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杂交水稻种子及其技术"走出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 2004年为"国际稻米年",水稻生产受到国际重视.中国是水稻生产大国,其总产量和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推广,为世界水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杂交水稻无论是在研究、应用技术方面,还是在种子繁、育、加工技术方面都领先世界水平至少五年.然而杂交水稻技术在世界的推广应用却发展缓慢,使这项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却没有带动经济贸易的发展.为此,本文特就杂交水稻种子及其技术"走出去"问题略陈拙见,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杂交水稻种子怎样走出国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水稻生产大国,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杂交水稻在科学研究、应用技术、种子繁育诸方面均领先世界水平,为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甲申岁首,在海南省举办的“国际种子技术与产业化论坛”上,有关专家呼吁,加快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和技术的国际化进程,努力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在我国谷物生产中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3位,总产量和单产仅次于水稻居第2位。由于我国玉米种业发展较迟,起步较低,投入较少,与发达国家的种子产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国的玉米种子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21世纪,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刚性增长,对玉米的需求量将不断增长,亦将带动玉米种子产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界普遍认为,水稻籼粳交杂种优势利用可比其他杂交稻提高单产15%,但需解决籼粳交杂种不育、生育期超亲晚熟和植株偏高三大问题。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万建民在农科讲坛上指出,虽然我国水稻种植面积0.3亿公顷左右,居世界第二位,总产量2.04亿吨,居世界第一位,单产420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但需居安思危的是,我国水稻单产的提高进入了一个  相似文献   

5.
李卓杰  傅家瑞 《种子》1991,(3):68-69
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为粮食生产开僻了新的途径,为我国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种植杂交水稻的面积已近2亿亩,每年需用杂交水稻种子达5~6亿斤。杂交水稻的增产效果与杂交水稻种子的纯度关系十分密切。使用了纯度不高的杂交水稻种子,不仅不能达到增产的效果,甚至会导致减产,造  相似文献   

6.
论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1533万hm2左右,约占水稻总面积的一半,而产量则占水稻总产的近60%.杂交水稻生产的高效和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 1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的涵义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就是将杂交水稻种子从品种(组合)选育到种子生产、加工、销售、推广形成一体化产业,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系列经营,发展具有特色的种子企业或企业集团;通过市场经济规律的调节和政府政策的引导,实现杂交水稻种子企业自我积累、自我调节、良性循环、不断发展.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是由品种(组合)条件、生产条件、市场条件三方面的要素构成的;良种是基础,市场需求是前提,规模化生产是保证.  相似文献   

7.
林琼 《中国种业》2006,(10):45-46
我国已经加入WTO,大宗农作物品种中能够称雄于国际市场的很少,而杂交水稻研究领先世界约5-10年。杂交水稻种子国际市场前景广阔,据估算,全球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将达10亿hm^2,每年约需杂交水稻种子150万-200万t,国际市场空间可达120亿。160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在世界上是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主要作物。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约466万公顷,鲜薯产量0.7亿吨/年,处于世界第一位。马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 1 5 3 3万 hm2左右 ,约占水稻总面积的一半 ,而产量则占水稻总产的近 6 0 %。杂交水稻生产的高效和持续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1 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的涵义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 ,就是将杂交水稻种子从品种 (组合 )选育到种子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是杂交水稻利用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保持杂交水稻种子播种品质和生活力是推广杂交水稻和杂种优势利用的前提。特别是延续杂交水稻陈种生活力,对缓解杂交种子供求矛盾,确保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发展粮食生产具有积极作用。现根据多年来实践和外地贮藏经验,谈谈杂交水稻种子贮藏特性和质变规律,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