)、果实成熟期(6-7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西田东地区“桂热芒82”号叶片中N、P、K、Ca、Mg、S6种营养元素含量进行全年跟踪分析,结果表明:“桂热芒82号”生长周期分为4个阶段:营养生长期(8—12月)、生殖生长期(12—2月)、果实膨大期(2-5月)、果实成熟期(5-7月)。叶片养分年平均含量大小为:第一蓬Ca>N>K>Mg>S>P、第二蓬Ca>N>K>S>Mg>P。各阶段叶片养分含量变化规律有所差异,第一、二蓬叶片变化基本规律一致。第一、二蓬叶片Ca、N、K、Mg、S、P含量(g/kg)为:19.84、15.36、8.34、1.90、1.58、1.32和23.45、14.46、7.22、1.56、1.77、1.18,该品种对钙肥的需求量较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枝解法采集高产和低产树果树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干物质并进行分析,研究海南“台农一号”芒果年周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养分积累量,为平衡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营养生长期、花期、果期三个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之比约为3:2:5,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大小顺序均为:果>叶>枝>落花≈落枝≈落果。(2)生产1000kg鲜果,所需N、P、K、Ca、Mg纯养分量分别为:2.86~2.95kg,0.43~0.49 kg,3.21~3.60 kg,2.30~2.77 kg,0.27~0.42 kg。(3) 叶片N、P养分积累量与果实养分积累量有较强相关性,且果实N、P、K养分之间两两极显著相关,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紫穗槐植株的营养结构特征,测定了生长季(6,7,8,9月)紫穗槐叶和不同径级根、茎的10种养分(有机碳、N、P、K、Ca、Mg、Fe、Mn、Cu、Zn)含量。结果表明,1)根和茎的N、P、K含量与径级呈典型逆相关关系,即随着径级的增大养分含量减少,含量最高的部位集中于叶及小径级的根、茎。2) 各级根、茎的Ca、Mg、Fe、Mn、Cu、Zn含量没有固定的分布特征。3)微量元素间的相关性比其与大量元素的相关性差,茎中所含相关元素对最多,其次是叶,根最少;从元素方面看,N、P、K与较多的元素间存在相关性,与C、Zn、Ca相关的元素较少。4)生长季紫穗槐叶的C、N、Ca、Mn、Cu含量高于根和茎,叶中大量元素的含量顺序为C>N>K>Ca>Mg>P,微量元素为Fe>Mn>Zn>Cu。  相似文献   

5.
采集了华南荔枝主产区不同产地的11个优新品种荔枝果穗,测试了叶片、枝条及果实不同部位(果柄、果蒂、果皮、种柄、果肉及种子)大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比较不同养分元素在荔枝叶片、枝条和果实的累积及转移特性。结果表明,多数养分元素如N、Ca、Mg、Fe和Mn在叶片中含量最高,而P和K则在叶片中含量最低,在果柄最高,部分元素如Zn、B和Mo在种柄含量最高,在果肉最低。根据养分从叶片向不同部位的移动性,Mo从源(叶片)到库(果实)的转移能力最强,表现出优先向繁殖器官转移累积的特点;K、P、Zn、Cu和B的移动能力也较强,Ca、Mg、Fe和N则较差,而Mn的移动性最差。如对养分从叶片至种子的逐级转移能力进行比较,则K、Cu、P、B在不同部位的逐级移动能力强;Mo、Mg、Zn和N整体移动性也较强,但同时均存在从果皮或种柄向果肉移动的运输障碍;Fe和Mn逐级移动能力中等,但也存在从种柄或果皮至果肉移动性差的共性问题;Ca的逐级移动能力均较差,尤其难以从果皮及种柄运输至果肉。综合而言,Ca、Mn、Mg、Mo、Zn营养从果皮或种柄到果肉的移动性低,尤其是Ca和Mn极难从果皮或种柄移动到果肉,可能成为荔枝果实发育的营养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行道树七叶树的叶片营养和立地土壤状况的相关性,以便七叶树能良好生长,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兰州市主城区(城关、七里河、安宁和西固)的七叶树叶片及立地土壤分季节(夏季和秋季)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1)七叶树叶片含水量、全N、全K和全Cu含量夏季高于秋季;叶片叶绿素和全P含量表现为夏季较高;叶片Ca、Mg、Fe含量秋季高于夏季;(2)整体土壤状况表现为pH值偏高,有机质、水解N、交换性Mg、有效Cu和有效Fe的含量较低;(3)夏季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土壤交换性Ca和交换性Mg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叶绿素含量与土壤有效Cu和有效Fe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全N、P、K均与土壤交换性Ca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交换性Mg显著正相关(P<0.05);叶片中Cu含量与土壤速效N、P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秋季叶片中交换性Ca含量与土壤速效N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其余的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在今后的养护管理中应根据叶片和土壤的实际营养状况,结合不同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7.
从赣南10个区县的沙质红壤、黏性红壤、紫色土和黄壤共131个果园采样测试了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分析营养丰缺状况。赣南脐橙园普遍存在叶片N、K过量和Mg、Zn同时缺乏的问题。叶片N、P、K、Ca、Mg、Fe和 Mn在不同土壤类型的果园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沙性红壤果园P、Fe更为丰富。黏性红壤果园N含量最高,K的过量程度和 Mg的缺乏程度都最轻。黄壤果园P更丰富,Ca更缺乏,Mn最容易过量。紫色土果园N、P含量最低,K最易过量,Ca较丰富,Mg最缺乏,有部分pH较高的果园植株缺Fe。叶片S、Zn、Cu、B和Mo 在不同土壤类型的果园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相当比例的脐橙园叶片缺Cu,少量果园叶片缺B,所有果园叶片S和Mo在适宜范围内。赣南脐橙园叶片N、K过量和Mg、Zn缺乏的情况较为普遍,不同土壤类型的脐橙园叶片N、P、K、Ca、Mg、Fe和 Mn营养丰缺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对杂交结缕草Zoysia japonica×Z.temuifolia成坪期的植株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P,K是草坪草体内的三大营养元素,其含量大小为N>K>P.叶片养分质量分数参考性指标为:N 1.869%~2.920%,P 0.192%~0.410%,K 1.431%~1.574%,Ca 0.042~0.071%,Mg 0.057%~0.079%;根系养分质量分数参考性指标为:N o.876%~1.561%,P 0.119%~0.143%,K 0.559%~0.824%,Ca 0.030%~0.039%,Mg 0.024%~0.042%.  相似文献   

9.
通过连续5年对W?默科特和红肉脐橙果园植株叶片N、P、K、Ca、Mg、S、Fe、Mn、Zn、Cu和B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各元素含量差异较大。江津柑橘园植株叶片P、K、Ca较为丰富,N含量多数年份为低量到适量范围,S含量多为适宜到高量,而Mg、Mn和B含量多为适宜范围,Zn全部处于缺乏范围,Fe和Cu不同年份差异较大,从缺乏至适量和高量均有分布。总体而言,两个品种大多数营养元素含量差异较小,而K和Mg含量差异较大,且表现为W?默科特K含量显著低于红肉脐橙,而Mg含量则相反。因此,江津柑橘园需要增施有机肥,适当补充N和Mg肥,部分果园需要补充Fe和Cu肥,大量补充Zn肥。  相似文献   

10.
红三叶N、P、K、Ca、Mg元素含量与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各器官在不同生育期N、P、K、Ca、Mg等元素的含量,目的在于揭示其各器官对N、P、K、Ca、Mg的积累能力、对不同元素的选择性吸收以及N、P、K、Ca、Mg在各器官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红三叶不同器官对各元素的积累能力不同,N:叶>花>根>茎;P:花>叶>根>茎;K和Ca:叶>花>茎>根;Mg:根>叶>茎>花。不同器官对元素选择性吸收系列不同,根为N>K>Ca>Mg>P;茎:N>Ca>K>Mg>P;叶:N>Ca>K>P>Mg;花:N>Ca>K>P>Mg;红三叶是一种典型的N-Ca型植物。此外,K、P、K、Ca、Mg在根、茎、叶、花中的动态变化有6种基本类型,Ⅰ-渐增型(/)、Ⅱ-递减型(\)、Ⅲ-U型、Ⅳ-∩型、Ⅴ-增波型(~)、Ⅳ-降波型(~)。  相似文献   

11.
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兔的多种症候性传染病。临诊上表现为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全身性败血症、中耳炎、结膜炎、子宫蓄脓、睾丸炎等不同的病型。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为高发季节,各种日龄的兔都可感染。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皮肤、粘膜伤口是感染的主要途径。本病是引起2 ̄6月龄兔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新余蜜橘养分状况,对新余市37个橘园土壤和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7%的新余蜜橘园土壤偏酸性,35.1%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适宜标准。土壤碱解N、速效P和K含量不足的比例分别54%、94.6%和67.6%。土壤交换性Ca和Mg含量在所有果园土壤中均不足。相反,土壤有效Fe、Mn和Cu含量的超标比例分别为100%、48.6%和48.7%。树体叶片元素分析表明:N含量偏低比例为32.4%,超标比例为43.2%;叶片P和K含量以偏低为主,比例分别为62.2%和75.7%;Ca含量有16.2%的果园偏低;Mg含量偏低和适量的比例均为43.2%;微量养分Fe和Mn含量偏高比例分别为54.1%和43.2%,Cu含量普遍适量,Zn含量偏低和缺乏比例均为40.5%。相关分析表明,除P、Mg和Cu外,其他元素含量在相应的土壤和叶片中均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新余蜜橘管理过程中需重视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补充P、K和Zn营养,同时控制Fe、Mn和Cu使用量。  相似文献   

13.
铁尾矿区沙棘-桑树人工混交林的养分分配状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评估铁尾矿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中,利用沙棘-桑树人工混交林提高林地养分总体水平的可行性,测定混交林中沙棘、桑树和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根系及枯枝落叶中的N、P、K、Ca、Mg含量与贮量,测定沙棘、桑树根系周围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沙棘的根、干、枝、叶、皮中的N含量明显高于桑树,尤其是不同土层根系中的N含量可达到桑树根系的3.03~4.33倍,沙棘根系中的Ca、Mg含量高于桑树,P含量与桑树相近,而桑树地上部分的P、K、Ca、Mg含量以及各土层根系中的K含量大多高于沙棘;沙棘根系周围土壤中的全N含量高于桑树根系周围土壤,其平均含量为桑树的1.88倍,根系周围表层0~20 cm土壤的全N含量为桑树的3.18倍;混交林中乔木、草本、枯落物的总养分贮量大小为:沙棘>枯枝落叶>桑树>草本植物,其中沙棘的养分贮量占混交林系统养分总贮量的56.10%。研究结果提示:沙棘在整个混交林系统的养分分配中起到支配性作用,可为桑树的正常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养分空间,沙棘-桑树混交林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14.
星星草地上部6种元素含量季节动态及其分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晶  孙国荣  阎秀峰 《草地学报》2001,9(3):213-217
研究星星草人工草地地上部N、P、K、Na、Ca、Mg含量的季节动态及其在不同器官和不同株高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生育期间,元素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K>N>P>Na>Ca>Mg。其中K、N、P、Na和Mg随着生育期的进程含量递减,而Ca在生育后期变化较小。供试元素积累量及积累速率的季节动态与生物量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即先升后降。在开花期后元素和干物质开始向根部运输。N在穗中最多,P、Ca、Mg在叶中最多,而K和Na则主要分布在茎中。近地面和茎的最上部元素含量相对较少。开花期为星星草最适合的收获期。  相似文献   

15.
对广东郁南7个代表性沙糖桔果园土壤和结果树植株叶片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坡地果园的酸度比水田果园的大。土壤质地以粘土和粘壤土为主,其中砂页岩坡地果园土壤质均为粘土,而花岗岩坡地为粉砂质粘土,水田改种的多为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全氮主要在中等至偏低水平之间;坡地果园的有效磷偏低,水田果园有效磷处于低量至适量水平;缺磷和缺钾的主要是坡地果园,而高磷和高钾的主要是水田果园。土壤交换性钙、镁和有效硼普遍缺乏;铜、锌个别缺乏;铁、锰、硫含量均较高。沙糖桔结果树周年营养状况随着生育期的不同而发生动态变化,土壤磷钾高的果园其叶片磷钾水平并不是全都相应提高。叶片N、P、K、Cu平均含量在开花期最高,N、K、Cu均处于柑桔类的适量范围,而P则高于适量范围;叶片N、P平均含量在幼果期最低。叶片Ca平均含量在果实成熟期最高,郁南沙糖桔叶片Mg低于柑桔类适量水平的较多,说明缺镁的情况较多;叶片Fe、Mn含量从开花期最低至成熟期达到最高,地下水位较高的果园叶片锰含量全年每个生育期均较高,在后期甚至超过适宜水平的1倍多。  相似文献   

16.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macro and trace mineral contents of ten enset varieties collected from Sidama zone of southern Ethiopia. Samples of leaf lamina, leaf midrib, pseudostem and corm were taken from ten enset varieties at the age of 5 to 6 years during the main rainy season. The dry weight of each variety and fraction were also determined. Mineral contents in fractions of different enset varieties were analysed and compared with 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ruminants. The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enset fractions to the total dry weight was variable (P < 0.05), the highest being from pseudostem and the lowest from leaf lamina. There were varietal differences (P < 0.05) in macro and trace mineral content in different fractions except phosphorus (P) content of leaf lamina. Most enset fractions were rich sources of major minerals such as P, potassium (K), calcium (Ca) (except corm) and magnesium (Mg). Sodium (Na) content was very low. Most fractions were rich in iron (Fe) and manganese (Mn), but deficient in copper (Cu), except leaf lamina. Zinc (Zn) content was high in corm, but low in other fractions. This account of the macro and trace mineral content of different enset varieties and fractions could help in strategic supplementation intended to alleviate mineral deficiencies.  相似文献   

17.
施肥对桑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肥对桑叶品质的影响 ,多年多点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土壤养分缺乏的桑园施用相应的缺素养分总体上有改善桑叶品质的作用。N、P、K、S、Mg、B等 6种养分的施用均明显提高桑叶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 ;N、K、S、B肥有提高桑叶蛋白质的作用 ,Mg对蛋白质的影响作用很小 ;N、Mg、B肥有提高桑叶全糖含量的作用 ,P、K肥则会降低全糖含量 ,S对桑叶全糖含量的影响不大 ;N、P、K肥施用有提高桑叶中脂肪含量的作用 ,而S、Mg、B肥的作用则相反。结果还显示 ,同一种养分在不同试验中对桑叶某一具体品质参数的影响大小及影响方向不尽相同 ,表明施肥对桑叶品质的作用还受其他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甘肃白刺属3种植物叶片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甘肃不同产地的3种白刺叶中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同陕西分布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比较,甘肃产唐古特白刺Nitrania tangutorum、小果白刺N.sibirica和泡泡刺N.sphearocarpa叶中营养成分较高;不同地理种源的唐古特白刺叶片中营养成分含量不同,因此对白刺叶的开发,要考虑种质来源;同一生境不同种的叶营养成分含量有所差异,说明同一生境生长的同属不同种植物对不同营养成分的积累能力不同;除可溶性糖外, 唐古特白刺叶中营养成分的积累高于在果实中的积累,因此就营养成分含量来说,叶的营养价值大于果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