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调查陕西省奶山羊养殖中小反刍兽疫、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羊口疮、口蹄疫、布鲁菌病、伪结核及产气荚膜梭菌相关疫病的血清学抗体水平,从陕西省兴平市、富平县、泾阳县、蒲城县部分奶山羊养殖场随机采集200份血清样品,分别对上述8种病原进行血清学抗体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小反刍兽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90%、96%和94%;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阳性率为分别为44%、44%、68%和44%;山羊痘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8%、70%、62%和66%;羊口疮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2%、62%、88%和94%;A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为70%、70%、62%和70%;羊布鲁菌病抗体阳性率均为0%;羊伪结核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34%、18%和22%;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抗体阳性率为96%、92%、90%和92%。通过对8种疫病抗体的检测,为陕西省奶山羊疫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规模养羊场羊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场调查结果表明,甘肃发生和流行的主要羊病有:羊痘(绵羊痘、山羊痘),羊口疮、羊梭菌性疾病(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黑疫、羔羊痢疾)、链球菌病、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口蹄疫、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衣原体病、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及胃肠道线虫病等;细菌学检验,分离出了产气荚膜梭菌、羊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绵羊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巴氏杆菌、羊链球菌、炭疽共7种细菌;3个羊场的寄生虫调查结果表明,其优势虫种为胃肠道线虫、棘球蚴;4种疫病的血清学监测结果表明,感染率分别为羊传染性胸膜肺炎30.18%,弓形虫病18.19%,衣原体病13.82%,布病2.33%。  相似文献   

3.
小反刍兽疫是严重危害羊养殖产业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发病后在较短时间内传播,死亡率高。小反刍兽疫主要为反刍类动物,羊是最容易患病的动物之一,其临床症状以高热、口炎、剧烈腹泻和肺炎为主要特征。最近几年,随着旺苍县羊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小反刍兽疫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常常给养殖者和地区养殖产业的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做好该种疾病的防治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羊小反刍兽疫病的诊断和防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羊小反刍兽疫也能够成为是羊瘟,因为小反刍兽疫疾病病毒所引发的羊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小反刍兽疫疾病在羊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因此,如何做好小反刍兽疫病在羊养殖的过程中的综合性防治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希望能够为改善羊养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改善疾病感染的情况,提升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5.
1、当前羊病的流行趋势 1、1某些传染病呈爆发性流行趋势。目前对养羊业尤其是山头养殖业,危害较大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有羊痘、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传染性脓疱、羊梭菌性病、羔羊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链球菌病、衣原体伤风等。其中,危害最严重的为羊痘和传染性胸膜肺炎;其次是羊痘和羔羊痢疾。羊痘是我国规定的一类疫病,一般发病率为75%,死亡率为50%,羔羊死亡率可达100%,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羊小反刍兽疫、羊痘、羊梭菌性疾病和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传染性疾病时有发生,羊布鲁氏菌病日益严重,羊棘球蚴病、羊螨病和羊泰勒虫病等寄生虫病也零星散发,给养殖场(户)造成了严重损失。本文就羊常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及其防控措施进行概述,旨在为养羊场(户)提高疫病防控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南方大部地区将羊痘病、羊口蹄疫、羊小反刍兽疫应由政府组织免费进行疫苗接种,规模养羊场可以主动联系当地政府。鉴于当前规模化养羊不断对外引种、调换品种,加大了外来重大疫病的传播风险。因此,规模化羊场还要高度重视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布氏杆菌病、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等高危害病种的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8.
杨力  张海艳 《兽医导刊》2016,(16):105-105
几年间,小反刍兽疫迅速蔓延开来。就流行疫情分析,此病的发生,与羊只频繁流通、禽畜交易频繁、防病意识淡薄等等,有着很大的关系。针对出现的羊反刍兽疫疫情,我们有必要准确了解此病发生特点,掌握基本的诊治要点。同时,注意与传染性胸膜肺炎、巴氏杆菌、链球菌病等的鉴别诊断。此病的危害极大,发现疑似病例,最好能直接捕杀患羊和同群羊,严格无公害化处理病死畜。同时,注意严格消毒管理,紧急防疫接种,将此病的发生严格控制在萌芽阶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养羊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养羊场大都具有一定的规模,采取集约化的养殖形式。育肥羊饲养周期短,可以短期提高经济效益,北方地区规模化育肥羊场日趋增加,但由于育肥羊场进购的羔羊都在1月龄左右,育肥期3~4个月,基础母羊免疫情况不清楚,从散养户收购的羔羊几乎没有做过任何免疫,导致羊的发病率大幅度增加,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小反刍兽疫和羊链球菌等病的混合感染发病严重,给整个羊产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羊小反刍兽疫病是威胁羊养殖产业安全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之一,感染率和致死率高达50%以上,有时发病率会达到100%。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侵染引发的以腹泻症状为主的肠道传染性疾病,年龄越小的羊感染大肠杆菌之后,表现的发病程度越严重,造成的死亡率越高,是羊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条件性传染性疾病。羊小反刍兽疫病会造成羊群出现严重的肠炎病变,与大肠杆菌病的某些临床症状十分相似,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如果缺乏科学有效的防控,很容易混淆疾病。  相似文献   

11.
羊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接触传播,病羊会表现腹泻、高热、肺炎等特征。近年来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养羊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大,加之活羊及羊产品的交易频繁,使羊病的发生不仅频而且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很多羊会发生小反刍兽疫,不仅给养殖场户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危害羊的健康。为此本文介绍了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以及防治措施等,为更好的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羊小反刍兽疫病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羊的一种急性、发热性、病毒性传染病,也称羊瘟、假性牛瘟,小反刍兽疫病毒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其中,绵羊、山羊最易感。该病毒可以感染不同阶段的羊,当羊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时,临床主要表现为口炎、发热、肺炎、腹泻等为主要特征,感染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我国在2007年首次报道了羊的小反刍兽疫病,世界卫生组织将羊小反刍兽疫病列为了A类疫病。小反刍兽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中麻疹病毒属,该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等多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我国周边国家小反刍兽疫疫情多发,国内部分省市也发现零星疫情,呈地方性流行,对当地的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有效保障养羊生产,进一步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笔者结合基层防控经验,就小反刍兽疫综合防控技术总结四个方面:(一)主要症状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小反刍兽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山羊、绵羊、野生小反刍兽的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发病初期的病羊,体温迅速升高至40℃~41℃,食欲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本市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数量逐年增加,由于羊只调引频繁,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传染风险不断增大;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痘、羊梭菌病和布鲁氏菌病等人兽共患病呈地方性散发,严重影响本市肉羊养殖的健康发展,因此,做好免疫工作是当前本市羊只疫病防控的迫切于相龙等人分别研制了检测牛瘟和鹅细小病毒的胶体金试纸条[11-12]。这为胶体金技术成功应用于动物疾病诊断提供了坚实基础。本试验结合单克隆抗体技术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于国内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天津部分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HPs)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的流行情况,利用间接血凝试验对采自9个规模猪场的178份猪血清样品进行副猪嗜血杆菌抗体检测,对采自8个规模猪场的166份猪血清样品进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副猪嗜血杆菌阳性率为18.54%(33/178),其中断奶仔猪和保育阶段猪阳性率为23.58%(25/106);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阳性率为21.08%(35/166),其中断奶仔猪阳性率为20.93%(9/43),育肥猪阳性率为27.66%(13/47),种猪阳性率为21.62%(8/37)。说明天津地区部分猪场的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呈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17,(7):1234-1236
为分析小反刍兽疫母源抗体的产生与消长规律,对3个养殖场内14只怀孕母羊产前1个月进行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采样检测分娩前母羊和所产羔羊7日龄、14日龄、21日龄的血清抗体。结果显示:小反刍兽疫抗体阴性母羊所产小羊抗体持续阴性,而抗体阳性母羊所产羔羊母源抗体有84.6%的窝产阳性率,母源抗体的半衰期在21d以上。  相似文献   

17.
羊的小反刍兽疫病是危害养羊业主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感染率和死亡率达到50%以上。而羊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病主要引起羊的严重腹泻和突然死亡,是养羊业中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疾病之一。本文针对严重腹泻和突然死亡的羊的临床证状、病理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等进行综合的诊断判定,最后,患病羊被确诊为小反刍兽疫病和大肠杆菌病感染,在此基础上对羊小反刍兽疫病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发病急、高热、眼鼻分泌物增多、口腔糜烂、腹泻与肺炎。2014年以来,我国多地因羊的交易调运先后引发小反刍兽疫疫情,呈地方性流行,给养羊业带来严重的威胁和巨大损失。1流行病学该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特别是山羊较为易感,尤其3~8月龄的山羊最为易感,临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配方药医治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效果,选取某山羊养殖中心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羊共48例作为样本,以12例为1组,将其随机分为A、B、C、D共4个组,分别给予不同药物治疗。结果发现A组病羊治疗有效率100%,B组病羊治疗有效率100%,C组病羊治疗有效率83.3%,D组病羊治疗有效率75%。说明应将咳喘金方药物及硫酸双氢链霉素药物用于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效果及病原学流行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采自该州3个县(市)的789份羊血清进行免疫抗体检测,同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242份羊眼结膜拭子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该州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养殖羊的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74.44%、81.98%,均超过农业部规定的最低标准;病原学检测均为阴性。说明该州养殖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效果良好,发生疫情的风险较低,但需要加强对规模场羊群的免疫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