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法库县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法库县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情况、技术特点以及整地、播种、中耕、收获等主要环节的技术规范,并将实施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地块与传统耕作地块进行了试验对比,表明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具有节种、节肥、省工、节支、增产的效果.针对玉米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剖析了玉米收获环节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玉米生产的收获环节的机械化程度不高,成为制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针对此现状,分析制约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玉米收获机械推广、应用的有效措施,以加快玉米收获环节的机械化发展进程.推动我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玉米种植机械化水平较高,整地、播种、中耕以及植保等生产环节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但目前玉米收获机械化却成了阻碍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为此,如何因地制宜地加快发展玉米收获机械  相似文献   

4.
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点内容之一。介绍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阐述该技术的先进性、品种要求及配套技术设备,分析辽宁省发展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的条件,以期为推动辽宁省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阜新市玉米收获环节的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阐述阜新市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意义,分析阜新市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具备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阜新市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的主要措施,以推进全市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起步晚,收获主要靠人工,机械化收获程度很低.2009年,玉米机播水平达到75%,而机收水平只有17%,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严重制约了玉米产业的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很多,既有玉米种植行距不统一、收获工艺不同以及玉米价格偏低、机收成本高等原因,也有机器可靠性和适应性差等农业机械方面的因素.特别是我国现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户分得的责任田地块小,地边空垄少,不利于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应用,影响作业连续性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受制种玉米生产环节农艺要求的制约,其对播种、收获技术要求很高,机械应用水平仍然较低,从而加大了劳动强度,催升了种植成本,严重影响着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因此,在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下,解决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技术难题,提升玉米全程机械化水平,就必须坚持不懈地示范推广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才能为玉米生产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悬挂式玉米收获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起步晚,收获主要靠人工,机械化收获程度很低,玉米种植机播水平达到58.7%,而机收水平不足5%,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严重制约了玉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玉米收获机械化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分析鞍山市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并指出今后鞍山市玉米收获机械研发的技术方向与重点机型,为促进鞍山市玉米收获机械化乃至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谈如何推进辽宁玉米收获机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辽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同水稻收获机械化发展速度相比,玉米收获机械化进程缓慢。究其原因在于:一是宣传力度不够。媒体对这方面的宣传有一定的局限,农民迫切需求的玉米收获机械得不到有效的认同。二是农机推广的力度不够。小麦和水稻已初步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而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玉米收获环节始终是一大难  相似文献   

11.
水稻种植对开原市农业生产至关重要。针对开原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现状.找到育秧和插秧环节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所在,分析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定发展规划、争取项目资金、强化示范推广、实施重点突破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2.
吴沛侠 《湖南农机》2012,39(1):32+34
目前,我国部分玉米主产区的玉米生产除收获环节之外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玉米收获机械化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发展的瓶颈,也是深入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难点.文章分析了玉米机收推广中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推广玉米机收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介绍玉米双行机械化覆膜播种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该技术模式在彰武地区的推广情况,通过实际生产试验考察应用玉米双行机械化覆膜播种技术的效果,结果证实该技术具有提高玉米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阜新地区是辽宁玉米主产区,全市玉米生产除收获环节之外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玉米收获机械化成为制约阜新地区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发展的瓶颈,也是深入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难点。论述了阜新地区的玉米机收发展现状,分析了阜新地区发展玉米机收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今后阜新地区发展玉米机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概述我国玉米种子加工技术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对我国玉米种子加工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提高玉米种子加工技术水平,实现玉米种子的精细加工,才能提高我国玉米种子加工质量和商品竞争力,促进玉米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介绍我国玉米收获机械行业的市场现状和产品技术现状,分析现有产品在结构、技术和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明引入计算机系统对机械技术的提升作用,为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玉米收获机械化一直是我国农机化工作的难点,也是今后工作的重点。针对目前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速度缓慢的现状,提出提高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性能和质量、创造玉米收获机械农艺配套条件、建立科学的玉米收获机械推广工作程序3方面有效措施,以促进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玉米播种与测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玉米播种作业处于机械化水平较高、智能化水平较低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播种机是播种的主体,而人是播种质量监控的主体"。要改变这一模式,必须在播种作业中充分采用智能化技术,最大程度代替人的作用。玉米播种包括排种、投种、着床3个过程,本文围绕这一过程,阐述了玉米播种与测控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发展动态。在分析归纳各项播种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玉米精密播种技术的发展现状、差距,并结合精准农业背景下对玉米播种技术提出的要求,展望了我国玉米播种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是确保玉米稳产、高产的有效措施。阐述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的优势,分析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实施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maize yield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maize yields using an econometric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climate, economic, and technology variables. The major finding is climate change will not universally cause negative impacts of maize yield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he results of a simulation of climate change on maize yields over the period 2008-2030 show that a combination of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can either bring positive or negative effects on maize yields. Furthermore, variation in regional climatic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makes the impacts of climatic change on maize yields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this research,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maize yields are not simply examined by climate factors. Economic and technology adaptation effects on maize yields are also incorporated. Thus, even with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limate conditions that alter the maize crop’s growing environment and affect crop yields, a decrease in maize supply due to a decrease in maize yields would lead to an increase in the maize price, which in turn would induce farmers to add more investments in production inputs to raise yields. Thus, the decrease in actual yields may not be as dramatic as predicted in only climate factor considered cases. In this research, findings gained from the study can be used for early-staged policymaking decisions and advanced problem prevention programs. To ensure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in maize yields in the future, further studies and research, as well as efficient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nd actions are requi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