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油菜新品种甘南 4号是甘南州农科所以“82 C- 1”作母本 ,“新城黑菜籽”作父本杂交 ,经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为白菜型 ,具有含油率高、芥酸含量低、稳产、适应性强、抗寒、抗病等优良特性。在 1997- 1998年的甘南州油菜联合区域试验中 ,折合平均产量 1792 .2 kg/ hm2 ,比对照品种清油 14增产 19.4 %。该品种生育期 10 5 d左右 ,属中早熟品种 ,适宜在甘南州海拔 2 6 0 0~ 32 0 0 m的高寒阴湿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2002-2004年在甘南州高寒阴湿区进行的7个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青杂2号折合产量最高,为3 585 kg/hm2,比对照增产26.5%;其次是华协1号,折合产量为2 950 kg/hm2,比对照增产4.1%,互丰010、912折合产量均为2 915 kg/hm2,均较对照增产2.8%。青杂2号增产潜力大,产量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在甘南州洮河、大夏河、白龙江沿岸川水地大面积种植,华协1号、互丰010、912等可作为搭配品种推广种植。青杂3号因生育期短,表现早熟,可作为海拔2 800 m以下白菜型油菜的替代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在甘南州海拔2870m地区进行的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青杂4号、青杂7号两个品种产量位居第一、第二,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甘南州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甘南州甘蓝型春油菜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2011—2012年在甘南州高寒阴湿区进行了甘蓝型春油菜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地条播条件下,青杂6号折合产量最高,为3 210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3号增产154.8%;青杂5号次之,为3 150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3号增产150.0%。综合分析认为,青杂5号、青杂6号增产潜力大,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在甘南州洮河沿岸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5.
在甘南州海拔2 750 m的高寒阴湿区对引进的9个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地栽培条件下,以冠油杂812平均折合产量最高,为4 15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14.46%;其次是华油杂137,平均折合产量为3 96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9.23%;圣光167、黔油早1号平均折合产量较高,分别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7.85%、4.54%。4个品种综合性状良好,丰产及适应性好,可在甘南州海拔2 750 m以下的高寒阴湿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2014年国家甘蓝型春油菜早熟组区试甘南点总结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2014年国家甘蓝型春油菜早熟组区域试验甘南试点结果表明,在参试的9个材料中,春油菜杂交种CYZQ-6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为4 830 kg/hm2,较平均产量3 990 kg/hm2高21.1%;。9个春油菜早熟杂交种折合平均产量均比当地大面积种植的白菜型油菜增产。综合性状表现好,产量高,适宜在甘南海拔2 650~2 780m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18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18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菜课题组以门源油菜为母本、E14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极早熟白菜型春油菜常规种。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极早熟组春油菜区域试验,陇油18号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130.1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16.40%,增产油籽300.15 kg/hm2。陇油18号生育期108 d,平均株高126 cm,一次有效分枝数3~6个,单株果数268个,角粒数20.85粒,千粒重2.98 g。籽粒含油量(粗脂肪)38.89%,芥酸含量0.98%,硫苷含量22.41μmol/g,品质达到国家"双低"标准。适宜在甘肃张掖、武威、甘南、定西等海拔2 400 m以上春油菜种植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由青海省春油菜开发研究中心育成的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3号(E144),自2003年引入迭部县种植后表现出高产、优质、早熟、抗旱、耐寒、抗病虫、抗倒伏等特点。在2004~2006年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2 575.60kg/hm2,比对照品种陇油2号增产17.80%。该品种生育期110~120d,单株结荚数93.40个,角粒数22.80粒,千粒重3.24g,在迭部县海拔2 450~2 750m的地区推广前景广阔,尤其在迭部县西部地区油菜产业中可作为重点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青杂3号是清海省农科院春油菜中心育成的特早熟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是替代海拔在2800~3000m地区种植的白菜型油菜的理想品种。本文详细介绍了青杂3号特早熟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青杂三号(E144)是利用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育成的甘蓝型特早熟春油菜三系杂交种,具有优质、高产、特早熟、抗逆性强等特点,适于在海拔2800~3000m的脑山地区推广种植,是替代这些区域白菜型油菜的理想品种,平均单产3000kg/hm2以上,较对照白菜型油菜青油241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由青海省春油菜开发研究中心育成的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3号(E144),自2003年引入迭部县种植后表现出高产、优质、早熟、抗旱、耐寒、抗病虫、抗倒伏等特点。在2004~2006年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2575.60kg/hm^2,比对照品种陇油2号增产17.80%。该品种生育期110-120d,单株结荚数93、40个,角粒数22.80粒,千粒重3.24g,在迭部县海拔2450~2750m的地区推广前景广阔,尤其在迭部县西部地区油菜产业中可作为重点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春油菜品种陇油2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陇油21号是以青油14号为母本、青海大黄为父本选育的甘蓝型春油菜品种.在2014—2015年极早熟春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为2846.8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55.58%.陇油21号生育期112 d,株高127 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数2~5个,单株果数114个左右,角粒数26.95粒,千粒重3...  相似文献   

13.
白菜型春油菜甘南5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甘南5号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636为母本,90 繁 6为父本杂交,经过5代自交选育而成.在2006—2007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油菜区域试验中,10点(次)均表现增产,折合平均产量1780.5 kg/hm2,较主对照品种甘南4号(CK1)增产17.70%,较副对照品种青油241(CK2)增产13.10%.含油率45.66%、硫甙34.9μmoL/g,生育期106 d,适宜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县、临潭县、卓尼县、碌曲县、合作市等海拔2700~3200 m 及同类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春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青杂7号油菜于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在大通县向化乡麻庄村种植,产量均比对照青杂3号增产,是大通县海拔2800~2900米左右地区代替白菜型油菜和青杂3号油菜的理想品种。同时,总结出较为适宜当地的丰产栽培技术,指导今后的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选育适宜青海地区种植的早熟、优质、高产白菜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以双低不育系167A和双低恢复系235R为亲本组配育成白菜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油19号(组合235).该品种在2009-2010年青海省特早熟组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2 412.3 kg/hm2,比对照(浩油11号)增产18.94%;全生育期124 d,比对照(浩油11号)晚熟6d.在2011-2012年青海省特早熟组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2 106.00 kg/hm2,比对照(浩油11号)增产6.27%;其杂种F2代种子的芥酸、硫甙、含油量分别为0.17%、33.65 μmol/g饼、44.52%.于2012年1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青油19号,适宜在青海省海拔3 000 m左右的早熟白菜型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青稞新品系87-9-5是甘南州农科所1987年以“83A-19-1”为母本、“肚里黄”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南繁北育系统选育而成。1992年参加品种(系)比较试验,折合产量5500.5kg/hm^2,较对照品种肚里黄和长芒青稞平均增产48.4%;1993-1995年参加甘南州青稞联合区试,平折合产量3727.5kg/hm^2,较对照品种甘青1号增产13.9%,居参试品种(系)第2位,差异极显;1996-1999年多点生产示范中平均产量4294.0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25.38%。该品系适宜在甘南州海拔2400-3200m的高寒阴湿区及同类型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早熟玉米品种冀承单 3号由临夏州农科所从河北省承德地区农科所引进 ,该品种株高 177cm,穗位高5 0 cm ,穗长 13.3cm,穗行数 14 .6行 ,行粒数 34粒 ,千粒重 2 4 5 g,生育期 112 d。该杂交种在 1996 - 1997年早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 80 14 .5 kg/ hm2 ,较对照品种酒单 2号增产 8.5 % ;1998- 2 0 0 1年示范推广平均产量为 8874 .0 kg/ hm2 ,比对照品种酒单 2号增产 10 .1%。该品种具有早熟、抗寒、抗病、抗逆性强、矮秆、耐密植、稳产、生长发育快等特点 ,适宜在临夏州高寒阴湿地区及省内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尤其是适宜在海拔 2 2 0 0~ 2 4 0 0 m的高寒阴湿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甘南6号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品种甘南3号为母本、引进品系97Q-4为父本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在2011—2013年进行的甘南州油菜区域试验中,3 a平均折合产量为1 810.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18.2%。甘南6号属春性早熟品种,生育期为109 d。平均株高110.7 cm,总有效分枝数3.5~4.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64.8~127.0个,角粒数20.3粒,千粒重2.8~3.1 g。适宜在甘南临潭、卓尼、夏河、碌曲、迭部、合作等地及武威天祝、张掖山丹、定西渭源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9.
在甘南州海拔2850m地区进行的杂交油菜品种适宜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当播期为4月7日时,折合产量3660kg/hm2,产量居第一位,甘南州高海拔区种植青杂4号的播期以4月上旬为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云南油菜主产区"姜-油"种植模式,筛选出丰产性好、生育期短、耐迟播的油菜优良高产品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8个油菜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德油早1号和云油杂15号的生育期短且早熟、农艺性状良好、产量较高,优于其他品种。其中,德油早1号产量最高,为2 602.5 kg/hm~2,比对照增产18.6%,增产极显著;云油杂15号产量为2 493.0 kg/hm~2,比对照增产13.6%,增产极显著。其余品种增产不显著。[结论]在云南油菜主产区的"姜-油"种植模式生产中,德油早1号和云油杂15号2个品种均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