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取全膜覆土穴播(C)、全膜穴播(B)、膜侧条播(A)3种覆膜种植方式,并以露地条播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对地温及冬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方式对冬小麦地温效应主要表现在地表(0~10 cm),在5 cm土层处的影响最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温度效应可使冬小麦的灌浆期延长,全膜覆土处理在拔节期表现出明显的降温效应,全膜穴播处理在灌浆期地表温度最高;测定期内,全膜覆土方式下干物质积累量比露地条播CK高18.01%~19.48%。产量为全膜覆土>膜侧>全膜穴播>露地。全膜覆土穴播 方式有效穗数和干物质累积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较大,是该方式产量最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宁夏彭阳县城阳乡涝池村杨小庄进行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试验,试验冬小麦品种为西峰系列的陇育4号,试验分为全膜覆土穴播、传统覆膜穴播、侧膜播种、露地条播(CK)4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具有增温保墒效果,冬小麦出苗快、生长健壮、抗倒伏、成穗率高、穗大粒饱、产量高,是旱作农业区冬小麦高产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密度对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天水市秦州区进行的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全膜穴播栽培条件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耗水量呈直线增加;密度为34.8万穴/hm2时水分利用率最高,为15.99 kg/(hm2·mm);每穴播10粒,穴距为12 cm,行距为16~20 cm,即密度为41.67万~52.08万穴/hm2时,既能实现高产,又能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冬小麦抗旱增产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静宁县旱作区观测了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抗旱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头茬折合产量最高,为4666.7 kg/hm^2,较露地条播增产1272.8 kg/hm^2,增产率37.5%;较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冬小麦增产11.6%;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冬小麦折合产量为4181.8 kg/hm^2,较露地条播增产23.2%。建议在极度干旱条件下,尽量采用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穴播栽培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明确穴播栽培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西农8727’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对比分析3种栽培方式(穴播、沟播、条播)下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穴播栽培条件下小麦叶片SPAD值及净光合速率(Pn)在其各生育时期均大于沟播和条播栽培;穴播栽培可促进小麦灌浆期灌浆速率、缩短灌浆历程,且灌浆速率在花后20d达到最大,最大灌浆速率穴播比条播和沟播分别高13.9%、42.6%;各生育时期平均单株地上、地下部分干质量穴播均大于沟播和条播。产量表现为穴播沟播条播,穴播和沟播分别比条播增产7.77%、4.55%,但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可见,穴播栽培会对冬小麦的生理特性产生积极影响并增加产量,但在水热资源较好的关中地区对冬小麦最终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要点,包括旱地冬小麦、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最佳穴播粒数,旱地冬小麦、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最佳播种行距,旱地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适宜播种期,旱地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适宜种植品种,旱地冬小麦、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规范等内容,并提出了该项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冬小麦不同覆膜模式的试验,总结出适宜我县南部冬小麦种植区域的种植模式,该试验结果显示,初次引进我县的黑色全膜垄作穴播表现较好,平均亩产量高于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秸秆带状覆盖技术产量较露地低,但黑色全膜垄作穴播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还需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8.
播种期直接关系到冬小麦能否安全越冬,为了确定全膜玉米收获后留膜穴播冬小麦适宜的播种期,总结出全膜玉米收获后留膜穴播冬小麦栽培技术规范。结果表明,全膜玉米收获后留膜穴播冬小麦最适宜播种期为露地冬小麦播种期秋分(9月23日)推迟5~10 d,即9月27日至10月1日。  相似文献   

9.
减氮结合覆盖下冬小麦养分累积及转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减施氮肥结合不同覆盖措施下旱地冬小麦养分累积和转移规律,以期为西北旱地冬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于2012年至2017年进行大田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设置农户模式(施氮量为195 kg/hm~2)、农户减氮(150 kg/hm~2),在施用氮肥150kg/hm~2的基础上设置垄覆沟播、全膜穴播、秸秆覆盖3种地表覆盖处理,共6个处理,测定了5季冬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量. 2016年至2017年测定各处理的氮磷累积量、转移量、转移率、转移氮磷对籽粒的贡献率,钾累积量、转移量、花后钾损失量及籽粒钾占转移钾比例.据2012-2017年5季产量和生物量平均值来看,农户减氮较农户模式籽粒产量及生物量有下降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在减氮基础上垄覆沟播有增产趋势,全膜穴播、秸秆覆盖较农户减氮分别增产8.4%, 5.0%,垄覆沟播、全膜穴播、秸秆覆盖处理的生物量较农户减氮分别增加7.1%, 15.5%, 10.0%.据2016-2017年数据显示,较农户模式,农户减氮处理氮磷的累积量、转移量、转移率、转移氮磷贡献率、钾素累积量和转移量,花后钾损失量以及籽粒钾占转移钾比例均无显著差异.较农户减氮处理, 3种覆盖处理下氮素累积量、转移量、转移率及转移氮贡献率无显著差异,垄覆沟播与全膜穴播处理促进了磷、钾的累积和转移,但对磷转移率及转移磷贡献率无明显影响,钾的花后损失量较高,籽粒钾占转移钾的比例有下降趋势,秸秆覆盖处理下磷钾累积量显著增加,磷的转移量、转移率及转移贡献率有下降趋势,钾的转移量和损失量均较低,但籽粒钾占转移钾的比例较高. 150 kg/hm~2氮肥用量基本满足旱地冬小麦生长需求,可见减施氮肥可行.全膜穴播及秸秆覆盖处理下产量有增加趋势,垄覆沟播与全膜穴播处理促进磷钾累积及转移,秸秆覆盖提高了籽粒钾占转移钾比例,因此地表覆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小麦属密植作物,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栽培中采用穴播机播种,每穴播种粒数是构成合理密植的重要因子。为进一步确定每穴最佳播种粒数,临夏州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展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每穴播种粒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每穴播种9~12粒时,冬小麦株高合理,穗型紧凑,穗粒数多,产量高。建议在旱作区推广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时以每穴播种9~12粒为宜。  相似文献   

11.
针对西北地区冬小麦生产中“旱、冻、薄”问题,1999~2002年度我们从改善冬小麦生长环境、栽培条件和提高降水利用率入手,进行了旱作冬小麦覆膜沟穴播与膜侧条播、周年覆膜穴播、常规覆膜穴播、露地平播、露地  相似文献   

12.
在宁夏彭阳县城阳乡涝池村进行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密度试验,试验设置了行距为10 cm、14 cm、18 cm、22 cm、26 cm 5个处理,对不同密度冬小麦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等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最适宜行距为14~18 cm,此时产量最高,达到6 481.5~6 666.7 kg/hm2.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试验目的、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设计介绍了全膜玉米收获后留膜穴播冬小麦与露地冬小麦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与露地穴播冬小麦相比植株高度增加,麦穗长度增长,穗粒数增多,千粒重增加,所以该技术适宜在冬小麦种植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减氮结合不同覆盖措施对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的保水增产效应,探索旱地冬小麦在减氮结合不同覆盖模式下的高产、高效与环境友好型的栽培施肥技术。【方法】于2014-2016年在陕西省永寿县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减氮结合不同覆盖措施对冬小麦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和根系的影响。【结果】在150 kg·hm~(-2)施氮条件下,与农户减氮相比,垄覆沟播氮肥生理效率在第1年增加12%,耗水量在第2年显著增加7%;全膜穴播产量、播前贮水量和氮肥生理效率在第1年分别增加15%、15%和16%,在第2年分别增加12%、10%和35%;秸秆覆盖产量和播前贮水量在第1年分别增加9%和16%,水分利用效率和地上部吸氮量在第2年分别增加12%和17%。垄覆沟播和全膜穴播总根长在第1年分别减少35%、26%;秸秆覆盖总根干重、总根长在第1年分别减少63%、43%;第2年分别减少41%和17%。【结论】农户减氮相比农户模式冬小麦产量、水氮利用及根系生长均无显著影响。在150 kg·hm~(-2)施氮条件下,与农户减氮相比,垄覆沟播提高了氮肥生理效率和耗水量;全膜穴播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播前贮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能够提高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秸秆覆盖显著提高播前贮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而提高冬小麦产量;垄覆沟播、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均显著降低冬小麦总根干重和总根长。因此,减氮结合覆盖是实现旱地冬小麦增产增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露地条播为对照,选择膜侧条播、地膜半覆盖穴播、地膜全覆盖穴播3种冬小麦不同覆膜与播种方式,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冬小麦覆膜与播种方式均较对照显著增产,分别较对照增产37.10%、50.20%、53.50%,适宜在庄浪县山地梯田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6.
对甘谷谢家湾乡李家湾村的干旱梯田地里进行不同氮磷肥配施对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谷干旱山区种植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时以氮肥120 kg/hm2磷肥30 kg/hm2配施的总产量最高,为5 587.5 kg/hm2,较对照增产21.9%,在生产中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旱作区冬小麦最佳覆膜模式,制定适宜临夏州旱地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技术规范,为今后示范种植提供技术储备,实现旱作农业区小麦等密植作物稳产高产,我们按照旱地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试验方案要求开展了冬小麦不同覆膜模式试验。  相似文献   

18.
针对覆膜穴播冬小麦效益上不去的现状,改覆膜穴播为膜侧条播,并对3种栽培方式的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膜侧条播栽培能增加温度,促进植株生长发育,集水保水,变无效降水为有效降水,大幅度提高水分生产效率,表现出超常的越冬保苗效果,幼穗分化及有效生育期明显延长。田间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比露地条播小麦提高14.2%、16.8%和3.8%,产量提高34.5%。而且生产成本有所降低,纯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9.
经过甘谷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的推广,在甘谷地区进行地膜冬油菜复种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既实现了轮作倒茬又实现了地膜的一膜多用。在甘谷县干旱、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产量可达4 500 kg/hm2以上,油菜产量可达1 260~2 000 kg/hm2。  相似文献   

20.
甘谷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氮磷钾施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二次通用组合旋转设计试验,建立了甘谷县旱塬地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产量与氮磷钾肥的模型关系,并对数学模型寻优,以期得出不同产量范围下的施肥量。结果表明,3个施肥因子对冬小麦产量影响以施氮量最大,施磷量次之,施钾量最小,其中氮肥因子和磷肥因子对产量影响显著。通过模型寻优得出,当施N90kg/hm2、P2O522.5kg/hm2、不施钾肥时,小麦产量最高,可达6136.55 kg/hm2。即在甘谷县旱塬地进行冬小麦天选50号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时,需要中等氮肥、磷肥水平,不施钾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