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敏 《广西农学报》2013,28(3):81-84
分析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作用,指出发展南岭瑶族地区乡村旅游的意义,根据南岭瑶族地区乡村旅游具有民俗民风多样性、乡村性、原生性、平民性和参与性的特点,提出发展南岭瑶族地区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型、务农参与型、民俗风情与节庆型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大突破口,推动了我国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们消费结构的转型,拥有着丰富旅游资源和鲜明民族文化的民族地区迎来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机遇。但受民族文化内涵挖掘深度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低、宣传力度不足以及农旅附属产品品质低的影响,我国民族地区农旅融合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通过整合民族文化优势,打造民族特色旅游项目;吸收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培训;积极拓宽营销渠道,促进社会知名度的提高;打造多元特色产品,提高农旅附属产品质量4个途径可以促进我国民族地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地方文化、淳朴的民风民情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游客,现今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前景。民族地区乡村虽然具备发展旅游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但是民族地区乡村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困境。通过对鹤峰县燕子镇石龙洞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典型个案研究,总结出民族地区乡村发展旅游面临着乡村精英缺失、乡风乡情淡薄、民族文化消逝等现实困境,可通过培养和留住乡村人才,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乡风文明,营造和谐的乡村氛围;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村这3项重要举措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朱永文 《甘肃农业》2012,(1):46-48,51
乡村休闲旅游既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旅游休闲的需要,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是乡村旅游新的转折点和增长点。为此,以浙江省建德市为例,阐述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与养生文化相结合、与严州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发突出"乡村野趣"和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建设等建德市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王冬丽 《安徽农业科学》2022,(12):126-129+145
乡村振兴作为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乡村旅游在推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南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近年来,乡村问题一直备受国家关注,乡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胜利,而后脱贫时代如何使得乡村贫困不再次发生,并向乡村振兴迈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作为一个发展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乡村旅游这一“造血”式途径来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有助于可持续发展。以广西民族地区为例,通过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和问题,即在该区域发展乡村旅游的动力因素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理清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提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向全域旅游发展,通过“绿色+”丰富旅游资源、“旅游+”设施配套齐全、“电商+”产业高度关联、“人才+”可持续性发展等途径来实现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陇东南地区有丰富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该地区如何构建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链,塑造特色品牌和独特优势,健全乡村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提升区域旅游业的品质和整体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陇东南地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探索该地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陶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56-15257
笔者在分析现有乡村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渝东南民族地区为例,论述了其民族地区乡村休闲旅游生态性、文化性、原真性和独特性4个资源特征,以及城市依附型、景区依附型、交通线路依附型和偏远的特色村镇4种空间类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了解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对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区位限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从乡村旅游区位类型、区位类型的区域格局以及乡村旅游发展的农牧区位等角度,对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区位进行了分析,并对四川民族地区的原野型乡村旅游和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升级发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概述新平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针对存在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单一、配套设施简陋、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加大品牌培育,丰富旅游文化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岗位培训制度等对策措施。旨在为更好地发展新平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消费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向,休闲旅游由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鉴于其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北京平谷区的乡村休闲旅游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未来也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本文首先分析梳理了当前平谷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政策、经济、文化等优势契机,然后对区域旅游、农业观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模和地域形象等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平谷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即国际市场小、旅游同质化现象明显、休闲设施不完善、休闲从业人员缺乏、区域品牌不突出等。最后,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从世界休闲大会、乡土文化遗产、旅游共享经济、休闲人才战略和旅游IP战略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平谷乡村休闲旅游。  相似文献   

11.
<正>河北省沧州市青县司马庄绿豪农业专业合作社紧紧抓住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契机,于2007年,以"特菜基地、瓜果采摘"为基础,突出"旅游、生态、和谐"主题,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业观光中心。经过近8年的打造,司马庄绿豪农业专业合作社至今已发展成为集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农事体验、教育培训和休闲娱乐于一  相似文献   

12.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经验加以总结,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对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针对当前有关北京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融合研究较少的问题,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分别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5个角度,对北京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融合分析,共总结出传统产业升级、主题园区开发、生活方式引领、美食风味诱惑、重大活动助推、乡土能人带动、返乡人员创业、外来人才融入、在地文化挖掘、外来文化引入、美丽乡村提升、农田景观营造、农林复合经营、集体组织主导和外来组织助力等15种发展模式,提出了模式概念和主要特征,并辅以案例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推动南漳县东巩镇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东巩镇乡村休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研究认为,东巩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有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等方面的优势,但也有着资金链不完善、硬件设施不健全、交通可达性欠缺、人才储备匮乏以及旅游认知浅显等方面的劣势;面临着政府重视程度加深、全域旅游受到关注的机遇,但也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等方面的威胁。对此,东巩镇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通过打造旅游特色产品,完善乡村旅游设施,协调旅游环境矛盾,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拓宽资本引进渠道等措施,推动东巩镇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勋  聂紫瑾  李琳  赵菲 《现代农业科技》2024,(4):199-202+209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经验加以总结,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对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针对当前有关北京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融合研究较少的问题,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分别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5个角度,对北京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融合分析,共总结出传统产业升级、主题园区开发、生活方式引领、美食风味诱惑、重大活动助推、乡土能人带动、返乡人员创业、外来人才融入、在地文化挖掘、外来文化引入、美丽乡村提升、农田景观营造、农林复合经营、集体组织主导和外来组织助力等15种发展模式,提出了模式概念和主要特征,并辅以案例介绍,以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发展乡村旅游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部署,以民族文化旅游为载体,以乡村旅游为媒介,推动我国民族地区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目前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存在资金不足、政策受限、资源开发不当等问题。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应该紧密结合当前乡村振兴的新要求和新趋势,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合理开发地方特色资源,实行发展与保护并举,走出一条卓有成效的乡村旅游之路。  相似文献   

16.
魏斌  马玉堂 《安徽农业科学》2024,(2):110-113+120
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对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旨在研究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和关键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通过研究发现,该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政府引导不足、旅游产品单一、乡村形象和品质不高等。认为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应该注重文化、生态和社区参与,政府应该加强引导和推动、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形象、促进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耦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结合洞庭红桔保护规划,通过强化乡村休闲旅游产品营销技术的创意、以高科技技术改善洞庭红桔口感、丰富洞庭红桔种植区的参与性活动等措施有助于发展以洞庭红桔为主的太湖地区乡村观光休闲旅游,同时开发洞庭红桔主题乡村旅游线路,增加当地农产品的旅游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周边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到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陈翔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9):1168-1171
【目的】探索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合理途径,为四川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四川民族地区区位条件进行分析,对该地区的乡村旅游进行归类,分析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的升级途径。【结果】由于四川民族地区方格状区域格局难以形成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而其农牧交错的区位条件维持了原野型乡村旅游的乡土性,因此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根据当地的区位条件分为原野型乡村旅游和城郊型乡村旅游两种类型。【建议】在松潘—木里线以东,应发展替代旅游以减少环境压力,以西则应兼顾农牧环境的客观性和传统社会的乡土性认识,加强民族文化产品和森林、草原旅游线路的开发,将高寒麦类食品和民族聚落作为深度开发的关键,重点发展原野型乡村旅游,避免数量扩张的片面性,丰富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农业、农村特点,提升乡村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19.
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区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翔 《广西农业科学》2011,(9):1168-1171
【目的】探索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合理途径,为四川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四川民族地区区位条件进行分析,对该地区的乡村旅游进行归类,分析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的升级途径。【结果】由于四川民族地区方格状区域格局难以形成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而其农牧交错的区位条件维持了原野型乡村旅游的乡土性,因此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根据当地的区位条件分为原野型乡村旅游和城郊型乡村旅游两种类型。【建议】在松潘—木里线以东,应发展替代旅游以减少环境压力,以西则应兼顾农牧环境的客观性和传统社会的乡土性认识,加强民族文化产品和森林、草原旅游线路的开发,将高寒麦类食品和民族聚落作为深度开发的关键,重点发展原野型乡村旅游,避免数量扩张的片面性,丰富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农业、农村特点,提升乡村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20.
休闲农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武威市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产业、新业态。本文通过对武威市休闲农业发展实践的研究,分析甘肃省休闲乡村典型——高坝镇蜻蜓村、普康田园综合体,得出武威市的休闲农业发展不仅需要产业动力和地域特色,还要加强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传承和发展民族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