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尚尔君 《农业与技术》2005,25(5):109-112
本文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用水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并以辽宁省辽阳市为例对该市2000年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用水量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2.
以银川市作为典型人工生态环境系统来研究,根据银川市基本资料,分别从城市生活用水、城市工业用水和自然环境用水3个方面计算了银川市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并由此得出,银川市绿地与湖泊需水量分别占生态环境需水量的9.4%和42.7%.生活需水量占生态环境需水量的16.3%,工业用水占生态环境需水量的34.6%,生活和工业需水量与自然环境需水量基本相等,湖泊需水量接近绿地需水量的5倍等计算成果.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生态环境需要耗用一定份额的水资源。本文在界定生态用水内涵的基础上,估算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用水量。同时论证了水资源短缺的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黑龙江省12个地级城市20032012年的指标数据,采取专家筛选法及R型聚类、皮尔逊系数检验等方法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权重并得出黑龙江省各市的城市化分值及生态环境分值,构建模型计算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并进行了分类,借助Arc GIS平台分析了黑龙江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区域特点,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可以分为7个类型并有明显的地域层次性,研究初期东部协调性较高,随着经济发展,中部、南部经济发达城市协调性逐渐处于优势地位。同时证明在城市化发展初期,经济指标、人口密度、城镇人口及非农业人口比重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负效应,随着城市化进一步推进,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等指标对生态环境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黑龙江省12个地级城市2003~2012年的指标数据,采取专家筛选法及R型聚类、皮尔逊系数检验等方法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权重并得出黑龙江省各市的城市化分值及生态环境分值,构建模型计算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并进行了分类,借助Arc GIS平台分析了黑龙江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区域特点,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可以分为7个类型并有明显的地域层次性,研究初期东部协调性较高,随着经济发展,中部、南部经济发达城市协调性逐渐处于优势地位。同时证明在城市化发展初期,经济指标、人口密度、城镇人口及非农业人口比重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负效应,随着城市化进一步推进,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等指标对生态环境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生态环境用水和生态环境需水的概念进行了区分,并初步探讨了生态环境用水与生态环境需水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莉  刘红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939-7941
由于生态环境用水得不到保证,潮白新河流域内黄庄洼等大片湿地已经消失,著名的七里海湿地面积也逐渐减少,湿地生态功能作用逐渐减弱。从生态用水水量分配、再生水资源利用及洪水资源化3个方面进行了生态用水分析,提出了满足潮白新河流域生态用水的保障方案,为协调农业用水和生态环境需水的矛盾,进一步改善潮白新河流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对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分区的基础上,依据各分区水土保持措施现状保存面积、水土保持用水减沙定额、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求算了现状、2010年和2030年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用水及减沙效益,为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好当地的水资源,实现甘肃省黄河流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姜文来  刘洋 《农业展望》2014,(2):55-58,70
对国际及中国农业节水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中国农业用水总量和单位灌溉水量演变历程,探讨了中国农业用水对粮食生产制约及中国农业节水技术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提出了中国农业节水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对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生态环境用水研究的必要性、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该区生态、经济、农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生态用水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环境需水已成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辽宁省这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代表来说,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是当务之急。本研究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之上,对生态环境需水的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计算方法等基础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以期为辽宁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胡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256-18257
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为基础,探讨其"天人合一"建筑观形成的必然性和中国现代乡土建筑生态观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论的关键点是吸收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建筑观的文化和中国乡土生态建筑观的精髓,为当代设计所用,形成一种立足于环境保护、和谐共生以及具乡土生态特征的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中国北方草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引出了这类问题产生的深层次文化根源—“重农轻牧”思想。并指出“重农轻牧”思想作为中国农耕文化的核心部分,长期以来通过影响国家的土地利用政策导向、民众的思想意识以及土地利用行为而导致中国北方草原地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介绍生态足迹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2007年《重庆市统计年鉴》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对重庆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并对重庆市万元GDP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土地生态安全的概念等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安全、城镇环境安全、辖区农村环境安全和城乡资源利用4个系统层指标着手,把土地安全评价与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相结合,细化研究层次,通过对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完备性等检验,最终选择了24项元指标,构建了适合小城镇特征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功效—安全度函数模型的评价方法,并以泰安市大汶口镇为例,进行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汶口镇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处于较安全状态,但也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城镇土地生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对土地生态安全基本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小城镇特征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安全、城镇环境安全、辖区农村环境安全和城乡资源利用4个系统层指标和农民人均收入等23项变量指标;提出了不安全指数数学模型的评价方法;并以泰安市汶南镇为例,进行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汶南镇土地生态处于较安全状态,但也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李浪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626-4627
我国是果业大国,但是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不科学的水肥管理,导致灌溉水的浪费和肥料的流失,更加剧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这也正是我国并未成为水果强国的重要原因。如何利用先进的灌溉技术,以有限的水肥投入促进水果生产,并达到节水节肥、优质丰产、高效环保目的,是现代农业节水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该研究讨论了水肥耦合的概念以及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对水果产量、品质的影响和对产量的模拟研究现状,并且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北京地区民国时期的森林环境、水资源环境、人居环境、农业土地利用、灾害情况等方面的历史文献进行搜集和综述,挖掘民国时期北京的环境治理法规和措施,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对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历史线索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近年来在环境保护领域提出的一项突破性的制度。2014 年我国 颁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提出了这一概念。可以肯定的是这是我国在 生态环境立法上的一个进步,表明了我国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然而,目前虽然 有了这一制度的概念,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如何实现这项制度的细化 以及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是实现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一步。本文通过对生态保护红线内涵的 分析,旨在探究生态保护红线归责机制的完善,希望能为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相关法律责任的 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治活动是一个打破原有生态环境系统,然后重建新系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地整治区域及其背景区域的水资源、水环境、土壤、植被、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该研究分析了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预测各生态环境影响因子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和程度,最后提出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重建新的生态环境系统。对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土地整治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