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河西人口与绿洲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考察了河西绿洲人口与绿洲发展历史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河西绿洲人口的数量与质量压力及其掠夺式开发利用资源所伴随的土地承载力负荷过大,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人口与绿洲环境、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负反馈等危及河西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并提出了处理好当前河西人口与绿洲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几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水与绿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作者以河西走廊地区为实例,论述了绿洲的形成与演变,尤其以绿洲的形成与水资源的密切关系,并以水资源为根据,推断了河西走廊绿洲发展的规模与方向。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绿洲环境经济系统与生态农业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分析了河西走廊绿洲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结构与现状 ,认为目前该系统中各组元之间的协调性及整体功能较低、对河西走廊生态农业发展的正向作用发挥不明显。其次 ,分析了河西环境经济系统中存在的人口、资源、资金、技术等问题。最后 ,文章以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为理论依据 ,提出了河西环境经济系统内部协同共存并与生态农业和谐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甘肃河西走廓地区的水与绿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以河西走廓地区为实例,论述了绿洲的形成与演变,尤其以绿洲的形成与水资源的密切关系,并以水资源为根据,推断了河西走廓绿洲发展的规模与方向。  相似文献   

5.
绿洲生态环境支持系统以GIS为基础,以遥感手段为其信息的重要来源,通过各种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用模型来预测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为绿洲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绿洲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随着RGG集成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学科的渗透与融合,绿洲生态环境研究的支持系统将不断完善,并在绿洲土地资源与环境的研究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地处干旱区内陆的河西走廊绿洲为例 ,阐述了绿洲的形成与发育分布特征 ;较为系统的分析了绿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研究了河西走廊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提出了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三个阶段 ;探讨了节水的必要性与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关系。  相似文献   

7.
绿洲是干旱区、半干旱区特有的景观形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本文选取新疆较有代表性的新和绿洲为例,在分析、评价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依据以水定地、以林护田、草田轮作与以草定畜、满足社会需求与经济效益最大等原则,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对新和县绿洲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优化分析,形成了三套方案,试图寻求干旱区绿洲农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最后,通过综合比较,选择提出了方案Ι作为最优方案,并对新和绿洲农业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尺度模式MM5V3.7,设计了河西绿洲对祁连山区环境影响的控制试验和河西绿洲退化为沙漠稀疏植被的敏感性试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河西绿洲的退化对祁连山区环境有较大的影响,绿洲退化之后激发出一个局地热力环流,使得祁连山区的谷风增大,气温升高,湿度减小,这种热力作用可以到达高空550hPa左右;绿洲的退化对局地环境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局地气温升高,湿度减小,感热通量增大,潜热通量减小。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扼要论述了河西走廊荒漠绿洲景观及生态系统的态势,分析了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及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针对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河西走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设想与开发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扼要论述了河西走廊荒漠绿洲景观及生态系统的态势 ,分析了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及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针对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明确提出了河西走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设想与开发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甘肃河西地区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生态问题是制约河西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减少 ,中部绿洲人为破坏和北部荒漠区土地沙漠化是主要的生态问题。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 ,导致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欲实现河西地区可持续发展 ,需从水土资源适宜配置、加大投资、改变经济结构、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在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处干旱、极干旱区被沙漠包围的河西走廊绿洲,是发源于祁连山的内陆河水资源养育的结果,其规模和分布具有典型的流域特征,河流是土地沙漠化的重要防线,有限的水资源是绿洲生态的主导因素。要搞好生态环境建设,首要的是要做好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环境、维护水资源的动态平衡是保证沙漠绿洲生态良性循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河西走廓绿洲生态系统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扼要论述了河西走廓荒漠绿洲景观及生态系统的态势,分析了河西走廓绿洲生态系统及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针对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河西走廓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设想与开发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地调查和收集资料,对敦煌市近30年的气候变化,人口变迁,水土资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敦煌市荒漠化影响因素,提出了合理的治理对策。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来气候环境变化对敦煌市荒漠化影响较小,而人口不断增加,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环境、水土资源干预力度加大是造成荒漠化危害程度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去的30年中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人均收入都有了新的飞跃,但是维系绿洲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却受到严重破坏。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理有效利用现有水土资源是维持绿洲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河西走廊实际水资源及其确定的适宜绿洲和农田面积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根据甘肃省河西地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水系的祁连山区流域水资源和出山径流量计算,得出河西走廊各县市绿洲的实际年水资源为285-770mm,是其年降水量的1.3-18.5倍。从生态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了各县市绿洲和农田的生态需水量分别为400-500mm和450-650mm。据此,计算出基本能保持各县市自然生态平衡的适宜绿洲面积为2.92-17.26×10 ̄4ha,全走廊适宜绿洲面积达117.24×10 ̄4ha,比现有绿洲面积可扩大6.61×10 ̄4ha;各县市适宜农田面积为1.43-8.28×10 ̄4ha,全走廊适宜农田面积达57.98×10 ̄4ha,比现有农田面积可扩大9.32×10 ̄4ha。  相似文献   

16.
绿洲景观生态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以新疆绿洲为例 ,详细讨论了绿洲景观内当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危害与成因 ,并针对这些问题 ,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对绿洲景观生态规划进行了讨论 ,结果认为 ;对于绿洲景观而言 ,只要从加强排水系统工程建设、实现灌排配套 ;调整优化绿洲农业结构 ;完善和加强绿洲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绿洲 -荒漠交错带建设 ,即可实现绿洲环境的可持续性 ,进而为绿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以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为例,进行了土地人口承载力的计算和农业内部产业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种植粮食作物的人口承载力要远远大于畜牧业,而从农业内部不同产业综合效益分析来看,草畜业要大于种植业。考虑到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将未来绿洲农业土地的利用模式调整为:耕地种植业和耕地草畜业的用地比例为1∶2左右;耕地种植业中,稳定口粮生产,压缩饲料粮生产,提高饲草种植比例;畜牧业中,压缩耗粮型猪禽养殖数量,发展节粮型草畜(牛、羊)的数量,提高食草性畜牧业比重;调整种植业、养殖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结构,建立绿洲生态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兼容。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河西走廊人工绿洲演变及人为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绿洲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近年来由于河西走廊无序的土地利用及水资源开发,导致绿洲功能不断退化,文中通过GIS和RS技术,详细研究了1990~2010年以来绿洲变化特征,并利用熵权法,定量分析了影响人工绿洲演变的人为因素,通过研究表明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河西走廊的人工绿洲在近20年来不断地扩张,其中以2000~2005年变化最为剧烈;空间上,黑河与石羊河的中下游绿洲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党河和疏勒河,河西走廊人工绿洲规模的扩大主要是人类改造自然绿洲或未利用土地获得的;河西走廊现代人工绿洲的演变主要跟人类的经济活动及绿洲自身的承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