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方竹(金佛山方竹)是大娄山脉主要经济树种之一,是桐梓县林业经济的主要产业,重要的林下经济资源。方竹低产林改造技术在桐梓县得到了全面的应用,为了了解技术应用的成效,2012年,桐梓县就不同改造强度的地块对出笋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为各级政府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从而有效的推动桐梓县方竹产业化建设、林业经济及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方竹(金佛山方竹)是大娄山脉主要经济树种之一,是桐梓县林业经济的主要产业,重要的林下经济资源。方竹低产林改造技术在桐梓县得到了全面的应用,为了了解技术应用的成效,2012年,桐梓县就不同改造强度的地块对出笋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为各级政府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从而有效的推动桐梓县方竹产业化建设、林业经济及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金佛山方竹不同冠层枝叶动态生长规律,构建枝叶生长发育模型,为金佛山方竹科学培育和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省遵义市顶箐山的金佛山方竹天然林为实验对象,建立枝长-节间长拟合方程,运用Richards方程对枝叶生长的实测数据进行曲线拟合,以生理发育时间为预测变量,构建生长发育时间动态模型。结果表明:所有动态生长模型R~2值均在0.98以上,残差符合正态分布;金佛山方竹不同冠层枝叶生长进程均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不同冠层枝长、节间长、叶长以及叶宽的潜在最大值呈现上、中层大于下层;不同冠层枝条随节位数增加节间长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枝叶发育规律均表现为自上而下萌发,并于同一时间停止生长。金佛山方竹不同冠层枝叶起始发育时间、生长速率不同,枝长、叶长、叶宽潜在最大值不同,这与金佛山方竹适应环境的生存策略有关;Richards生长曲线能较好的拟合金佛山方竹枝叶动态成长过程,为金佛山方竹科学培育,水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金佛山方竹丰产培育技术及产业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金佛山方竹的培育技术以及成林后管理措施,阐述了金佛山方竹产业取得的成效,同时根据镇雄县金佛山方竹资源状况提出未来产业化发展对策,以期为金佛山方竹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发展林下产业是提升林业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林下中草药种植是近年来林业产业发展的项目,其对林业产业经济效益提升显著。本文对当前林下几种中草药品种种植技术进行分析,为林下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林下活树附生铁皮石斛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如何积极发展林下经济,解决林农增收、林业增效的问题,推广林下活树附生种植铁皮石斛的技术,提高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结合铁皮石斛生物学特性,从自然条件、林分处理、移植上树、喷灌设施、树体管理、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总结了铁皮石斛在乔林树种上附生种植的技术,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发展林下产业是提升林业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林下中草药种植是近年来林业产业发展的项目之一,对林业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效果显著。本文对当前林下中草药种植技术进行了简介,以期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滇东北金佛山方竹林为对象,在全面调查竹林生长状况、林分结构、立地条件等基础上,构建金佛山方竹林健康评价指标模型。结果表明: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建立金佛山方竹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第一层为目标层,即竹林健康综合评价;第二层为要素层,包括林分活力指标、外界干扰指标、林分结构指标和冠层结构指标;第三层为12个二级指标,包括胸径、地径、高度、生物量、枯立竹数、郁闭度、年龄结构、乔木层丰富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抚育管理强度、社会重视程度。基于不同立地条件预测竹林分活力指标,建立了竹林健康评价模型,并将竹林健康等级划分为3个等级,其中金佛山方竹林健康林分占31.11%,亚健康林分占51.11%,不健康林分占17.78%。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掌握葡萄品种的特性,进而优化上海市奉贤区葡萄品种结构,对"醉金香""阳光玫瑰"在奉贤区种植的性状表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阳光玫瑰"在田间性状、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上均优于"醉金香",因此,可替代"醉金香"在奉贤区发展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给金佛山方竹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依据,从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丰产栽培技术、出笋规律、低产林改造、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及保鲜加工技术等方面,对近年来金佛山方竹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金佛山方竹今后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林分密度管理的凹叶厚朴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管理方式对凹叶厚朴木材纤维特性、化学组成、基本密度和干缩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木材力学性质有显著影响,以密组的木材品质指数较高,根据凹叶厚朴的生长特征、木材材性的工艺性能,凹叶厚朴适合以建筑材,家具用材和装饰用材林为培育目标,因此,经营密度均不宜过高,在本试验条件下以中组(保留1505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杉木、厚朴混交林邻体干扰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杉木——厚朴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杉木和厚朴邻体干扰效应。结果表明,杉木和厚朴混交林中杉木和厚朴个体间表现强烈的竞争关系,其中以厚朴为基株的总竞争大于以杉木为基株的总竞争,二者又与杉木间的竞争较大,表明该人工群落演替的动力是厚朴和杉木各个体对资源竞争所引起的他疏作用,以及杉木种内竞争引起的自疏作用。进一步分析个体生长速度与邻体干扰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杉木和厚朴生长速度和邻体干扰指数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种子不同预处理试验,探讨了3种厚朴苗期生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发芽持续时间的长短,发芽率,地径、苗高生长等方面,不同预处理技术措施之间、厚朴不同种类之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应根据厚朴的不同种类,选择适宜的种子预处理技术措施。凹叶厚朴、厚朴宜采用NK1、NG1,长喙厚朴宜采用NG1处理措施,进行种子的预处理,缩短发芽持续时间,出苗快而整齐,并有利苗木出土后的径、高生长。  相似文献   

14.
核桃—芍药—夏枯草间作模式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减少林地荒芜、缩短收获等待期、提高种植效益的角度,选定了核桃—芍药—夏枯草立体间作模式。阐述了核桃、芍药、夏枯草的生活习性、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介绍了该间作模式的栽培技术,分析了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认为该模式是适合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实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具有较高效益的发展林下经济的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陈赵良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28-130,145
凹叶厚朴与杉木、马尾松的不同混交比例、不同立地质量等级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混交比例,对凹叶厚朴、杉木、马尾松的胸径和树高生长,以及凹叶厚朴的树皮率都有极显著影响。马尾松是凹叶厚朴优良的伴生树种,种间关系良好。凹叶厚朴、马尾松的混交比例以5马5朴较为合理。杉木与凹叶厚朴混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6.
华重楼是一种传统的名贵药材, 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镇痛化瘀、抑肿瘤等功效,其广泛用于热毒疮疡、惊风抽搐、毒蛇咬伤、肝火旺盛、肠炎腹泻、咽喉肿痛、恶性肿瘤等病症的治疗,是云南白药、宫血宁等40多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材料。目前国内野生资源贫乏,市场缺口较大,价格不断上扬,开展人工仿野生种植是解决当前市场紧缺的重要途径。为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对浙江省遂昌县白马山林场杉木林下种植华重楼技术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种植技术要点,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在皖北地区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开展林药复合经营,增加土地利用效率,以短养长形成良性循环模式。科学系统地总结了林下紫花丹参复合经营技术要点,包括林分选择、整地栽植、田间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贮藏等技术方面的内容,以期为皖北地区开展林下紫花丹参复合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栽培试验及经营管理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凹叶厚朴材药两用的特点,开展凹叶厚朴立地条件选择、密度控制、混交造林、生长收获模型、丛干数管理、木材材性等系统研究,形成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优化培育模式,为今后大面积营造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提供一整套较为系统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芦倩  闫秀婧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19-7219,7223
该研究利用当前先进的3S技术对天水市麦积区经济林种植区土壤环境因子进行空间分布研究,直观体现出不同的土壤环境对经济林种植的适宜性影响。得到如下结论:海拔、土壤温度和紧实度适宜苹果、花椒、核桃、葡萄的生长。土壤水分由于受到当地降雨量、坡度、坡向的影响,在经济林种植中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地区偏小。综合来看,麦积区经济林种植区土壤环境空间分布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林,是一种分布面积甚广的隐域性植被。长白落叶松是材质优良的速生树种,不仅它本身具有颇高的经济价值,于其林下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珍贵野生经济植物资源。据笔者初步调查研究,主要可供药用、制作饮料、食品加工等60余种植物,隶属于28科。特别是利用长白落叶松树皮栽植灵芝如获成功,可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以及开发泥炭藓的多种应用,既可收到变废为宝,又因清除了藓类等地被物而促进长白落叶松林的更新。故长白落叶松林有极大的经济价值,亟待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