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草地贪夜蛾是2019年首次入侵中国的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随后扩散蔓延到全国多个地区。地处草地贪夜蛾迁飞过渡区的江苏省泗洪县采取并落实"减轻当地危害、压低过境虫源繁殖基数"的方针,防效显著。以田间实际生产操作、应用和实践为基础,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草地贪夜蛾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为害特点、监测措施、防控对策,以期为应急处置草地贪夜蛾为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正>重大入侵性害虫草地贪夜蛾自2019年1月入侵云南省以来,在国内迁飞扩散速度快,发生危害区域大。截至7月,已在湖南及云南、广西、贵州、广东等省区查见草地贪夜蛾危害玉米情况,来势异常迅猛。湖南省于4月26日在宜章县最先发现草地贪夜蛾,之后快速蔓延扩展,发生区域持续扩大,主要为害作物为玉米。湖南省是玉米种植面积比较大的省份,且分布范围广,夏秋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草地贪夜蛾发生发展;同时湖南省农  相似文献   

3.
在2019和2020年调查了菏泽地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和为害情况。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明确了菏泽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物种。利用灯诱和性诱监测成虫、田间调查监测幼虫,连续2年的数据表明,草地贪夜蛾在8月中旬左右迁飞至菏泽地区,选择低于大喇叭口期的玉米上产卵为害;成虫监测方面,性诱效果显著高于灯诱。上述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成功入侵山东菏泽地区,虽然害虫种群密度和发生为害面积小,但有扩张的趋势,后续应在山东菏泽地区继续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4.
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与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跨境迁飞性害虫,具有寄主范围广、繁殖能力强、迁飞扩散快、为害程度重和防控难度大等特点。2019年1月首次入侵我国云南省,并在我国西南、华南及北方广大地区迅速蔓延扩散,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随着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周年繁殖区定殖成功,其“北迁南回”将成为常态,草地贪夜蛾已由入侵新发害虫转变为常发性害虫,其防控策略也将由应急防控转变为长期防控。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迁飞监测预警与科学防控是打赢草地贪夜蛾攻坚战的关键措施。综述了草地贪夜蛾在全球的分布与扩散、迁飞规律、防控技术与措施等,并提出了4个亟待突破的关键问题,以期为控制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传播为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课程简介草地贪夜蛾是外来入侵重大迁飞性害虫.湖南省是草地贪夜蛾迁飞过渡区,面临春季北迁、本土繁殖、秋季南回等多重虫源的压力.草地贪夜蛾可为害300多种作物,主要危害玉米,而湖南省玉米种植面积大、分布范围广、生育期很不一致,草地贪夜蛾极易持续危害玉米,防控形势复杂严峻.本期课程将从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为害症状、识别、...  相似文献   

6.
<正>一、草地贪夜蛾从哪里来草地贪夜蛾原产于美洲地区,是重要的农业害虫。该虫从东南亚迁飞入侵我国,2019年1月首次在我国云南出现,之后迅速蔓延到17个省份。该虫对我国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目前侵入我国的玉米型草地贪夜蛾主要为害玉米,也为害高粱、甘蔗、薏苡等作物。二、草地贪夜蛾为什么危害重草地贪夜蛾具有能生、能吃、能飞  相似文献   

7.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跨境迁飞性农业害虫,主要为害玉米、高粱和甘蔗,于2019年1月传入我国,目前已在全国25个省区均有分布,并呈进一步扩散蔓延和暴发为害的态势。该文介绍了草地贪夜蛾的为害特性、生物学特性、抗药性以及暴发特性,并提出了加强植物检疫、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实施综合防治以及开展应急统防统治的关键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在福建省的入侵动态及应急药剂防治技术。【方法】通过田间实地调查,开展福建省玉米草地贪夜蛾发生与为害监测;利用茎叶喷雾法开展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评价。【结果】2019年5月6日,福建省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在玉米上发生为害,随后全省多地陆续发现草地贪夜蛾侵入为害,截至11月4日,草地贪夜蛾在福建省的寄主范围仅限于为害玉米,共有53个县(市、区)发生草地贪夜蛾,累计发生面积达646.23 hm2;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良好的田间防效,药后3 d、10 d的防效分别为88.08%~91.46%和91.41%~94.01%,可以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结论】草地贪夜蛾已侵入福建省并在玉米上发生为害;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等6种杀虫剂可作为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2019年岳西县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即发生扩散速度快,为害时间长,世代重叠严重,总体偏轻发生,局地虫量大。根据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控对策,为指导草地贪夜蛾今后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草地贪夜蛾是2019年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迁飞性害虫,其为害严重威胁我国作物生产安全。为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保障作物安全提供参考,介绍了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与危害现状,提出了加强监测预警、做好宣传培训、力争"治早、治小"的防控策略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药剂防治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介体接种传毒试验和电镜观察,明确陕西省目前玉米病毒病主要种类有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红叶病3种。其中以玉米矮花叶病分布最广,几乎由全省所有玉米产区,玉米粗它们现次之,主要发生在渭南、西安、咸阳等关中东部灌区,玉米红叶病则仅在渭北及关中小麦黄矮病重发区常见。  相似文献   

1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是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世界性农业害虫,具有迁徙能力强、繁衍速度快、危害程度重等特点。2019年1月,该虫第一次由东南亚侵入中国云南,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扩散至江淮流域,并对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玉米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文章综述了草地贪夜蛾的主要特征特点、对玉米的危害及主要的防控治理对策,为减轻草地贪夜蛾对我国玉米的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的毁灭性农业害虫,2019年5月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首见该虫为害春玉米,对我省粮食生产造成威胁。本文就当前安徽省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形态特征、危害特点、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猕猴桃是一种具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的优质水果,我国是世界猕猴桃生产大国,陕西猕猴桃栽培面积超过66 000 hm2,产量近130万t,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随着陕西省猕猴桃种植“东扩南移”战略的实施,商南县发展猕猴桃产业迎来了条件和机遇,但随着全国和全省猕猴桃种植面积的扩张,商南县猕猴桃产业面临挑战,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才会在竞争中获胜。本文在对商南县猕猴桃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商南县猕猴桃产业提升策略,以期为商南县猕猴桃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陕西长武黄土塬区的田间品种试验,就2个小麦品种拔节期和开花期的叶面积指数、光合性能和茎流速率日变化做了研究,并对蒸腾速率(Tr)和茎流速率之间的相关性做了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开花期大于拔节期,陕麦893大于郑农16;叶片光合速率(Pn)拔节期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和下降的双峰曲线模式,开花期呈现单峰曲线;Tr日变化在不同时期基本上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拔节期的值大于开花期;同时拔节期和开花期的茎流速率日变化也都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陕麦893的产量为4 093.0kg/hm2,大于郑农16(3 464.5kg/hm2)。对不同时期日茎流速率和叶片Tr变化进行时间同步性相关分析得出,茎秆茎流速率比叶片的Tr滞后。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南靖县草地贪夜蛾种群发生情况和和规律,2019年10月至12月,对南靖县进行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监测,其中对靖城镇、金山镇、和溪镇、船场镇、梅林镇的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下半年总共发生两个高峰,最高诱蛾量在11月11日,以玉米、茄子和辣椒上成虫发生数量较多,玉米最多;草地贪夜蛾幼虫只危害玉米,在10月21日左右出现高峰,其它作物没有发现草地贪危害,危害玉米偏向于苗期、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苗期最严重,抽雄后危害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7.
运用陕西省96个站1981—2012年近32年的逐日气温、降水、风速、相对湿度等资料,分别计算出各站逐日(向前滚动30天)的三种干旱动态监测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Pa)、相对湿润干旱指数(MI)、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并将陕西省按地域由北至南分为陕北、关中、陕南,按季节分为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分别统计出不同干旱动态监测指数对应的干旱发生的频率并与历史记载中实际干旱情况进行比对,对三种干旱动态监测指数在陕西省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MI指数得到的干旱频率最高,Pa指数最低,冬季MI指数得到的干旱频率最低,Pa指数最高; 在春、冬季节Pa指数的适用性较好,在夏、秋季节MI指数的适用性较好; 陕西省夏季容易发生局地强降水,而在秋、冬季容易出现长时间的无降水,导致SPI指数在夏、秋、冬季节的适用性不太好。  相似文献   

18.
根据西安辐射站太阳总辐射资料和周围23个气象台站日照百分率资料,建立1961-2009年西安市太阳总辐射资料时间序列,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全市分为3个区,采取滑动t检验法进行突变检验及阶段分析,研究西安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同时引用西安历年城区人口数据,对城区太阳总辐射与城市发展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太阳总辐射具有东部多、西部次之、中部少的分布特征;1961-2009年呈波段减少的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为-2.01%/10a,其中1977-1991年为显著减少阶段,以中部减少幅度最大;其间出现两次突变,突变年分别为1977年及1992年;城市发展带来大气污染物的增加,造成西安城区太阳总辐射对城市发展有较大的响应,西安城市发展对太阳总辐射季节影响上表现为冬、夏季远大于春、秋季.  相似文献   

19.
对湖南常德地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肠道细菌进行分离培养,结合16Sr DNA测序,共分离得到11个细菌分离株,分别归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泛菌属(Pantoea)、莱略特氏菌属(Lelliottia)、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5个属,与分离自玉米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肠道细菌归属的肠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及克雷伯氏菌属在种类上相似;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在玉米、豇豆、辣椒和甘蓝等植物上均可存活,存活率分别为70%、50%、17%和10%,这些植物可能是湖南地区的潜在寄主。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农用三唑类化合物的使用与烟曲霉抗药性之间的潜在联系,研究采集了西安市区周边大田土壤样品36份,其中15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出34株烟曲霉菌株,烟曲霉菌株的分离率为41.7%。34株烟曲霉中有2株(R-5和R-17)表现出三唑类药物的抗药性,抗性菌株占烟曲霉菌株总数的5.9%。经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菌株R-5其cyp51A基因无点位点突变,R-17菌株cyp51A基因存在TR34/L98H/S297T/F495I型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