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芮城国家一般站1960-2017年58年的逐日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及农业气象物候数据,研究分析58年芮城县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对苹果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 芮城县1960-2017年年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除4月份日照时数呈上升趋势外,其余月份为下降趋势,四季中春季为上升趋势,其余为下降趋势,其中夏季下降最明显,其次是冬季;日照时数与苹果开花盛期呈负相关,即日照时数多,苹果花期提前,2-3月日照时数是影响芮城县苹果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2.
利用芮城县1984—2012年苹果花期序列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出苹果花期与温度、降水和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发现气温对苹果花期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日照时数,降水的影响很小;气温、日照时数对苹果花期的影响表现为一致性负相关。筛选出影响苹果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年平均气温、2月平均气温、3月平均气温、3月地面温度、开花前1个月≥0℃积温和3月至4月上旬≥0℃积温、3月日照时数,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基于以上因子的苹果花期预报模型,用建立的预测模型对1984—2012年芮城县苹果花期进行回测,准确率较高。平均始花期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绝对误差为0,最大差值为6 d;平均盛花期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绝对误差为1 d,最大差值为9 d,预报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表明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准确预测芮城县苹果花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960—2021年广西钦州荔枝主产区气象要素进行统计,结合荔枝生物学特性及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分析钦州荔枝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演变特征及影响。结果表明:1960—2021年钦州市荔枝主产区冬季冻害、春季(花期)寒害呈减轻趋势,大风、花期高温热害等灾害呈加重趋势,果实膨大期干旱情况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果实膨大后期降雨量偏多的频率大。根据农业气象灾害演变特征提出应对策略,为荔枝生产趋利避害、提质增效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业科学》2020,(3):215-218
通过对1960—2017年隰县气象五参数进行统计分析,隰县四季分明,气温冬季较低、夏季较高;气压冬季较高、夏季较低;降水季节分明,夏季降水较多、冬季较少;而日照时数夏季较长、秋冬季较短。隰县气温年均值逐年上升,降水和日照时数年均值逐年下降;气压存在一个"阶梯"式上升过程,而相对湿度年际变化不明显。运用KZ滤波方法,得出隰县气温逐年上升,上升速率为0.027 2℃/a;降水量逐年减少,速率为-0.003 42 mm/a;日照时数逐年减少,速率为-0.020 1 h/a。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宽甸气象站1978-2017年的气象资料,对宽甸县近40年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宽甸县的年均蒸发量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蒸发量在夏季的下降趋势最明显;春夏两季的蒸发量较多,占全年蒸发量的70%;蒸发量与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关系,与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和总云量呈负相关关系;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春季蒸发量的主要因子;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总云量是影响夏秋季蒸发量变化的主要因子;温度为影响冬季蒸发量的主要因子;冬季总云量较少。  相似文献   

6.
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对玉树市1968—2017年日照时数气象资料进行了研究,对该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地区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25.28 h/10年;春、夏、秋季日照时数均呈线性减少趋势,冬季为较弱上升趋势,夏季平均日照时数减少最显著,春、秋季平均日照时数减少趋势较弱,阶段性波动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利用凤翔县1960—2010年日照时数、降水、云量和雾日等气象要素资料,使用数理统计和线性气候倾向率等方法进行日照时数趋势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凤翔县51年来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46.8 h/10年。各季日照时数除春季增多外,夏季、秋季和冬季呈减少趋势,尤以夏季减少最强烈,秋季减少最不明显。各季的变化情况也不尽相同,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影响凤翔县日照时数的主要气象因素是云量和降水日数,但年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与其关系不密切。雾日对日照时数的影响只在秋冬季,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0—2019年英吉沙县气象局地面观测资料和巴旦木花期物候资料,对影响巴旦木花期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0a来,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巴旦木花期有明显的提前趋势,花期提前了6~13d;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对巴旦木花期都有明显影响。初春温度是影响巴旦木开花期早晚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9.
利用夏津县气象局1961—2016年日照气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累计距平法和谱分析方法对年日照时数与四季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夏津县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77.4 h,且通过了0.001的显著性检验。春、夏、秋、冬四季的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减少6.3、24.3、23.0、21.8 h,夏季、秋季与冬季下降趋势极显著,通过了0.001的显著性检验;春季下降趋势不显著,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1995—1997年是年日照时数和四季日照时数由正距平到负距平的转折年份;年日照时数和夏季日照时数存在11年的周期,通过了95%的信度检验。  相似文献   

10.
利用辽宁省53个气象观测站日照时数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1981~2013年辽宁省的年及四季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和四季日照时数空间上均呈西高东低的经向型分布,春季日照时数最多,夏季次之,冬季最少;且同时存在显著上升和减少的区域,其中年和夏、秋季日照时数大部地区呈下降趋势,春、冬季大部地区呈上升趋势。在时间上,辽宁省的年和夏、秋季日照时数呈线性下降趋势,春、冬季呈非常弱的上升趋势,同时夏季下降趋势显著外,其他季节和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均不显著;1981~2013年,辽宁省的年和四季日照时数没有发生明显的年代际突变,主要振荡周期为2~4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