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在自然条件下,采用完全随机试验研究了不同海拔和播期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生物学性状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的播始历期、实粒数、结实率和理论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穗长影响显著(P0.05),而对株高、单株有效穗和总粒数影响不显著。播期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的播始历期、穗长、实粒数、结实率和理论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单株有效穗和总粒数影响显著(P0.05),而对株高影响不显著。海拔和播期两因子互作对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的实粒数、结实率和理论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播始历期、株高和穗长影响显著(P0.05),而对单株有效穗和总粒数影响不显著。不同海拔条件下Y58S的最适播期也存在差异,当海拔为1429和1532 m时,4月14日和24日播种,Y58S的理论产量高于4月4日和5月4日,而在海拔1631和1663 m时,Y58S的理论产量随播种时期的延迟而降低,4月4日则最适合播种。结果显示海拔、播期和二者的互作对水稻Y58S的生物学性状和理论产量有显著影响,在低海拔地区适当地延期播种和高海拔地区提前播种有利于其增产。  相似文献   

2.
1999~ 2 0 0 1年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 63S在合肥种植 ,其主茎叶片数 14 .5~ 12 .9叶 ,播始历期 91~ 69d ,平均播始期有效积温 10 5 8.9℃ ,播始历期与有效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 (r=0 .761 ) ,表明广占 63S为感温性强的早熟中籼两系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分析了6个水稻恢复系和6个水稻不育系的播始历期、积温同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恢复系和不育系的播始历期随日均温度平均值的升高而降低;当日均温度平均值高于26℃时,恢复系和不育系的积温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苗期持续高温会加速水稻的生长而缩短积温,这种效应仅对于积温较高的恢复系及不育系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4.
于2010年对两系杂交水稻组合Y58S/9311进行分期播种试验,观察其在海口的生育特性,并对父母本的播始历期与积温的相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父本的播始历期在93—113d之间,且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呈现逐渐缩短的趋势,母本的播始历期在85—98d之间;父本的播始历期与积温表现为相关不显著,而母本的播始历期与积温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籼型两用核不育系2136S的生育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籼型两用核不育系2136S在贵州省3个不同生态点的生育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4月10日至5月30日期间播种,有效积温基本稳定,播种期与播始历期,主茎叶片数呈极显著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2136S播期与播始历期和播期与主茎叶片数的两种线性回归方程,并讨论了其在2136S繁殖,制种中的利用。  相似文献   

6.
杂交稻组合培杂266是由不育系培矮64S与恢复系266配组育成,培矮64S对温度反应敏感,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为23.5℃,抽穗期温度超过30℃出现滞育,桂南地区6月28日播种,播始历期72-75天,对九二0反应不敏感,柱头外露率高,活力较差。恢复系266耐肥抗倒抗病,花粉量足,亲和力强,播始历期75-78天,对九二0敏感。制种关键是要保证不育系安全渡过转换敏感期,抽穗期日平均温处于28℃左右,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要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适时适量喷好九二0。  相似文献   

7.
以培矮64S为对照,采用分期播种试验,分析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福龙S2的育性与特征特性表现,结果表明:福龙S2播始历期86~89 d;稳定不育期从7月20日开始;开花习性好,柱头活力强,午前花比率达70%以上;柱头外露率较高,单边外露率高于双边外露率;福龙S2比培矮64S具有更好的异交结实特性。  相似文献   

8.
锦4128S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早晚兼用籼型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播始历期60~75 d,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分蘖强、异交性好、亲和性较广和配合力强等突出优点。自2016年锦4128S审定以来,所配组合有4个通过国家审定,4个组合通过省级审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对于亲本播始历期的准确把握是确保杂交稻制种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根本。然而由于水稻的光温敏感性,其播始历期受环境影响较大,而且品种间也存在很大差异,很难做一般性的把握。作者从杂交稻的育种实践出发,采用在不同年份和地点进行分期播种和插秧的方法,对北方杂交粳稻核心亲本的播始历期及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多数不育系与保持系播始历期差异不明显;(2)核心亲本105A,91A,95A,99A,02A,屉A,C52,C258,C01,C418的基本播始历期分别为104.7,105,104.8,107.7。106.8,106.9,105.7,111,107.1,115.6d;(3)播始历期具有明显的年份、地点、播期和秧龄效应及其间互作效应;(4)总体上105A、C258,C01,91A,C418的播始历期稳定性较差,而C52,99A,TA,02A,95A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大豆种子老化过程中活力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两个大豆种子为供试材料,通过(58±1)℃热水老化,进行了不同老化水平大豆种子生活力及活力指标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老化过程中,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先于发芽率出现明显的下降;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两个不同种皮的大豆品种耐贮能力出现差异;黑色种皮的晋豆3号较黄色种皮的晋豆20号种子在老化过程中各项活力指标都高,显示出其劣变的程度相对较小、耐贮;两个老化品种活力下降曲线均呈反S形曲线走向。  相似文献   

11.
在广州市人控光温条件下的研究表明,籼S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正常的播始历期最长104 d,最短为71 d,籼S播始历期的变化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籼S具有明显的感光性,光长对播始历期的影响有所不同,第一光周期的光长对播始历期的影响较第二光周期要大;以籼S为母本杂交F1的播始历期绝大多数比籼S短,且与父本更接近.  相似文献   

12.
W6154S和W6184S生育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籼稻两用核不育系 W6154S 和 W6184S 的生育特性.在3月30~6月10日期间,播期的迟早与播始天数呈线性关系,6月10日以后播种,播始天数基本稳定;这两个不育系在播始期间的活动积温与播始天数亦呈线性关系.建立了反映上述两种线性变化的回归方程.讨论了这些回归方程在确定亲本播种期时的利用.  相似文献   

13.
对自然条件下贮藏1、4、8个月的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种子的发芽率、生活力和含水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集后短时间贮藏栀子种子能保持较高的生活力和发芽率,但栀子种子寿命较短,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的生活力、发芽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种子对环境的耐受性也大大降低。生活力与贮藏时间的相关系数r=0.958,种子的生活力(Y)与贮藏时间(X)回归方程Y=102.794-3.736 X;发芽率与贮藏时间的相关系数r=0.881,种子的发芽率(W)与贮藏时间(X)回归方程W=95.740-6.368 X,均显著相关。长时间贮藏后栀子种子的含水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几个水稻不育系的亲和性及配合力、遗传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粳型不育系Y4036A及恢复系057、040、C堡均属I类。株高、千粒重、播始历期3个性状以加性效性为主。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均较低,其中千粒重、播始历期的狭义遗传力高于70% ,其余均不到60% 。4个不育系中培矮64S亲和性较好,Y4036A为部分亲和。亚种间杂交仍存在结实率偏低等不足,可通过选择亲本或导入广亲和基因来克服。  相似文献   

15.
室温下不同贮藏时间对茄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室温下不同贮藏时间对茄种子吸水特性、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室温下贮藏时间3个月的茄种子发芽率为98.2%、活力指数为0.062;贮藏1、2、3、5年后,茄种子发芽率分别下降至93.5%、72%、43%、0.0%,活力指数分别为0.045、0.042、0.018和0;而不同贮期茄种子的吸水特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万安县地处赣中南,每年6月底至8月份都会遇到连续高温少雨天气,日最高气温长期维持在37℃以上。据2009年、2010年调查发现,由于受高温干旱天气影响,五丰棉津制种基地540亩的秋制不育系均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播始历期缩短现象,播始历期缩短4~11天。  相似文献   

17.
分析小麦T 型雄性不育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小麦灌浆中后期降水可显著增加不育系种子的霉粒率和穗发芽率,从而降低了种子发芽率;不同不育系对降水的反应差异显著,粉质不育系种子的相对皱缩度、霉粒率与穗发芽率之和均显著高于半角质和角质不育系;在灌浆中后期降水年份,蜡熟期收获不育系可显著降低种子霉粒率和穗发芽率,而不会降低产种量。  相似文献   

18.
对4个甘蓝型油菜不育系在湛江地区进行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各不育系的育性指数随播期推迟而降低,不育株率随播期推迟而上升.其中不育系466a-1、中油杂2号A在9月10日播种,可以在3月下旬收获,不会影响早稻移栽;而不育系325a-6、油研a-10同在9月10日播种,但成熟期仍在4月上旬,与早稻移栽的时间相隔过短,因此在湛江制种时应当推迟早稻移栽期.试验结果还表明,各不育系在9月10日播种,不育株率很低,始花期育性指数也偏高,因此4个不育系在自交繁殖时都需加以提纯.  相似文献   

19.
对龙特甫A、K17A、协青早A、珍汕 97A、金 2 3A、培矮 6 4S、香 12 5S 7个实用不育系采用 3次播种 ,单、双本栽植的方式进行观察 ,了解其播始历期、主茎叶片数、分蘖与成穗以及植株性状 ,为大面积配制新组合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0.
分析小麦T型雄性不育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小麦灌浆中后期降水可显著啬不育系种子的霉粒率和穗发芽率,从而降低了种子发芽率;不同不育系对降水的反应差异显著,粉质不育系种子的相对皱缩度、霉粒率与穗发经之和均显著高于关角质和角质不育系;在灌浆中后期降水年份,蜡熟期收获不育系可显著降低种子霉粒率和穗发芽率,而不会降低产种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