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宁波市杨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3a对慈溪、余姚不同杨梅林分的害虫种类调查及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为害杨梅的害虫共有30种分属5目20科26属。杨梅各害虫因不同的生物学特牲而在林间表现出不同的时空(时间和空间)规律。  相似文献   

2.
杨树在河北省栽培历史悠久,所发生的害虫种类亦多。初步统计在河北省杨树上不同发育阶段及部位均有害虫发生,约100余种。其中,苗期的害虫约20种,以二黄星象甲、金龟子类、鳃金龟类等为主要害虫;叶部害虫约60余种,而以鳞翅目昆虫如杨扇舟蛾、杨雪毒蛾、舞毒蛾、春尺蠖为害剧烈。枝干及刺吸式害虫约30余种。光肩星天牛、桑天牛、蚧类的草履蚧、蚜虫类的毛蚜及白杨透翅蛾以及杨干象虫为主要害虫种类。由于这些害虫的为害,可致苗圃地成苗率减少,降低树木的生长量及工艺价值。严重的则树冠畸形,树木秃梢降低水土保持能力甚至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人类同害虫斗争的不同历史阶段的害虫观、害虫管理对策及其对害虫防治影响。介绍了害虫综合管理、全部种群治理、大面积种群治理等现代害虫管理对策的基础哲学、策略思想和技术方法。提出了“绝对害虫”与“相对害虫”的概念,并针对不同类型害虫的防治策略的制订,提出了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是防治桃树害虫的一种较好的药剂,该药剂对桃树主要害虫山楂叶螨、桃蚜、桃粉蚜、桃一点斑叶蝉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10天左右,研究还探明了该药刺防治不同桃树害虫应使用的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5.
总结分析了江西省马尾松毛虫防治的经验教训,依据害虫综合防治的理论,遵循马尾松毛虫的发生规律,视不同发生阶段,采取相应措施,提出在害虫潜伏期和上升初期采取营林、生防措施,稳定低虫口;在害虫上升期,加强小面积除治,控制虫情上升;在害虫越冬代暴发成灾期,弃重治轻,遏制灾情蔓延等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克服花木害虫抗药性的方法近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加之用药不当,导致抗药的花水害虫种类越来越多,且抗药性越来越强,如花木上常见的红蜘蛛、蚜虫、蚧壳虫、粉虱、天牛等。怎样克服花木害虫的抗药性呢?1.轮换用药,尽可能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2.混合使...  相似文献   

7.
对政和县受害严重的竹林,采用竹腔注射40%的氧化乐果、水胺硫磷等几种农药,并按不同比例、不同时间、筛选出最佳防治措施,害虫死亡率达98%以上。同时对竹小蜂、竹介壳虫等害虫也有毒杀效果,此方法适合于远离村庄、且交通不便的高山地带的竹林,是一种具有广泛推广意义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冬季果树害虫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果树害虫的防治文/温素卿孟树标针对冬季果园害虫的不同越冬场所,可采取如下措施分别加以防治。1.耕翻。初冬在树冠下耕翻土壤,将躲藏在土层内准备越冬的害虫(蛴螬、桃小食心虫的老熟幼虫、桃天蛾、舟形毛虫等)翻出地面,让鸟类啄食或冻死。同时,深翻还能将躲...  相似文献   

9.
林木种实害虫的为害是建立种子园、母树林的一大障碍,在建立种子园、母树林的同时,对油松PinustbulaeformisCarr.几种主要种实害虫进行了观察,发现其发生特点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初步阐述分析了几种种实害虫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发生情况,以期为建立优质的种子园、母树林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使用1500倍夜常规喷雾,对防治杨树食叶害虫发生不同程度的轻度、中度、重度进行喷药防治,通过防治前和防治后开展了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防治后虫口减退率为75.4%,翌年同期杨树食叶害虫虫口密度平均是0.92头/株,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防治食叶害虫,效果极为明显,且具有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竹卵圆蝽种群数量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竹卵圆蝽在贵州赤水市竹林中的发生规律,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设置固定样地,进行了连续4年的观察,运用数量化理论I模型分析了温度、降雨量、相对湿度等因子对虫口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虫口数量的因子作用大小排序为:年份立地月份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相对湿度。研究结果为建立预测预报模型,和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竹卵圆蝽与其主要天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卵蜂为竹卵圆蝽的主要寄生性天敌,7月中旬寄生率为8.55%,随着时间的推移寄生率大幅度增加,8月上旬寄生率高达76.70%。蜘蛛为竹卵圆蝽的捕食性天敌,相互间呈一致性消长趋势。毛竹林经劈山垦复,消灭了部分竹卵圆蝽,也消灭了大量天敌(蜘蛛减少了43.8%),使蜘蛛对竹卵圆蝽的抑制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3.
以豆渣、麦胚、酵母粉、蔗糖为主要原料,配制成桔小实蝇幼虫人工饲料,与天然饲料(水果)和现常用的人工配方饲料进行饲养试验,测定采用3种饲料饲养的桔小实蝇的卵孵化率、化蛹率及羽化率。结果表明,以豆渣为主要原料的人工饲料配制成本低廉,饲养效果接近天然饲料。  相似文献   

14.
桔小实蝇是为害水果及瓜类蔬菜的重要检疫性害虫.经3 a多观察试验,初步确定该虫在上海每年发生6~7代.每年9月为发生高峰期.采用悬挂含甲基丁香酚为性息素的引诱器进行诱杀,配合化学药剂,降低虫口密度,直至无法造成较大的危害,控制损失在经济阈值以下.  相似文献   

15.
竹卵圆蝽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种类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研,基本摸清了竹卵圆蝽的生物学特性和天敌种类。该虫在湖南省1年发生1代,3月中旬,越冬若虫爬行上竹群集竹秆、竹枝取食毛竹汁液;5月中旬羽化成虫;6月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11月中旬以2~4龄若虫下至地面笋壳、枯枝落叶层下越冬。该虫天敌种类较多,其中卵期有5种寄生蜂。  相似文献   

16.
利用信息素黄板和普通黄板对 7 种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林内的害虫进行诱捕,掌握试验林内 主要害虫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在供试的油茶林内诱捕到了茶黄蓟马 Scirtothrips dorsalis、八点广翅 蜡蝉 Ricania speculum、东方丽沫蝉 Cosmoscarta heros 和茶小绿叶蝉 Empoasca pirisuga 4 种油茶害虫。而 信息素黄板和普通黄板 2 种黄板在诱捕茶黄蓟马、八点广翅蜡蝉、东方丽沫蝉和茶小绿叶蝉的数量上没 有显著差异(P>0.05)。岑软 2 号油茶 Cengruan 2 林内诱捕的茶黄蓟马数量较陆川油茶 C. vietnamensis、 博白大果油茶 C. gigantocarpa、岑软 3 号油茶 Cenruan 3、越南抱茎油茶 C.amplexicaulis、南荣油茶 C.nanyongensis 多,达到了 1 502.8 头 / 板,差异显著(P<0.05),而普通油茶林内诱捕到的茶黄蓟马数量 较陆川油茶多,为 1 141.6 头 / 板。诱捕数量最少的为陆川油茶,为 173.6 头 / 板,差异显著(P<0.05); 岑软 2 号油茶林内诱捕到的八点广翅蜡蝉较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岑软 3 号油茶和越南抱茎油茶多,为 6.8 头 / 板,差异显著(P<0.05);岑软 2 号油茶林内诱捕到的东方丽沫蝉的数量较越南抱茎油茶和南荣油 茶多,为 10.6 头 / 板,差异显著(P<0.05);岑软 2 号油茶林内诱捕到的茶小绿叶蝉的数量较博白大果油 茶和南荣油茶多,为 9.2 头 / 板,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将被寄生后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橘小实蝇幼虫解剖并除去体内切割潜蝇茧蜂虫体后,运用愈创木酚法测定橘小实蝇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橘小实蝇2日龄幼虫被切割潜蝇茧蜂寄生后体内POD活性均比对照明显升高(P<0.01),寄生作用能诱导POD活性升高;随着寄主幼虫的虫龄增长,吸光值呈现明显波动现象,虫龄为72~120 h时POD活性处于最活跃水平,其中以72 h为最高;进入蛹期后(≥144 h)则酶活性水平极低.研究认为这种酶活性的变化揭示了橘小实蝇幼虫对寄生的一种典型生理防御行为,可为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经对元江县芒果成熟期的虫害芒果实蝇 2年的系统观察 ,掌握了该虫害的完整生活史和为害特点。元江芒果实蝇 1年发生 6代 ,每年 2个高峰期 ,第 1个高峰期在 4月下旬 ,第 2个高峰期在 7月初至 8月初。成虫产卵于成熟果实的果皮下 ,幼虫在果内取食果肉。在大田上进行果实套袋 ,农药和性诱剂诱杀 ,化学药剂防治试验 ,取得了一定防治效果。在芒果近成熟期连续施诱杀剂 12次 ,可有效地控制芒果实蝇的为害 ,诱杀剂以甲基丁香酚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19.
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桔小实蝇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广超 《林业科技》2006,31(5):33-35
桔小实蝇是我国对外的二类检疫性害虫。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运用国际植物检疫措施实施标准(ISPM)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建立桔小实蝇传入风险分析评估模型,采用定性分析和多指标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结果认为,桔小实蝇综合评判值(R)为2.02,属高风险有害生物,在我国很多地区易定殖,对我国的水果、蔬菜种植业威胁很大,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绿色威雷防治毛竹卵圆蝽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绿色威雷(触破式微胶囊水悬剂)是防治大型害虫的新型药剂,通过防治卵圆蝽Hippotiscus dorsalis(Stal.)若虫小区试验和大田试验,施药后42天小区试验平均死亡率达96.8%,大田试验虫株率为0,防治效果显著,并克服了“竹腔注射”防治法降低竹材质量的缺点,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