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在国家生猪良种补贴政策的带动下,规模不等的种公猪站(供精站)应运而生,为推动当地猪种改良做出较大贡献。但种公猪的高淘汰率却让部分种公猪站效益不好,运转困难,种公猪肢蹄病就是淘汰种公猪的重要原因之一。种公猪肢蹄病是指种公猪四肢和蹄因某种原因导致的局部损伤和运动障碍等疾病的总称。症状为行动困难、站立不起、关节肿胀、蹄叉腐烂、溃疡等,尤以后肢肢蹄病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分析公猪月龄、栏舍类型及早期跛行、蹄部损伤、骨密度、血清Ca和P含量等因素与公猪肢蹄病发生的关系,解析导致公猪肢蹄病淘汰的关键影响因素。实验收集2021年11月份952头杜洛克公猪的品系、血统、月龄、猪群类型、供种猪场、栏舍类型等基础信息,检测公猪跛行评分、蹄部损伤评分、骨密度、血清Ca、血清P含量。追踪公猪后续一年内的淘汰情况,以620头未淘汰公猪和147头因肢蹄病淘汰公猪为分析对象,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公猪肢蹄病淘汰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发现,952头杜洛克公猪在一年内有332头公猪被淘汰,其中,肢蹄病(147头,44.28%)是导致公猪淘汰的最主要原因。单变量Logistic回归法初步筛选到供种猪场、品系、血统、年龄、跛行评分和蹄部损伤评分因素均与公猪肢蹄病淘汰有关。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从上述多个因素中筛选到显著影响公猪肢蹄病淘汰的因素为月龄、跛行和蹄部损伤因素。其中,60月龄以上公猪相较于24月龄及以下(OR:0.24; 95%CI:0.06~0.92)、25~36月龄(OR:0.22;95%CI:0.06~0.85)和37~48月龄(O...  相似文献   

3.
种公猪肢蹄病的症状和防治@王珊妹¥江苏省常熟市家畜改良站种公猪肢蹄病的症状和防治王珊妹江苏省常熟市家畜改良站(215500)种公猪的肢蹄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常熟市家畜改良站常年饲养成年、后备种公猪20头左右,品种多为大约克、长白和长大杂交猪。因管理不善...  相似文献   

4.
种猪肢蹄病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江苏省某几个种猪场的 2 2 0 3头种用猪进行了肢蹄病调查 ,其中母猪 2 0 93头 ,公猪 1 1 0头。调查结果表明 ,患有肢蹄病的母猪有693头 ,发病率为 33 1 1 % ,患有肢蹄病的公猪为 89头 ,发病率为 80 91 %。本文还就其发病率和发病原因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约克夏猪肢蹄结实度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外来良种猪在我国的大量繁殖和推广,肢蹄病的严重情况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肢蹄病主要发生在种猪,它直接影响种猪的配种能力并干扰世代选择进展。据A.J.Webb(1983)报道,1966—1969年间英国种猪测定站有四分之一的优秀公猪主要由于肢蹄病而被淘汰。据我们对一些种猪场的调查,大约克夏和长白猪中肢蹄病发生率高达70%以上,不少性能优良的种猪,因蹄裂、蹄枕、偏蹄等导致不能站立,而不得不淘汰,严重影响种猪的种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种公牛肢蹄病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蹄病是肢蹄所有疾病的总称,种公牛由于体重大,肢蹄负荷大,加上经常采精,肾气亏虚,貌似强壮实则外强中干,精不填髓,故肢蹄病是种公牛的常见病、多发病,当跛行症状明显、站立困难时,严重影响采精爬跨,成为严重影响种公牛站经济效益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种公猪肢蹄病的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40头种公猪进行了肢蹄病的观察、诊治和预防,结果:在40头种公猪中发现32头患有不同程度的肢蹄病变(占80%)。在32头患猪中严重和有跛行的9头(占28.13%),前肢肢蹄病17头(占53.13%),后肢肢蹄29头(占90.63%);所检出的肢蹄病按其发生部位和病变不同,共有26种。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猪栏环境与地面的质地不良直接引起患者患部的磨损。继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坏死梭状杆菌和化脓棒状杆菌;采取以蜂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饲养管理情况对种公牛肢蹄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肢蹄病对种公牛来讲是多发疾病,一但表现出症状,往往很难治愈。我站十几年来,淘汰种公牛中,因肢蹄病的占90%以上。引发种公牛肢蹄病的因素很 多,就饲养管理方面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 饲料对种公牛肢蹄病的影响 饲料中微量元素的多少,尤其钙磷的含量及其比例对种公牛肢蹄影响很大。如微量元素的含量不足,可使种公牛体内矿物质的平衡状 态改变,引起种公牛异嗜;钙磷比例不平衡造成钙磷流失过多,进而引起种公牛骨质疏松,表现为四肢无力,运动时四肢拘紧,采精时起跳困难,甚至不能 参加采精生产。  相似文献   

9.
规模化猪场母猪肢蹄病发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母猪肢蹄病是母猪四肢、四蹄因某些因素导致局部损伤和运动障碍等临床疾病的总称,通常表现为关节肿大、蹄角质增生龟裂、蹄壳变硬或变脆出现破裂,造成母猪姿势、步态、站立不正常和支持身体困难等。母猪肢蹄病类型包括变形蹄、变形肢、遗传性肢蹄病、传染性肢蹄病和非传染性肢蹄病等,该病已成为现代规模化养猪场中严重影响母猪生产性能和使用寿命,造成母猪非正常淘汰的主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
母猪肢蹄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母猪肢蹄病是母猪四肢和四蹄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变形蹄、变形肢、遗传性肢蹄病、传染性肢蹄病和非传染性肢蹄病等类型。变形蹄有过长蹄、过宽蹄、卷蹄、卧系低蹄、突系高蹄、外蹉蹄、蹄裂、蹄底增生等几种;变形肢有“X”状肢、“()”状肢等几种;遗传性肢蹄病有外翻腿(撇拉腿,长白和约克夏品种较多)、前肢增粗、屈曲腿、内趾过小、独趾(马蹄样)、多趾、蹄裂、蹄底增生、“X”状肢、“O”状肢等几种;传染性肢蹄病有口蹄疫、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等几种;非传染性肢蹄病有变形蹄、变形肢、软组织伤、骨骼伤、神经性肌肉麻痹症、化脓性炎症、风湿性关节炎、瘫痪等几种。  相似文献   

11.
奶牛肢蹄病主要指骨质疏松造成的四肢变形及各种不良因素造成的蹄变形、腐蹄病(蹄间、蹄腐烂)、蹄叶炎等。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跛行,站立姿势异常,起卧困难,严重者影响食欲甚至化脓后引发败血症死亡等。据报道肢蹄病的发病率一般为20%左右,有的高达40%以上。肢蹄病对奶牛产后的危害主要是产奶量下降和病牛被淘汰造成的损失,因肢蹄病淘汰的母牛占13%以上。研究发现,肢蹄病除与饲养管理、环境因素有关外,与矿物质也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对矿物质与奶牛肢蹄病关系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引起猪肢蹄病发生的营养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肢蹄病是指猪四肢和四蹄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有变形蹄、变形肢、遗传性肢蹄病、传染性肢蹄病和非传染性肢蹄病等类型。变形蹄有过长蹄、过宽蹄、卷蹄、卧系低蹄、突系高蹄、外蹉蹄、蹄裂、蹄底增生等几种;变形肢有"X"型肢、"O"型肢等几种;遗传性肢蹄病有外翻腿(撇拉腿,长白和约克夏品种较多)、前肢增粗、屈曲腿、内趾过小、独趾(马蹄样)、多趾、蹄裂、蹄底增生、"X"型肢、"O"型肢等几种;传染性肢蹄病有口蹄疫、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等几种;非传染性肢蹄病有变形蹄、变形肢、软组织伤、骨骼伤、神经性肌肉麻痹症、化脓性炎症、风湿性关节炎、瘫痪等几种。  相似文献   

13.
母猪肢蹄病的发生原因与防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母猪肢蹄病是母猪四肢和四蹄疾病的总称,包括变形蹄、变形肢、遗传性肢蹄病、传染性肢蹄病和非传染性肢蹄病等类型;变形蹄有过长蹄、过宽蹄、卷蹄、蹄裂等几种;变形肢有"X"状肢、"O"状肢等几种;遗传性肢蹄病有外翻腿(长白和约克夏品种较多)、前肢增粗、内趾过小、独趾(马蹄样)、多趾、蹄裂、蹄底增生等几种;传染性肢  相似文献   

14.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病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跛行,站立姿势异常,起卧困难,泌乳量减少.渐瘦等,急性肢蹄病局部有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气逐渐变得炎热和潮湿,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将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针对引发奶牛肢蹄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防治措施,现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主要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跛行,站立姿势异常,起卧困难,泌乳量减少,渐行性消瘦等,急性肢蹄病局部有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随着天气逐渐变得炎热和潮湿,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将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针对引发奶牛肢蹄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防治措施,现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良种是养牛业发展的基础,种公牛对牛群的发展和改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养牛业良种繁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养殖种公牛的核心目的在于确保优质的精液。近年来随着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种公牛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尤以肢蹄病最为突出。国内优质种公牛资源稀缺,一头优质种公牛价值可达数十万元,每年因肢蹄病造成冷冻精液产量降低或种公牛淘汰都会给种公牛站造成较大的损失。从发病原因、肢蹄病种类和治疗方法及预防等方面阐述种公牛肢蹄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的饲养条件下,肢蹄病是种公牛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淘汰率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肢蹄病可导致种公牛爬跨困难而影响采精。研究肢蹄病发病的原因,预防肢蹄病的发生,可显著提高种公牛的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18.
肉用成年公牛因其体重大,四肢负重大,肢蹄病多发,而且一旦发病,治愈率不高。因此,肢蹄病的预防治疗和肢蹄保健是种公牛站日常饲养管理和兽医保健工作的重点。国内优质种公牛资源稀缺,一头优质种公牛其价值可达数十万元,每年因种公牛肢蹄病造成冷冻精液产量降低或种公牛遭淘汰都会给种公牛站造成较大的损失。长春新牧科技有限公司(原吉林省长春优质种牛繁育中心)自1997年成立以来,对肉种公牛肢蹄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有多方面的认识和体会,现介绍如下,供同仁参考。1群内肢蹄病调查通过对种公牛站历年种公牛牛群变动的统计情况看,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新疆石河子地区规模奶牛场奶牛肢蹄病病种和发病情况,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对石河子地区12家规模奶牛场饲养的5 659头成年奶牛进行了肢蹄病调查。结果发现:本地区共有14种肢蹄病发生,平均发病率为37.55%;蹄变形发病率最高(10.90%),其次是蹄叶炎(7.88%),蹄底刺伤和蹄底挫伤发病率较低(0.05%);蹄变形更易引起蹄叶炎的发生(P0.01),反过来,蹄叶炎也增加了蹄变形的发生风险;奶牛肢蹄病多发生于每年的3—5月;大量饲喂精料能促使奶牛蹄叶炎的发生;3~6胎次奶牛的肢蹄病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种公牛蹄角质不断生长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种公牛在长期舍饲条件下,缺乏运动,牛蹄角质合理磨灭不足,易发生蹄变行、蹄裂和肢蹄跛行病发生,当跛行症状明显,站立困难时,严重影响采精爬跨。如防治不力,则减少种公牛使用年限,甚至过早淘汰。1蹄病青海省家畜改良中心饲养种公牛已有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