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GZCC0287菌株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响应面法,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CMC-Na对六妹羊肚菌丝生物量及菌丝球浓度的影响,以期为羊肚菌液体菌种生产、栽培种、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红糖、酵母粉、KH2PO4、MgCl2·6H2O为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红糖50.49g·L-1、酵母粉10g·L-1、KH2PO41g·L-1、MgCl2·6H2O 2.37g·L-1、CMC-Na 10.11g·L-1,菌丝生物量达到(5.21±0.45)g,菌丝球浓度达到(2567±127)个·mL-1,以1000个·mL-1浓度接种栽培种,发菌快,长势好,满袋时间10~15d。  相似文献   

2.
以大球盖菇、双孢蘑菇、毛头鬼伞、蛹虫草、梯棱羊肚菌和六妹羊肚菌为试材,采用平板培养的方法,研究50、100、200、350 mg·L-1铅浓度胁迫对6种真菌生长的影响,并在铅胁迫下生长最佳的菌株中添加氧化石墨烯,观察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后期利用氧化石墨烯和大型真菌联合修复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6种菌株中,六妹羊肚菌的平均生长速率最快,当培养基铅浓度在350 mg·L-1时,六妹羊肚菌的平均生长速率可达23.93 mm·d-1,且在100 mg·L-1铅浓度胁迫下,添加氧化石墨烯能促进菌丝体的生长,但随着铅浓度的升高,氧化石墨烯对铅毒害的屏蔽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3.
对采自江西省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桑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形态学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证实分离的菌株为锦带花桑黄。利用单因素试验法对该菌株的培养特性进行研究,确定该菌株生长的最适pH为6.0,最适生长温度为27.5℃,最佳碳氮比为5∶1。经正交试验对固体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菌株最适培养基为红糖20 g·L-1、酵母浸膏2 g·L-1、KH2PO4 0.5 g·L-1、琼脂20 g·L-1,菌丝生长速度为5.38 mm·d-1。  相似文献   

4.
以牛樟芝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设计方案,研究不同碳源(乳糖、蔗糖、葡萄糖、可溶性淀粉、甘露醇)和氮源(黄豆粉、酵母粉、牛肉膏、蛋白胨、麦芽浸膏)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通过观测其菌落大小、菌落长势、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指数,筛选出最适宜牛樟芝菌丝体生长的培养条件。结果显示,在单因素试验中葡萄糖是牛樟芝菌种的最适碳源,酵母粉是最适氮源,该条件下其菌丝密度高,颜色呈橘红色,生长速度快。以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指数作为评价指标的正交试验中,当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煮汁) 200 g·L-1、葡萄糖20 g·L-1、酵母粉15 g·L-1、KH2PO4 1 g·L-1、MgSO4 0.5 g·L-1、维生素B1 0.1 g·L-1时,牛樟芝菌丝生长速度达2.47 mm·d-1,生长指数为12.35,明显优于其他试验组。  相似文献   

5.
平丝变色卧孔菌(Physisporinus lineatus)子实体采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组织分离得到菌株,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并进行驯化。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时平丝变色卧孔菌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5.88 mm·d-1;酵母浸粉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为5.21 mm·d-1;温度为3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6.13 mm·d-1;在添加CaSO4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5.25 mm·d-1;在C/N为15∶1、45∶1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分别为5.17、5.02 mm·d-1;在黑暗条件下培养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5.90 mm·d-1。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平丝变色卧孔菌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氮源、温度和pH分别为可溶性淀粉、酵母浸粉、30℃、7。首次成功驯化平丝变色卧孔菌,接种92~105 d后收获子实体。研究结果可为平丝变色卧孔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1株鸡腿菇菌株Cc-900为试材,采用平板培养和液体发酵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硒对鸡腿菇菌株Cc-900的生长、富硒效果和菌丝合成蛋白质和多糖的影响,以期为富硒鸡腿菇的栽培和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鸡腿菇菌丝可耐受10 mg·kg-1硒浓度的固体培养基和最大硒浓度为3 mg·L-1的液体培养基,高浓度硒对菌丝活性损伤较大;当液体培养基中硒浓度为3 mg·L-1时,菌丝干质量可达1.97 g·L-1,菌丝干粉的硒含量为38.24 mg·kg-1,其硒富集系数可达12.75,菌丝中粗蛋白和多糖含量分别为2.58%和3 081.82μg·g-1,发酵液中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为50.98μg·mL-1和266.38μg·mL-1。液体发酵培养中硒浓度在3 mg·L-1以下可促进鸡腿菇菌丝的生长和硒的富集,同时促进菌丝中蛋白质的合成和释放,但会抑制菌丝中多糖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鸡(土从)菌丝生长缓慢,在培养过程中极易被污染,为了提高鸡地从菌丝生长速度,减少被污染的机率,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筛选鸡(土从)母种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蚁穴浸提物、抑菌剂等结果的基础上,选取马铃薯汁、麦芽糖、酵母膏、VB_9、脯氨酸、可溶性碳酸钙清液、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蚁穴浸液、链霉素等10个因子,每个因子设12个水平,采用U12(1210)均匀设计表设计试验方案,对鸡(土从)母种培养基进行优化。最优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汁126.20 mL·L-1、麦芽糖11.63 g·L-1、酵母膏5.50 g·L-1、VB_9 47.90μg·L-1、脯氨酸23.37μg·L-1、可溶性碳酸钙清液0、磷酸二氢钾0.07 g·L-1、硫酸镁4.19 g·L-1、蚁穴浸提物61.82 mL·L-1、链霉素2.33 mg·L-1。利用该优化配方的培养基培养的鸡(土从)母种,其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强。  相似文献   

8.
以五年生葡萄品种‘阳光玫瑰’为试材,采用赤霉素(GA3)和氯吡脲(CPPU)搭配不同植物生长刺激物复合施用,研究了不同浓度处理对‘阳光玫瑰’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阳光玫瑰’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配方。结果表明:GA3 25 mg·L-1+CPPU 2.5 mg·L-1处理可明显提高果实香味;GA3 25 mg·L-1+CPPU 5.0 mg·L-1处理果实无核率达到90%,显著提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及还原糖含量,但同时也伴随着果实空心现象增多;GA3 25 mg·L-1+CPPU 5.0 mg·L-1+壳寡糖800倍处理的果实无核化效果最好,并且空心率也较低。综合各指标,GA3 25 mg·L-1+CPPU 5.0 mg·L-1+壳寡糖800倍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GA3、MeJA处理对白菜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刺毛白菜春秋金冠、CR春泰和无刺毛白菜夏美白菜、潮州快大夏皇白叶片为试材,分别喷施质量浓度30、60、90 mg·L-1的GA3、MeJA处理生长15 d的幼苗,以清水为对照,每4 d喷施1次,共5次,20 d后取叶片进行生长、生理指标测定和刺毛数量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90 mg·L-1的GA3处理增加了白菜植株株高和单株质量,除潮州快大夏皇白品种外,90 mg·L-1MeJA处理降低了白菜株高和单株质量;60、90 mg·L-1 GA3与30、60、90 mg·L-1MeJA处理增加了白菜叶面刺毛数量;30 mg·L-1GA3与MeJA处理均增加了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但降低了维生素C含量。综上,高质量浓度GA3 (90 mg·L-1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8种碳源物质、7种氮源物质及8种碳氮比对花脸香蘑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花脸香蘑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物质是土豆,其次是高粱米、蔗糖、葡萄糖;适宜花脸香蘑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物质是蛋白胨,其次是酵母膏、牛肉膏、硝酸钠;花脸香蘑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比是40:1。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最适合榆黄蘑菌丝生长的条件,为榆黄蘑栽培利用提供技术参考,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验证,以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作为试验材料,采用PDA培养基培养菌丝,并对菌丝生长过程所需的温度、光照时间、琼脂质量浓度、pH值、碳源、氮源等条件进行优化,探索不同培养条件对榆黄蘑菌丝生长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暗环境下菌丝转色较快;pH值越高,琼脂凝固越快;温度、琼脂质量浓度、牛肉膏质量浓度均对榆黄蘑菌丝生长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榆黄蘑生长最佳氮源为牛肉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温度、琼脂质量浓度、牛肉膏质量浓度对榆黄蘑菌丝生长的影响顺序为温度>琼脂质量浓度>牛肉膏质量浓度。综上所述,优选组合为温度32℃,琼脂质量浓度为0.01 g·mL-1,牛肉膏质量浓度为0.015 g·mL-1。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由嗜果刀孢菌(Wilsonomyces carpophilus)引起的穿孔病对野杏、野生樱桃李、栽培杏和桃的叶片、果实造成了严重危害。对嗜果刀孢菌的室内药剂筛选及拮抗菌的种类鉴定可有效防治野杏真菌性穿孔病。【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嗜果刀孢菌的室内毒力;同时从野杏叶片上分离出1株拮抗细菌,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基于16S r 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开展拮抗菌株的鉴定。【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多菌灵对嗜果刀孢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较好,75%百菌清抑制效果较差,有效中浓度(ρ,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为918.8 mg·L-1;27%戊唑·噻霉酮对分生孢子萌发毒力较强,EC50为0.060 5 mg·L-1,75%百菌清对分生孢子萌发毒力较弱,EC50为1103.0 mg·L-1;拮抗菌株XHG-1-3m2对嗜果刀孢菌抑制率为88....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合宕昌县黑木耳液体菌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采用单因素试验,设置6个不同配方,对比不同配方中菌丝萌发时间、菌球直径、菌球密度、菌球生物量,以及接种至菌棒后的菌丝生长速度、满棒时间、产量和转化率的差异。结果显示,P3培养基中液体菌种菌丝萌发期(1.33 d)最短,菌球直径(4.05 mm)、密度(25.67个/mL)、生物量(4.60 g·L-1)均最大;接种至菌棒后,菌丝生长速度快(0.4 cm·d-1)、满袋期短(40.67 d)、产量高(85.93 g/棒)、转化率高(12.28%),经方差分析得出,不同配方组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黑木耳主栽品种的最佳配方为马铃薯200 g·L-1、葡萄糖30 g·L-1、蛋白胨3g·L-1、麸皮30 g·L-1。  相似文献   

14.
以金针菇和杏鲍菇菌为试材,在平板培养基和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Pb、Cd、As、Hg重金属,通过测量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菌丝体干质量、菌丝体及发酵液中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进行重金属富集模型建模,研究不同菌类对不同种类重金属耐受及富集特征,以期为菌类富集重金属机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重金属Pb、Cd、As、Hg对菌丝生长及菌丝球量表现为低浓度(低于1mg·L-1)促进、高浓度(高于5mg·L-1)抑制,适宜浓度(1~5mg·L-1浓度)的重金属Pb、Cd、As对菌丝的生长有一个明显前期抑制后期菌丝恢复正常生长的现象。金针菇和杏鲍菇菌丝体均表现为对重金属Cd和Pb高度富集,最大富集量分别达到Cd 619、424mg·kg-1 DW以及Pb 449、844mg·kg-1 DW,对重金属As和Hg富集量较小,最大富集量分别为As 49、21 mg·kg-1 DW以及Hg 44、40mg·kg-1 DW。不同菌类菌丝体对同一种重金属的富集饱和点不同,如金针菇菌丝体对Pb的富集饱和点是452 mg·kg-1 DW,杏鲍菇菌丝体对Pb的富集饱和点是902mg·kg-1 DW。同一菌类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饱和点差异较大,如杏鲍菇对Cd的富集饱和点为429mg·kg-1 DW,对As的富集饱和点为22.4mg·kg-1 DW。  相似文献   

15.
花脸香蘑菌丝体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菌丝培养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花脸香蘑菌丝体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黄豆粉;无机盐以加入MgSO 4 0.5 g, KH 2PO 4 1 g(/L)最好;菌丝体在碳氮比20∶1~100∶1范围内均能生长,在20∶1~30∶1时最佳;菌丝培养不必添加维生素;菌丝体在pH7、8、9时生长均较好.经正交试验结果确定花脸香蘑菌丝体生长最佳培养基为(/L):蔗糖20 g、豆粉6 g、MgSO 4 0.5 g、KH 2PO 4 1 g.  相似文献   

16.
以采集到的裂褶菌标本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了裂褶菌液体发酵工艺,以期获得适于工厂化生产的液体发酵工艺技术。结果表明:该菌PCR产物长度为615 bp,结合ITS序列比对确定该菌株为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以得到的菌种为研究对象进行液体发酵试验,以菌丝干质量为标准,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裂褶菌液体菌种发酵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30 g·L-1,牛肉膏8 g·L-1,KH2PO4 0.75 g·L-1,MgSO4 0.25 g·L-1,pH自然;通过单因素筛选、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得出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6℃,装液量109 mL,初始pH 6.3。结合正交实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后,培养的菌丝球密度大、大小适宜、活力强,适合作为菌种进行工厂化栽培。  相似文献   

17.
真姬菇菌糠提取液对5种食用菌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真姬菇菌糠水提液和乙醇提取液对金针菇、灵芝、真姬菇、花脸香蘑和糙皮侧耳等5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真姬菇菌糠水提液或醇提液对供试食用菌菌丝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水提液有利于糙皮侧耳菌丝的生长;而醇提液则有利于灵芝和金针菇菌丝的生长;2种提取液对花脸香蘑和真姬菇菌丝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真姬菇菌糠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外源因素对黑木耳固体发酵菌落生长活力、黑色素产量以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以黑木耳品种“Y9”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条件下培养菌株,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测定黑色素产量及酪氨酸酶活性,并利用皮尔逊相关性统计学分析酪氨酸酶活性与黑色素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外源因素中蔗糖、豆饼粉、 KH2PO4对黑木耳生长活力及黑色素产量的影响相对显著,其最佳使用量分别为蔗糖50 g·L-1、豆饼粉50 g·L-1、KH2PO2 1.0 g·L-1,其中蔗糖含量为50 g·L-1时黑色素产量为对照组的10倍。黑色素产量与酪氨酸酶活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碳源、不同含量的豆饼粉及KH2PO4试验组中酪氨酸酶活性与黑色素产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他试验组无显著正相关,但二者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9.
以宁夏地区甜瓜主栽品种花兰柿老化种子为材料,选用3种引发剂(5 g·L-1 CaCl2、2 g·L-1 MnSO4·H2O、1.25 g·L-1水溶性壳聚糖)对甜瓜种子进行单一及组合渗透引发处理,探讨不同种类引发剂对甜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最优的引发剂。标准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单一和组合引发剂处理均能显著促进老化甜瓜种子发芽,其中,组合引发剂5 g·L-1 CaCl2+2 g·L-1 MnSO4·H2O处理的甜瓜种子活力指数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穴盘育苗结果表明:组合引发剂可提高甜瓜幼苗质量,显著增加幼苗的茎粗、总鲜质量、总干质量和壮苗指数,组合引发剂5 g·L-1 CaCl2+2 g·L-1 MnSO4·H2O(T4)和5 g·...  相似文献   

20.
以北美红杉1年生带芽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基本培养基筛选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水平对比试验得到北美红杉组织培养的不定芽诱导、增殖、生根等生长阶段的优化配比培养基,以期建立北美红杉高效的快繁体系。结果表明:确定最佳消毒方法为75%乙醇消毒30 s,无菌水冲洗2次,再用0.1%氯化汞消毒处理10 min,无菌水冲洗4次;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1+NAA 0.10 mg·L-1+蔗糖30 g·L-1+琼脂6 g·L-1,不定芽诱导效果最好,诱导芽率高达2 153.3%,且芽生长健壮;最佳不定芽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1+NAA 0.10 mg·L-1+蔗糖30 g·L-1+琼脂6 g·L-1,增殖系数高达15.8;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KT 1.5 mg·L-1+IBA 1.0 mg·L-1+蔗糖30 g·L-1+琼脂6 g·L-1,其生根率达90.0%,根多且粗长,植株高大健壮;最佳移栽基质为V炉渣∶V原土∶V腐殖土=1∶1∶1,植株成活率达9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